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回忆我的母亲》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四)归纳主题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三)赏析课文
1.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句话。
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五 教学主要过程
(一)感知课文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
同学们进行课堂说话活动: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好劳动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优质教案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优质教案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为《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文章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2.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文章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章中让自己感动的部分。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品质的写作方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件事例,讲解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其品质。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掌握生字词。

3. 重点: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4. 难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以“我心中的母亲”为主题的作文,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母亲的品质。

我心中的母亲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她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

在我的心中,母亲是勤劳、善良、无私的化身。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高烧不退。

母亲整夜守在我的床前,用湿毛巾为我擦拭身体,给我喂药。

她疲惫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我。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朱德及其母亲的生活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2)学习作者忠诚于革命事业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作者的表达技巧分析。

(3)作者母亲的生活背景介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

(2)作者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3)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朱德及其母亲的生活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提出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技巧。

(2)结合课文内容,阐述作者的母亲对他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

(2)选取课后习题,进行练习。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完成课后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学习朱德母亲优秀品质,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意。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朱德年前的照片(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2、字音3、根据注释说出词语4、写作背景(三)整体感知朱德母亲去世之后,党中央毛主席都赠送了挽联,这样一个母亲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结合文章说一说朱德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结构探究文章一共17个自然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所以全文的结构怎么划分?(五)课文研习1、齐读第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哪句话交代了写作缘由?哪句话定下来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哪个词既是全文的主线又总领全文?2、母亲一生可回忆的事情太多,作者选取了最能变现普通劳动妇女的哪个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勤劳)3、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母亲勤劳的句子。

4、母亲除了勤劳之外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说说表现了什么优秀品质。

5、母亲这么多的优秀品质对朱德有没有什么影响?在文中找出来。

(六)课堂小结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的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三、作业1、搜集母爱的诗文、名言、俗语。

2、朱德的母亲对他影响这么大,我们的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以此为话题写个小作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形、音、义。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本文讲了母亲哪些事情及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3.品味本文质朴平实的语言,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4.学习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理解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母亲对“我”的教诲和影响,感受母爱的伟大。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母亲对“我”的教诲和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生字词,搜集有关朱德及母亲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1.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的母亲都是伟大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

2.简介作者及背景: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光荣”。

他的母亲钟太夫人一生辛劳勤俭,对朱德的教育和影响很大。

1944年母亲不幸逝世,朱德十分悲痛,写了这篇与此相关内容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相信大家学过课文一定能体会到朱德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并板书(见教学目标)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解决困惑的问题。

5.本文是回忆录,叙事结构是什么?可分几部分?请画出相关内容。

6.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我的母亲”,请统计一下,想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如果换成“我的母亲”,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7.文章中有些段落文字很感人,请找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8.思考文章最后一段与开头的关系。

体会作者内心的感情。

9.本文语言平实却饱含深情,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味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10.结合朱德的其他文章或资料,谈谈你对朱德的母亲的认识。

11.本文是回忆录,记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中心是什么?作者通过回忆表现了什么主题?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完成表格填写。

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精选)(2024)

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精选)(2024)
7
学生情况分析
2024/1/29
已有知识与经验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如识字、阅读、写作等能力。同时,学生对母爱等 情感类话题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学习困难与障碍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母爱的内涵和作者的深情回忆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 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习兴趣与动力
2024/1/29
朗读教学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引 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练习巩固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目,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
12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29
13
导入环节设计
情境导入
播放与母爱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营造 温馨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母爱相关的 文学作品,如《慈母情深》、《 荷叶母亲》等,引导学生进一步
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024/1/29
16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2024/1/29
17
课堂表现评价
2024/1/29
听讲专注度
0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是否认真听讲,及时记录并提
学生对与自身情感相关的话题通常具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 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激 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8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1/29
9
教学内容梳理
课文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朱德及本 文创作背景,帮助学生 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母亲的回忆性散⽂,⽂中的母亲是⼀位平凡⽽⼜伟⼤的劳动妇⼥是美的典型。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作者:朱德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

祖籍⼴东韶关,客籍⼈,在“湖⼴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共⽣了⼗三个⼉⼥。

因为家境贫穷,⽆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个,以后再⽣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是多么惨痛悲哀和⽆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个孩⼦⼀⼿养⼤成⼈。

可是她的时间⼤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只好让孩⼦们在地⾥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多⼝⼈,妇⼥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体⾼⼤结实,还能挑⽔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放,挑⽔或放⽜去了。

有的季节⾥,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到农忙,便整⽇在地⾥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活⾃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家看也不看的饭⾷,母亲却能做得使⼀家⼈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些新⾐服,⾐服也是⾃⼰⽣产出来的。

