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海底两万里教案

海底两万里教案

海底两万里教案【教案】《海底两万里》教学目标:1. 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学生通过创作和表达,展示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绘本或电子版《海底两万里》2. 多媒体设备或黑板、白板3. 角色扮演和创作表演的道具和素材教学过程:第一课:介绍《海底两万里》1. 利用多媒体设备或黑板、白板,引导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出版背景和主要内容。

2.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了解。

第二课:阅读和理解小说1. 学生阅读部分小说,并回答与理解相关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和整理各自的回答,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教师总结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课:角色扮演和创作表演1. 学生根据小说中的人物,自主选择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分配的角色和情节,编写一段短剧或创作一件小作品。

3. 学生展示和表演自己的作品,通过角色扮演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四课:写作和讨论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方式,回答与小说中的主题或意义相关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写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拓展思维和理解的深度。

第五课:总结和评价1. 回顾与讨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思考。

2. 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体验和评价。

3. 教师总结教学成果和展望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阅读《海底两万里》的其他版本或续篇,进行比较和讨论。

2.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演讲等方式,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3.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更多与《海底两万里》相关的知识和背景。

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意义。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章节安排:(1)第一章: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第二章:分析主人公尼摩船长的形象特点。

(3)第三章:探讨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及其现实意义。

(4)第四章: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学习文学鉴赏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科幻元素。

(2)难点:分析小说中的现实意义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提高文学素养。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课堂讲解与互动: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海底两万里》原著及配套教学指导书。

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网络资源:搜集与《海底两万里》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5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5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和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圈点勾画法课前准备:PPT课件阅读检测材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学习目标(一)情境导入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上……这个人就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海洋三部曲”之一《海底两万里》。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通过圈点勾画法,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二、检查阅读情况,了解本书内容1.正确理解书名“海底两万里”: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而不是“在海底两万里深处旅行”。

2.连线理清人物仆人尼摩捕鲸手阿龙纳斯法国博物学家康塞尔潜水艇“诺第留斯”号船长尼德·兰3.旅行路线(根据书目看地图)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根据“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三、快速阅读指导及训练(一)快速阅读方法指导:1. 抓住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挑重要、感兴趣的内容跳读;2. 集中精力,高度专注;3. 采用默读,每分钟不少于400字;4. 视域要宽,不回读;5. 圈点勾画标识,再读可提速;(二)快速阅读训练课文P158—1601. 快速阅读本章,预计8分钟左右;2. 圈点勾画标识有用信息(数字、工具、重要事件);3.完成速读检测环节一跳读课文P158—160,完成速读检测环节二4.阅读后能简要复述本章内容并对“我”进行简要点评;5.师生交流阅读感受。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海底两万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汇编《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二、了解作家作品: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两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答: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

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三、经历险情说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人们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几次危险,如何化险为夷的。

(至少说两次,要求说出具体位置和危险)①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同鲨鱼搏斗)②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一名船员惨死(章鱼袭击)化解:勇敢下船与章鱼搏斗③鹦鹉螺号在珊瑚礁上搁浅,全船人员受到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搁浅、土人围攻)化解:几天后潮水上涨才托先离开:没有还击,在扶手上通电把土人逼离开了④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冰山封路)化解:尼摩船长决定用艇撞开冰墙⑤小说最后,鹦鹉螺号陷入迈尔海峡的漩涡,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陷入海峡漩涡)四、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五、一句话评价科学与幻想之旅六、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3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3

《海底两万里》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大胆展示、积极分享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流利、准确、有感染力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进一步理解《海底两万里》的精彩内容,赏析《海底两万里》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大胆展示、积极分享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赏析《海底两万里》的写作特色。

教学形式学生主持,学生展示。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好1—2篇读书笔记,写好1篇读后感,每组设计一张手抄报。

指导过程一、导入1、课堂在精彩中展现,人生在快乐中演绎;2、亮丽人生大舞台,课堂展示显风采;3、我的课堂我展示,我的班级我管理。

4、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现而精彩。

5、课堂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要你大胆发言,你就是最棒的。

学生齐读以上内容,感受展示之美,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展示,不怕出错,就怕不错。

