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动力学检测的研究概况(1)

合集下载

胃肠动力检测技术简介--赵继亭

胃肠动力检测技术简介--赵继亭

独有的固态环绕测压电极
• 运用SSI研发的的Tactile Pressure Sensing (环绕触知微压力测量技术) 的固态电极 • 36通道, 直径4.2mm • 可进行UES测压等优势
• 环绕测压 • 符合人体生物学 • 12个环绕压力感应点 (12 x 36)
• 电容式压力感应 • 对于细微的,快速的压力变化相 对其他技术优越许多 • 传感器相比其他测压传感器更加 耐用
蠕动差? 非蠕动形态?
不能推送食团
28
1、UES松弛障碍测压图
UES松弛正常
UES松弛 障碍
患者可能表现为咽部梗阻感
2、体部动力减弱
完整、收 缩力度正 常蠕动
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梗阻感
蠕动消失
2、体部动力异常
完整、收
缩力度正 常蠕动
远端节段 性收缩
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梗阻感
3、贲门失弛缓
完整、收
高分辨率测压技术
(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赵继亭
一、消化道测压发展史
测量LES全长压力,消除位移的影响
水灌注式测压时代 • 1960 3-4通道灌注式测压 • 1970 DentSleeve LES测压“袖套技术” • 1977 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 • 1980 电脑数据采集 • 1980 6-8通道灌注式测压标准化
22通道水灌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 管
36通道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管
20世纪末、21世纪初,HRM系统 的问世在测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 碑意义。
传统测压与高分辨率测压系统比较
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36通道X12= 432个测压点
压力感受灵敏,精准

胃肠动力相关知识

胃肠动力相关知识
胃肠动力相关知识消化科肛门括约肌les下食道括约肌ues上食道括约肌幽门括约肌oddis括约肌唾液胃肠肌电生理异常导致蠕动波异常胃肠动力改变食管测压胃窦十二指肠测压结肠测压直肠肛门测压oddi氏括约肌测压盆底肌电图24小时ph监测24小时胆汁反流监测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脑诱发电位动态技术检测肠道通过时间钡条氢呼气试验吞咽障碍ues食道动力弛缓弥漫痉挛des胡桃夹食管硬皮病les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les幽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唾液慢性小肠假性阻塞cip?ibs失禁肛门括约肌下消化道动力紊乱肠易激综合症常用胃肠动力技术简介食管压力测定24小时ph值测定直肠肛门测压24小时胆汁反流测定胃肠道通过时间测定提示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是否确实存在运动障碍如恶心呕吐餐后饱胀餐后腹痛等
24小时食管pH测定
正常食管PH监测的标准 • 24小时食管内pH<4的次数<50次, • 24小时pH<4的时间百分比<4%(小于1h), • pH<4且持续时间5min以上的次数<3次, • 反流指数,即DeMeester计分<14.25。
24小时食管pH测定
注意事项 • 1.检查期间不进食酸性或碱性的食物及饮料,患者尽可能保持通常的 生活饮食规律。
方法 • 食管电极的定位:患者取坐位,将电极经鼻腔插入胃内,并慢慢退出,根据 PH值的变化(PH从1-2上升至4-5时表明电极从胃腔进入食管内),一般 将电极放至LES上5cm处。LES的定位可用食管测压或X线下进行电极定位。 • 电极的固定,在患者鼻腔处用胶布固定电极导线,以免滑脱而产生不准确的 结果,一般连续记录18-24小时,也可记录48小时。 • 记录数据的采集:将电极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由相应的软件进行处 理。常用的观察指标有:(1):pH<4发生的次数;(2):pH<4总的时间和时间 百分比;(3):立位和卧位的pH<4的时间和时间百分比;(4):pH<4持续5min 以上的时间和时间百分比;(5):pH<4持续最长的时间;(6):酸反流指数, 常用DeMeester法。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9,10]

Caco-2 细胞来源于人体结肠癌细胞, 培养一定 时间后可形成致密单细胞层,其结构和生化功能与 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相似。 研究表明 Caco-2 细胞具 有吸收相关的因素:刷状微绒毛、细胞间连接复合 物、 转运载体和酶, 并保持了 P-糖蛋白的高度表达, 这个特点决定了 Caco-2 细胞模型可用于药物吸收 动力学的研究

