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案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

学习目标

1、掌握“传、师”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之、于、乎”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学习文章一二段

学习过程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作者及古文运动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

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三、时代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四、学习过程

1、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经传()从师( )

读书()不能()传道()从容( )

老聃( ) 蟠( ) 苌弘( ) 近谀( ) 作师说以贻( )之

冉( ) 潘( ) 长幼( ) 须臾( ) 怡( )

2、学习第一段

3、分析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阐述道理:

从师的原因:

从师的标准:

4、学习第二段

5、分析第二段

此段与上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三四段

2、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3、总结知识点

学习过程:

1、学习第三段

2、分析第三段

(1)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2)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3、学习第四段

4、分析第四段

本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5、本文各类语言现象总结

(1)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小学而大遗

今之众人

(2)一词多义现象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师说以贻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则群聚而笑之

如是而已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其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3)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4)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拘于时,学于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