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海底两万里》教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底两万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海底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底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这是一部描绘了阿龙纳斯教授与尼摩船长一同探索海底世界的科幻小说,它展示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对海洋的深刻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小说中的一些具体情节。这些情节不仅展示了海底的奇妙,还涉及了科学探索和人性探讨。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但有时操作过程不够规范。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度。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认为可以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总结中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这样既能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主要情节的梳理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尼摩船长的复杂性格,我会通过故事中的具体行为和对话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海底探险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实验,如模拟潜水艇的浮力原理。
-词汇与表达:掌握小说中的生字词,如“鹦鹉螺号”、“电解”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海底两万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汇编《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二、了解作家作品: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两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答: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
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三、经历险情说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人们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几次危险,如何化险为夷的。
(至少说两次,要求说出具体位置和危险)①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同鲨鱼搏斗)②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一名船员惨死(章鱼袭击)化解:勇敢下船与章鱼搏斗③鹦鹉螺号在珊瑚礁上搁浅,全船人员受到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搁浅、土人围攻)化解:几天后潮水上涨才托先离开:没有还击,在扶手上通电把土人逼离开了④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冰山封路)化解:尼摩船长决定用艇撞开冰墙⑤小说最后,鹦鹉螺号陷入迈尔海峡的漩涡,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陷入海峡漩涡)四、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五、一句话评价科学与幻想之旅六、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科学幻想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阿龙纳斯、尼摩船长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探讨情节发展中的悬念和转折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等方面,深入挖掘主题思想,如对科学、探索和人生的思考。
5. 科学幻想分析: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如潜水艇、海底世界等,引导学生评价科幻元素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程度和阅读感悟。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4.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海底两万里》与其他科幻小说的比较阅读,如《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探讨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版本,引导学生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感受科幻作品的视听魅力。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4篇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4篇《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1指导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指导过程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A、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B、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阅读体验1、畅言读后感师:我们已经阅读了这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学生畅言读后感。
2、精彩片段赏析师: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用十分钟时间搜寻并做出自己的赏析。
(1)学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2)学生交流自己的赏析。
示例:“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3、幻想与现实的联系师:《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学生各抒己见。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小说中鹦鹉螺号的冒险之旅,展示了主人公尼摩船长的聪明才智和科学幻想元素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底两万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海底的世界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部科幻名著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小说情节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尼摩船长的复杂性格和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海底两万里》相关的科学幻想元素。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实验,如制作一个小型的潜水艇模型,演示浮力原理。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海底两万里》中涉及的环保意识理解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课堂组织。有时可能因为担心教学进度,导致课堂节奏过快,让学生难以消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语言的清晰度和课堂节奏的把握,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所学知识。
-学生能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如鹦鹉螺号的冒险之旅、与海底生物的遭遇等。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感悟作品主题。
4. 激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科幻小说中的想象与科学。
3. 人物形象分析:尼摩船长、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
4. 故事情节解析:海底探险、与海洋生物的互动、与海底世界的冲突。
5. 作品主题探讨:对科技、人性、自然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特点、科幻元素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情节,深入理解作品。
4.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作品特点:讨论科幻小说中的想象与科学。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尼摩船长、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的性格特点。
4. 故事情节解析:通过典型情节,深入理解作品。
5. 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人性、自然的关系。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阅读《海底两万里》全书,完成读书笔记。
2. 评价: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读书笔记质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海底两万里》与其他科幻小说的异同。
2. 电影欣赏:《海底两万里》改编的电影版本,感受影视作品的魅力。
3. 创意写作:以《海底两万里》为背景,编写一段科幻故事。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八、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3. 学生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他们有时过于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针对这一点,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醒他们关注实验背后的原理和思维方法。
-掌握小说所反映的科技背景和探索精神,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举例解释:
-在讲解情节时,重点强调尼摩船长的海底之旅、与巨大海洋生物的遭遇等关键情节,以及这些情节对整体故事的影响。
-在分析人物时,详细阐述尼摩船长的复杂性格,包括他的科学精神、反叛态度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阿龙纳斯教授的好奇心和专业素养。
-在鉴赏语言艺术时,挑选并解读小说中描述海底珊瑚王国、深海沉船等场景的文段,探讨凡尔纳如何运用语言创造想象世界。
3.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等;
4.领略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及其对现实科学的启示;
5.理解小说所传递的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6.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品味小说中的精彩描述和语言特色。
二、核心素养目标
《海底两万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评价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科幻小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科幻小说的魅力。
3.帮助学生掌握《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名著概况: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
3.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引人入胜的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名著概况: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作品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初步了解。
3.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4.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思考。
6.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及阅读感受。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4.结合学生的阅读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两万里》阅读推荐课教案
抚宁区骊城学区王家湾小学祖秀宁
一、指导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推荐,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三、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四、指导过程:
1、A 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海洋世界。
(各式各样的鱼、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一望无际的海底平原、郁郁葱葱的海底森林、充满神奇的海底城市、沉睡千年的沉船……)
B 看课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海底世界。
2、A 了解浩瀚的海底世界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海底两万里》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叫什么名字?它有哪些特点?
B 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本艘与众不同的潜艇和船上物件。
3、有了交通工具去旅行,我们首先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旅行路线,那么《海
底两万里》旅行线路是怎样的呢?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4、A 在这么长的探险路程中遇到了哪些惊险又刺激的事情呢?
(学生汇报:珊瑚岛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穿越海底地道、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B 看课件,对故事情节加深了解。
5、A 路线和事情我们都知道了,那么这么厚厚的一本书中共计有多少个人物?
(学生汇报:四个半人,分别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和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
B 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学生回答)
尼摩船长:
⑴、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战士;⑵、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出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⑶、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⑷、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在船扶手上装有高压电),遇事沉着冷静;⑸、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郁但内心情感丰富,重情重意;⑹、从“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可以看出他的神秘、孤独和追求自由的心理。
阿龙纳斯:
⑴、从他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
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⑵、从他敢于跟随尼摩船长乘坐潜艇作海底两万的探险旅行和在海底的感悟中,可以看出他有献身科学的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康塞尔:
⑴、从A、他愿意冒生命危险跟随主人参与捕鲸行动;B、看到主人落水后,勇敢地跳下去抢救;C、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把最后一丝空气留给主人三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仆人。
⑵、从他对各种水生动物进行分类并用专门的本子分类记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做事仔细认真有条不紊的人。
尼德·兰:
⑴、经验丰富的捕鲸手。
每次投放鱼叉都百发百中。
⑵、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法拉格特:
法拉格特“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
6、法拉格特舰长来到太平洋上干什么?他成功吗?
(学生回答:追捕海上怪兽“独角鲸”,没有成功,反而让独角鲸撞翻了,使教授三人落入了大海。
)
7、“独角鲸”是原来就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最后三人最后在怪兽上避难,才发现原来是“鹦鹉螺号”潜艇)
8、现在我们对整个过程都了解了,谁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1866年有人以为在
海上看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乘坐这艘潜艇跟随尼摩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在短短的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南极海、北冰洋,航程约两万里。
这期间,他们目睹了无数的海底奇观,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的宝藏,与大鲨鱼、章鱼博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凭着坚忍的意志与过人的智慧,教授和同伴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鹦鹉螺号”自此也神秘地消失了…
五、课堂总结
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
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
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
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品质高尚、献身科学的人,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
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正是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这也正是《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原因。
六、拓展训练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名人传》,并把阅读所得整理成读书笔记。
七、板书设计:
《海底两万里》(法)凡尔纳
科学幻想小说物理学潜水艇人物生物学海底世界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