二、感受海底之美在图片中感受海底之美,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心、探索欲,并进而激发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学习热情。

三、交流展示设计问题:《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感受文章之美1、对话作者思想2、复述故事内容3、分享精彩情节4、分析人物形象5、概括小说主题以上内容由1-2学生进行概括,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老师在一旁适时补充,但绝不打扰学生的展示。

五、小组讨论问题设计:1、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2、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组织学生进行2-3分钟的小组讨论,老师到各个组去巡视,参与到一两个组中讨论,给予学生帮助。

六、成果展示1、读书笔记展2、手抄报展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讲解精彩的部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七、阅读情况检测知识抢答题由一学生制作好《海底两万里》的基础知识过关题,检测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情况,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特别要关注中下游学生的掌握情况,以此促进中下游学生真正的进行阅读。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激发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引导学生探究科幻小说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帮助学生理解《海底两万里》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分析《海底两万里》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探究《海底两万里》的主题和科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和相关资料。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海底两万里》的主题和科学思想。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科幻小说的特点,通过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讨论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介绍科幻小说的特点和《海底两万里》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和相关资料。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海底两万里》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科幻小说的特点,分析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讨论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总结: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成果,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五、教学评价阅读理解:评价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理解程度,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探究科幻小说特点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和思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共3课时)【课标要求】1.课程目标与内容: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够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实施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

【学情分析】《海底两万里》为长篇科幻小说,七年级学生已学过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已能初步感知这一文本类型的科学性、幻想性、人文性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等特点,也能通过阅读掌握科幻元素与简单的故事情节。

但本书有47章,39万字之多,学生对整本科幻小说的阅读可能存在障碍,如人物形象更加复杂、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扑朔、主题思想深层的人文性等,还有就是对《海底两万里》涉及的大量生物学概念及鱼类分布较为陌生。

学生经过上期的默读、跳读、精读、本期的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训练,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学生还不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速读要求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学生目前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

寒假里布置了阅读任务,并且要求画出海底旅行路线图,多数同学读过也做了,但印象不深、路线图也不清晰。

《海底两万里》成书于一百五十多年前,作为科幻小说,书中的诸多构想都已成为现实,同学们对书中“神奇的想象力”感悟不深,觉得没有新奇感,刚开始阅读时有兴趣,随着文本的深入,兴趣渐失。

【单元目标】1.通过前期阅读、查阅资料、交流分享,了解《海底两万里》科幻小说的价值:丰富的知识、神奇的想象、科学的预见、深刻的人文内涵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思维、审美素养。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走进科幻海底探险——《海底两万里》导读激趣课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有这样一部小说,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有制造出飞机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发射到月球上。

你知道它是哪本小说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底两万里》,去科学畅想,海底探秘。

二、出示导读目标:1、初步感知全书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初步掌握跳读的方法。

三、揭秘一种神奇的“海怪"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它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地被撞裂。

猜一猜: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呢?当时有人认为这是体型巨大无比的独角鲸,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体型庞大的海洋怪物。

“庞然大物”导致海洋环境变得日益危险,公众坚决要求把这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美国海军部派出一艘高速驱逐舰,装备精良的捕捉器具,艇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热情高涨,对捕获“独角鲸”充满必胜的信心。

结果怎样呢?经过了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阿龙纳斯和他的仆人康赛尔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捕鲸手尼德.兰,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猜一猜:这三个俘虏最后被怎么处置了呢?艇长对俘虏很优待,为了保守秘密,不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周游各大洋。

十个月后,这三个人才逃脱。

生物学家才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这艘庞大的潜艇到底什么来历,有哪些神奇之处呢?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四、参观一艘奇特的潜艇(一)跳读小说第十二章和十三章,说一说:这艘潜艇有哪些奇特之处?跳读提示:1.用笔划出介绍潜艇的句子,快速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教材分析】
1.知识与地位:《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初中阶段重点的名着阅读篇目。

这部小说深受学生欢迎,神秘奇特的海底世界,惊心动魄的故事人物,都深深吸引着读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原着,读整本的书,并且教给学生读名着的方法,授之以渔。

