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中国制药产业发展与现状

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全球制药市场销售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中国制药产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如何利用全球制药产业良好稳步发展的态势,推进中国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另外,经联合国调查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到 2050 年,全世界老龄人口将从 6. 24 亿攀升到 19. 96亿。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 到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 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 71%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 5 倍。
这样一来,对药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而研究中国制药产业的国际化成长战略,对中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对制药产业的研究处于局部讨论阶段,没有对此进行系统的深入探讨。
现有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制药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准入等领域,对影响制药产业国际化成长的其他重要因素研究涉及不多。
(2)目前,对中国制药产业研究几乎都集中在个案研究和产业动态分析上。
对制药产业的研究一般都只从某一子行业入手,比如说中药行业、生物制药业等。
缺少对于制药产业整体的分析研究,描述性的研究居多,基础理论的极为少见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制药产业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产业,制药业具有高投入、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的产业特征。
世界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医疗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制药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制药产业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比如美、欧、英、法、德、日等;第二层次是具有很强仿制能力的国家,包括中国、巴西、印度、韩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第三层次是化学制药能力不强、以制剂为主,即把化学原料药做成片剂和注射剂的国家,比如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等;第四层次的国家没有什么自主生产能力,完全依赖进口,如部分非洲国家。
我国当前大致位于第二层次的前沿,属于以仿制药为主的国家。
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方案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方案目录第一章总则 (2)一、总体目标 (2)二、指导原则 (2)三、采购模式 (3)四、组织形式 (3)五、采购主体 (3)六、采购范围 (3)七、采购周期 (4)八、药品集中采购平台 (5)九、组织机构及职责 (5)十、适用范围 (6)第二章网上竞价限价流程 (6)第三章配送与采购 (15)第四章监督管理 (20)为规范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价格合理,遏制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做好我区2009年度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和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2008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号)、《2008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国纠办发〔2008〕3号)和卫生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广西实际,经自治区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一章总则一、总体目标(一)保证药品质量,确保医疗机构用药安全。
(二)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节约采购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三)全程监管,规范医疗机构采购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长效机制。
二、指导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原则,按照规范、简化、高效的要求,促进我区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科学化、合理化、信息化。
三、采购模式以自治区为单位,全区统一网上集中采购,实行“全区统一、竞价限价、网上采购、全程监管”模式。
四、组织形式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自治区为单位的药品网上竞价限价集中采购。
将全区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县以下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定点采购项目进行整合,区分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和新农合基本用药采购目录,在上一年度药品集中采购基础上适度扩大《自行采购目录》规模,增设《重点监控限额采购目录》。
2008年中国中药材及成药出口状况

3 美国 683 820 15.29
4 阿联酋 692 781 64.17
5 马来西亚 562 646 41.47
6 新加坡 449 463 -16.26
7 英国 348 405 2.96
8 印度尼西亚 165 279 13.05
9 越南 117 278 68.15
4 中国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 德信行(珠海)香精香料有限联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6 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西安皓天生物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7 四川川村中药材有限公司 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 深圳市宝功达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北连食品有限公司
2008年中国中药材及成药出口状况
2008/12/4/07:59 来源:慧聪制药工业网 作者:孙思文
中药材及饮片是我国特色产品。中药在当今新药开发越来越困难的状况下独具优势,在医药市场份额日重。
一、2007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状况
(1)中药材及饮片、提取物出口概况
(1)2008年1-9月份,中成药出口前10名企业(依照海关数据以出口金额排序)
排名 企业名称
1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3 广州市医药进出口公司
4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公司代码1113240266
6 厦门虎标医药有限公司
2007年中药材及饮片、提取物出口20强企业为
中药材及饮片公司名称 提取物公司名称
1 广西宁明进出口贸易总公司 北京绿色金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 西藏唐蕃实业有限公司 宁波绿之健药业有限公司
3 佛山市创志经贸有限公司 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
2008年医药公司工作总结

