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公开课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底两万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海底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底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这是一部描绘了阿龙纳斯教授与尼摩船长一同探索海底世界的科幻小说,它展示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对海洋的深刻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小说中的一些具体情节。这些情节不仅展示了海底的奇妙,还涉及了科学探索和人性探讨。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但有时操作过程不够规范。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度。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认为可以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总结中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这样既能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主要情节的梳理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尼摩船长的复杂性格,我会通过故事中的具体行为和对话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海底探险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实验,如模拟潜水艇的浮力原理。
-词汇与表达:掌握小说中的生字词,如“鹦鹉螺号”、“电解”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海底两万里》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目录的解读,认识这本书的人物,梳理海底探险的路线。
通过抓取文章关键信息与对关键信息进行圈点勾画的方式,掌握快速阅读的要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海底两万里》及其作者,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感悟能力较差,但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易于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海底两万里》、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凡尔纳的快闪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走近作者,知晓身份凡尔纳的三个身份:科幻家、“探险家”、小说家。
科幻家利用凡尔纳曾在《20世纪的巴黎》、《从地球到月球》、《征服者罗比尔》、《一个美国记者在公元2890年的日记》四部作品中分别预测到埃菲尔铁塔的建成、火箭、飞机、视频通话的实现以及凡尔纳所处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凡尔纳的好奇心。
“探险家”播放凡尔纳“在幻想中旅行”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凡尔纳小时候的经历。
小说家了解凡尔纳的作家身份和在科幻小说的造诣。
走进小说,共游海底解释题目,获取信息《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探险小说,从本书的名字可以知道“海底”是探险的位置,“两万里”是探险的里程。
解读目录,共游海底快速浏览目录,能否知晓探险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明确:第十一章“鹦鹉螺”号初步了解“鹦鹉螺”号,将“鹦鹉螺”号航行两万里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所耗的时间进行对比,突出“鹦鹉螺”号的速度之快。
再次浏览目录,用30秒的时间勾画出包含了“人”的章节。
第一部分:悉听尊便,先生、内德·兰德、内德·兰德的怒火、海洋人、尼摩艇长的闪电第二部分:尼摩艇长的新建议、尼摩艇长最后的话认识主要人物,根据文段信息,提取有关人物身份的信息。
部编新语文-1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主课件配套教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快速阅读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1、浏览法。
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
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
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五、对话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 erne,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4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读教案内容:《海底两万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使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并使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的书籍吗?老师特别想知道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读过哪些名著?请同学们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交流)二、多媒体展示书名《海底两万里》1、学生观察后大声朗读三遍书名,然后同桌间互相猜一猜小说会写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2、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猜读结果?同学们也能够参考屏幕上的提示。
由书名《海底两万里》,我猜到这本书是写。
(学生猜读)3、浏览课本第156页名著导读提示内容,了解《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概况。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结合屏幕上的提示实行阅读。
4、由导读提示我知道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
(学生阅读后发言交流)5、从以上活动总结阅读名著的第一种方法:观书名,览导读,知概况。
6、多媒体补充展示《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其中内容。
三、多媒体展示小说片段片段A、片段B。
1、思考: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学生回答)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
《海底两万里》亦如此。
读《海底两万里》你最想了解的人物是谁?多媒体展示小说人物介绍。
3、多媒体展示人物关系图:4、从以上讨论总结阅读名著的第二种方法:理关系,赏名段,析人物。
四、观看视频1、视频中表现的是下发资料中第几章所写的内容了?(学生回答)2、大家对比一下,视频和原著哪个更能表现尼摩船长的智慧?为什么?电影和原著,你更喜欢哪一个?同学们能够借助屏幕上的导读提示回答。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导读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背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简介2. 小说背景和故事情节梗概3. 主要人物介绍和分析4. 文本重点分析和讨论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引入《海底两万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作者简介介绍小说《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包括其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科学和冒险的热爱。
步骤三:背景与情节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即19世纪的人们对海洋的探索和科学发展的背景。
然后,概括整个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整体把握。
步骤四:主要人物逐一介绍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主人公尼莫船长、阿龙纳克斯教授和康塞尔教授。
讨论他们的特点、行为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步骤五:文本分析和讨论选取小说中的几个重要片段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叙事技巧和描述手法,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展望下一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期待和兴趣。
四、教学方法1. 形象直观的引导: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互动讨论:采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视听辅助教具:借助投影仪、音响等设备,让学生通过观看、听取相关内容,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和合作探究,促进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的讨论表现、提问情况以及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表现。
3. 书面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或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科学幻想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阿龙纳斯、尼摩船长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探讨情节发展中的悬念和转折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等方面,深入挖掘主题思想,如对科学、探索和人生的思考。
5. 科学幻想分析: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如潜水艇、海底世界等,引导学生评价科幻元素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程度和阅读感悟。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4.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海底两万里》与其他科幻小说的比较阅读,如《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探讨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版本,引导学生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感受科幻作品的视听魅力。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科幻小说,被誉为世界科幻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一部描写科学家奥特尼斯教授率领的探险队在海底冒险的故事。
下面是《海底两万里》的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小说中的科学描写和文学手法。
