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血小板显微镜计数法

合集下载

血球计数板计算方法

血球计数板计算方法

血球计数板计算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用于血液分析的仪器,可以用来测定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和血小板数量等。

其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红细胞计数:在血球计数板的左侧,依次数两个大格子,每个大格子有25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的面积是1/16个平方毫米。

将视野放大到40倍,使用显微镜对红细胞进行计数,记录在四个角落中的红细胞数量,并求平均值。

然后将平均值乘以20,即可得到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2.计算白细胞计数:与计算红细胞计数类似,但是在视野中选择较深的区域,数出100个白细胞,并求平均值。

然后将平均值乘以200,即可得到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3.计算血小板计数:在血球计数板的中央,有一列小的正方形格子,每个格子的边长为1/25毫米。

数出10个小正方形中的血小板数量,并求平均值。

然后将平均值乘以4000,即可得到每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血液分析时,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经验,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因素: 多见于婴幼儿,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发育不完善,从而 导致单核细胞增高,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二、病理因素: 1、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 等,而单核细胞会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对抗致病因子, 从而可导致单核细胞增高,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 利巴韦林片、甲苯咪唑片等药物治疗; 2、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等,可由于未成熟的单核细胞增殖释放入 血,从而导致单核细胞增高,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环磷 酰胺、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 或者进行骨髓移植。 三、药物因素: 比如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这类激素药物或者抗生素药 物,也可能会引起单核细胞增高,建议遵医嘱用药,不 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频次,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 停药或者更换药物。 四、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造成淋巴细胞增多因素:
1、生理性原因。儿童患者,一般可以无症状。 2、病毒感染性疾病,比如患有风疹、水痘、腮腺炎等。 3、淋巴细胞疾病也,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4、当体内中性粒细胞减少明显时,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5.移植排斥反应时。
造成淋巴细胞降低的因素:
1、免疫系统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艾滋病等,或肿瘤患者放化疗后。 2、使用细胞毒素类、激素类或免疫抑制药物。 3、感染、外伤或应激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淋巴细胞相对性减低。 4、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 等,中性粒细胞生成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粘液星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 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减少: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 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 过量、应激反应(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出血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症等。

血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血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血细胞计数实验报告血细胞计数实验报告引言:血细胞计数是一项常见的临床实验,用于评估人体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

通过血细胞计数,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状况,以及某些疾病的可能存在。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从而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血液样本- 显微镜- 血细胞计数盘- 血细胞计数液- 小试管- 盖玻片- 草酸铵溶液- 乙醇2. 实验方法:- 取适量的血液样本,加入小试管中。

- 加入适量的草酸铵溶液,使血液凝结。

- 加入适量的乙醇,使血液细胞脱色。

- 取适量的脱色血液涂片,用盖玻片覆盖。

- 将涂片放在显微镜下,以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1.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红细胞呈现圆形或凹陷的形状,大小均匀一致。

根据计数盘上的刻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的范围为4.0-5.0 × 10^12/L。

2.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抵抗病原体和维持免疫平衡。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白细胞呈现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根据计数盘上的刻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 × 10^9/L。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血小板呈现圆形或椭圆形,数量较红细胞和白细胞少。

根据计数盘上的刻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00 × 10^9/L。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血细胞计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血液中携氧能力良好。

仪器法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观察比较

仪器法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观察比较

仪器法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观察比较
李建英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9(000)016
【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两种方法之间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

方法:对283例WBC〈4.0×109/L的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患者两种方法WBC〈4.0×109/L比较(P〉0.05)。

差异无显著性,但在临床检验结果分析中存在着一定差异。

结论:WBC计数应以显微镜计数法为准。

【总页数】2页(P165-166)
【作者】李建英
【作者单位】甘肃酒钢医院临床检验部,嘉峪关73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3
【相关文献】
1.仪器法与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的观察比较 [J], 李建英
2.仪器法与显微镜法检测尿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方法学评价 [J], 吴惠玲;高翔;朱江贤
3.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显微镜法对低血小板计数的评价 [J], 江英
4.血小板聚集对仪器法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影响 [J], 池云;初照成
5.血小板聚集对仪器法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影响 [J], 池云;初照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白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白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1 方法目视显微镜计数法。

