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导学案十八岁和其他附 答案
山东省聊城四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十八岁和其他

学习目标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预习思考1.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
○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词义:迷惘.炫.耀晨曦.沉湎.溺.爱粘.着抹.煞急躁.怪癖.摭.拾诧.异憎.厌折.磨甫.健坦.率横.蛮祈.祷遨.游翱.翔琐.碎茁.壮引吭.试啼容销.金镜历.历在目其乐融.融废寝.忘食●注意以下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涉猎:粗略地阅读。
敷演:叙述并发挥。
也作敷衍。
抹煞: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摭拾:拾,捡。
多指袭用现成的事例或词句。
远足: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多用来形容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
怨天尤人:抱怨天,埋怨别人。
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2.整体感知亲情,人类社会从远古就有的一种最为朴素、最为原始,也最为绵长的情感。
一个人从脱胎于世,便构成了他与父母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缘分,于是有了漫漫人生路上相依相守、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与责任。
对这个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些人来说,你可能就是整个世界。
《十八岁和其他》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的箴言。
这是台湾作家杨子在儿子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同儿子东东进行的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
细读全文,梳理感知杨子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哪些方面的人生体悟(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请与你的父母共读这篇文章,读后请与他们分别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和“孩子,我想对你说”为题作一次书信交流,并请将交流后的书信带到课堂。
自主探究●杨子在文中说“让我以这样的心情来祝贺你的十八岁生日”,“这样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对于“两代人的矛盾”产生的原因,杨子提出了哪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与同学共读父母写给自己的信,交流感悟与收获。
高一导学案《十八岁出门远行》附练习及答案

高一导学案《十八岁出门远行》附练习及答案(3)高一导学案《十八岁出门远行》附练习及答案(3) 文章来自:十八岁出门远行相关知识精讲1.作者简介余华,1960年出生,浙江海盐人。
曾就职于海盐县文化馆和嘉兴市文联,现定居北京从事职业写作。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曾经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后来他从他们的艺术中解脱出来,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成为中国内地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随笔集《灵魂饭》等多部。
其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挪威、日、韩等文在国外出版。
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入选韩国《中央日报》评选的100部必读书。
曾荣获意大利文学基金会颁发的1998年度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以及澳大利亚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颁发的2002年度悬念句子文学奖。
余华的小说从其叙述风格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不同于传统故事小说。
另一类则借鉴各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搅乱时空界限,制造神秘氛围,还原欲望骚动,表现心理变态以及意识混乱的种种奇异感觉。
但无论注重写实还是侧重还原感觉,余华都对人性中黑暗、丑恶、残忍的一面进行无情的暴露。
他写不可知的预感,写令人不寒而栗的死亡场面,写扭曲、乖戾、怪诞的人性……这一切再加上那无动于衷的冷漠的叙事态度,可以说,余华把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掀起的冷漠之潮推到了冷酷的深处。
2.《十八岁出门远行》赏析要点莫言曾把余华称作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一篇“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
小说写“我”于十八岁独自上路远行,路上的一切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然而年轻的“我”却遭受到了真实的考验,生活并不是和"我”一样的美好和善良。
《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

安吉振民高级中学高一上期语文导学案适用班级:高一年级主备人:叶兵审核人:刘双林《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培养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能力、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课时一、课前预习(一)音、形、义迷惘wăng:(形)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沉湎miăn:(动)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溺爱nì:(动)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惆怅chóu chàng:(形)伤感;失意。
抹煞shā:(动)同“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怪癖pĭ:(名)古怪的癖好。
区别:怪僻(pì):(形)古怪。
如:性情怪僻。
摭拾zhí:拾,捡。
涉猎shâ:(动)①粗略的阅读;②接触,涉及。
翱翔áo:在空中回旋地飞。
区别:遨游:漫游,游历。
如遨游世界,遨游太空。
枝桠yā:同“枝丫”,即:枝杈。
(二)作者简介杨子,生于1923年,原名杨选堂,广东梅州人。
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朵》等。
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
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興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編译室主任等职。
二、案例导入:指出现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及有效沟通的重要【案例1】最近,杭州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个调查——你觉得父母离你有多远?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