春去秋来,寒暑更替。
转眼之间,2008年已经悄然走到尽头。
我们又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年头。
回首即将成为过去的2008年,在集团公司董事会的指引下,我们××药业公司一班人在解玉武经理的正确带领下,团结一致,发奋拼搏,开拓创新。
克服了资金极度短缺和生产暂时陷于停顿等造成的重重困难,确保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和管理目标的全面完成,我们在困境中谋发展,在挑战中寻机遇,在公司的重大项目建设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面对取得的业绩,我们在感到由衷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公司事业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即将成为过去的2008年,是我们××药业公司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面临着抢抓机遇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建设,推动gmp认证和千方百计确保公司外部市场产品需求两大中心工作任务。
一方面,国家对未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实施的停产措施,迫使我们抓紧时间完成公司gmp认证所需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软件的配套完善。
另一方面,公司外部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也对我们的药品生产、质量保障和服务水平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所有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和动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现场管理、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等方面的专项检查。
通过不间断的检查评比,使广大员工提高有标准,改进有尺度,规范有参照。
同时,我们还针对公司内部的管理实际实施了限期整改责任追究制,即将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存在问题岗位的负责人进行通报,并限定整改期限。
到期如果整改不到位,就追究该岗位负责人的管理责任。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着重突出绩效管理这一核心内容。
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实施动态管理。
通过强化规范意识,使员工充分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工作程序的控制;通过强化质量意识,使员工充分注意每一个操作细节和操作步骤的规范;通过强化效率意识,使员工充分注意每一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优化。
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规范我省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降低不合理的药品费用,减轻群众的用药费用负担,根据卫生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7号)、•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有关问题说明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59号)、卫生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卫规财发…2001‟308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卫规财发…2004‟320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一)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最高准则,保证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二)降低药品价格,节约采购成本,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三)建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长效机制,健全全省医疗机构统一的药品采购目录、药品采购规范、药品价格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四)建立政府药品集中采购交易平台,为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安全可靠、功能完善、数据齐全、监管严密的网上服务,保证药品集中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
二、工作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省市联动、部门协调、规范运作、质量优先、科学评价、阳光操作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间协调配合。
省级负责集中采购的组织和实施,市(州)县负责本级集中采购的监管。
(二)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
全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实行药品采购信息公开,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甘肃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以下简称“集中采购平台”)进行药品购销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质量优先、价格合理。
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合理的药品,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四)积极稳妥,分步实施。
全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通过分期分批公布集中采购目录,逐步扩大网上药品集中采购范围,实现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全部纳入网上集中采购。
2008年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管理资料