2 原理血液经白细胞稀释液稀释后,成熟红细胞全部被溶解,充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白细胞数,换算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

3 试剂3.1白细胞稀释液(自配):3.1.1成份:冰醋酸2ml蒸馏水98ml10g/L亚甲蓝溶液3滴3.2试剂制备:将2ml冰醋酸和98ml蒸馏水混合,滴加3滴10g/L的亚甲蓝溶液,混匀过滤后备用。

3.3储存条件:室温保存。

3.4使用期限:1年。

4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改良牛鲍氏计数池、移液管、吸耳球、6mm×70mm玻璃试管、乳胶手套、移液器等。

5 标本要求5.1取混匀静脉血标本20μl,充入含血小板稀释液0.38ml的小试管内,混匀。

在小试管外用记号笔标明编号。

5.2采血后室温条件下,立即送检。

5.3标本在室温下最多保留4小时。

不能在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放置于冷藏冰箱(2℃-8℃)中保存,8小时内标本有效,使用前从冰箱中取出回复室温后检测。

6 操作步骤6.1取小试管1支,加入白细胞稀释液0.38ml,在小试管外标上明确标示(姓名、编号、日期)。

6.2用移液器准确吸取末梢血20μl,擦去管尖外部余血,插入小试管中稀释液的底部,轻轻将血放出,最后用手摇动试管混和。

6.3充池(做2份),静置2-3分钟,待白细胞下沉。

6.4用低倍镜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

(WBC<1×109时,计数9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然后经一定计算转换。

)6.5计数时,在两次重复计数误差≤±10% 或±0.5×109/L的前提下,取平均值,否则需重做,并查找原因。

注:两次重复计数是指将同一标本充入已校准的两块不同的计数池内,分别进行手工计数,两次计数误差WBC≤10%或PLT≤25%。

7 计算白细胞数/L=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10⨯20⨯106/L4= 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50⨯106/L式中:÷4:为每个大方格(即0.1μl)内白细胞平均数;⨯10:1个大方格容积为0.1μl,换算成1μl;⨯20:血液稀释倍数;⨯106:由1μl换算成1L。

血液检查中血细胞计数原理

血液检查中血细胞计数原理

血液检查中血细胞计数原理血细胞计数是临床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计算不同类型的细胞数量来评估人体血液系统的健康状况。

准确的血细胞计数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血液检查中血细胞计数的原理。

血液由浆液和细胞组成,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计数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每种细胞的数量,进而评估血细胞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在传统的血液细胞计数中,常用的手段是显微镜下的视觉计数法。

该方法通过镜检技术,将血液样本加载到计数板上,人工计数细胞的数量。

然而,这种方法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为了提高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现代医学借助自动化仪器和先进的技术,开发出了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这些仪器通常采用血液薄层法,将血液样本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然后通过光学装置扫描和分析细胞数量。

根据细胞的大小和形状特征,仪器可以精确地区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并计算它们的绝对值和百分比。

