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3《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3《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3《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2. 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特点,感受猫的可爱;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析词句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习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 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特点,感受猫的可爱;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析词句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习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同学坐得可真精神,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小可爱(图片出示),快看,是一只小猫。

看到同学们这么兴奋,谁来说说自家的小猫有什么特点预设: 我家的小猫很懒,总喜欢让我抱着它。

我家的小猫很机警,还会捉老鼠。

我家的小猫很调皮,总喜欢把我的玩具藏起来。

2.介绍作者看来每一只猫都有它自己的脾气,图片上这只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家的,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爷爷笔下的《猫》去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学写“屏"1.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瞧,出现两组生字,我来考考大家。

男生读第一组:(一)贪玩尽职丰富多腔咕噜咕噜屏息凝视(学习多音字:屏,屏幕、屏息)女生读第二组:(二)淘气开辟跌倒撞疼遭殃枝折花落(学习多音字:折,折纸折本折腾)5、发现了吗?这里有多音字呢,相机学习多音字,重点解释,折本:亏本。

枝折花落:断。

屏息凝视:抑制呼吸6、“屏”是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看看改注意什么?注意竖撇,师书写,生书空。

7、真聪明多音字都学会了,一起来开火车读词语,火车开的真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组词分别对应老舍笔下的大猫和小猫,你能找到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大猫1-5或1-4,小猫6),眼睛可真亮!2、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朗读边思考: 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郑振铎的经典作品《猫》,依据教材的第七章“文学作品阅读”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主要围绕《猫》这篇散文,通过对其语言、结构、主题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生活中小动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猫》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识别并运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通过阅读提升想象力和审美鉴赏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猫》的语言特色和作者情感表达。

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通过对猫的描写所传达的深层意义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导入新课。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图片,学生描述(3分钟)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猫》,理解文章大意,教师提问检查。

自主阅读(8分钟)提问检查(5分钟)3.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详细讲解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例题选择与讲解(10分钟)学生动手标注(5分钟)4. 随堂练习:学生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随堂练习,教师指导。

练习题目发放与解答(10分钟)教师个别指导(5分钟)5. 主题讨论:小组讨论《猫》所表达的主题,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

小组讨论(8分钟)分享讨论结果(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猫》2. 结构提纲:引言、描述、事件、感悟、结尾3. 语言特色:细腻、生动、形象4. 情感表达:喜爱、怜惜、反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观察日记。

要求:至少300字,运用本课学习的词汇和表达技巧。

答案示例:我家的小狗“球球”今天特别活泼。

它那双乌黑的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每当我走近,它就会围着我欢快地打转。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及本课的三个四字词语和部分优美的句子。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13《猫》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重点指导“即、屏”的写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及作品。 .搜集其他动物特点的材料。
用笔画一画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任凭谁怎么呼唤……尽情地玩乐。"、“蹭”等 词语,体会到不仅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到了这些细节,而且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猫十分喜爱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既突出了猫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法就是总分总写法。你 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其他特点: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猫的特点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体会作者如何把 特点写具体的。如“它的胡子刚好触到小球一一抓老鼠;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小猫这么敏捷?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小猫满月的时候更淘气些。此时的小猫刚学会走路,但连滚带爬地在地上追自己的尾巴。“抱着 花枝久久地摔跤”,写出它贪玩、调皮的神态。“屏息凝视,一发现老鼠的踪迹……尽情地玩乐。"它发现老鼠的本领 怎么样?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屏息凝神是全神贯注的意思,说明小猫抓老鼠时非常认真。"一……就 ……”也说明了它抓老鼠的本领很高强。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方式,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把小 猫的可爱形象更加鲜亮地展示出来。最后一句中作者用“多么”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养宠物吗?你们喜欢宠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动物——猫。

”2. 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猫的可爱和机灵。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绘猫的形象的。

5.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

6.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老舍《猫》教学设计8篇

老舍《猫》教学设计8篇

老舍《猫》教学设计8篇《猫》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而在文章细节描写上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猫》教学设计吧。

更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内容推荐(↓↓↓)《礼记》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篇幼儿园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海底世界》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燕子》教学设计和意图5篇老舍《猫》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导语: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③辨析多音字:和运用媒体解决: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

