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人教版

合集下载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3. 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猫》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手法。

3. 学生讨论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文学手法进行分析。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课文《猫》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问题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4. 案例分析:教师对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手法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

2. 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表达来评估。

3. 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问题提出和回答来评估。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猫》文本2. 参考资料:有关《猫》的背景资料、文学评论、相关文学作品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4. 课前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准备问题及观点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猫》的文意,分析作品主题及文学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八、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有关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猫的印象和感受。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或分段读课文,教师指导阅读技巧。

3. 内容理解: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教师引导讨论,解答疑问。

4. 文学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5. 主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分享讨论成果。

九、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猫公开课教案 教学实录

猫公开课教案 教学实录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教案标题: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了解猫的基本特征、习性和饲养要点。

2. 提高学生对猫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猫的基本特征介绍:体型、毛色、眼睛等。

2. 猫的习性和行为:捕猎、独立性、清洁等。

3. 猫的饲养要点:饮食、生活环境、健康保健等。

教学准备:1. 讲台或投影仪。

2. PPT或图片展示猫的特征和习性。

3. 饲养猫的相关物品展示:猫粮、猫砂盆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猫。

- 展示一张可爱的猫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使用PPT或图片,介绍猫的基本特征,如体型、毛色、眼睛等。

-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讲解猫的习性和行为,如捕猎、独立性、清洁等。

3. 互动讨论(10分钟):-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猫的饲养要点。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养猫的经验和感受。

4. 实物展示(10分钟):- 准备饲养猫的相关物品,如猫粮、猫砂盆等。

- 向学生展示这些物品,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5. 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猫的主题,如猫的食物、猫的玩具等。

-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一个宣传海报,介绍他们选择的猫主题。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 回顾今天学到的关于猫的知识。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带学生参观动物园或宠物店,观察和了解更多种类的猫。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宠物保护活动,增强他们的爱护动物意识。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宣传海报,评估他们对猫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屏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准备:课前活动中交流收集的小动物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猫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板书设计15 猫(老舍)老实贪玩尽职大猫性格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喜爱之情胆小勇猛小猫淘气可爱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每段段意。

4.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如何写下调皮可爱的小猫,表达对小猫的爱。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小动物的资料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导语:刚才看你们交流收集的小动物的资料,老师明白了你们都很喜欢小动物。

其实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

作为农村的孩子,咱们对猫这种小动物更熟悉一些,甚至有一些孩子还养过猫呢。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猫的图片,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猫的一组图片)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大作家老舍和你们一样,他也很喜欢猫,而且还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手指拿起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板书: 15 猫(老舍)(齐读)4、简介:关于老舍,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他的资料,我们来读读。

(指生读)5、老舍笔下的猫是怎样的?我们来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词新词。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借助学讲稿预习课文了,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字词的学习情况。

《猫》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猫》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猫》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猫》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以及他对猫的喜爱和感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能够理解并表述文章中的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文章主题的理解与表述。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对动物的喜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描写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关于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主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表达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5. 重点句子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6.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关于猫的描写案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对动物的喜爱。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文章主题的理解。

8.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作文,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生字词和描写手法。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作文练习:评估学生课后作业中关于喜爱小动物的作文,检查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描写手法和生字词。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猫》的文本。

2. 关于猫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作文评价标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

《猫》课堂教学实录5篇

《猫》课堂教学实录5篇

《猫》课堂教学实录5篇第一篇:《猫》课堂教学实录《猫》课堂教学实录童话接龙:请昨天负责童话接龙的同学来读一读他的作品,谁来评价一下?谁来继续往下接?一、导入我们通过学习第四组课文认识了高傲的白鹅和白公鹅以及慈爱尽职的母鸡,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的朋友,看!(教师播放《猫》的图片PPT1)这些小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可爱)老舍家也有一只可爱的猫,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的笔触去认识一下这只可爱的猫。

板书:15.猫二、检查预习1.作者:我们刚学过老舍笔下的《母鸡》,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老舍。

2.生字词请一组同学进行轮读,读对大家跟读,读错大家帮他纠正。

(PPT)三、整体把握读读课文,你能把课文读成两个词?板书:古怪可爱你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PPT)板书:成年后刚满月四、品读小猫的可爱:我们先来看看老舍先生家这只猫刚满月时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1 段,进行品析。