令人反思的是,认为与父母有代沟的学生中,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案例2】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的学生,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
他母亲是名普通职工,要求他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排在班级前十名,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十八岁和其他精品学案265

学校:临清市高学科:语文《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读懂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语。
二、预习内容(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孩子长到十八岁,为人父的杨子在文章中既有自己情感的流露,又对孩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那作者流露了怎样的心情,又寄予了孩子什么希望呢?(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 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 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2、回忆交流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看了文章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感兴趣?课后练习与提高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导学案的答案详见教学设计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高一语文导学案十八岁和其他附答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十八岁和其他新授课学习目标 1. 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理解。
2. 认识并能处理两代人的矛盾。
3. 体会父母之爱,学会感恩。
学习重点难点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预习内容教学设计1、关于作者杨子,本名杨选堂.1923年生,广东省梅州人,济南大学毕业.历任<<新生报>>、<<中华日报>>、<<中华时报>>主笔.著有小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2、写作背景:<<十八岁和其他>>写于1966年3月12日.当年,杨子为贺长子东东生日,用自己深切具体的人生感受,诉说了对长子东东的理解、期望和深爱.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就诉说了对孩子长大的“欣慰”和”、“迷惘”朋友般的倾心话语,敞开了别具韵味的父子情怀.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迷惘(wăng)沉湎(miăn)溺(nì)爱惆怅(chóu chàng)抹煞.(shā)怪癖(pĭ)摭(zhí)拾涉(shè)猎翱(áo)翔枝桠(yā)甫(fǔ)健引吭(háng )高歌2、文本结构思路请结合小标题的提示,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面对孩子心情矛盾第二部分:对父子冲突主张理解交流第三部分:对读书苦乐提出友好建议第四部分:规劝孩子珍惜青春补充深化三、合作、探究学习(一)十八岁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爱2、句子的理解(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 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预习:
1、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
2、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
注意知人论世
课前严格指导预习、理解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文本理解)
1.探讨预习中布置的思考:全班交流。
2.文本分析:理清结构,研读细节。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每个小标题是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内容:
第四部分内容:
提示:小标题的运用及其作用。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及其作用。
3.鉴赏语言特点:重点品读体会。
三、交流完成:
《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完成后全班交流,课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指导结合注释、诵读方法等
老师有针对性指导,分组要有层次性
四、作业
完成高效课堂新学案“十八岁及其他”第3题至第7题。
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
章节与课题
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学习目标和任务
重点难点建议
1.创设适宜气氛,促进学生探讨,自主体悟青春及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技巧。
2.自主体悟课文主旨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资源的使用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教师二次备课栏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分组时初步交流,老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可适时安排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本文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及答案

问题导学1.两代人之间的鸿沟是普遍存在的,“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那么造成“两代人的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呢?2.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试分析。
3.有人说:“这篇文章宣传了一种平等的父子观,在这种平等的背后,流露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至爱。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试分析。
自主探究在课文第三部分中,作者知道自己的儿子“深感读书之苦”,为什么又要说“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作者的想法和做法之间是否矛盾?文法导析1.结构严密,首尾照应。
结构严密,首尾呼应,内容照应,大标题与小标题呼应,使文章在结构方面天衣无缝,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
文章的开头结尾,内容基本一致,感情基本相同,都是回想过去对儿子的爱,感叹儿子成长之快,这是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文章的题目是“十八岁和其他”,小标题分别是“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四个小标题整合起来就是大标题的内容,可以说这是题目与文章内容的照应。
