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_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送崔九主备人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诵读《送崔九》感受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送崔九》。
教学预案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送崔九》。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学习《送崔九》《送崔九》是一首劝勉诗,是唐代诗人裴迪的作品。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这首诗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如果你要去深山中隐居,无论山路怎样难走你都要到处去看看,尽情欣赏那秀美的山峦沟壑。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武陵渔夫,只在桃花源里玩了几天就匆匆地走了。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这首诗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五、小结(1)、把古诗《送崔九》背诵给父母听。
(2)、和父母一起搜集有关写“相送”的古诗,读读背背。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二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二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2. 准备诵读材料的课文和诵读辅助资料。
3. 准备诵读材料的诵读音频或视频资源。
4. 准备诵读活动的分组情况。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诵读氛围(5分钟)学生们进入教室,教师可以放一段国学经典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曲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欢迎词或准备活动。
Step 2: 集体诵读(15分钟)教师将选取的国学经典课文逐句朗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可以分段诵读,让学生跟着朗读,不断调整语速和语调,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掌握能力。
Step 3: 分组诵读(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相应的诵读材料。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组织诵读,可以采用小组内互相传诵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同声合唱的方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Step 4: 组内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诵读内容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成员和全班同学进行欣赏。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增添表演的魅力。
Step 5: 学生评价和反思(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可以提问学生诵读过程中有何困难和收获,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发现了自己的进步等。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诵读所学的国学经典,并预告下一堂诵读活动的课文和内容。
Step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国学经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国学,培养高尚的文化情怀和修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扩展延伸:1. 可以将诵读进行比赛,鼓励学生更积极、更认真地参与。
2. 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欣赏机会。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xx共同放声齐读。
六、xx点击:第2页七、活动xx: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共5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a4180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5.png)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共5篇]第一篇: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2024年二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例文(4篇)

2024年二年级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例文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确保小学生能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以实现其全面的发展,开展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显得至关重要。
此活动旨在使小学生懂得尊重长辈、关爱他人,成为社会认可的好孩子、好学生。
诵读经典的核心目标是熏陶学生心灵,净化内心世界,塑造他们高尚的人格特质。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使他们在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汲取智慧,均衡发展,愉快且健康地成长。
二、总体目标计划通过学校和家庭引导小学生诵读《弟子规》及14首古诗,让他们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以高效的方式,接受主流文化的深度熏陶和修养提升。
(1)锻炼小学生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2)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善良的品质和更高的修养。
(3)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塑造良好的语文素养。
(4)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增进他们在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多领域的素养。
(5)鼓励亲子共同诵读,增进亲子情感,提升家庭文化品质。
三、时间规划早晨到校后,启动五分钟的诵读时段。
每节课前两分钟预备铃声,学生边诵读边等待,有助于营造宁静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中午的空档时间进行诵读。
结合各学科教学,灵活安排,确保时间的有效利用。
将校内诵读活动延伸至校外,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诵读活动。
在时间安排上,应灵活适应,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创造更多接触经典诗文的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进而学以致用,确保活动的趣味性,避免增加学生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成为他们课外生活的一部分。
四、具体措施1. 结合集体与个人诵读,以及小老师指导与教师故事讲述的方式。
2. 通过创新的小型活动,如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3. 以诵读为主,采用领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默读等多种形式,注重示范性阅读。
4. 创设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班级文化环境,举办多样化的诵读活动,如配乐朗诵、游戏诵读(如配曲唱诗、诗句接龙、分类对诗、问答擂台赛)、拍手歌等。
二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五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五篇第一篇:二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一(1)枫香小学潘光凤经典诵读教案1、元日(宋)王安石教学内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tú)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两首诗的大意。
4、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明白古诗的大意教学难点: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1、元日:春节(大年初一)2、一般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二、重难字的理解1、屠苏2、曈曈日3、新桃4、旧符三、句子理解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背诵古诗2、江南春(唐)杜牧教学内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1、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作者描写了江南的春天的哪些景色二、重难字的理解1、莺啼2、酒旗3、南朝4、楼台烟雨三、句子理解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背诵古诗3、春夜喜雨(唐)杜甫教学内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弟子规》教学时间:8月30日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容是什么?教学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毓秀所作。
