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13《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3《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2. 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特点,感受猫的可爱;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析词句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习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 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特点,感受猫的可爱;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析词句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习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同学坐得可真精神,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小可爱(图片出示),快看,是一只小猫。
看到同学们这么兴奋,谁来说说自家的小猫有什么特点预设: 我家的小猫很懒,总喜欢让我抱着它。
我家的小猫很机警,还会捉老鼠。
我家的小猫很调皮,总喜欢把我的玩具藏起来。
2.介绍作者看来每一只猫都有它自己的脾气,图片上这只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家的,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爷爷笔下的《猫》去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学写“屏"1.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瞧,出现两组生字,我来考考大家。
男生读第一组:(一)贪玩尽职丰富多腔咕噜咕噜屏息凝视(学习多音字:屏,屏幕、屏息)女生读第二组:(二)淘气开辟跌倒撞疼遭殃枝折花落(学习多音字:折,折纸折本折腾)5、发现了吗?这里有多音字呢,相机学习多音字,重点解释,折本:亏本。
枝折花落:断。
屏息凝视:抑制呼吸6、“屏”是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看看改注意什么?注意竖撇,师书写,生书空。
7、真聪明多音字都学会了,一起来开火车读词语,火车开的真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组词分别对应老舍笔下的大猫和小猫,你能找到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大猫1-5或1-4,小猫6),眼睛可真亮!2、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朗读边思考: 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
初中语文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视角把握文本的情脉;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作者结构抒情、矛盾抒情、春秋笔法式抒情的特色;3.阅读交流,体悟作者对偏执、专制、主观臆断等人性劣根的批判。
二、教学准备1.熟读全文;2.根据“预习提示"和“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自学全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很奇怪,作者郑振铎一家都很喜欢猫,却最终永不养猫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个究竟。
(二)梳理内容1.复习: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说说,作者养了几只猫?书中的插图,你觉得更像第几只猫?预设:第一只:花白色的……第二只:眼睛有神,显得活泼……第三只:终日懒惰地伏着……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各有各的道理,说明大家对文本内容已经很熟悉了。
2.梳理:本单元的导言中,要求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
请你勾画出三只猫亡失后作者的情感。
预设:酸辛、怅然愤恨、更难过得多3.朗读:将找到的句子一并有感情地读出。
(三)探究抒情艺术1.启思:我们重点探讨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感情。
大家已经知道,面对第三只猫的死亡,作者的心理十分难过。
那么他是怎么一点一点地把他的感情表现出来的呢?交流1:作者首先是直接抒情了(板书)。
如:“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第30自然段)“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32自然段)(学生朗读)交流2:间接抒情。
如第15自然段开头,“一只很可怜的小猫”(可怜),第32自然段,“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你读出了什么感受?(可怜),你们看出这是什么手法了吗?(其间指导朗读)预设:这就是在首尾呼应的结构(板书)中抒情。
交流3:还有其它间接抒情方式吗?请大家比照阅读老师和郑振铎写的句子,看看哪个更好?(相机指导朗读)作者:原文:“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改为:“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子:原文:“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改为:“是这猫咬死的。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13《猫》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重点指导“即、屏”的写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及作品。 .搜集其他动物特点的材料。
用笔画一画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任凭谁怎么呼唤……尽情地玩乐。"、“蹭”等 词语,体会到不仅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到了这些细节,而且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猫十分喜爱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既突出了猫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法就是总分总写法。你 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其他特点: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猫的特点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体会作者如何把 特点写具体的。如“它的胡子刚好触到小球一一抓老鼠;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小猫这么敏捷?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小猫满月的时候更淘气些。此时的小猫刚学会走路,但连滚带爬地在地上追自己的尾巴。“抱着 花枝久久地摔跤”,写出它贪玩、调皮的神态。“屏息凝视,一发现老鼠的踪迹……尽情地玩乐。"它发现老鼠的本领 怎么样?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屏息凝神是全神贯注的意思,说明小猫抓老鼠时非常认真。"一……就 ……”也说明了它抓老鼠的本领很高强。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方式,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把小 猫的可爱形象更加鲜亮地展示出来。最后一句中作者用“多么”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养猫的经历及三只小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
2. 小组探究,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3. 书写回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教学重点】1. 默读课文,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养猫的经历及三只小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
2.小组探究,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教学难点】书写回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默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求助信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一只流浪的小猫咪。
多年前,一只和我一同流浪的小猫咪被一户人家带回去养了。
一天,我们约好了见面,可是我等了好久,都没等到我的那个小伙伴。
他到底去哪里了呢怎么会不来赴约呢求求你们在课文《猫》中寻找线索,调查清楚后,给我写一封回信好吗非常感谢你们。
一只可怜的流浪猫2023 年11月二、默读课文,看养猫历史1.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内容,通过圈点勾画,完成以下“猫咪调查表"。
1猫咪调查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家要来的舅舅家要来的拾来的外形花白,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花白,但不好看,瘦,毛被烧脱好几块性情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忧郁、懒惰在家中地位很受喜爱很受宠爱大家都不喜欢,若有若无结局病死丢失死亡2.从“猫咪调查表”中,我们能够知道作者一家对第一第二只小猫都很喜欢。
现在,请大家分析以下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他们对两只小猫的情感。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小猫比作“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③表达了“我”对第一只小猫的喜爱之情。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小猫比作“亲爱的同伴",强调了我们全家对第二只小猫的深厚情感;③表达出了我们失去这只小猫难过的心理。