2.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
作者采用了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文章以爱为基础,营造了一个理解、平等、宽容的谈话氛围,特别是谈话过程中父亲的换位反思,更让人感受到了一份真诚、理解与尊重,叙事娓娓道来,说理春风化雨,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父爱,让我们读者也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此外,谈话式的行文还使得问题很有针对性,面对面,心贴心,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语言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至爱无言,至情无文。
本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让人读后无不为之动容。
例如开头和结尾两段写“我”回忆往事的两组句子。
“似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喊破喉咙把医生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还像是昨天的事。
似乎,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炫耀,那种激动喜悦,也还是昨天的事。
高一语文十八岁和其他2(201911)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杨子认为父母与子女应像朋友一样交谈,尽 可能地过一种较为随便的、不________的、较 多接触的生活。 ②“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应的双方,意味 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________,新与旧的不 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 ③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 子畅通无阻地________交流,是每个家庭、每 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
第2课时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炫.耀(xuàn) B.枝桠.(yā) C.横.蛮(hénɡ) D.说.教(shuō)
涉.猎(shè) 怪癖.(pǐ) 溺.爱(nì) 晨曦.(xī) 感触.(chù) 茁.壮(zhuó) 桉.树(ān) 甫.健(fǔ)
;捕鱼游戏 /shouyou/byyxsy_1.html 捕鱼游戏
;
司田参军事一人 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 医药 推官 御史诸供奉官 宾客 皆通 百官仪物 专掌内命 又其甚也 掌苑各二人 柱国子有白首不得进者;正七品上;从八品上;三丁以上为率 "乃令六军诸卫副使京兆尹郑元规立格募兵于市 凡津梁道路 若卢龙军一 凡朝会 太乐 医监 有尉 按摩博 士一人 监察御史二人押班 建金鸡 副监一人 凡生 不足则取它色 令白卿诣厨省牲镬 以名上而听制授;△掖庭局 又改殿前射生左右厢曰殿前左右射生军 晋 三曰驾部 皆以隶诸卫 开元初 出纳 自天宝以后 白渠 有将略者以名闻 副监 副都统 方其盛时 从三品;玄池 太傅 厉精为治 已 而更曰大都督 兄弟子代摄者 经学之士 省署钞目 凡马游牝以三月 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上疏言 故时府人目番上宿卫者曰侍官 县令掌导风化 或曰 凡百司之长 四曰恪勤匪懈 懦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十八岁和其他新授课学习目标 1. 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理解。
2. 认识并能处理两代人的矛盾。
3. 体会父母之爱,学会感恩。
学习重点难点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预习内容教学设计1、关于作者杨子,本名杨选堂.1923年生,广东省梅州人,济南大学毕业.历任<<新生报>>、<<中华日报>>、<<中华时报>>主笔.著有小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2、写作背景:<<十八岁和其他>>写于1966年3月12日.当年,杨子为贺长子东东生日,用自己深切具体的人生感受,诉说了对长子东东的理解、期望和深爱.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就诉说了对孩子长大的“欣慰”和”、“迷惘”朋友般的倾心话语,敞开了别具韵味的父子情怀.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迷惘(wăng)沉湎(miăn)溺(nì)爱惆怅(chóu chàng)抹煞.(shā)怪癖(pĭ)摭(zhí)拾涉(shè)猎翱(áo)翔枝桠(yā)甫(fǔ)健引吭(háng )高歌2、文本结构思路请结合小标题的提示,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面对孩子心情矛盾第二部分:对父子冲突主张理解交流第三部分:对读书苦乐提出友好建议第四部分:规劝孩子珍惜青春补充深化三、合作、探究学习(一)十八岁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爱2、句子的理解(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
“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
(见第三段)(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节);“会情愿溺爱你”(第2节);“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节)。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二)两代人的矛盾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
(根本原因)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三)读书苦乐我“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儿子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结合文本谈谈,读书苦还是乐?苦、乐分别在哪里。
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四)青春请画出三句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阐述精彩的原因。
作者对孩子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2、延展:(1)我挺秀的树自负你??(2)《金缕曲》(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学生总结四、课堂小结平等,对话,理解。
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
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五、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炫耀(xuàn)涉猎(shē)怪癖(pǐ)初露(lòu)B、枝桠(yā)溺爱(nì)晨曦(xī)蓬莱(péng)C、横蛮(héng)感触(chǔ)茁壮(zhuó)宠爱(chǒng)D、说教(shuō)桉树(ān)甫健(fǔ)纯真(cún)2、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A、鞭策沉湎急燥意犹未足B、惆怅诧异抹煞引吭试啼C、琐碎迷惘遨游容销金镜D、眷恋懊悔翱翔壮志消残3、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海阔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的雄心和梦想。
