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2. 准备诵读材料的课文和诵读辅助资料。
3. 准备诵读材料的诵读音频或视频资源。
4. 准备诵读活动的分组情况。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诵读氛围(5分钟)学生们进入教室,教师可以放一段国学经典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曲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欢迎词或准备活动。
Step 2: 集体诵读(15分钟)教师将选取的国学经典课文逐句朗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可以分段诵读,让学生跟着朗读,不断调整语速和语调,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掌握能力。
Step 3: 分组诵读(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相应的诵读材料。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组织诵读,可以采用小组内互相传诵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同声合唱的方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Step 4: 组内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诵读内容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成员和全班同学进行欣赏。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增添表演的魅力。
Step 5: 学生评价和反思(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可以提问学生诵读过程中有何困难和收获,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发现了自己的进步等。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诵读所学的国学经典,并预告下一堂诵读活动的课文和内容。
Step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国学经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国学,培养高尚的文化情怀和修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扩展延伸:1. 可以将诵读进行比赛,鼓励学生更积极、更认真地参与。
2. 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欣赏机会。
二年级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共5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共5篇〕第1篇:二级经典诵读活动施行方案二年级经典诵读活动施行方案一、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根本熏陶和修养,承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进步广阔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升老师设计活动才能,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
二、活动要求1、时间上要有保障〔1〕每天晨读时间进展诵读。
〔2〕语文课前3分钟进展诵读。
〔3〕午诵时间进展诵读。
〔4〕回家诵读10分钟。
2、组织上要有保障班主任语文老师要实在组织好,确保每次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每天都有收获。
3、活动上要有保障〔1〕各班可根据本班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2〕将不定期举行各种活动,力促经典诵读的顺利开展。
三、活动内容:二年级——《唐诗三百首》、《大学》、《中庸》四、活动安排和措施1、在课程安排上,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根本的阅读方法。
进展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
2、每日晨读时间诵读形成常规,每班可以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3、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倡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诗文。
详细为《唐诗三百首》每周背诵1首,寒暑假各10首。
一学期能背诵20首。
4、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读书征文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气氛,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5、每日课前3分钟诵读形成常规,老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
6、设立经典诵读读书卡。
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诗文,建立诵读卡,随时进展诵读,便于记忆。
7、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时机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8、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
评价分别由老师、家长、小组和自评四个局部组成,使学生形成习惯,持久地进展。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经典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弟子规》选读2. 第二单元:《三字经》选读3. 第三单元:《百家姓》选读4. 第四单元:《千字文》选读5. 第五单元:《二十四孝》选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经典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经典的语言韵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经典中的内容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诵读作业,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第一单元:《弟子规》选读,共计4课时。
2. 第二单元:《三字经》选读,共计4课时。
3. 第三单元:《百家姓》选读,共计4课时。
4. 第四单元:《千字文》选读,共计4课时。
5. 第五单元:《二十四孝》选读,共计4课时。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十四孝》。
2. 教学音频资料:经典诵读音频,用于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
3.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经典内容。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经典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内容:对经典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诵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对经典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九、课后作业:1. 背诵当天学习的经典内容。
2. 写一篇关于经典诵读的感悟文章。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共5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a4180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5.png)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共5篇]第一篇: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2. 《三字经》选段3. 《百家姓》选段4. 古诗词精选5. 民间故事选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寓意。
2. 难点:经典语句的翻译和解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与讨论2. 第二周:《三字经》选段学习与讨论3. 第三周:《百家姓》选段学习与讨论4. 第四周:古诗词精选学习与欣赏5. 第五周:民间故事选读与讲述每周安排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
剩余时间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和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经典诵读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经典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古诗词精选、民间故事选读等书籍。
2. 辅助材料: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1. 第二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与讨论2. 第三周:《三字经》选段学习与讨论3. 第四周:古诗词精选学习与欣赏4. 第五周:民间故事选读与讲述5.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九、课后作业:1. 熟读当堂学习的经典选段。
2. 完成相关的诵读练习题。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诵读情况。
十、教学反思:1. 定期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经典诗词、故事等,如《咏柳》、《春晓》等。
2. 结合课本内容,选择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如《牛郎织女》、《孟母三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分享给大家。
2. 引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猜将要学习的内容。
3.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解释传统文化元素。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互动,评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深度。
3. 收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学习难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和配套课件。
2. 与课程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书籍和视频资料。
3. 音频文件,包括古诗文的正确朗读和背景音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咏柳》、《春晓》等古诗,了解诗文背景,培养朗读习惯。
2. 第3-4周:通过《牛郎织女》等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3. 第5-6周:学习《静夜思》、《悯农》等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祖国风光活动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望天门山〉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名句诵读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经典诵读古诗《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1.解题。
学生试说“咏”的意思。
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2.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
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
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
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三、引导学习古诗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 / 妆成 // 一树 / 高,万条 / 垂下 // 绿 / 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
万条,柳树枝条多。
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
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 / 细叶 // 谁 / 裁出,二月 / 春风 // 似 /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读全诗。
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实景,表现了整棵柳树的
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
虽然是对静物客观的描写,但是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
诗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风吹拂之中的柳树想象为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
这种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这首诗赞美柳树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凭借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二年级经典诵读《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巧语启悟,以小见大——《寓言故事》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1.反复揣摩寓言故事中相关角色及故事叙述人的身份地位,个性特点,把握好拿腔作调的分寸,做到既绘声绘色,又寓意分明。
2.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上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交流我们所阅读过的寓言,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交流会。
(师板书课题:寓言故事交流会)二、复习《寓言两则》寓意
提问:什么是寓言呢?
三、班内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交流活动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寓言故事》这本书看完了,今天我们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提出小组交流要求。
A.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B.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
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指导方向:推荐的时候还要具体说明书的来源、作者等资料,而评论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一点。
)
3.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
发现同学们口才越来越棒了,课外书帮了你不少的忙;而且大家都作了很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把故事讲得十分生动。
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分享吧。
先看看我们的分享目标吧:
全班分享目标:
A.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
B.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C.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4.班内交流:
A.4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在台上讲,边讲边把自己的小册子展示,同组同学帮忙在黑板上板书上推介的寓言故事书目、篇目。
B.每一个代表说完,学生互动环节:可以是讲故事的同学提问其他同学,也可以是其他同学评论讲故事的同学。
5.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阅读了,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
如果你还能与别人分享你的故事你的书更好。
但也要注意,记
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
四、方法教给
好书浩如烟海,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寓言故事呢?(先让学生说,再出示课件)
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好方法小锦囊要送给同学们,快来瞧瞧看。
寓言故事阅读方法小锦囊:
A.应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帮助自己理解;
B.大部分寓言都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C.寓言的寓意,多半藏在角色的对话中,或者作者在篇末有所说明;
D.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它的深刻道理。
3.推介一则寓言过渡:学了好方法,我们还要懂得运用。
现在就让我们带上这些好方法,来完成以下的这则寓言故事的读书笔记吧。
五、总结
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不但听到那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还了解了不少寓言故事书,更学到了寓言故事阅读的好方法。
其实,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故事,一本好的课外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所以我们说——阅读,爱读,多读,反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