(PPT)学生1:我知道了老舍先生不但爱长大了的猫,更爱刚满月的小猫。

学生2:我知道了刚满月的小猫既可爱又淘气。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小猫真是太可爱了,就像小孩子一样!难怪老舍先生那么喜欢它们呢!学生3:我还发现小猫特别勇敢,它们的头被撞疼了也不哭!学生4:我发现老舍先生太爱他的小猫了!我知道老舍先生是非常爱他养的花的,但“小猫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老舍先生也不会责打它,还认为小猫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在猫和花的较量中,是小猫取得了胜利!谁让老舍先生更爱猫呢!我觉得那些花太可怜了!学生5:我还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呢…… 板书:可爱五、课外拓展(PPT)品读其他俩位作家笔下关于猫的片段,将三位作家笔下的猫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小练笔:学习要求:老舍先生家的猫刚满月时可真可爱!你喜欢的小动物小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也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小时候的特点写下来?学习方式:先小组合作交流,交流后说一说你打算写哪种小动物小时候的什么特点?(PPT)学生1:我想写的小猫的淘气,最喜欢抓我的玩具玩儿,经常把我的玩具给弄坏,可我还是舍不得打它。

《猫》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猫》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们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

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

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

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猫》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和文学鉴赏技巧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文本分析方法和文学鉴赏技巧的应用。

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猫》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2 互动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通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文本分析方法和文学鉴赏技巧。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动物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福利问题。

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猫》这篇文章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掌握文本分析方法和文学鉴赏技巧。

4.3 互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4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文本分析方法和文学鉴赏技巧。

第五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复述《猫》这篇文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要求学生书写课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猫》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猫》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猫》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猫》,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以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动物关爱和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作品基本情节的理解。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3. 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把握。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体会作品情感。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及表现手法。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作品基本情节。

3. 讲解:讲解作品中的生僻词汇、人物关系等。

4. 分析人物形象: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动物保护主题。

5. 探讨主题思想: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作品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及教育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适度掌握课堂节奏,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理解、消化新知识。

