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解读与教学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

2024年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

2024年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课《海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海燕的形象,抒发对理想、自由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海燕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勇敢、自由的海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绘海燕的文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海燕》2. 课文结构:总分总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4. 海燕形象:勇敢、自由、不畏艰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海燕》为例,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一种动物的文字。

示例答案:雄鹰展翅翱翔于蓝天,如同一位勇敢的战士,俯视着大地。

它那锐利的目光,如同两把利剑,刺破长空,探寻着前进的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关于海燕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这种勇敢、自由的海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和动物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勤劳的帮大家分享的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海燕教案一等奖篇一教学过程:课前: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一、导入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二、背景介绍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

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的未经审讯就急匆匆的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

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

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

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

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

” 示威结束后,一位大学生激动的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就因为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

海燕的写作背景:屏幕出示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听读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家?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2024年《海燕》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

2024年《海燕》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

2024年《海燕》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状物绘景》,详细内容为郑振铎的散文《海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之情,并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燕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之情。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海燕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海燕》2. 知识点:海燕的特点、描绘事物的技巧3. 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喜爱的动物”为题,写一篇描绘动物特点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郑振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提高阅读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海燕》优秀教案(精选7篇)

《海燕》优秀教案(精选7篇)

《海燕》优秀教案(精选7篇)《海燕》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燕》优秀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燕》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

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

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

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海燕》教案

《海燕》教案

《海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高尔基的背景和《海燕》的创作背景,引入《海燕》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10 分钟)
-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15 分钟)
-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体会作者的情感(10 分钟)
-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 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5. 总结(5 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6. 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做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海燕》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最美的生命的讲述,唤起人们对困难生活的坚持和对于美好的追求。

本文主要通过南丁格尔的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不认输、不放弃的道理,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南丁格尔的坚韧、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也可以了解到南丁格尔的故事和近代医学发展的历程,懂得了拼搏和奋斗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医学贡献,培养学生们厚德、博学的品质。

2.掌握本文的阅读技巧,练习自主阅读的习惯并且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学习《海燕》,让学生们了解到坚强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坚持、努力、奋斗,并且通过读完文章懂得去感悟生命中的美好。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多样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海燕》中所描写的坚强、拼搏、发奋的意义。

2.知识与情感并重:通过了解南丁格尔的故事和对难度的克服,让学生有感而发,从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

3.课本教学与课外拓展结合:通过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实地观察等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1.对《海燕》的阅读分析: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详尽的探讨阅读文本,确切的理解文本中的思想。

2.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了解世界上著名的医学家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医学发展进程。

3.积极向上的精神:学习坚韧、不畏艰苦、勇敢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困难总能攻克,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实施1.预习指导:对于第一次接触文章的学生,应该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条件的同时,快捷地介绍一些文章的背景和核心部分,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预期目标。

2.整理讲解: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上课前需要老师预备相应的教案,整理文本中的重点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思维导图和相关资料。

《海燕》语文教案

《海燕》语文教案

《海燕》语文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海燕》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1.1.2 使学生了解作者高尔基及课文《海燕》的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1.1.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概括课文《海燕》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

2.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2.1.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1.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1.3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课文《海燕》。

4.1.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句子。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5.1.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1.3 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以下是剩下的五个章节,供您参考:六、教学过程6.1 课堂导入6.1.1 教师通过提问或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

6.1.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1.3 教师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七、课堂互动7.1 小组讨论7.1.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问题。

7.1.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7.1.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

八、课堂练习8.1 练习设计8.1.1 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1.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8.1.3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九、课堂小结9.1 学生总结9.1.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能学习__的写法,托物寓意。

【教学重点】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短信导入1、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

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一个象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一个象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一个象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顺1、教师启发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诵读。

3、教师巡回指导。

三、选读──感受形象1、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⑴请你读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在朗读中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要求: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

(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⑵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⑶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所筛选句子。

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所感受到的海面景象?2、初步感受海燕形象:⑴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⑵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听朗读录音,感悟通过读出重音、停顿从而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

⑶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另两幅画面,朗读并感受。

⑷班内交流。

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⑸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是_____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3、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⑴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⑵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⑶请你以“海燕,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解读与教学常胜利【文本解读】《海燕》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较、探究”模块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逆流勇进”,这是一篇散文诗,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性的特点,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了单元主题。