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容: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容。
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
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
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
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
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弟子规的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
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教学反思:让孩子走近《弟子规》,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涵,并以此为起点,开始对传统经典的追寻,进而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并凭借此课,体现校本经典特色。
《弟子规》一课,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溶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这课不仅是学生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
虽然这些字词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时三字经上课时间:9月6日教学容:《三字经》第四部分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
2、借助学习资料,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本部分容。
3、通过对“儒家经典的了解,领会祖国文明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1、《三字经》诵读资料。
2、《三字经》参考书籍。
教学流程:一. 自由谈话,激趣导入。
1、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古国的文明更是博大深奥。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从《三字经》的前三部分中懂得了受教育的重要,懂得了做人的一些基本礼仪,还了解了生活中的名物常识。
不过, 一个人如果要使自己更出色,使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只懂得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习丰富的知识。
因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2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平日你是怎样学习知识的吗?(学生自由谈话)我们可以在家中向父母学习,在学校向老师、向小朋友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
在我们身边一直都有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你知道它是谁吗?(书)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教会我们许多知识,你最喜欢读什麽书?(学生自由回答)生活在古代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喜欢读书你们想知道他们都读些什麽书吗?进入今天的-----《国学新世界》,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共同了解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儒家经典》。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领读“凡训蒙, 须讲究”至“文中子,及老庄”学生跟读,并注意生字读音。
(5)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通顺。
(6)汇报读①指读②男女生轮流读三.合作学习,理解容.(“凡训蒙,须讲究”至“号六经,当讲求)利用手中参考书籍小组合作,看看你都找到了哪些书籍,除了书名外,你对它还有什麽了解?四. 汇报交流,知识拓展。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归纳,点拨。
(一)《小学》作者朱熹,本书详细介绍了小学学习的具体容,简单了解古代学生学习容,如:驾驶马车、射箭、音乐、书法、礼仪等(二)“四书”:学习语句⑴《论语》学习“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了解《论语》共253章及作者和所记录容。
⑵《孟子》了解此书的主行“仁政”而称天下。
⑶《大学》作者曾子,与《中庸》出自《礼记》是单独的两篇文章。
⑷《中庸》作者子思(孔子的子)“中”不偏,“庸”不易。
背诵这八句话。
(三)“六经”:1 现存五部:《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其中《乐经》在焚书坑儒事件中失传2介绍“焚书坑儒”了解史实。
3背诵这两句话。
(四)《孝经》回忆《孝经》的作者及写作目的。
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给大家听。
五.熟读成诵,汇报展示。
六.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现代蒙学教材的学习强调反复吟咏,熟读成诵,正是在诵读中,教材的押韵美感、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或者说正是教材语言特有的声律美感在地决定了吟咏诵读是其主要学习方式。
因听声而记真切,因吟诵而见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语言的声音美本身!今天的语文低段教材,基本采用先集中学拼音后分散识字,采用了浅显通俗的白话韵语配合拼音识字,但在平仄起伏、抑扬顿挫方面不如传统蒙学教材那样讲究,汉语言的声律奥妙和平仄节奏美感体现得不太充分。
在研究中每天让孩子反复吟诵这类读本,美辞佳句尽入腹中,积累日丰,有助于培养学生凝练、典雅的文言语感和美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识字量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第三课时回乡偶书上课时间:9月13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2、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重点难点: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一个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到久别的家乡,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诗,板书:《回乡偶书》。
2、学生齐读。
先自己读,再指名读,更正后齐读。
3、出示头像,介绍诗人。
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大学问家。
指名说说自己了解的贺知章。
二、交流学习,感悟诗情。
1、学习第一、二行诗。
①自由读,说说大概的意思。
②图片出示(年轻和年老):有哪些变化呀?(家乡的变化)③家乡的变化很大,诗人的样子也发生很多变化,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乡音)解释:家乡话。
④为什么没有变?(说明诗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⑤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行诗:诗人50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见到了家乡的许多变化,心中百感交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诗人没有忘记故乡,而故乡还认得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吗?①自由读,你能说说大意吗?学生说后,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②演一演。
③有感情的读。
三、配乐吟诵,升华诗情。
1、配乐诗朗诵。
(师读)2、学生学习吟诵。
3、那么怎样读好诗呢?老师这里提供大家一个方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学生自由朗读。
读出韵律和节奏,体会成就感。
5、指名朗读。
6、同桌朗读。
(配乐)四、阅读续篇,深化感情。
1、出示《回乡偶书》之二2、学生自由朗读3、集体朗读教后反思: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读,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课时九月九日忆兄弟上课时间:9月20日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兄弟》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教学反思:在课堂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背诵古诗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训练,逐渐使背诵古诗成为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种习惯,真正把古诗文诵读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