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CCDA) 2011.4.13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暖通专业技术措施2010前言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法规和各专业的设计规范、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工程设计机电各专业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我们组织编写了《CCDI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机电各专业技术措施》,供全公司机电各专业设计人员使用。
在本《技术措施》的编写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本《技术措施》内容不求全、不求多、不求大;凡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版)中已有的内容,原则上不在本《技术措施》中抄录;力求写出CCDI的设计经验和设计特点。
因此,可以将本《技术措施》看作为《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补充,在工程设计中,二者应同时使用。
我们希望全公司机电各专业设计人员认真总结、不断积累设计经验,也注意对本《技术措施》提出批评意见,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和更新。
《技术措施》暖通专业分册的编写、审查人员为(按姓氏笔画):丁瑞星毛红卫牛晓阳平川卢仲炜朱宛中陈萍沈锡骞苏艳辉赵磊彭洲程新红蔡敬琅术部二0一0年十二月目录1会展类建筑 ............................................................................................................................... - 1 -1.1室内设计参数 (1)1.2采暖 (1)1.3通风与防排烟 (1)1.4空调 (1)1.5冷热源 (2)2商业类建筑 ............................................................................................................................... - 3 -2.1室内设计参数 (3)2.2采暖 (3)2.3通风与防排烟 (3)2.4空调 (3)2.5冷热源 (4)3办公类建筑 ............................................................................................................................... - 5 -3.1室内设计参数 (5)3.2采暖 (5)3.3通风与防排烟 (5)3.4空调 (5)3.5冷热源 (6)4酒店类建筑 ............................................................................................................................... - 7 -4.1室内设计参数 (7)4.2采暖 (7)4.3通风与防排烟 (8)4.4空调 (8)4.5冷热源 (8)5铁路站房类建筑...................................................................................................................... - 11 -5.1一般规定 (11)5.2设计参数 (11)5.3采暖 (13)5.4通风与防排烟 (16)5.5空调 (17)5.6冷热源 (22)5.7管线综合与设备布置 (23)6学校类建筑 ............................................................................................................................. - 26 -6.1一般规定 (26)6.2采暖 (26)6.3通风 (26)6.4声学 (27)7居住类建筑 ............................................................................................................................. - 28 -7.1采暖 (28)7.2空调 (29)7.3通风 (29)7.4防排烟 (30)7.5燃气 (30)8医院类建筑 ............................................................................................................................. - 32 -8.1一般规定 (32)8.2室内设计参数 (32)8.3采暖 (35)8.4通风与防排烟 (35)8.5空调 (36)8.6冷热源 (40)8.7医用气体 (41)9体育类建筑 ............................................................................................................................. - 43 -9.1室内设计参数 (43)9.2采暖 (45)9.3通风与防排烟 (45)9.4空调 (48)9.5冷热源 (49)1会展类建筑1.1 室内设计参数注:涉及工艺产品展览的大厅,室内设计参数按照工艺要求选择确定。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工艺流程安装风管吊架→风管连接→风管检验→风口安装→风管及设备防尘清扫→ 通风设备运转→风管吹扫→送风→系统调试二、风管安装要点(1)做好安装前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2)熟悉现场、核对管道、配件、阀件安装位置,标高及预留孔洞、预埋件是否符合安装要求。
(3)为本工种安装准备条件,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做好工种安装协调。
(4)组织劳动力进场,进行安装技术、安全交底。
(5)根据加工图清点管道、配件、阀件数量并运到安装地点。
(6)清理安装场地,接通施工电源,搭好脚手架,建立工地临时工具、材料库。
三、支架安装(1)支架安装牢固,位置准确,强度符合要求,支架安装在墙、柱、梁、楼板等比较坚固的建筑结构上。
(2)支架距离满足下列要求:当风管直径或大边长在 80~320mm 以内,水平安装时,间距≤4m;当风管直径或大边长在340~1000mm 以内,水平安装时,间距≤3m;当风管直径或大边长在 1120mm 以上,水平安装时,间距≤2.5m。
(3)当风管垂直安装时支架间距≤4m,且每根立管不少于两个支架。
(4)支吊架不得设在风口、法兰等地方。
四、安装要点在以上条件具备后,就可以进行风管安装了,根据已确定的吊装方法(整体吊装或一节一节的吊装),按照先干管后支管的安装程序进行吊装。
水平安装的风管,可用吊架的调节螺栓或在支架上用调整垫块的方法来调整水平风管,安装就位后,可用接线、水平尺和吊线的方法来检查是否横平竖直。
风管水平安装,水平度允差为≤3‰,总偏差不应≥20mm,风管垂直安装,垂直度允差为≤2‰,总偏差≤20mm。
五、设备安装一般规定(1)通风机设备安装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遵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1-98)以及其它相关标准的要求。
(2)设备安装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①设备的开箱检查。
检查人员由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组成;检查内容包括核对设备型号、规格、数量,检查外观质量及随机文件资料、附件是否齐全。
暖通专业施工工艺措施

暖通专业施工工艺措施首先,暖通管道施工是暖通专业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管道铺设前,需要先完成管道布局设计和材料采购工作。
施工时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的定位和排布,确保管道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
在管道连接时,要注意管道的连接方式和紧固件的选择,保证连接紧固可靠。
在管道铺设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排水和防腐等技术要求,以确保管道系统的正常使用和长久耐用。
其次,机电设备安装是暖通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前,需要先完成设备选型和进场检验工作。
安装时要按照设备的制造商提供的安装指南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装正确无误。
在设备连接时,要按照相应的电气连接原理进行布线,注意线路的绝缘和接地工作,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
同时,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防水、防震等技术要求,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最后,系统调试是暖通专业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系统调试包括水压试验、气压试验、系统调整和性能测试等。
水压试验主要是为了检验暖通管道系统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确保系统不漏水且能够承受正常工作压力。