[7]
(1)表观 该方法可获得的药动学参数包括 : ;其中,C O 是供 渗透系数 P app=△Q/(△t·A·C O) 试液初始浓度,△ Q 是在接受端成分浓度, A 是
P app 值愈大, Transwell 多聚碳酸酯膜的表面积。
通透率愈高。根据文献数据,药物的 P app 与其生 物利用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体内吸收完全的药物 其相应的 P app 值较高,一般大于 1×10 cm/s;而 体内吸收程度在 1%~100%药物其相应的 P app 值 体内吸收小于 1% 一般在(0.1~1.0) ×10 cm/s; (2)Ka: 以给 的药物其 P app 值小于 1×10 cm/s。
口服是中药及其制剂最常见的临床给药途径之 一,口服制剂欲发挥疗效,吸收是关键。很多药物 在临床阶段被否决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就是药动学性 质不理想尤其是口服后肠吸收差
[1-4]
胞屏障及肠道酶菌系统是吸收的主要屏障;药物肠 吸收在某一程度上能反映药物口服后整体的吸收情 况。科学地研究中药肠吸收动力学可以了解肠内酶 及其细胞的屏障作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获得药物 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信息,为中药制剂设计提供生 物学依据 。本文就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进行综述。 1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评价肠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 3 类:
第 33 卷 第 1 期

胃肠动力检查项目

胃肠动力检查项目
究某些致病因素与胃动力异常的关系以及
评价EGG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胃排空
适应症: 1、4岁以上儿童 2、间歇性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
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并排 除器质性疾病者需要了解胃的排空功能. 禁忌症: 1、不能自主吞咽者 2、怀疑机械性幽门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及 禁忌X线摄片者
• 胃电图功率的相对值则反映了胃动力情况
• 胃动过速和胃动力低下有关,通常是从远端胃 窦的异位起博点起源的,这种胃动过速的逆向 传播抑制了胃有规律的协调收缩.
• 胃动过缓和胃动力的关系仍有争议,无论胃动 过缓是否抑制了胃动力,都依赖于胃动过缓的 自身特点.
单导胃电,检测胃节律异 常,不能检测慢波的传播
神 经 胃 肠 病 学 模 式 图
胃肠动力的检测及治疗项目
食管: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 胃:胃电图、5hGE、water-loading test、胃电起搏
小肠:H2呼气试验、24hGITT 结肠:48/72hGITT 直肠肛门:直肠肛门测压、肛门生物反馈
心理测试:SDS、SAS、ANS、人格测试
胃肠起搏
• 胃肠起搏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胃起 搏点的电活动可被外加的电流刺激所 “驱动”(driven).利用电子技术产生的与 人体胃基本电节律相似的生物电信息,选 择最佳的治疗频率与幅值,经体表作用于 胃体起搏点,使胃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 (follow effect),恢复正常的胃电节律和 波幅,从而减轻或消除胃功能障碍性疾病 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6)每组疾病的发生部位、症状不同,但 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包括动力异常、 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相互作用、脑-肠 肽和受体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FGIDs 罗马II体系的核心是胃肠功能紊 乱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行为的生物社会-心理概念的形成.

胃肠运动的实验报告

胃肠运动的实验报告

对实验结果的解读与讨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我们,饮食习惯对胃肠运动具 有重要影响,长期不合理的饮食可能导致胃肠 功能紊乱,进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针对不同食物成分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我们应 关注日常饮食搭配,适量摄入各类食物,以维 持胃肠运动的正常进行。
实验结果还表明,个体差异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不可忽视,因此,在制定饮食建议时,应充分 考虑个体的生理特点和饮食习惯。
观察指标
记录家兔的胃肠运动情况,包括肠蠕动频率、胃 排空时间等。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01
02
03
04
05
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实验对象与分组 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数据采集与 分析方法
使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 录家兔的胃肠运动数据。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 组之间的差异。
本实验选取了健康成年家 兔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
在实验前禁食24小时,自 由饮水。对实验组家兔进
机分组的方式将家兔分为 行药物处理,对照组给予
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等量生理盐水。通过观察
家兔的胃肠运动情况,记
录肠蠕动频率、胃排空时 间等指标。
使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 录家兔的胃肠运动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 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 评估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05
参本 原理和实验方法,为实验提供了理 论基础。
参考文献
该文献详细介绍了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和测量方法,确保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该文献综述了胃肠运动相关的研究进展,为 实验提供了背景和参考。
参考文献
该文献提供了实验中所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慢性便秘肠道动力