(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小学语文《猫》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猫》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猫》教案范文教案名称:《猫》教学编写人:小学语文老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特定词汇:猫、傍晚、准备、粮食、俩、抓、老鼠、看家、保护。

2.了解猫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3.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小学语文课文《猫》。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猫》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猫的基本特征和它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教学准备:课文《猫》、幻灯片、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可爱的猫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猫的兴趣。

然后问学生是否养过猫,对猫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呈现课文标题《猫》,并让学生猜测这篇课文可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语言和描写猫的特点的语言。

3.结合课文,师生共同讨论:猫为什么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猫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4.教师板书关键词:傍晚、准备、粮食、俩、抓、老鼠、看家、保护。

5.教师以幻灯片形式给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回忆并说出图片中与猫相关的词汇。

三、拓展活动(2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选取图片讨论猫的特点和作用,并用语言描述。

2.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段描写猫的短文,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3.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短文,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巩固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猫,并做出评价,如“这只猫看起来很可爱”、“这只猫可能是在玩耍”等。

2.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五、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中的宠物(如猫、狗)的生活,并用文字描述宠物的特点和它在家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猫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了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幻灯片和图片的使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度。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教学过程: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

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

常被人当宠物养之。

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猫》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猫》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猫》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一、说课稿1. 教学背景本文是一篇关于描述猫的文章,通过对猫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进行描绘,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动物的可爱之处。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这篇文章展开学习,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之心。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5. 课后习题(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二、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 答案解析: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2. 答案解析:让学生通过画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答案解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动物的关爱之心,培养学生的关爱生命情感。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猫》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了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家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在我国知识青年中日益渗透的具体表现。

检查预习:
1 •郑振铎,生于1911年,福建长乐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
家、文学史家。

主要作品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

2.字词积累:
污涩(s e) 懒惰(du o )怂恿(s dig) (y d ng )
预警(j ing) 怅然(ch mg)蜷伏(qu印)
叮嘱(zh u) 虐待(nv e )
畏罪潜逃(qi岔)妄下断语(w mg)
3.解释下列词语: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制裁偷偷地逃跑妄下断语:轻率的下结论。

问题探究:
2.郑振铎家养的这三只小猫,你喜欢哪只呢?说说你的理由
【合作解疑】
研读课文“作者养第三只猫的经历”这部分(第15-34段),回答以下问题。

1 •芙蓉鸟案件一一我来审判
(1)案发现场: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第三只猫
(3)作案证据: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惩罚措施: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5)案件真凶:黑猫作案
(6)案件定性:冤案
【精讲点拨】
1. 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
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二明确:“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因为“我”觉得它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暴怒、“我”的过失、“我”的主观臆断,让猫受到冤枉却无法辩诉,这种
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我”永远愧对这条生命。

2. 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 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如何理解?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三只猫的悲剧,是我亲手造成的。

我目睹了两只猫的不幸,又亲手制造 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责、悲痛的情感。

为了避免悲剧 重演,永不养猫。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这句话为下文要来第二只小猫做铺垫, 引出下文;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为第三次养猫埋下伏笔,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句话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 的特点。

【知识建构】

一缕酸辛 善待弱小 怅然愤恨 主旨
公平公正 难过得多
实事求是
【巩固训练】
1 •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 ) A. 污涩(s e) 怂恿(s d ng ) 冤枉(yu ①) B. 蜷曲(qu d n ) 懒惰(du Q 虐待(nu e C. 消耗一 (h co) 争辩_(bi_ cn)_ 鸟笼(l cng)_ D. 咒骂(zh du) 酸辛(su m) 惭愧(ch 印) 2.“我的良心受伤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C )(多选) A. 第三只猫的死伤害到了我。

B. 我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的小猫,感到自责、内疚。

C. 为不能补救过失而哀伤。

D. 我冤枉了第三只猫,让我丢了面子。

【拓展延伸】
1. 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
2.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错怪过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 讨论怎样才能减少
误解呢?

一缕酸辛 善待弱小 怅然愤恨 主旨 公平公正 难过得多 实事求是
怅然若失(zh eng) 大惩小戒(ch eng) 不容置疑(zh 1) 千叮万嘱(zh i)
板书 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