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核心原理是根据光学衍射原理和流式细胞术。

当光经过血细胞时,会发生衍射,被衍射光的特征可以用于判断细胞的大小。

通过光散射和吸收特性,仪器可以评估细胞的浓度和浓度分布。

同时,通过特定的染色剂和抗体标记技术,仪器可以进一步判断细胞的类型和亚型。

除了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叫做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通过将血液样本注入到流式细胞术仪器中,用激光束照射细胞,并测量样本中细胞的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细胞类型和功能,包括细胞大小、细胞内物质含量、表面抗原表达等。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研究、癌症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血细胞计数在临床血液检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手动计数法虽然可靠,但受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术的出现,使血细胞计数更加准确、快速和可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检查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
[质量控制]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6页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A 反应性 1)急性感染或炎症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3)急性失血
4)急性中毒
5)恶性肿瘤
B 异常增生性 1)粒细胞白血病
2)骨髓增生性疾病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4页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月-2岁(11-12) ×109/L [临床意义] 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5页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于 油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一分别计数,得出各 种白细胞百分率。结合白细胞计数结果,可间接求 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绝对值。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6页
3、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增多 4.淋巴细胞 增多 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 排斥反应 相对性增多 降低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7页
5.单核细胞 增多 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8页
血小板计数
❖ 原理 ❖ 参考范围
(100-300)×109/L ❖ 临床意义 (1)降低
生成降低 破坏或消耗过多 分布异常 (2)增多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9页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1页
中毒颗粒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2页
空泡形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第13页
杜氏小体

临床检验及细胞学综合训练细胞计数 实验8.1 细胞计数

临床检验及细胞学综合训练细胞计数 实验8.1 细胞计数

×100%
评价:
白细胞≤ 4×109/L者,
RCS<30%
白细胞在(4.1-14.9)×109/L者 RCS<20%
白细胞≥15 ×109/L者
RCS<15%
超过上述标准者为不合格
二、白细胞计数质控
变异百分数评价法
适用于集体考核 计算公式:
V=|Xm-Xi∣/Xm × 100
V为变异百分率; Xi为被考核者测定值; Xm为靶值
R=∣X1-X2∣/(X1+X2)1/2 质量得分:
计分=100-(R × 20.1) 评价同前
三、脑脊液细胞计数
脑脊液标本
直接 或稀释后
低倍镜计数细胞 总数和红细胞数
脑脊液标本
冰乙酸 破坏成熟红细胞
低倍镜下 计数白细胞数
白细胞>30×106/L
分类计数
成年男性:
成人: (3.5~9.5) ×109/L
(4.0~5.5) ×1012/L
成年女性: (3.5~5.0)
×1012/L
20 四角 四个大方格 N/4×10× 20×106/L
(125~350) ×109/L
二、白细胞计数质控
显微镜计数误差
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正规或器材不精确造成
的误差;这类误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
在不染色标本中血小板在高倍镜下观察为: 有折光性的扁圆形小体,正常时呈双面微凸的 圆盘状,激活后可有伪足伸出
一、血小板计数(显微镜计数法)
定义: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原理: 用血小板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
坏成熟红细胞后,混匀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在 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血小板数,经换算 求得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
(一)原理
取稀释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滴入计数池,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然后换算成每升血中白细胞数。

(二)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冰乙酸1.0ml,加蒸馏水至100ml,再加10g/l亚甲蓝(或结晶紫)1滴,可使白细胞略着色,用时便于区别红细胞稀释液。

(三)器材
1.显微镜:普通生物显微镜。

2.微量吸管:吸管上刻有10和20ul两个刻度(误差<+-1%)。

微量吸管由于生产厂家
不同,质量也不相同,但不论哪家产品,在使用前均需经严格校正,且应做到每位患者1支。

3.细胞计数板:计数板是用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计数板又分两个计数池。

在计数池
两侧各有一条支柱,与计数池高度差是0.1mm。

所以将一块平整的血细胞计数盖片放在两条支柱上时,盖片底面与计数池之距离为0.1mm。

目前国内通用的是改良Neubauer计数板。

这类计数板中,每个计数池的边线长宽各为3mm,并被精密地刻划成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长宽各为1.0mm,其
面积为1m㎡。

加盖玻片后的容积为1m㎡×0.1mm.其中四角上的大方格用单线划
成16个中方格,作白细胞计数用;中央1大方格则用双线划成25个小中方格,每
个小中方格又用单线划成16个小格,总计为400个小格。

大方格每边长的误差是
+-1%;盖片与计数池面之距离误差为+-2%。

4.白细胞盖片:这是特制的血细胞计数用盖片,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两面平整度为
0.002mm以内,有一定重量,不被血细胞悬液浮起。