慢性便秘肠道动力

慢性便秘肠道动力肛门直肠功能的检测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检测所获数据虽不是慢性便秘临床诊断和治疗所必需的资料,但对肠道和肛门直肠功能科学评估、便秘分型、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估是必要的。

在临床研究中,这些检查能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对难治性便秘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外科手术前应行相关检查以全面了解肠道和肛门直肠功能及形态学异常的严重程度。

结肠传输试验:随标准餐顿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如直径1 mm、长10 mm的标志物20个),简易法于48 h 时拍摄腹部X线片1张,若48 h时大部分标志物在乙状结肠以上,可在72 h时再摄片1张。

根据标志物的分布计算结肠传输时间和排出率,判断是否存在结肠传输延缓、排便障碍。

该方法简易、价廉、安全。

对考虑手术治疗的STC患者,建议术前重复此检查,并延长检查时间至第5日。

采用核素法可检测结肠各节段的传输时间,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测压法:肛门直肠测压能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监测用力排便时盆底肌有无不协调性收缩、是否存在直肠压力上升不足、是否缺乏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有无变化等[。

对难治性便秘患者,可行24 h 结肠压力监测,如结肠缺乏特异的推进性收缩波、结肠对睡醒和进餐缺乏反应,则有助于结肠无力的诊断。

球囊逼出试验:可反映肛门直肠对球囊(可用水囊或气囊)的排出能力,健康人可在60 s内排出球囊。

球囊逼出试验作为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筛查方法简单、易行,但结果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盆底肌不协调收缩的可能。

排粪造影:通常采用X线法,即将一定剂量的钡糊注人直肠,模拟生理性排便活动,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功能和解剖结构变化。

主要用于与便秘相关的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如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直肠前突、肠疝(小肠或乙状结肠疝)、盆底下降综合征等。

磁共振排粪造影具有能同时对比观察盆腔软组织结构、多平面成像、分辨率高、无辐射等优点。

对难治性排便障碍型便秘,排粪造影是外科决定手术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实验研究现状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实验研究现状
反 射 性 电击 足 、 会 剥 夺 、 痛 、 理 社 会 应 激 和 条 件 性 恐 惧 社 疼 心 等。 研究 者 已制 备 模 型 有 束 缚 应 激 动 物 模 型 、 件 反 射 应 激 模 条 型 、 音刺激模型等 。 噪 1 1 1 束 缚 应 激 动 物 模 型 将 动 物 四 肢 固 定 于 铁 栅 或 网架 . . 等 物 体 上 或 装 入 小 盒 , 其 不 能 自由 活 动 , 食 水 , 缚 时 间 使 禁 束 1 2 , 长 可 达 4 , 此 基 础 上 , 动 物 在 清 醒 状 态 下 ~ 4h 最 8h 再 将 放 入 水 中 至 剑 突 水 平 , 温 控 制 在 ,0C左 右 ; 缚 冷 冻 模 型 水 2 ̄ 束
维普资讯
第 5 第 2 卷 期 2 0 年 6月 07
延安大学学报 ( 医学 科 学 版 )
J u n lo n n Unv riy M e c) o r a fYa a iest ( dS i
V 0 .5 N o 1 .2
J n. 0 7 u 2 0
非常复杂 , 括中枢神经系统 的作用 、 包 肠神经 系统的作用 以及
众 多 神 经 递 质 及 神 经 调 节 物 的 调 节 。 胃肠 动力 障 碍 性 疾 病 主 要 病 理 过 程 包 括 胃排 空 延 迟 及 小 肠 排 空 减 慢 , 胃肠 协 调 运 动 紊 乱 等 。其 病 因 发病 机 制 尚 不 清 楚 , 能 与 神 经 激 素 因 素 、 可 神 经心 理因素 、 食 因素、 门螺旋 杆菌感染 及 胃酸作用有 关。 饮 幽 近 年 来 由 于 社会 竞 争 日益 激 烈 、 活 节 奏 的 日益加 快 , 们 的 生 人 精 神 日趋 紧 张 , 致 胃肠 动 力 障 碍 性 疾 病 的发 病 率 增 加 。 导 现就