2008年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管理资料2007年,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在曲折的道路上走过不寻常的一年,2008年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在逝去的一年里,医药原料药行业因不少品种对环境严重污染和破坏,受到相关执法部门的严厉处罚,一些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在2007年里长期处于限产、停产的状态。
由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强制实施。
不难看出,2008年我国医药原料药的市场行情将仍然围绕《标准》这一主线的变化而变动。
我国医药原料药生产行业面临又一轮整合和洗牌近年来,我国医药原料药生产快速发展,从生产品种到生产能力和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医药原料药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据统计,目前,我国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共有1016家,其中,大型企业24家、中型企业149家、小型企业843家。
并且,我国的医药原料药生产行业已经由过去的零散型向规模化发展的方向转化。
在1016家企业中,24家大型企业、149家中型企业和843家小型企业的工业产值分别占35.14%、33.13%、31.73%,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08年《标准》正式实施,所有数企业都必须达到《标准》,才能够获准正常生产。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医药原料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高污染和高排放,对环境破坏或以环境代价大幅度透支的基础上而获取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贻害子孙。
但是,原料药行业的处境也非常艰难。
医药原料药工业企业都经历了GMP的全面改造和认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在没有进行生产获利时,又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以达到《标准》的要求。
现在,《标准》大限已至,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又一次行业整合和洗牌,一些企业也将在这次洗排中被“洗掉”和“整合掉”。
这是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面临的又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
医药原料药行情将维持供不应求态势为了达到《标准》,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就需要进行改造,将会大量占用生产企业的时空资源,从资金和生产场地两个层面上来看,都会严重影响医药原料药的正常生产。
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2002 显示 东瑞制药(控股)有限公司
利润总额及销售收入位列首一百名 发展潜力雄厚 前景可观 ****
(香港,2003 年 8 月 18 日) –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日前 出版的《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2002》刊载,东瑞制药(控股)有限公司 (「东瑞制药集团」/「该集团」)(股份代号:2348)于化学药品独立 核算企业的统计中,于利润总额及销售收入方面均被列入首 100 名内, 成绩远胜前年,足见其资质与潜力。
根据上述年报的化学制药分册,东瑞制药集团按利润总额排 名于 2002 年跃升至第 26 位,按销售收入则位列 69。该集团自 2001 年 开始获收录入册,同年的工业增长值排名为 73,而利润总额及销售收 入分别居 41 及 128 位。东瑞制药集团于短短一年内业务迅速增长,盈 利能力及产品的受2》是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编辑出版的 统计资料性年刊,是国内全面反映中国医药经济发展的权威性出版。它 所收录的数据全面而完整,主要来自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医药行业管 理部门和医药企业的统计资料及海关数据。
东瑞制药集团成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多种治疗不同感染和疾病 的非专利化学药物的开发、制造及销售。该等非专利化学药物包括头孢 菌素的无菌原料药及其医药中间体、头孢菌素粉针剂,以及系统专科药 物,包括抗敏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泌尿系统药物 及内分泌药物。该集团已于1998年成为最早一批获取中国药品GMP生产认 证的企业,重点开发专利即将到期的世界畅销药物,并于2003年7月11日 成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2008年医药产业

中国医药产品制造行业2008年运行报告一、生产增长情况1.工业总产值: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保持稳定快速2008年医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工业增长,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子行业中,生物制品业的工业增速提升较为明显,中药饮片加工业和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的增速小幅下降。
2008年,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7903.87亿元,同比增长25.1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0.29个百分点,基本持平。
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工业生产分别同比增长23.26%和223.94%,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69和0.43个百分点。
中药饮片加工业增速很快,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1%,但比上年同期下降5.22个百分点。
中成药制造业同比实现增长21.1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46个百分点。
生物制品业工业增速为30.32%,比上年同期提高7.67个百分点。
2008年累计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减上年同期(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7903.87 25.16 -0.29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1852.71 23.26 -4.69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334.08 23.94 -0.43 中药饮片加工408.26 32.1 -5.22 中成药制造1778.94 21.13 0.46 生物制品业767.27 30.32 7.672.产量分析:化学原料药产量增速大幅下降,中成药产量增速提高2008年,全国化学原料药产量累计完成228.53万吨,同比增长0.8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5.02个百分点,产量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回落明显。
中成药产量方面, 2008年中成药产量完成127.26万吨,同比增长18.73%,比上年同期提高4.27个百分点。
2008年主要医药产品产量及增长累计值同比增长(%)增速减上年同期(个百分点)化学原料药(单位:吨)2285311.74 0.85 -15.02 中成药(单位:吨)1272646.21 18.73 4.27二、销售增长情况1.工业销售产值: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稳定提高2008年医药制造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较快,比上年相比有所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
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
25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26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27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28
利君制药(包括: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6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公司,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双鹤药业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8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12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4
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
15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
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17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18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19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20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1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9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
10
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
11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百特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29
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0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注:上表中集团公司所属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产品参加投标的,以集团公司排名进行层次划分。
9
绿之韵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0
新乡市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1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2
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3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
14
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15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6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7
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8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19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3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包括: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中润制药有限公司)
4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
5
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东北制药总厂,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沈阳东瑞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施德药业有限公司,沈阳贝朗制药有限公司,沈阳东港制药有限公司)
《2008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中药生物制药分册-生物生化制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序【前25家】
No.
企业名称
1
长春大成集团
2
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3
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4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5
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
6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7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8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20
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21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22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3
罗赛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
24
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5
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
《2008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化学制药分册-化学药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序【前30家】
No.
企业名称
1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