一、运用象征,托义于物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虽然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但沙皇的反动统治还比较强大,人民的言论还没有自由,因此作者通过这种方式与统治阶级进行斗争。

文中出现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而且通篇的象征义只是蕴涵在形象之中并没有揭示出来。

海燕,象征了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大海及波涛,象征了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

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

狂风、乌云、雷电,象征丑恶而又虚伪的沙皇反动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同时,这些象征义随着形象的发展逐步加深。

其中海燕的形象渐趋完整,随着情节的发展愈来愈鲜明突出。

乌云、狂风则是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这样作品就动态地呈现20世纪初俄国形势的发展趋势。

而大海熄灭闪电的情景有力的预示着反动势力的最终结局——那就是灭亡。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就由此透露出来。

二、对比烘托,形象有力文中为了表现海燕的英勇战姿和对暴风雨的渴望之情,以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的海面变化作为烘托,详细描绘了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之时、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等三个海面景象,写出了当时斗争环境的恶劣,反衬海燕的英勇形象。

并且把海燕的形象与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乐观。

另外,又以风、云、雷、电一齐出击来烘托海燕已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三、语言优美,增强气势散文诗由于兼具散文与诗的特点,因此有它的独特之处。

语句不分行,不押韵,却精练、形象、优美。

文中描摹出海燕的声——从“叫喊”到“大笑”;形——“黑色的闪电”;一系列的动作,如“飞翔” “穿”“掠”等刻画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矫健勇猛的“直冲向乌云”。

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形象更为鲜明。

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尤其是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海燕》是高尔基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

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在作品中,高尔基以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气势磅礴的艺术笔触,通过对大自然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客观景象的生动描绘,深刻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暗示了革命暴风雨的即将到来,沙皇专制统治的必然崩溃,革命事业的必然胜利。

作品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海燕”——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给予了最真挚、最热忱的赞颂。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1、充满激情的朗诵。

这篇文章充满革命激情,语句简短有力,科学的指导学生诵读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便于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及情感的正确理解。

2、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及革命发展形势,根据文本中的意像来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如何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要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背诵,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3、结合本单元主题“逆流勇进”,深刻体悟“海燕”这一形像,对学生进行坚毅品格的养成教育。

(二)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揣摩具体描写和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赏析海燕具体形象。

(重点)2、领会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作用。

(难点)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敢于在生活的“逆流”中“勇进”。

二、教学过程【教学实录】一、导入、简介作者、教师范读诵读,学生解决生字词,把握情感基调。

师: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大多数动物都在忙于寻找自己的避身之所,而海燕却喜欢在大海上飞翔,仿佛是用自己的叫声来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前苏联伟大作家就写过一篇充满激情赞美海燕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诗——《海燕》。

师:首先来认识一下本文的作者。

(播放投影)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师:请同学们记忆这样几点内容: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给同学们留半分钟时间记忆。

生:读、背。

师: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在听读时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想像和感受海燕的形像。

听完以后谈一谈海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老师范读,学生在听读时一边给生字词注音,一边感受海燕的形象。

)师:下面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本课中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投影生字词注音,提问学生,正确回答后给予掌声。

)师:海燕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了怎样的形像?生:勇敢,无所畏惧。

师:说得很好,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生:文章刻画海燕勇敢、无所畏惧的形象。

二、朗读、品读、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受文本描绘的图景和海燕的形像。

师:很好,掌声鼓励!(掌声)我们怀着怎样的情感还读这篇文章呢?生:豪迈、充满激情。

师:对!那么就让我们充满激情的朗读全文吧,请同学们朗读的时候从文中找出自然环境描写,我们可以把暴风雨的发展过程概括为几个阶段呢?(学生读课文4分钟。

)师:我们可以把暴风雨的发展过程概括为几个阶段呢?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暴风雨酝酿,第二阶段是暴风雨快要来临,第三个阶段是暴风雨马上来临。

师:很好,请你说一说“暴风雨快要来临”和“暴风雨马上来临”有什么区别呢?生:(挠头)“暴风雨马上来临”就是紧接着就是来了;“暴风雨快要来临”是说快要来了还没有来,离暴风雨还有一段时间。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么?生:(齐答)同意!师:好,老师也同意他的说法,这三个阶段分别就是:孕育之期逼迫之时来临之际(投影)师: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孕育之期,作者主要在一二三小节对海燕进行了描绘,你认为应该抓住对海燕的哪些词语来表现海燕的勇敢形像?(生速读,标画)生:我认为应该抓住“高傲”、“碰”“冲”、“叫喊”等词语。