气压试验主要是为了检验暖通空调系统的气密性和耐压性能,确保系统不泄漏和损坏。
系统调整包括水流量和风量的调整,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平稳和能效高。
最后进行性能测试,通过检测系统的供暖性能、制冷性能和空气质量等指标,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暖通专业施工工艺措施包括暖通管道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等环节。
通过科学的管道布局、正确的设备安装和精确的系统调试,可以确保暖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同时,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注意质量、遵守规范,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暖通技术措施

暖通技术措施
暖通技术是指为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其目的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暖通技术涉及空气系统设计、空调系统设计、通风系统设计、节能系统设计等内容。
一般来说,暖通技术的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采用新型的空气系统设计,比如采用新型的通风系统,进行循环通风,控制室内空气的温度,减少空气的湿度,让室内的空气状态更加舒适;
二是采用空调系统设计,比如采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夏季采取冷藏技术,冬季采取供暖技术,使室内空气温度稳定,让室内温度达到舒适的水平;
三是采用新型的通风系统设计,比如采用新型的风机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的空气状态,提高室内的新风量,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
四是采用新型的节能系统设计,比如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室内空气状态,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节省能源,降低暖通设备的运行成本,实现暖通系统的节能减排。
暖通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创造室内舒适的环境。
因此,采用合理的暖通技术措施,可以让我们的室内空气更加健康,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实现改善室内空气的目的。
暖通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暖通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暖通工程施工技术措施1. 施工前准备1.1. 完成工程材料的采购和入库,并进行质量检验。
1.2. 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并制定详细的施工工序和工艺流程。
1.3. 安排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
1.4. 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清洁和安全,设置相应的围挡和警示标识。
2. 暖通设备安装2.1. 根据施工方案,安装暖通设备,并确保其准确平稳地放置在指定位置。
2.2. 进行设备的连接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供暖效果。
2.3. 完成设备的绝缘和防水处理,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2.4. 进行设备的试运行和调试,检查设备的运行参数和能耗,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3. 管道敷设3.1. 根据施工方案,进行管道敷设,并确保管道布置合理、管径选择适当。
3.2. 进行管道的连接和固定,确保其安全可靠,无泄漏和松动现象。
3.3. 进行管道的保温处理,确保供暖过程中热量的损失最小化。
3.4. 进行相应管道的防腐处理,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和抗腐蚀性能。
4. 风管安装4.1. 根据施工方案,进行风管的安装和连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4.2. 进行风管系统的连接和密封,确保其无漏风和降低漏风率。
4.3. 进行风管系统的保温处理,减少热量的损失和供暖效果的改善。
4.4. 完成风管系统的调试和平衡,确保各个支路的风量均衡和稳定。
5. 自动控制系统安装5.1. 根据施工方案,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并确保其与暖通设备的连接和匹配。
5.2. 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运行测试,确保其稳定可靠和响应迅速。
5.3. 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和调整,提高能耗管理和节能效果。
5.4. 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数据统计,方便管理和维护。
6. 施工安全措施6.1. 设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6.2. 配备必要的施工安全设施,如安全帽、防护服等,并指导施工人员正确使用。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暖通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一、施工准备1、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
2、根据《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制定特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3、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指导工程施工。
4、编制施工预算,提出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二、施工布置及方案1、施工原则(1)安装前对各系统的所有管道和设备综合考虑,同时要熟悉与管道有关的土建、电气设备管线情况,做好施工前预想。
(2)采用分系统与分区域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各楼同时施工。
各系统按先地下后地上,先干管后支管,先大管后小管,先里后外的施工工序进行。
(3)管道与部件尽量采用提前预制或工厂化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
(4)根据土建施工情况凡具备施工条件的及早插入。
(5)为保证施工进度质量施工中各系统采取分段安装→试验→复验的方式。
(6)严格执行样板制,做好样板工序,样板间、样板层。
2、人员组织:根据工程量适时调整。
3、主要施工技术方法:(1)PP-R管粘接:PP-R管采用粘接,粘接前应根据管件实测承口深度在管端标出插入深度,然后根据标记依次在承口内侧和插口外侧迅速、均匀、适量刷涂粘接剂后,立即找正方向将管子插至标记处,并旋转90℃,粘接后将挤出的胶粘剂擦净,粘接后的管段,应静置至接口固化为止,接口应整洁,牢固、密封。
具体要求见行标CJJ/T29-98。
(2)热熔焊PP-R管连接采用熔接,熔接前管道和接头的表面要保证平稳、清洁、无油。
先将管道插入深度处做记号(等于接头的套入深度)。
然后把整个嵌入深度加热,包括管道和接头中,形成牢固而完美的接合。
在管道和接头焊接之后的几秒钟之内,可以调节接头位置。
4、施工技术措施工艺流程:安装准备→卡架安装→干管安装→支管安装→试压→冲洗→保温→散热器安装→试压→调试。
1)加热管在搬运和安装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
住宅项目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一、设计原则暖通设计需满足国家及地方现行暖通设计规范规程和强制性条文的要求,确保暖通设计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顺利通过政府部门的检查和审图单位的审查。
二、设计深度1.暖通施工图设计深度按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第4.7节内容执行。
2.要求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完整清楚,设备材料表、通风空调平面图、通风空调系统图,制冷机房、风机房、空调机房大样图等表达清晰,简明,内容齐全,便于施工,符合《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的规定。
3.图纸主要采用A0、A1、A2号图幅,及相应加长图幅,图纸比例应符合国家制图规定。
4.设备、管道编号,线性线宽及字体大小详见附件一、二;5.出图比例:平面图:裙房和地下室1:100,上部图纸1:100制冷机房、风机房、空调机房大样图 1:50。