2. 教学方法选择: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是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教学重点:1.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2.第三只猫的特点、遭遇和结局教学难点:1.对本文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猫,是一种温顺、活泼的动物,非常讨人喜欢,你能否讲一讲你和它之间的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故事更让我们加深了对猫的了解,(播放猫的图片)郑振铎先生和猫之间也发生了很多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养猫的经历和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你又结识了几只小猫,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只?(15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生:四只猫,写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教师: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进行交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只猫,从文章第段的“ ”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的猫学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只猫,我从文章第3段的“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看出,它是一只活泼有趣、顽皮可爱的猫师:齐读这几句话,注意动词“跑、跳、晒”生: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只猫,我从第1段“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这句话中看出,它也是一只很漂亮,很活泼的猫生: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第二只猫,从文章第3段的“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这句话中看出,它是一只能干的猫生: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只猫,从文章第1段的“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看出,它非常的活泼、顽皮生: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只黑猫,从文章第29段“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可以看出它身手非常敏捷师: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集中谈到了前面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还有的同学谈到了那只作为凶手的黑猫,有没有同学喜欢第三只猫呢?生:没有师:为什么?生:它既不好看,又不活泼,更谈不上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谁会喜欢这样一只猫?师:同学们既谈到了自己喜欢的猫,又说了自己喜欢的理由,就连不喜欢理由也很具体,大家谈得很全面,很有自己的见解那我们来看看作者一家人对这三只猫的态度是怎样的?生:作者一家人对第一只猫是喜欢的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从文章第1段比如“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和“我们都很替它忧郁”,可以看出一家人对它的重视、喜爱师:那第二只猫呢?家人对它的态度如何?生:更喜欢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从文章第3段“一天都要查问个好几次”、“忙乱地在寻找”中可以看出来师:那第三只猫呢?生:不喜欢从文章第15段可以看出来生: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都不加注意,所以家人对第三只猫是不喜欢的师:作者家养的三只猫,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但它们的结局如何?用原文回答生:全文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师:“我”对待三只猫亡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先概括再从文中找句子)生:第一只猫——酸辛,课文第2段生:第二只猫——怅然,课文第13、14段(学生齐读这句话,重读“好久”、“不”)生:第三只猫——伤心,课文第30段生:第三只猫——内疚,因为作者打了猫,良心受到谴责(学生齐读最后五段)师:哪句话更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生:第34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愧疚、自责(重读“永不”,读得果断,齐读)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第三只猫的结局的态度无比歉疚,因为冤屈了这只不会辩诉的动物,平时不曾关爱过它,与它沟通太少刚才大家也谈到自己对第三只猫的看法是不喜欢,因为它外形丑陋、性格忧郁、生性懒惰,似乎是一家人对它也不大喜欢的主要原因,难道这种结果仅仅是由于第三只猫的性格造成的吗?生:不是它自己还有其他人吗?师:咱们暂且撇开这只猫,看看大家都喜欢的前两只猫,它们真的“幸福”吗?!众生惊愕!师:我们在文中找一找,这两只猫在作者家中的地位如何?生:“小侣”、“亲爱的同伴”,难道这样还不幸福吗?师:未必,在与它们生活的过程中,作者一家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关注到这两只猫呢?生:第一只猫“我坐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第二只猫“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生:它们不是很快乐吗?师:请注意它们出现的时间,是我们娱乐的时间,而其他时间我们是否会关注到它,这是个未知数生:它是我们娱乐的工具师:你的用词很残酷但很准确,它们也是生命却在充当人类的玩偶生:不会吧,我们也非常关心它呀!第一只猫“不知怎的忽然消瘦了”,“三妹想着种种办法逗它”,“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生:是呀,一家人那么关心它,它肯定很幸福师:三妹替它买铜铃的目的是要挂在它的颈下,目的是什么?生:丁丁当当的响,让我们开心生:是呀,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我们自己开心生:丁丁当当猫也应该很开心师:或许它也很开心,我们不是它,真的不能代它体会第一只猫最后病死了,我们全家确实很伤心,可这个生命逝去后我们是否一直在怀念它而不能自拔?生:没有吧隔了几天,我们又抱了第二只猫回来,全家很快又被它吸引去了师:你们对课文研究得很仔细,这时还有丧失第一只猫的伤痛吗?没有了!生:死去还有替代者师:第二只猫更加活泼可爱带给我们的欢乐也更多,当它亡失后,我们一家人表现又如何?生:愤恨、诅骂那个夺去我们所爱东西的人师:因为它再也不能带给我们快乐了,那这种伤心又维持了多久呢?生:好久师:是很长时间,但“第三只猫还是在这年的冬天来到了我家”生:丢了就丢了呀!师:对,它们在活着时是我们娱乐的工具,丢了大家可以了无牵挂,死去可以有替代者,它们幸福吗?生:未必呀!师:那么第三只猫的命运是由它自己造成的吗?生:噢——,原来它们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养它的人呀!师:对,人靠自己的主观臆断就可以决定一个生命的命运,这就是弱小生命的悲剧!《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在此之前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创作团体——文学研究会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郑振铎主要探究的是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小说中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强权,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大家认为郑振铎先生想通过这三只猫的遭遇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呢?生:关注弱小的生命,好好对待它们师:大家总结得很准确!我们也注意到第三只猫无论外表、性格还是能力都无法与前面两只相提并论,在它悲楚的“咪呜”的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请大家跳读17-34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给大家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思考生:我是冤枉的!生:真正的凶手是那只黑猫,“嘴里衔着一只黄鸟”生:我没有咬死芙蓉鸟,我“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是因为我想和它交朋友生:你老婆血口喷猫“留心猫,它会吃鸟呢”,“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小心了”,都是无端猜测生:我“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动动嘴招谁了!生:张婶你为什么不为我辩护?老实人要帮老实人呀!生:我长相不帅,性格懒惰可我不是坏猫,就凭这些你们就把我送上西天,天理何在!生:主人,你就是再难过,再写上一篇悼《猫》,也无法弥补我心灵的创伤!师:就像大家所说所想,一篇文章永远不能和一个生命划等号,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所以第三只猫的亡死,“我”心里更难受,这种心情作者用了五个小节文字进行详细描述,请大家齐读30-34节,体会作者的这种心情师:第三只猫的冤死与作者有着直接的关系,那其他人就没有责任吗?生:有,妻子和张婶,如果没有两人在旁边添油加醋我也不会贸然断定第三只猫的罪状师: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师:妻子与张婶也有责任,那么她们对于自己的过失有没有像作者这样进行深刻的反省生:好像没有师:从中你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生:能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勇于进行自我反省师:大家用词很准确,他是一个勇于自责、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们所接触过的作家中大家发现还有哪位与他很相像?生:鲁迅,《风筝》中的鲁迅,因为年轻时踏坏了小兄弟的风筝一直念念不忘并勇于反省自己的武断和专横师:对,大家可以从这一代作家研究中发现:他们都勇于自责,敢于承担并能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一直被这个社会所忽略的小人物,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探索拯救国民灵魂的方法,把这种人文关怀写入作品并投放到社会现实中,读他们的作品就是在读一颗颗充满爱的灵魂师:对于对文中的“我”、猫、妻、周家丫头,你想说点什么,请用下列句式尽情发挥“对于,我想说:”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生: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生: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生:对于周家丫头我想说:人不能太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不是你的冷漠,第二只猫也不会走失,你也会有需要帮助的一天师:大家都说得非常感人动情,看得出大家已经深深体会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这节课我们不仅再次认识了三只性格各异的小猫,更体会到作者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更让我们真切地走近郑振铎先生,感受了他敢于解剖自己,勇于自责的勇气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郑振铎敢于把自己人性的弱点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一点让老师特别佩服,或许他做得还不够,但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我希望这根人文关怀的接力棒能一代代不断传递下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