老舍《猫》教学设计8篇

老舍《猫》教学设计8篇《猫》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而在文章细节描写上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猫》教学设计吧。
更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内容推荐(↓↓↓)《礼记》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篇幼儿园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海底世界》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燕子》教学设计和意图5篇老舍《猫》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导语: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③辨析多音字:和运用媒体解决: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
(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反思《猫》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重点】1. 圈点勾画,通过破解芙蓉鸟被害案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死亡的悔恨之情。
2. 小组探究,明晰人类法则对动物的残酷性。
【教学难点】书写忏悔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激趣导入1、导语老师给这节课起了一个题目叫“猫的世界,人的法则"。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可以对这个题目有自己的理解。
2、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些句子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1)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明确:第一只猫的死亡虽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
(2)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明确:对于第二只猫丢失的伤心程度加深(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明确:“永”的意思是再也,体现出作者对第三只猫死亡的难过程度是最为深刻的。
作者对三只猫死亡的反应不同,是与这三只猫亡失的原因有关的。
第一只猫病死,第二只猫被人捉走,这些都与作者没有关系,但第三只猫的死却与作者有关。
二、圈点勾画,破芙蓉鸟案接下来,我们就化身为作者,来回顾第三只猫死亡的前因后果。
根据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只猫咪的死亡是因为它被卷入了一起案件当中,大家能不能快速阅读课文,用几个字概括一下这桩案件?明确:芙蓉鸟被害案3、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圈点勾画,破解芙蓉鸟案。
认真阅读文章第17到第28自然段,完成第一题,填写“芙蓉鸟被害案卷宗"。
4、当我们填写完这份卷宗时,会发现一切都合情合理。
这只流浪猫做了错事,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案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请阅读文章第29至34自然段,完成第二题,提交新的调查结果,为第三只猫翻案。
5、探究案件之因所以,当我们细致地探究清楚芙蓉鸟被吃案的前因后果时,我们可以定义这一桩案件为冤案!大家认为这桩冤案的发生主要责任在谁?明确:作者6、那作者在判案过程中犯了什么错误而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呢?明确:作者在断案的过程中用了大量不确定性的语句或者主观的推断作为证据。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污涩"怂恿”“怅然"等。
(2)学生能够概括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并理清文章结构。
(3)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如对猫的外形、动作、神态等描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作者通过养猫经历表达情感和哲理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反思人性中的偏见和主观臆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和事物。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分析三只猫的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如对猫的描写如何体现其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3.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线索,即三次养猫的经历和作者的情感线。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如从动物保护、人性反思、社会现象等角度。
3.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避免因偏见和主观臆断而造成对他人或事物的伤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教师出示谜语:“脚穿软鞋捉老鼠,说话好像小娃娃。
头像老虎不是虎,夜里眼睛圆又大。
”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猫。
2. 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养过猫或喜欢猫,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猫的故事。
3. 教师介绍一些名人与猫的故事,如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随他散步等。
然后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郑振铎的《猫》。
(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教师提问:郑振铎是一个怎样的人投影出示郑振铎的相关介绍: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 1958年10月18 日), 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 、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教学过程: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
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
常被人当宠物养之。
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猫》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大猫、小猫的可爱。
2、认识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枝折花落等词的意思。
3、品读小猫的可爱,知道因为生气勃勃而可爱,感受作者的爱猫之情。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识小猫的可爱表现为淘气、生气勃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
猫
师:猫是一种极可爱的小动物,很多同学都仔细观察过它,对它有深厚的感情。
2、说说自己对猫的了解。
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猫,去认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
4、介绍老舍。
二、初读
1、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顺课文。
2、指导读音:
乖巧开辟的确暖和解闷没完没了枝折花落
3、组织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写了几种猫?
4、交流:
⑴ 写了几种猫?
板书:
大猫
小猫
⑵ 引导找到描写大猫、小猫的语段。
指生读,正音。
⑶ 引导再读:
找到大猫、小猫的特点,划出相关的句子。
⑷ 幻灯出示: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① 读正确句子。
② 找到特点词交流并板书:古怪更可爱
③ 引导理解更,了解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作者爱大猫,更爱小猫。
三、品读,感受小猫的可爱
1、自由读,想:
小猫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自己认为它可爱的`句子。
3、引导品读句子1:
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⑴ 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⑵ 交流。
⑶ 小结:
所以,这是一只勇敢的小猫,不怕失败的小猫,敢于尝试的小猫小猫就是因为这而可爱!
⑷ 指导朗读:
抓住不知多少马上起来再读出小猫的勇敢,读出作者对它的疼爱、怜惜。
4、品读句子2:
它在花盆里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⑴ 读正确,正音:
枝折花落。
⑵ 引导想象:
枝折花落的情景。
(花枝断了,叶子破了,花朵也掉了)
⑶ 引导联系实际:
假如这事发生在你家,你会怎样做?
(生气,拎起小猫揍一顿)
5、过渡:
是啊,很多人都会这样做,更何况这些花草是老舍爷爷的心肝宝贝。
可老舍爷爷却──
6、引导读最后一句,感受作者的爱猫之情。
7、小结:
所以,小猫的可爱是因为它的淘气、它的生气勃勃!
8、引导朗读:
读出小猫的淘气,小猫的生气勃勃,作者的爱猫,还有自己学文后油然而生的对小猫的喜爱。
四、总结拓展
1、刚才,我们从文字中感受了小猫是如此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现在,你喜欢上这只小猫了吗?
带着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读小猫的语段。
2、带着爱猫的心情欣赏可爱的小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