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血小板血型
四种血液类型分类

四种血液类型分类四种血液类型及其特点血液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组成。
人类的血液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A型、B 型、AB型和O型。
这些血液类型的产生取决于人体中的红细胞表面所含有的抗原和抗体。
下面将对每种血液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介绍。
A型血液A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上含有A抗原,同时也含有抗B抗体。
这意味着,A型血液的人不能接受B型或AB型的血液,但可以接受A 型或O型的血液。
A型血液的人通常具有自我控制、坚毅不屈的性格特点。
此外,他们还可能更容易被感染银屑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
B型血液B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上含有B抗原,同时也含有抗A抗体。
这意味着,B型血液的人不能接受A型或AB型的血液,但可以接受B 型或O型的血液。
B型血液的人通常具有乐观、开朗、热情的性格特点。
此外,他们还可能更容易患上胃癌、肝癌等一些肿瘤性疾病。
AB型血液AB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上同时含有A抗原和B抗原,但不含有抗A或抗B抗体。
这意味着,AB型血液的人可以接受A型、B型、AB型或O型的血液。
AB型血液的人通常具有聪明、有条理、注重细节的性格特点。
此外,他们还可能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等一些慢性疾病。
O型血液O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不含有A抗原或B抗原,但同时含有抗A抗体和抗B抗体。
这意味着,O型血液的人只能接受O型的血液,但可以给其他血型的人输血。
O型血液的人通常具有开放、慷慨、热情的性格特点。
此外,他们还可能更容易患上胃溃疡、胆结石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
尽管血型并不是影响个体健康的唯一因素,但它确实与一些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因此,了解自己的血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相关疾病。
同时,在接受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时,了解血型也是必不可少的。
血液简介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 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 一种血细胞,占血液
的45%
每公升血液有5x1012个 红血球
人体所有红血球的表 面积总和大约是人体 外皮肤面积的2000倍
2、白细胞
又称白血球,是无色、球形、有核 的血细胞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 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
管内。
谢谢观看
盛瑞轩
目 录
A
血液的定义
1
红细胞
2
白细胞
3
血小板
4
血型
B
血液的功能
1
运输
2
防御
3
调节
C
献血
01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定义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 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 Nhomakorabea1/13
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 十三分之一
血液由血浆、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
45% 5x1012 2000
的作用
02
善举
C、献血
人体的血液80%左右在血液循环 系统内流动,20%左右的血液则贮存 在肝、脾、肺等体内“血库”中,一 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 的5%-10%。
这完全可以依赖自身的代偿和造 血能力,及时动员贮存的血液补充到 血循环中去,非但不会影响健康,反 而可以刺激骨髓造血,有利于新陈代 谢,因此,献血不但利已有益健康, 而且是利人的“善事之举”。
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赖血液运输 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
2、防御
白血球负责防御
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并分解外来的微生物和 体内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教学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身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的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它们主要是依靠什么来运送的呢?它们主要是依靠血液来运送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二、新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试管里。
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
分成三层,最上面是血浆,它的密度最小,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是红细胞。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blood cell)和血浆(plasma)组成的。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