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进展

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进展

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进展作者:宋加友许媛[审校]来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年第09期摘要胃肠动力障碍非常普遍,评价胃肠功能状态以及解释胃肠疾病和症状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对临床上胃肠动力检测方法及其原理进行介绍,各种方法各有利弊以及其适用的条件、人群和疾病状态,因此临床应用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胃电图胃肠动力检测实时超声放射性核素内镜影相学检测方法核素法:口服含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99mTc-SC或111In-DTPA)的标准试餐后,经γ-照相机在检查区域进行连续照相,根据胃内食物放射性核素的量来评价胃肠动力[1]。

从餐后即刻扫描开始计数,以后在规定的时间点采集图像,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胃排空曲线,根据排空曲线得出所需要的观察指标。

X线检查:包括钡餐法[2]和不透X射线标志物检测法[3],不透X射线标志物胃肠传输功能检查是由Hinton等在1969年提出来的,临床上多用钡条作为标志物,方法简单,仪器要求不高。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有放射性,不适合孕妇和儿童。

核磁共振(MRI):MRI主要用来评定胃的排空,受试者摄入含有造影剂(钇络合物,Gd-DOTA)的试验餐后,立即行胃MRI扫描,得到胃的断层切面,以后每隔15分钟扫描1次,根据每次扫描的胃部层面的面积得到胃的立体图像,计算出胃内容物的体积,根据时间-体积曲线计算胃排空功能[4]。

超声检查1982年Bateman用全胃体积法测定胃排空,由于过程繁琐,易受胃底气体干扰,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1985年Bolondi等对全胃体积法加以改进,单纯以胃窦的体积或面积变化测定胃排空[5],1989年Marzio等应用胃窦单切面法检测液体食物胃排空,与γ-闪烁照相比无差异,由于胃窦位置较恒定,图像清晰,测量重复性好,所以这一方法已为大多数学者所采用[6]。