其厚度应为0.4—0.7mm,通
常大小为24×20×0.6mm。

盖片是否平整,可用光波干涉现象进行鉴定。

其方法是:将盖片擦净后,平整放在标准平面平晶上,用日光灯照射,观察在平面平晶上所见到的干涉条纹,判断其是否合格。

盖片在使用前应当用干净、柔软的吸水纤维制品拭净,特别注意勿让手接触使其污染,否则充液时易产生气泡。

(四)操作
1.取小试管(12×75mm)一支,加白细胞稀释液0.38ml。

2.采指血20ul,吸入稀释液中,混匀。

3.用小滴管或点眼棒取少量混悬液,滴入计数池中,静止2—3min.
4.用低倍镜计数四角大方格的白细胞。

计数时应按一定顺序,对压线的白细胞应按数
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计数。

(五)计算
白细胞/L=四大方格白细胞数(N)/4×10×10 6×20
=N×5/100×10 9
=N/20×10 9/L
式中:1/4标示平均一大方格中白细胞数。

×10表示10大方格内白细胞数。

×10 6表示1升稀释液中白细胞数。

×20为稀释倍数。

血小板显微镜计数
(一)原理
利用能保护血小板的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滴入计数池,计数一定范围内血小板数,即可换算成每升血中血小板数。

(二)稀释液
1.草酸铵稀释液
草酸铵 1.0g
EDTA-Na2 0.012g
蒸馏水加至100.0ml
配好后用数层滤纸过滤,清亮后使用。

此液对红细胞破坏力较强,血小板形态清楚。

但只加草酸铵,不加EDTA盐,则易产生草酸钙结晶。

2.许汝和式稀释液
尿素(AR或GR)10.0g
柠檬酸钠0.5g
甲醛溶液0.1ml
蒸馏水加至100.0ml
混合后过滤即可备用。

此稀释液破坏红细胞完全,视野清晰,血小板清楚。

但尿素易分解,可因室温升高
和保存过久而失效。

一般只能使用10d,4摄氏度冰箱中保存,可稍延长使用期。

一次配量不宜过多。

归纳血小板稀释液的成分包括抗凝剂,如柠檬酸盐、EDTA盐等;固定防腐剂,如甲醛等;溶血剂,如尿素、草酸铵等,以及等渗剂等。

一种好的稀释液应具备:(1)能有效地防止血液凝固;(2)迅速固定血小板,防止其聚集和形态改变;(3)要求红细胞破坏完全;(4)组成简单,易保存,不生长细菌。

(三)操作
1.取稀释液0.38ml,采末梢血20ul加入稀释液中,混匀,静置10min左右。

2.混匀后取出少许滴入计数池,在温室中静置10—15min。

3.在显微镜下(低倍或高倍)计数中央大方格中5个小中方格(与红细胞同)的血小
板数。

(四)5小中方格血小板数(N)×5×10×20×10 6
=N×10 9/L
(五)注意事项
1.如血小板数过低,可计数25个中方格中的血小板数,结果×200.
2.凡影响红白细胞计数的技术因素都应注意。

3.全部器材和稀释液应十分清洁。

因为血小板形态不规则且细小,任何灰尘斑点都可
给计数造成困难,甚至误认。

4.刺入皮肤深度要适当(2—3mm),血液应自然流出,避免挤压。

动作要快,以防止
血小板聚集。

5.如和血常规一起做,应先采血小板计数用血。

6.因血小板易聚集,所以滴入计数池之前应充分混匀,但又不能用力过度,以防止破
坏血小板。

7.血小板在计数池中,完全下沉后方可计数。

沉积时间短,结果偏低。

但过长,计数
池中稀释液容易蒸发,尤其是夏季。

所以最好将计数板放入温室中。

8.用尿素稀释液,一般应在1h内计数完毕,放置时间过长,计数结果偏低..
(六)质量控制
血小板计数质控较难,但应按操作规程,并认真参照注意事项,减少血小板聚集,破坏,排除干扰,切实辨认血小板形态,减少误认。

此外,还可根据经验进行质控,即在血片上观察血小板与红细胞密度比例,估计血小板数量。

根据陈缃介绍:梅10个油镜视野血小板之和乘以2000,约为每微升血中血小板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