4.学习科学知识,拓宽视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难点:分析小说中的科学描写和文学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和他的作品《海底两万里》,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a.小说的背景是什么?科学家奥特尼斯教授和他的探险队是为了什么目的进入海底?b.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c.小说的基本情节是什么?有哪些关键事件?d.小说中有哪些科学描写?有哪些文学手法?3.整理汇报让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和意见。
4.讲解重点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分析小说中的科学描写和文学手法。
5.科学知识讲解根据小说中的科学描写,讲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海洋生物、海底地形等。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和海洋探险相关的作品,如《亚特兰蒂斯之谜》等。
7.综合训练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如阅读理解、填空题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8.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回答一些问题,如《海底两万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你对科学探索有什么想法?四、教学评价及作业布置。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导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海底两万里》导读 (教案)一、教学内容《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发表于1870年。
本课教学内容为《海底两万里》的导读,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科学幻想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科学幻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
三、教学难点1. 《海底两万里》涉及的科学技术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产生兴趣。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海底两万里》原著或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在科幻文学领域的地位,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简介小说内容:概述《海底两万里》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
3. 分析科学幻想: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科学幻想的例子,讨论其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讨论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成长变化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幻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激发学生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海底两万里》导读2. 内容:- 故事背景:19世纪末,探险家们在海洋中的冒险- 主要人物: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尼摩船长- 科学幻想:潜水艇、深海探险、海底资源- 现实意义: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七、作业设计1. 阅读原著《海底两万里》,深入了解小说内容。
2. 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对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启示,撰写一篇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公开课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快速阅读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1、浏览法。
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
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
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五、对话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 erne,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
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六、对话文本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诺第留斯(“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艺术特色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
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丰富的知识谁见过海底森林?谁见过海底煤矿?谁见过“养”在贝壳里、价值连城的大珍珠?当了俘虏的阿龙纳斯和他的朋友们都见到了,而且曾经徜徉其间。
精心动魄的场面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gèn),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一名船员惨死;这些场面,都十分惊心动魄。
险象环生的情节“鹦鹉螺”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怕的是,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
但是,凭着潜艇的精良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终于完成了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神秘色彩凡尔纳时代,潜水艇刚刚面世,还是一种神秘的东西;诺第留斯(“鹦鹉螺”)号船长尼摩又是个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
“尼摩”,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
七、对话人物阿龙纳斯教授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尼摩船长书中的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坚毅。
是个海上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
主题分析凡尔纳塑造的尼摩船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二课时八、《海底两万里》相关练习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号潜艇的故事。
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1、《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2、诺第留斯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3、()是一名()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的体现。
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国人。
5、阿龙纳斯的仆人叫(),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鱼叉手之王(捕鲸手)”指的是()。
3、尼摩船长反抗压迫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4、儒勒•凡尔纳法5、康塞尔《海底的秘密》尼德·兰6、鲸鱼用()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
7、潜艇的主人是(),他会说()种语言,分别是()。
8、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材料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做成的。
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做成的。
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做的。
6、肺鹦鹉螺号7、尼摩船长四法、德、英、拉丁8大叶藻贝壳类的足丝鲸的触须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9、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册,鹦鹉螺号的造价是()万法郎。
10、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9、12000 20010、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石花菜、鹅掌菜11、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12、《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
即:船长、自然科学家、仆人、捕鲸手,“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11、“机器时代”西方和日本科幻12、尼摩、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法拉格特,13、《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14、《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13、鲨鱼儒艮14、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15、《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15、“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简答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3次。
(1)(2)(3)1、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从出发,经过、、、,进入、。
2、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3、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3、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
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4、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
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5、《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5、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
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
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6、尼摩船长为什么把死者的墓地选在珊瑚丛中?因为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九、课外作业速读《海底两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