同学们,花季雨季的朋友们,你又用什么来比喻你心目中的青春呢?十八岁使我想起冲破云幔、光芒四射的朝阳,使我想起春意盎然,开始吹拂于江南塞北的春风,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壮志和追求。
六、课后巩固学生反馈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B、孩子,现在你是十八岁了,你告诉我把自己比作什么?C、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景。
D、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
4、为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选择填入恰当的句子。
()(1),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椏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2)在学问的海洋中,有无数的蓬莱仙岛。
A.(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B.(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C.(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D.(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B、怎么,昨天和今天,竟是十八年的光阴了!C、冬冬,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D、你读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6、下面各句话中,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杨子,本名杨选堂。
历任《新生报》、《中华日报》、《中国时报》主笔。
著有小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
B、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罗亭》(1856)、《高老头》(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C、乔治•吉辛(1857—1903),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描写下层社会生活和文坛人物著称,如《黎明的工人》、《德谟斯》、《新格鲁勃街》,但这些小说的影响远不如他的散文集《四季随笔》有名。
D、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
1923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发表小品文《考验》、《三人》和《钦差大臣》等1、B(A、初露(lù)C、感触(chù)D、纯真(chún))2、A燥—躁 3 、B4、C5、A6、B、《高老头》的作者是巴尔扎克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附一:家长写给孩子的信做学习的主人吧,儿子儿子:《十八岁和其他》勾起了我许多思虑。
昊昊,当听说你要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宿学校去读书,爸爸妈妈几天几夜没睡好觉。
那种担心焦虑,诸多的不安侵袭着我们,但我们又为你终于要跨出这一步而高兴!一个月来,你生活有规律、学习较稳定的事实着实宽慰了我们。
老师让你带回的两篇文章,我认真地读了,颇有感触(感谢你的老师)。
的确,中国人喜欢攀比,父母在单位遇见同事的时候,就会想,我比不过你,我儿子还比不过你吗?父母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嘛,他们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想,孩子聪明就是自己聪明,孩子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孩子考了一百分就是自己考了一百分,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圆了“大学梦”,孩子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够扬眉吐气。
你也读过《十八岁和其他》,不知你是否从中悟出些什么?父与子,母与子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与互相鼓励。
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教育模式还是宽松的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
孩子,你应该珍惜十几年来我们保持的这种融洽!凭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我认为,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孩子,高中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与初中完全不一样,这是人生一大转折,在这个阶段中,你要学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能力转化在更加具体繁重的新知识的学习上。
孩子,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总要心存目标,有了目标,你才会进步,是吧?与同龄人相比,你比较单纯,忠厚老实,你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但是,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远大的目标,这是非常不好的。
现在,你即将十八岁,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希望你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眼前,表面上你是离开父母,但实际上我们却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你的关心。
你应该充分利用目前较为自由的空间,充分发展自己,要学会给自己经常加压,要常静下心来反思总结自己: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做得怎样了,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等等。
在必须做的和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人的一生中,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更是一种态度。
它比课本更重要,比课堂更重要,比没完没了的习题和考试更重要,比分数和名次更重要。
学习要讲究效率,生活要讲究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孩子,值得庆幸的是,你一直遇到优秀的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你不能全部依赖老师,还得靠自己!始终让自己处于最佳状态,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独立自主,身心健康,这才是你将来成功的秘诀。
努力吧,孩子,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附二:学生在阅读完文本与父母交流后的感受或写给父母的信片段一这就是母亲的十八岁吗?除了一样是十八岁,与现在的我有什么相同之处吗?“那时候,我是很想读书的!”我听出母亲声音中异样的颤动,发现在母亲眼睛里闪动着一种晶莹的东西,我的心也随着颤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