测压法:消化道的压力测定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将消化道内压力变化的机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多导的生理记录仪记录下来的一种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肌肉和神经功能异常,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最常 见的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改变为肛门外括约肌矛盾收 缩。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与盆底肌电图诊断盆底失弛 缓综合征的关联性较好, 但盆底肌反常电活动不是
mot ility disorders of t he bow el [ J ] . A m J G ast roent erol, 2003, 98 ( 3) : 618~ 624 [ 13] 朱金照 Cajal 间质细胞在胃肠动力疾病中的作用[ J ] . 医学研究 生学报, 2004, 17( 6) : 562~ 564 [ 14] HeCL, Burgart L , W angLet al, Decreased interst it ial cells of Cajal
直肠性便秘或结肠性便秘。结肠的动力异常并不一 定都同时合并直肠肛管的异常, 只有合并直肠肛管 动力异常时 直肠肛管向量 测压才有改变[ 6] 。功能
性便秘患者出现肛门内括约肌和( 或) 肛门外括约肌 的不协调收缩( 逆向收缩) , 这种逆向收缩将造成直 肠排出粪便时的阻力增加, 造成排便困难, 因此这部 分患者便秘的原因为出口梗阻所致, 但是否同时存 在结肠 慢传输, 有 待于 传输 试验 的验 证[ 7] 。有 研 究[ 8] 提示标志物留存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越多, 出
c- kit 单抗注 射小鼠腹腔可造 成新生小鼠肠 道 ICC 不发育, 肠道慢波消失, 并发现 ICC 并不是凋亡或 者死亡了, 而是发生了表型再分化, 呈现平滑肌样表 型。对小鼠不全性小肠梗阻模型的研究[ 16] 也发现,
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 与国内外报道肛门内、外括 约肌功能障碍是造成便秘的重要原因相符[ 24~ 26] 。 3 3 球囊逼出试验 将球囊置于受试者直肠壶腹 部, 注入 37 温水 50 mL, 嘱受试者取习惯排便姿
降低, 推测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的变化可能与代 偿机制有关。研究[ 21] 发现, 在模拟排便的动作中,
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导致结肠的收缩和舒张发生障 碍, 影响结肠的运动功能。但目前尚不能区分究竟 是受体完全缺如或是受体存在功能异常, M、 受体 调节的异常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67% 的患者( 12/ 18) 在直肠收缩时出现肛门内外括 文
中图分类号: R 448 文献标识 码: B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日益紧 力紊乱引起的停滞状态也可使结肠内细菌繁殖, 当
张, 常导致迷走神经损伤, 影响及胃肠运动的过程与 每毫升小肠内容物中细菌数> 105 个时, 即认为小
程序, 而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剧增。现
文 献
就近 3 年来有关胃肠动力学的实验室研究作一综 述。
2 6 NO 与胃肠动力 NO 对食管有舒张作用, 并 症的患者; 直肠感觉阈值正常认为( 46 8) mL , 凡阈
介导了胃容受性舒张的反射活动, 而且还有对抗胃 动素对胃的收缩作用, 对十二指肠和小肠、对结肠及
值增高者应怀疑是慢传输型便秘, 阈值降低者多为 直肠炎患者[ 30] 。
肛门的舒张效应, 应用 NADPH 组化方法可观察到 3 4 盆底肌电图检查 该检查用于描记耻骨直肠
约肌的松弛, 其直肠的收缩压、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 献
的净减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这部分
综 述
患者便秘的原因可能为结肠的慢传输所致; 33% 的
2 5 Cajal 间质细胞与胃肠动力 ( i nter st iti al cells of Cajal ICC) ICC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功能[ 12] : ( 1) 胃肠平滑肌慢波活动的起搏; ( 2) 推进电活动的传
一个特异指标[ 19] 。盆底痉挛存在明显的直肠感觉
volume in pat ient s w it h slow-t ransit const ipat ion [ J ] . G as-
功能下降和盆底肌肉协调运动障碍, 耻骨直肠肌力 排时肌电活动较治疗前减少[ 27] 。袁维堂[ 29] 发现: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增
证实给予 Wister 大鼠促胃肠动力药后, 其血中红细 胞乙 酰 胆 碱 酯 酶 活 性 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P < 0 01) 。 2 结肠动力学 2 1 结肠传输功能试验 受试者吞服含有 20 粒不 透 X 线的标志物胶囊粒, 计算标志物的排出率及其 分布, 正常为在 72 小时内应排出 80% 。可以区分
为示踪剂, 通过闪烁扫描来测定结肠通过时间, 正常 人摄入放射性核素后在结肠内迅速扩散, 2发生腹泻, 而便秘型患者正好相反。
粪后活性基本消失 72 小时消失。 2 3 乙状结肠动力检测 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 9]
