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桂花雨2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3桂花雨》2(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3 桂花雨》 2(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童年时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送桂花等系列活动中,感受桂花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达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散文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僻词语和句式,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桂花给作者带来的欢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阅读理解、讨论、写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段关于家乡的回忆。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主题:怀念家乡、童年生活情节: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送桂花情感:欢乐、温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朗读、讨论、写作等方面进行。
朗读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能力;讨论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部编版《桂花雨》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桂花雨
第2课时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在作者琦君的眼中, 故乡是充满芳香的桂花雨。 这芬芳的桂花, 这纷纷扬扬的桂花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 花所表达的感情。
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 饱含深情的
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文字来表达
……
自己的思乡
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 情。
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
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选自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有改动
(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
父1、母教对师自板己书的课爱题。,)导:琴声美妙悦耳。今天我们紧就来叫学习大著名家儿提童文前学家摇陈伯桂吹先花生写。的这《弹下琴姑,娘》我。 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
蟾蜍,所以后人也把月亮称为“蟾宫”。 在晋武帝时期,有一次晋武帝让吏部尚书推举贤能 人才出来做官,于是郤诜(xì shēn)被举荐。后来被 选做了雍州刺史,有一日,晋武帝让郤诜进行自我评价。 郤诜便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 之一枝,昆山之片玉。”郤诜将自己比喻成月宫中的一 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月宫桂枝就被用来形容 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后来,
“没有不”:双重否定表达肯定 的意思,强调家乡的桂花更香。
“浸”:泡在里面的意思,把无 形的东西描写得更加真切。
【精品配套】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二课时教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巩固“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观赏了美丽的桂花。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桂花,去欣赏桂花独特的美去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板书:桂花雨讲授新课:(一)(出示视频频)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作者觉得家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哪个更香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1.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说一说:桂花树和桂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爱桂花,是爱它的什么呢?(1)中秋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中秋前后”点出桂花开放的时间(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写出了桂花树和桂花的样子(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运用对比的手法,说明桂花树外形没有姿态(4)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写出了作者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朗读第3-6自然段,画一画:摇桂花发生在什么月份呢?为什么要摇桂花呢?(1)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3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ppt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课文出示:(学习提示):三、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
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板书:喜欢桂花)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
(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体会课文情感。
2.能自主归纳特定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关心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倡导低碳出行。
3.能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并体会课文情感。
2.难点:扩展课文思考,关注地域地貌生态背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将一朵桂花花放于课桌上,问学生桂花花有什么特点,开始课程。
•通过生花烂漫的桂花花和丰富多样的桂花芳香,引出桂花雨背景。
2. 学习课文(35分钟)
1. 课文展示
•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 课文理解
•学生一起查找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实行个人理解,小组合作交流,整体回答。
•实行情感细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并记录可能涉及到的人生情感。
3. 课文分析
•询问课文中存在哪些脑图,拓宽学生的认识。
•学生自发展开,进而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拓展认知(20分钟)
•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书籍查找桂花雨的地域地貌背景,并对查找到的信息进行分享交流,增加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有关桂花的文化知识。
4. 总结归纳(10分钟)
•让学生现场材料完成把自己的思路、知识点、心得体验和学习后的问题融合在一起。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教学知识点,以上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课后作业
•学生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如骑自行车或步行),并记录并分享在社交媒体上的相关信息,倡导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字。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一、扣题导入,简介作者1.导人∶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桂花曾走进过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
琦君是浙江温州人,十二岁随父亲到杭州,三十二岁去了台湾,六十岁移居美国。
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
2001年10月,八十四岁的琦君曾回故乡寻根问祖。
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
出示课题∶桂花雨。
2.引导学生∶“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观看课文朗读视频,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7页的插图,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朗读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预设: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教师点拨: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第1、2自然段可以归纳为: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2.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1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理念: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1、.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2、出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香气迷人.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2、出示句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三、学习摇花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3、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4、想象写话。
5、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6、诗:自己再读一读父亲的诗,你想说什么?四、品味生活香浓。
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
2、比较句子:(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导朗读。
五、感受乡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2教学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桂花雨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思乡之情 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一缕桂花香,一份思乡情
快乐
深情
建议完成 小册子中的随堂练
推荐阅《琦君说童年》 完成 1+x阅读攻略的练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桂花雨 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3 桂花雨
第1课时
咏桂 南宋 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这首诗描写是什么花? 桂花
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香花,素以芳香而著称。 花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种类较多,有金桂、 银桂、四季桂等,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各种样式的桂花糕
琦君 台湾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 江温州人。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 学作品40余本。
主要作品 《谁是故乡甜》《桂花雨》等。
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 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借助桂花来抒发思乡怀旧之情,把 这种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 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借物抒情
如何读懂文中包含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来展示朗读,说说喜欢读这部分的原因和为 什么这么读。
读熟 课文
字音 生字
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建议使用 中的“随堂练”中的基础练习的内容。
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 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 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晨,沿流溪河畔漫行。万千梅树,何愁寂寞开无主?一江碧水,默默与梅相依相偎。纵然,零落成泥碾作尘,香,也会随车尘远去,将南山的花魂带去给有缘人。我想,这就是南山梅舍的禅意, 花香只付有缘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次邂逅,便再也忘不掉你的容颜。之后每年冬至,北望南山路迢迢。我仿佛听见流溪河深情的呼唤,我,又岂可辜负呢?
踏雪寻梅,二小时后,车轮便停在流溪河畔。因为寒梅盛放飘香,漫山如雪,就有了流溪香雪的美名。南山梅舍,一看这四个字,浓浓的禅意,弥漫在我心间。星星点点的农舍、老屋、疏篱相隔, 就是黑白灰,却让人宁静、安逸、烦躁顿消。压尽园林千万蕊,花魂缭绕,怎可不令人安宁静心呢。我决定,在流溪河畔留宿一晚。霜月娟娟夜,吾今见所思。这夜,有月色逾淡,无风,香自生。梦里, 到处皆是诗境。梅香幽幽入怀,我,倚树说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