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实验:人血涂片日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指导:1.对照书上图10—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2.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对数量。
鉴定血型的三种方法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鉴定血型的三种方法
鉴定血型的基本方法因不同血型而异,大致可分三类:
1、血清学方法
大部分血型使用此法验出。
根据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如被检细胞与某种特异性抗体起反应,说明该细胞有相应抗原;如不反应,表示无该抗原。
因此血清学方法,只能检出能产生抗体的血型抗原。
抗原抗体在体外作用的形式有许多种,故不同血型有不同的鉴定方法。
检查红细胞血型用凝集反应(包括盐水凝集试验、酶处理红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凝集试 验);检查白细胞血型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查血小板血型用补体结合和抗球蛋白消耗试验;检查可溶性血型物质和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用凝集抑制试验;检查血清 型用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
天然抗体(抗A 、抗B)可用已知A 、B 型红细胞检测。
2、生物化学方法
鉴定红细胞酶型和某些血清型常使用电泳技术。
由于各种蛋白质或酶蛋白分子大小不同,所带电荷有差异,可由电荷泳分离,然后经过特异性染色,显示出不同的带或线条。
根据这些带的位置和染色深浅不同,区分出各种型。
3、细胞培养方法
如果两个人的白细胞抗原(主要是HLA-D 和DP 抗原)不同,他们的淋巴细胞在混合培养时会发生增殖反应。
据此原理,使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查HLA-D 抗原;使用预处理淋巴细胞分型方法检查HLA-DP 抗原。
血型分析工作总结

血型分析工作总结
血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测工作,通过分析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和特征,可
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健康状况,甚至进行输血配型。
在临床实践中,血型分析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首先,血型分析包括了血液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血液中包含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通过对这些成分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如贫血、感染等情况。
其次,血型分析还包括了血型和Rh因子的测定。
不同的血型对于输血配型和
器官移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患者的血型和Rh因子进行准确的测定是非常
重要的。
通过血型分析,可以避免输血不合适或者器官移植失败的风险。
此外,血型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一些疾病。
例如,通过对血液中特定蛋白
质或细胞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出某些类型的癌症、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血型分析工作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血液成分、血型和Rh因子等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
为治疗提供指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血型分析工作,确保其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白细胞、血小板血型(卢金海)

如:90%以 上的强直性脊柱 炎患者带有HLAB27抗原。
RR=1 时 , 无区别 ; RR>4 时 , 相关较为肯定 ; RR<1, 表示负相关 , 是一种保护而不是易感。
HLA与法医学
做个HLA 亲子鉴定 吧?
HLA 与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的关系 亲子鉴定的基本原理有以下两点
①在肯定孩子的某个血型基因是来自生父 (biolog- cal father), 而假
α链
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部分,具有 多态性。 Ig样区:是TC细胞CD8分子对I类分子 识别结合的部位。 Β2m由15号染色体编码,起稳定分子构 型作用。
β2m
跨膜区:将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胞浆区:参与细胞内外跨膜信号的 传递。
二、 HLA-Ⅱ类分子
1、 HLA-Ⅱ的结构
二、MHC分子的结构——:MHC-II类分子
MHC-II类基因
非经典: HLA-DO,HLA-DM,TAP1,TAP2; LMP2,LMP7
MHC-III类基因
血清补体成分编码基因炎症相关基因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A 连锁 不平衡
B
单元型
C
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同一条染色体上 的几率高于或低于随机出现频率的现象。 指单倍型基因呈非随机分布的现象,即某些基因总是经常在一起出
移植物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与供者和受者之间HLA匹配程
度密切相关;
肾移植中,重要性依次为HLA-DR、HLA-B、HLA-A; 人类HLA等位基因组合总数超过百万亿;
HLA与器官移植
HLA表达异 常与疾病的关系
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HLA与输血
血型鉴定方法

蛋白质组学方法
