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全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籼xi n:籼稻,水稻的一种。
灵光: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鉴ji n于:考虑到。
冷言冷语:含有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颁b n:发布;颁发。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谭士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知名作家,怀化地区文联主席。
2、关于袁隆平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
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
基于这一成果,中国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
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平介绍

传承袁隆平精神
学习袁隆平脚踏实地、勤奋进取、勇攀高峰的求真务实精神
袁隆平院士从事教学时,一边教,一边自学,不断 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因为他坚信教师把问题钻 深、钻透,才能把课讲好;从事科研时,他更是刻 苦磨炼,成百上千次尝试,直到得到满意结果为止。 正是因为他的锲而不舍、刻苦钻研,才能在杂交水 稻增产上一再突破,成就非凡。基层工作同样需要 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勤奋、积极进取,才能更好的 成为百姓的贴心人,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传承袁隆平精神
学习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的科技精神
袁隆平的一生,“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从1964年 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 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 3000斤的攻关目标……一次次重大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他永不知足的脚步,是精益求精的追 求,亦是科学精神的生动注脚。
袁隆平的贡献
1152.3公斤
2018年9月,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实现了百亩片平均亩产1152.3公斤,刷新了水 稻大面积种植产量的世界纪录。
800万公顷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亚洲、美洲、非洲的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 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 地优良品种高出约2吨。
前言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 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尺头。
-----袁隆平
袁隆平的生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 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分析(pdf) 语文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
在选材上一方面以围绕研究和发明杂交水稻,创造世界奇迹为线索,简介了他的科学观点和科研成就,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袁隆平所以能够取得划时代科学成就的思想基础,作者着重选取那些充分揭示人人物精神境界的典型事例,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他从一位普通农校教师成长为一名大科学家的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和经历。
一、文章脉络课文按时间顺序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
文章大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1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单材料,以及他产生研究杂交水稻的想法。
面对纯朴农民向福财的苦难经历,面对这个纯朴农民普通而又真诚的期盼,袁隆平心情格外沉重。
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教授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但是他却只能看着农民兄弟,为了换稻种要“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而且,“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正是这些所闻、所感,坚定了他以后几十年坚持不懈搞科研,终于研究出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思想感情基础,开启了下文。
第二部分(第12~16段),简单介绍杂交水稻研究的一些内容以及袁隆平长期以来矢志不移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开始写他初期是如何开始工作的,以及研究工作遇到的困难。
通过思考他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的研究。
在这部分中,作者运用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如对于“三系”的论述,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强调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是多么的难以开展,同时更是突出了袁隆平进行科学实验的矢志不移与坚定信念。
“三系”理论的提出遭到众多的反对与质疑,同时“文化大革命”的来临也使袁隆平的试验近于夭折。
但是袁隆平依然执著,近于疯狂地进行着科学实验。
这部分的文章中,通过一些细节的描述,生动地体现了袁隆平的执著与坚定。
如“落下伤心的泪”“像慈母似的守护”“狂奔乱跑”“跳了下去”等等,均突出了袁隆平对科学的坚贞,对事业的崇尚。
第三部分(第17~40段),在党的关怀下,袁隆平的试验取得巨大成功并赢得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因而获得几项科学大奖。
袁隆平简介(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杰出代表和世界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研究成果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
一、生平简介袁隆平1929年9月7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
少年时期的袁隆平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热爱自然、好奇心强,经常在田间地头观察植物生长。
1949年,袁隆平考入湖南省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53年毕业后进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担任研究员,专攻水稻育种。
二、杂交水稻研究1956年,袁隆平奉命赴新疆研究稻米种植。
在新疆三年的研究经历,激发了他对杂交水稻的兴趣。
他认识到,要提高水稻产量,关键在于利用杂交优势。
他开始进行水稻杂交优势研究,然而,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杂交优势难以在水稻上应用。
面对巨大的压力,袁隆平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走上了一条探索水稻杂交优势的道路。
1964年,袁隆平在细心观察后发现了具有杂交优势的水稻品种,这一发现为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奠定了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袁隆平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份杂交水稻种子——“南优2号”。
这一伟大的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随后,袁隆平带领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还提高了稻米的质量。
这些品种在国内推广后,中国的粮食产量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在此基础上,袁隆平还积极推动杂交水稻在国际间的传播与应用,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袁隆平发表的相关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因此获得了众多国际性的科学奖项,包括2004年获得的世界粮食奖和2019年获得的国际水稻研究所颁发的“稻谷之友”奖。
三、袁隆平的社会贡献除了在科学领域的成就,袁隆平还积极为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他倡导“让粮食生产到达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引领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他还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 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 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 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 ‚在种种‘权威’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 (不迷信权威) ‚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云检验,去创新。‛ ‚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 新重要的基本条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 好的灵感。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 良好的机遇。‛ ‚我小时候完全是凭爱好、兴趣读书,把问题理解了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像成绩好的同学有那么多的抱负。不过那时我喜欢动脑筋想,喜欢 动手做,不知不觉间也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爱好广泛) ‚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这种 梦想是不脱离实际的美梦,是指导我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使我付出 毕生热血和精力为之奋斗不息。‛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有抱负、有知识、有魄力的年轻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 秘永无休;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有理想,并为之奋斗 不止)Fra bibliotek快速阅读
思考:
整体感知
1、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 的? 2.水稻研究对中国和世界有何重大意义?
3.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 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抒发情感,赞颂袁隆平
在阅读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哪
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农民向福财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来回40里,为集体换良种。
明确三、
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解决异花授粉的问题。“三系”理论(别出心裁)
明确四、
——心系农民 为民分忧
——不畏艰难 矢志不移
——不屈不挠 献身科技
——永无止境 奋斗不息
三、合作探究
1、袁隆平的这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备注
一、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人物通讯,如果把消息比作电报,那么通讯就是信,能够更详细、深入地报道人物或者事件。
通讯的知识:
通讯:是新闻文体之一,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比消息更详细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文体。
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4、你还能知道哪些与袁隆平精神品质相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3、没有哪个良种像杂交水稻推广得这么快,效果这么好。
4、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以迅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5、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
6、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7、杂交水稻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是“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2、除此之外,文章还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文中对袁隆平进行了哪些细节描写?找出来并细读
写“文革”中,袁隆平“守护秧田”和“奋身跳井”的细节,勾勒了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令人难以忘怀。使袁隆平的形象更加饱满,给读者留下更生动的形象。
3、袁老水稻研究有什么重大意义?在文中找出来这里运用了一系列具体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杂家水稻之父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 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 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 要分析。(6分)
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 隆平的人才;
【答案】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 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A“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 专家而广为人知”不只是斯瓦米纳森博士 的隆重推介,更重要的是袁隆平为全世界 粮食安全做出的杰出贡献。D袁隆平认, 他目前难以为他的学生提供成为超过自己 的杰出学者的条件。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 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 析。(6分)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当的两项是(5分)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 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 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 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 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 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 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 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 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 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 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 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 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精讲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精讲【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籼xi ān:籼稻,水稻的一种。
灵光: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鉴jiàn于:考虑到。
冷言冷语:含有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颁bān:发布;颁发。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谭士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知名作家,怀化地区文联主席。
2、关于袁隆平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
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
基于这一成果,中国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
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