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感受其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2.学习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袁隆平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其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四)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五)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袁隆平的科普宣传方案。
2.各组展示宣传方案,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作业布置2.学生收集有关杂交水稻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有了深入了解。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袁隆平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之一:袁隆平生平事迹的详细理解对话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开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的吗?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挑战?”2.教学重点之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对话设计:“谁能告诉我,杂交水稻的推广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之一: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对话设计:“我们常说创新是科研的灵魂,那么袁隆平先生在研究杂交水稻时有哪些创新之处呢?”2.教学难点之二:袁隆平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对话设计:“在研究的道路上,袁隆平先生遭遇过很多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教学过程补充:(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教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以杂交水稻之父为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3. 培养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3. 杂交水稻的种植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
难点,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培养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有什么优势?2.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15分钟)。
通过课件、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让学生了解他是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国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3. 学习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是通过人工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具有高产、抗病、抗逆的新品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4. 学习杂交水稻的种植和发展(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杂交水稻的种植和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思考,杂交水稻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未来的农业科技发展方向是什么?5. 案例分析(2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杂交水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对中国农业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让学生了解了杂交水稻的原理和优势,培养了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杂交水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认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袁隆平。
【段析】简介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是袁隆平。
【品味】“奇迹”一词,紧紧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起笔简洁。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于北京。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出生年月及地点。
1953年秋,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的生涯..。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学历及从事农业研究的起始时间。
【品味】“生涯”一词表明此后科研时间之长。
50年代末,学校派他带学生到黔阳县劳动锻炼。
那正是过苦日子的时期。
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段析】介绍袁隆平开始研究的时代背景。
【品味】“秋天……的雨雾”将当时恶劣的环境点染出来。
他住在农民向福财的家里。
有天傍晚,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
他问:“这谷子哪里来的”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南特号。
”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有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①为什么要写袁隆平和农民向福财的一段对话)【段析】向福财的答话写出了饱受贫困之苦的农民对好种子的渴望。
【品味】“圣人”一词表明农民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对好种子的渴望。
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
他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
向福财为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啊!……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段析】袁隆平对科技兴农的思索和对农民挨饿的不安。
第一部分:表现了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品味】“沉重”比喻精神上有负担。
这种负担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省略号是一种深深的思索。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试验。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大班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大班
教案标题: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和贡献。
2. 理解杂交水稻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相关信息。
2. 水稻种子和种植工具。
3. 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指导。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袁隆平先生及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成就,引发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杂交水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杂交水稻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水稻种植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杂交水稻的种植过程,并理解杂交水稻的优势。
4. 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优点和挑战,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种植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记录。
2.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杂交水稻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网络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杂交水稻的信息,并展开相关主题的研究和探讨。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稻种植基地或农业科技园,深入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和贡献,理解杂交水稻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1 / 6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
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
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成就。
强调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性和对全球农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二章:袁隆平先生的生平2.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职业发展。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
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包括教育背景和科研工作。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袁隆平先生的了解。
第三章:杂交水稻的发现3.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突破。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释杂交水稻的概念和原理。
讲述袁隆平先生在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突破。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第四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4.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推广情况。
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兴趣。
4.2 教学内容讲述杂交水稻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介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推广情况和全球影响。
4.3 教学方法通过观看纪录片和小组讨论,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第五章:袁隆平先生的影响和遗产5.1 教学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在农业领域的贡献和对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5.2 教学内容讲述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对农业的影响。
强调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让学生表达对袁隆平先生的敬仰之情。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第六章: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和要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1【教材分析】: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自己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和运用有关资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访谈录”的体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搜集和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搜集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世纪初期,我国人民还过着饥肠辘辘的贫困生活。
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解决了人民的饥饿问题,为了感谢他为人类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国还以他的名字发射了一颗卫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袁隆平)。
对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悟1.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认生字,纠正读音域(yù) 峻(jùn) 僻(pì) 挫(cuò)穗(suì) 杆(gǎn) 摄(shè)(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严峻:严厉,严肃。
童心不泯:泯,消灭,丧失。
本课形容袁隆平平时乐观开朗的个性。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3)指明轮读课文,师生评议三、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①指名读学生搜集的资料②师补充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
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三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认读11个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世人称颂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缘由。
3、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世人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缘由。
2、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角度基本全都的)小标题。
【教学预备】1、查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相关资料。
2、文字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状况1、今日我们学习第3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通过预习,课文的几个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吧。
出示生字词课件:(指读生字词)2�p解题,了解袁隆平。
(1)同学们对字词地掌控都比较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谁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同学自由发言,老师依据同学的发言板书:袁隆平老师总结:这是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所知道的内容。
(2)谁能用简约的话介绍一下袁隆平的状况?同学发言后,老师进入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默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从课文的结构上你还发觉了什么?(5分钟)2、同学汇报。
预设同学的汇报:知道:袁获得的荣誉(假犹如学说到了就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不说就不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就全文说,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说。
)等。
发觉:全文先写袁争辩杂交水稻的结果,后写争辩过程;虽是写人文章,但不像以往学的写人文那样――详写人物言行、神态、心理;文章篇幅长,课文自己标出四个部分等。
三、拟定小标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了解袁隆平争辩杂交水稻的过程,概括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1、学法提示:这么长的课文,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哪?(引导同学说出先了解每部分的内容)2、那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段,请你专注默读,划出能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的语句并概括段意。
(找同学读中心句,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端详同学概括的段意。
)这里时间不宜过长,由于这是同学已具备的技能。
3�p请你依据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二�p三�p四部分。
4�p展示两组同学的段意,然后同学端详、修改自己写出的段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20xx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xx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
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
基于这一成
果,中国在19xx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
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70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1973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
1976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荣誉: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0年至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道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xx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xx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xx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xx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20xx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
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袁隆平是国家高科技863计划生物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撰有《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论文,主编《杂交水稻》一书。
虽年届70,袁隆平仍然活跃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工作之余他的爱好是看书、听音乐和拉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