蛋白质组学方法是利用蛋白质的 特性和功能进行血型鉴定的方法。 通过检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抗
体,可以确定个体的血型。
蛋白质组学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 直接检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抗 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蛋白质组学方法的缺点在于可能 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蛋白 质变异和交叉反应等,导致鉴定
血型鉴定方法
目录 CONTENT
• 血型鉴定基础知识 • 传统血型鉴定方法 • 新型血型鉴定方法 • 血型鉴定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血型鉴定方法的未来发展
01
血型鉴定基础知识
血型的定义与分类
血型定义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 类型。
血型分类
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人 类的血型主要分为A型、B型、AB 型和O型。
酶反应
通过酶促反应可以检测红 细胞表面抗原的类型,常 用的酶有特异性酶和通用 酶。
免疫学方法
利用免疫学方法可以检测 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类型, 如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间 接抗球蛋白试验等。
02
传统血型鉴定方法
玻片法
总结词
操作简单,成本低
详细描述
玻片法是一种简便的血型鉴定方法,通过在玻片上涂抹血液,观察红细胞是否 凝集来判断血型。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和现场应急
输血安全
通过血型鉴定可以确保输 血的安全,防止因血型不 匹配导致的溶血反应。
亲子鉴定
通过血型鉴定可以辅助进 行亲子关系的判定。
疾病诊断
某些疾病可能与特定血型 相关,血型鉴定有助于疾 病的诊断。
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
血型鉴定主要基于抗原抗 体反应的原理,不同血型 具有不同的抗原和抗体。
临床输血知识

输血的注意事项 (一)输血前的检查 1、检查血型主要是测定患者ABO血型。第一次输血者,或Rho阴性较多的民族,还应 测定Rho血型。 2、交叉配血:用受血人和供血者的血清和血球作交叉凝集试验,阴性者方可输注。 (二)输血注意事项 1、输血尽可能使用同型血。以往称O型血为通用血,是不合理的。只有血清抗体效 价低的O型全血或洗涤红细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输给非O型者。 2、同一供血者的两袋血可前后连续输注;而不同供血者的两袋同型血,应在输完第 一袋后,以少量生理盐水冲管,再接着输第二袋即另一供血者之血液。 3、因血液一般在4℃保存,故输注时其温度远较体温为低,若中、慢速滴入,不必 预先加温;但病情需要快速输血时,则应先在37℃水浴中加温后再用。 4、急诊病人输血后至少观察1小时才可离去,且患者离去后有不适或排酱油色尿, 应速回医院诊治。 5、除生理盐水外,不能将其它静脉注射药液加在血液中静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6、血液过于粘稠需要稀释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同型血浆,禁用其它任何液体。 输血指征: 一、ASA输血实践指南规定: 1、Hb> 100g/L,一般不必输血; 2、Hb< 60g/L,才需输血; 3、Hb在60~10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 决定是否输血。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外,还需根据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年龄、动 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三、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1、接到输血医嘱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 住院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液肢体采血。 3、由专人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接到输血科取血通知后,先测量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相关人员取血; 高热者告知医生。 5、血制品送至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三查八对”。三查:血的有效期、 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的种类及剂量,后签收。 6、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再次三查八对。 7、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无误后, 开始输注。 8、取回的血制品在30分钟内输用。 9、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 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经典: HLA-DO,HLA-DM,TAP1,TAP2; LMP2,LMP7
MHC-III类基因
11
血清补体成分编码基因炎症相关基因
2020/11/3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A
连锁 不平衡
B
单元型
C
多态性
12
2020/11/3
连锁不平衡: 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同一条染色体上
血型与输血技术
天津医科大学检验学院血液教研室 卢金海
1
2020/11/3
HLA系统
2
2020/11/3
1 概述
内容 2 HLA的基因结构及多基因特性 提要 3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
4 HLA的临床意义
5 发展
3
2020/11/3
概述