2.教学重点:通过目录阅读、片段速读与精读等阅读方法指导对作品人物和情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考点分析:名着考察
【学情分析】
1.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生已经自读过《海底两万里》,对《海底两万里》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内容相对比较陌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识记。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方法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阅读整本的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与深读研究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着《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眼部放松训练、快速记忆游戏、抓取关键信息等常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

通过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深入阅读文本,与人物进行深度对话。

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着《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目录、限时速读、跳读等常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

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及相关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快速阅读方法的指导
2.难点:在限时快速阅读中把握作品关键信息。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迁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
1.视频资料:《朗读者》刘慈欣
2.导入:刚才呢,通过视频给大家介绍的是刘慈欣,从他的见解和朗读中,我们可以窥探到科幻小说的魅力,科幻小说家们用想象力突破现有的环境去看世界,而我们就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观望无法到达的世界。

刘慈欣的启蒙作家正是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
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也是刘慈欣最喜欢读的科幻小说之一。

漫漫《海底两万里》,其中不乏惊险的情节,充满魅力的人物,奇妙的海洋生物,今天
二、快速阅读之读目录
过渡:那么当我们拿到一本书,如何才能用最快的时间了解作品中的重要信息呢
预设:前言(导读)、目录、尾声
活动一:读目录,画航线
请大家在目录中用波浪线标志出地名,看看他们经过了哪些地方
1.圈画相关海域,明确路线
(第十八章,太平洋;第二部分,印度洋、红海、希腊群岛、维哥湾,和恩角到亚马逊河、墨西哥湾。

第二部分第七章,48小时穿越地中海,第二部分第十一章马尾藻海。

第二部分第十四章,南极。


由此,我们可以从目录中发现我们的主人公们搭乘“鹦鹉螺号”按照以上路线在海底航行了
两万里,那么接下来,就请我们的同学一起来完成航行路线的绘制!
2.绘制航海路线图:请一位同学到白板上绘制,其它同学在学案上画出路线图。

过渡:在由太平洋至北冰洋的航行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快速阅读。

三、快速阅读之限时阅读训练
活动一:归纳快速阅读技巧
1.三“不”:不指读,不出声,不回读通过眼球快速转动去获取信息
2.一“关键”:提取关于标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
3.一“修正”:根据已有信息推测内容和主题,再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

活动二:限时阅读——第27章《价值千万的珍珠》(文段一共1782字,建议阅读4分30秒)
(希沃计时器)
活动三:精准检测(情况反馈,没有读完的可对照问题快速在文本寻找)
请几位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来介绍速读经验。

四、快速阅读之了解尼摩
在这个语段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板书:尼摩船长善良、冷静、反压迫、有正义感、同情心)
过渡:在漫长的海底旅程中,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难道就这些吗我们趁热打铁,进入下一个语段的速读。

活动四:第45章《大屠杀》(文段一共2709字,建议阅读6分钟)
本次速读中,你发现了尼摩船长的变化了吗
(板书:尼摩船长残暴、沉默、忧郁、冷酷、无情)
四、快速阅读之有目的的跳读(以尼摩船长相关的故事为主线)
现在一个双面的尼摩船长形象已经浮出水面了,有人说他是正义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冷酷的复仇者,你的心里更倾向于哪一点呢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尼摩形
象小辩论可以结合《海底两万里》的其他具体情节说说理由。

示例:
南极冰山脱险:英勇顽强、镇定沉着
智斗鲨鱼救彩珠人:同情弱者,心地善良
击退土着人袭击:知识渊博,有创造力,遇事沉着冷静
含泪掩埋同伴:重情重义
潜航在海底躲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神秘、孤独、追求自由
五、快速阅读之引申实践
1.寻找和尼德兰有关情节
2.利用速读完成人物卡片
六、总结拓展,课后延伸
海底两万里,今天我们只走了冰山一角,其中更美的风景,更惊险的故事还等着大家去挖掘,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利用我们这节课所体验的速读方法继续畅游《海底两万里》,更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阅读中学以致用。

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完成《课堂小练习》中《海底两万里》的相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