母亲亲⼿纺出线,请⼈织成布,染了颜⾊,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套⾐服⽼⼤穿过了,⽼⼆⽼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是⼀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九⼗岁还⾮耕⽥不可,不耕⽥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劳动。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4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4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篇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

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

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幻灯片4】学习目标检测字词:【幻灯片5】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

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

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课题:《回忆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加强师友合作。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并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

2.整体感知,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3.学生能够品味本文朴实动人的语言特色。

4.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感受母亲的高尚品德,使学生了解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5.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感恩母爱。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教学策略、方法: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师友自主讨论教学法。

课前预习:查阅作者简介,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一、交流感知:(一)新课导入:1.引用有关的诗词导入本课。

2.用多媒体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议论、抒情;整体感受,概括事例,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果特点;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3.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4.写作背景: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

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

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二)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1.师友朗读课文,给下列红字注音,并解释成语。

溺辍私塾劳碌和蔼管束慰勉为富不仁:节衣缩食:(三)速读全文,师友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模式:文章回忆了(),赞颂了母亲()优秀品质,抒发了()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决心。

教师活动:导入课题,确定答案。

学生活动:师友互相交流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速读全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批注:师友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二、研读共品:1.师友讨论交流: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总说。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2.师友共同品读本文主体部分:(1)第一部分:归纳明确: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②“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③“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明确全文叙事线索,引起下文。

(2)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请师友仔细研读第二部分:◆请在2-8段中试着找出中心句,并用笔先标注出来。

第2段:我家是佃农。

第3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第4段:母亲是个好劳动。

第5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

第6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7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8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小结:第一层:(2-8)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思考:1.为什么作者回忆母亲,选材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

2.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身上具有怎样的美德?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等美德。

◆母亲作为劳动妇女,有着许多的优秀品质。

作为母亲,她对儿子的事业又是怎样理解和支持的呢?师友研读第9段,思考:①这段主要写什么?送子读书②为何节衣缩食也要送子读书?支撑门户、被逼。

◆师友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

(提示:概括大意时注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第10段,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

第11段,热恋故土,热爱劳动。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段,到老不曾脱离劳动,热爱生产。

综上分析,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什么?深明大义,坚持劳动。

小结:(第二层9--13)叙述母亲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表现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

◆研讨分析第三层(第14、15段):1.归纳层次大意: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2.师友互助思考: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①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②“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有什么作用?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4.重点体会: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3)分析研讨第三部分(第16、17段):朱德同志将“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3.总结全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等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内容,归纳本文的三个部分,使学生明确本文所述典型事例及其顺序,并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学生活动:师友讨论共品;班内交流。

批注:其他师友适时补充;注重对本文主旨理解的品读指导。

三、互助释疑:1.思考课后第三题,辨析加点词义的不同。

2.师友讨论课后第二题,体会课文质朴而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教师活动: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学生活动:师友交流疑点、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疑点,全班共同解决。

批注:尽量让学生提疑点,让学生真正透彻地学好本文。

四、巩固拓展:1.有感情朗诵《金色花》,体会诗中浓浓的童趣及孩子对母亲纯真的爱。

2.听歌曲《母亲》,引导学生写一写听后感。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金色花》、聆听《母亲》,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子女对母亲深厚的情感,加深对本文思想情感的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相关资料,个人独立完成,师友交流。

批注:对优秀作品的推荐,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

五、总结提高:1.师友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2.学生谈收获。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有关父母亲情的作品,并体会朱德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师友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谈收获。

批注:及时肯定学生所谈的收获,鼓励师友更好地发展。

六、板书设计:回忆我的母亲一、爱母亲“寄其哀”二、“述其德”:勤俭简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三、报恩母亲、尽忠中国共产党。

课后反思: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写作语言上朴素、平实。

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写作语言上朴素、平实。

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我在讲授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时,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比较到位,在创新方面则表现在思考上的创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拓展学生写作方面,首先是老师做示范,范写课文中的语句,再让学生根据要求来进行随堂写作。

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同时,我在课堂上也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一,就自身而言,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激情不够,语速较快,模式单一,感知课文时,莹白先感染自己再由此去感染学生,这种状况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力不集中或者是完全没听讲。

第二,课文内容中联系到考点的部分,需要落实考试,抓住要点和中心,保证对文段分析的准确性(主要针对阅读题型)。

第三,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整体气氛显得不那么活跃,学生积极性还不够。

师友之间的讨论不够热烈,学师对学友的的指导也不到位。

第四,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从中引导。

学生对文段进行归纳总结时,我的启发性语言也不够清晰明白,造成学生理解欠缺。

关于这点,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品和作者背景来进行引导。

并且,我在过渡问题时,启发性的语言不够优美,组织性的语言也比较欠缺。

较强的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