在研究组织移植过程中发现,移植物赖以存 活的基础由供者和受者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这种引起移 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亦称为组织相容性抗 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14
2020/11/3
单元型遗传:
HLA的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特定组 合称为单元型。在遗传过程中单元型作为一个完整遗传单 位由亲代传给自子代的现象。
在遗传过程中,HLA复合体是以单元型作为 一个完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称单元型遗传。 亲子间有50%单元型相同;同胞间单元型完全相同或不同 的机率为25%;一个单元型相同的为50%。
15
2020/11/3
HLA的多态性 (polymorphism ):
指在一随机婚配的全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有两 种以上的基因型,即可能编码两种以上的产物。
产生机制
16
复等位基因 ( multiple allele )
共显性 ( codominance)
2020/11/3
HLA-MHC 基因多态性
4
2020/11/3
概述
根据其抗原的强弱和诱发排斥反应的程度, 分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其中能引起快而强排斥 应答的抗原系统称为组织相容性系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system,MHS),编码MHS的基因群称 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II类基因区
编码
III类基因区 I类基因区
编码
补体成分等
HLA-II类分子
HLA-I类分子
Hale Waihona Puke 82020/11/3
Nature,1999,401(28):922 6号染色体短臂21、31区 全长3,600Kb,占人基因组1/3000 224个基因座位,128个功能基因,96个假基因 49 0%功能基因具有免疫功能
250
221
200
188
150
100
76
50 10
18 32
85 42
0
DPA DPB DQA DQB DRB B C A
17
2020/11/3
多态性的意义: (1)赋于种群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2)调控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MHC控制机体对特定抗原是否应答
以及应答的强度。 (3)个体的终身遗传标志:无亲缘个体间出现MHC型别完全相同的
α链
多态性。
Ig样区:是TC细胞CD8分子对I类分子
识别结合的部位。
β2m
Β2m由15号染色体编码,起稳定分子构
型作用。
跨膜区:将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胞浆区:参与细胞内外跨膜信号的 传递。
22
2020/11/3
二、 HLA-Ⅱ类分子
1、 HLA-Ⅱ的结构
23
2020/11/3
二、MHC分子的结构——:MHC-II类分子
机率极低。 (4)寻找同种器官移植供体的依据:根据HLA配型结果筛选适宜供
体,是寻找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方法。
18
2020/11/3
共显性遗传
每对等位基因所编码的抗原都表达于细胞膜上,无隐性基因, 也无等位基因排斥现象。
复等位基因 在同一基因位点存在两个以上的基因。由于
各个座位上等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故人群的基因型可达108。
的几率高于或低于随机出现频率的现象。 指单倍型基因呈非随机分布的现象,即某些基因总是经常在一起出
现,其单倍型频率(实际检测数值)比理论数值(各种等位基因频率的 乘积)要显著增高,而另一些基因又较少出现在一起,这种非自由组合 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
13
2020/11/3
连锁不平衡现象的可能原因
某些单体型可能具有选择优势 群体迁移和混杂 基因随机漂移 近亲繁殖
HLA抗原:是糖蛋白抗原。
5
2020/11/3
1 概述
内容 提要
2 HLA的基因结构及多基因特性
3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 4 HLA的临床意义
5 发展
6
2020/11/3
MHC的基因结构:
人类HLA复合体集中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
II类基因区 III类基因区 I类基因区
7
2020/11/3
胞浆区
25
2020/11/3
一、MHC分子的分布:
MHC-I类分子表达于除成熟红细胞、 滋养层细胞和神经细胞之外的各种有 核细胞、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
MHC-II类分子主要表达于B细胞、树突状细胞、单 核/巨噬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部 分, 具有多态性。
Ig样区:是TH细胞CD4分子识别 结合的部位。
跨膜区: 将II类分子锚定在细 胞膜上。
胞浆区:参与细胞内外跨膜信号 的传递。
24
2020/11/3
两条多肽链
链:1和 2功能区 链:1和 2功能区
四个功能区
肽结合区: 1 和1组成 Ig样区: 2和2组成 跨膜区
2020/11/3
Ⅱ类基因区
Ⅰ类基因区
HLA基因 复合体的
组成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区
10
2020/11/3
MHC-I类基因 MHC-II类基因
经典(HLA-Ia):HLA-A,HLA-B,HLA-C
非经典(HLA-Ib):HLA-E,HLA-F,HLA-G 经典:HLA-DP,HLA-DQ,HLA-DR
19
2020/11/3
1 概述
内容 2 HLA的基因结构及多基因特性 提要 3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
4 HLA的临床意义
5 发展
20
2020/11/3
一、 HLAI类分子
1、 HLAI分子的结构
21
2020/11/3
二、MHC分子的结构——:MHC-I类分子
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部分,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