3 肛门直肠动力学 3 1 排粪造影 患者模拟排便时对其肛管直肠部
老的技术和方法。目前是通过口服一定数量的钡条 泌酸功能减低、小肠传递时间延长和胃肠电- 机械运
和少量稀钡后, 以不同时间胃内或肠管内标志物的 残留数目或其半数排空时间反映胃肠排空情况。 1 2 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实验 此实验中胃排空率
动减低, 并存在电- 机械脱偶联。 1 5 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的测定 红细胞乙酰胆 碱酯酶的活性可较好地反映机体乙酰胆碱的变化及
JIAN GXI JO URN AL OF TRADITION AL CH IN ES E M EDICIN E
肠道动力学检测的研究概况
潘燕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 2000 级肛肠科硕士研究生 南京 210029) 指导: 王业皇 (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9)
关键词: 肠道动力学检测; 综述
不良病人的 M MC 的 相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延长, 相时间较正常人明显缩短、收缩波幅较正常人显
著降低( P < 0 05) ; 但 相时间较正常人无明显差 异。有试验[ 2] 表明: 胃动素、P 物质可能与 M MC 相的诱发有关, 血浆生长抑素、NO 水平可能对胃肠 M MC 无直接作用。 1 4 乳果糖呼氢试验 测定从口服乳果糖硫酸钡 至钡首通过回盲瓣的时间, 即为口- 回盲瓣通过时 间。胃肠动力失调使进入小肠的细菌过多, 小肠动
的测定或以放免法标记, 如酚红排泄试验, 或直接测 胆碱能神经的功能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者其红细胞
取给药后 30 分钟后胃内食物残渣量来计算。小肠 排进试验多以活性碳来标记, 计算给药 30 分钟后小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低于正常, 而迷走神经兴奋者, 其乙酰胆碱酯 酶的活性高于 正常。林江等[ 5] 研究
细胞体缩小, 包括纵肌层 ICC( IC- IM ) , 环肌层 ICC ( IC- SM ) [ 12, 14, 28] 。研究[ 15] 发现: c- kit/ SCF 信号通
肌松弛不良或反常收缩, 以致肛管不能有效扩张, 仍 维持静息状态时下高上低的压力梯度, 从而造成出
路在 ST C 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用封闭性 口梗阻性排便困难, 提示 00C 患者存在严重的肛门
在梗阻近段肠壁内 ICC 消失, 并呈由远侧向近侧逐 势尽快将球囊排出, 正常在 5 分钟内排出。其中蹲
渐减轻的梯度变化。然而, 梗阻解除后 30~ 60 天, ICC 又可以恢复, 说明 ICC 的表型具有可塑性。
位阳性为耻骨直肠肌肥厚患者; 侧位阳性主要为耻 骨直肠肌肥厚、直肠前膨出、内套叠伴会阴下降综合
综 1 十二指肠、小肠动力学
述 1 1 X 线摄影 是应用于胃肠动力研究方面最古
肠细菌过度生长, 并因此引起小肠动力紊乱, 影响口 - 回盲瓣通过时间。研究发现[ 3] : IBS 腹泻型和便 秘型的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并均存在小肠动力异常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试 验[ 4] 发现: 脾虚证患者 脾失健运 的客观表现有胃
便秘及 FD 患者结肠壁内 NO 能神经元数量和密度 肌、外括约肌的肌电活动, 来判断有无肌源性和神经
73
JIAN GXI JO URN AL OF TRADITION AL CH IN ES E M EDICIN E
源性病变。用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可区分盆底随意肌
[ 12] Jain D , M onssa K , Tan do M et al, Role of Int erst itial cells of Cajal in
鼠胃内活性碳残留率。 1 3 消 化 间 期 移 行 性 复 合 运 动 ( M igr ati ngmotor comp lex , M MC) M MC 是在空腹状态下使用 测压方法所得的胃和小肠的周期性运动波形。正常 的 MM C 具有消化道清扫作用, 起一种 清道夫 的 作用, 若 M MC 减退, 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道 内细菌过度繁殖等病症。研究[ 1] 发现, 功能性消化
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3 2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可以帮助判断有无直肠、
2 4 离体乙状结肠肌条中的 M、 受体的测定 乙 盆底功能异常或直肠感觉阈值异常。在临床上仅需
酰胆碱和肾上腺素是对肠道运动有重要调节作用的
两种神经递质, 它们通过与 M 、 受体结合, 在胃肠 蠕动中发挥启动性作用。据研究[ 11] , 慢传输性便秘
患者出现肛门内括约肌和( 或) 肛门外括约肌的不协
调收缩( 逆向收缩) , 这种逆向收缩将造成直肠排出 粪便时的阻力增加, 造成排便困难。有报道[ 22] IBS
播; ( 3) 调节神经递质的功能; ( 4) 免疫调节作用。研 究表明[ 13] , 先天性巨结肠( HD) 患儿结肠从扩张段 至狭窄段的 ICC 分布逐渐减少, ICC 分布异常导致 病变肠管慢波节律和兴奋传导异常是 HD 发病的重
腹泻患者症状的加重与缓解是由于内脏敏感性改变
所致, 所以推测直肠壁对容积扩张的低敏感、高耐受 也是引起便秘的原 因之一。研 究[ 23] 发现, OO C 患 者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 2 项均明显高于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