师:同学们认为他找得准不准?生:准!(一同学小声说:还有“渴望”。

)师:噢,我听到一位同学说还应该有“渴望”,同学们认为这个词能不能表现海燕的勇敢形像?生:能!师:为什么呢?生:这个词表现了海燕不怕暴风雨。

师:对啊,一个“渴望”不仅表现了海燕不惧怕暴风雨,还体现了海燕希望在暴风雨中接受洗礼。

哪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生:重读!师:对,就是要重读,下面我们来找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其它同学品评一下这位同学有没有读出海燕的勇敢和大无畏精神。

(找一位同学朗读,读完后掌声四起)师:(一边鼓掌一边问)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生:他读的声音宏亮,重读了表现海燕勇敢的词语,我认为读的很好。

师:你评价的也很好,大家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他们。

(掌声)师:(满脸疑惑的问)文章的题目是海燕,为什么写到海鸥、海鸭和企鹅呢?生:(齐答)为了衬托海燕的形象!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几段文字呢?生:用嘲笑的口气,看不起的口气。

师:对,我就用嘲讽的口气和极端蔑视不屑的口气来读。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老师找一举手的同学读。

)师:哪位同学点评一下?生:我认为她读得不太好,大快了。

师:噢?你眼光真犀利,比得上犀利哥了!就要舒缓一点,深沉一点,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下?(生读)师:这位同学读得是不是更好一些?生:是。

师:噢,原来只要舒缓一点,慢一点就能读出嘲讽和不屑的意味来了,来,大家都试读一下!(全体学生自由试读。

)师:随着形势的发展,暴风雨更加逼近了,请同学们分小组朗读7---11段,各学习小组先讨论一下如何读出暴风雨逼迫时的气势和氛围,读出海燕的勇于搏击的豪情?(学生讨论,老师提问)生:应该重读关键词,读出急迫的气势。

师:说得真好,另外还要注意对比、反差、和暴风雨递近的过程。

好,下面各组开始分任务,每个同学负责一段,先试读一下。

(各学习小组分任务,学生自由试读。

)师:下面我找一个小组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老师选中一举手小组,成员依次朗读)师:这个小组读得好不好?生:(齐答)好!(大声地);不好!(一部分同学小声地)师:看来意见是不统一了,咱找个同学来点评一下。

哪个同学来?生:我认为最后一个同学在读“——是的,遮不住的!”这句时应该大声的重读。

师:大家说他提的这个建议好不好?生:好!(齐声地)师:你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这句话应如何读?生:(大声地,充满激情地)是的!遮不住的!!!(掌声)师: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见彩虹,让我们也带着无所畏惧的勇气坚定自信的与海燕一起呼唤暴风雨的来临吧。

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几个小节。

“风在狂吼……”,开始!(学生齐读)三、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探讨文章中相关意象的象征意义。

师:通过我们的诵读,文中的海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这是一种勇敢的,无所畏惧的鸟儿。

但是,这篇文章他的思想含义仅仅限于赞美海燕这种勇敢的鸟儿吗?生:不是!师:要想了解更深一层的意义,我们必须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投影)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生:《海燕》写于1901年。

当时正值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夜,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亲眼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也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

他预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即将来临。

于是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运动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师:好,请坐。

通过背景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在这种形势下,作者不可能大旗鼓的来宣扬自己的革命激情,于是,他运用了一种写作手法,哪就是“象征”(投影: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特殊的意义。

)师:请大家联系写作背景想一下, 文中的太阳象征什么呢?生:光明的未来!师:文中的这些形像有哪些象征意义呢?请思考,讨论,完成连线。

(投影。

左边一列是: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大海、波浪;狂风、乌云、闪电;暴风雨。

右边一列是:革命高潮;反动势力;革命先驱者;恐惧革命悲观失望者;革命力量。

学生讨论)生:海燕象征着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和企鹅象征着恐惧革命悲观失望者;大海、波浪象征着革命力量;狂风、乌云、闪电象征着反动势力;暴风雨象征着革命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