三、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标准) DB33/1036-20077.《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018.《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标准) DB33/1035-2003 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2009 1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711.《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浙公通字(2014)30号12.建筑设计资料和建设单位要求四、设计参数1、室外设计参数(杭州地区)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5.6℃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7.9℃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32.3℃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2.4℃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76%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4.3℃夏季室外风速 2.4m/h冬季室外风速 2.3m/h夏季大气压力 1000.9hPa冬季大气压力 1021.1hPa2、室内设计参数夏季冬季新风量温度(℃) 湿度(﹪) 温度(℃) 湿度(﹪) m3/h 会议26 65 18 20 门厅26 65 18 20 办公26 65 20 30五、空调设计(一)空调冷热源1、售楼处(幼儿园)空调采用VRF变冷媒多联空调系统,室内机采用天花板嵌入导管内藏式或天花板嵌入式(四面气流)管式,室外机设置在设备平台上;2、小商铺均采用分体空调,设计予留空调电源和空调室外机位;3、住宅均采用分体空调,设计予留空调电源和空调室外机位。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用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民用建筑的舒适度和节能性,需要采取一些统一的技术措施。
要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
一般来说,中央空调系统适用于大型商业建筑和高档住宅,分体式空调适用于小型商业建筑和普通住宅。
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朝向、采光、隔热等因素,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制冷量和制热量。
要合理设计空调系统的管道布局和风口位置。
管道的布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长过曲,以减少管道阻力和能耗。
风口的位置应该考虑到空气流通的方向和速度,避免直接吹向人体,同时也要考虑到空气的均匀分布,以保证整个房间的舒适度。
还要注意空调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和换气扇,保持空气流通畅通,避免细菌和灰尘的滋生。
同时,还要定期检查空调系统的压力、温度、电流等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要加强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管理和监控。
通过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于空调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调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性。
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使用者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统一技术措施,以保证系统的舒适度和节能性。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设计、维护和管理下,才能实现民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一、地下车库
1. 设置原则:
2. 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
二、地下需要设计空调房间
1. 设置原则:
2. 机房面积:
三、地下仅设计通风及防排烟房间
1. 设置原则:
2. 机房面积:
四、地下室设备房
1. 设置原则:
2. 机房面积:
五、机械防排烟
1、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楼梯间设加压送风其前室可不设);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中避难走道的前室;
5)封闭楼梯间不能自然通风时按防烟楼梯考虑。
2、以上部位可开启外窗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宜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
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室外
房间
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场所,其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应满足以下规定: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 m2,且顶层可开启面积不宜小于0.8 m2。
3)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避难层(间)应设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或百叶窗,且每个朝向的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0m2。
4)中庭、剧场舞台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
5)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6)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7)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8)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净空高度大于6m的大空间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
4、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室内净高大于6m的中庭、展览厅、观众厅、营业厅、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等公共场
所采用自然排烟时,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由其他电动设施控制启闭的自动排烟窗。
自动排烟窗附近同时应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
5、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风量风井参数
注意:
1)以下表格风量按照开启2.00m×1.60m的双扇门确定。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1.75系数计算。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易小于0.7m/s。
2)如果防烟楼梯间为剪刀楼梯间,则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应乘以2.0系数。
3)超过32层时,需分段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4)风井需安装风口的墙体净宽度不小于500mm。
(一)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加压送风
说明: 1. ( ) 内数值为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井时的面积。
2.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合用时风井面积应增加0.5 m2
(二)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
说明: 1.( ) 内数值为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井时的面积。
2.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合用时风井面积应增加0.35 m2
(三) 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
(四)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
六、主要送、排风口距离
1、进、排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进风口设在绿化带时,不宜小于1m。
2、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与机械进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当进、排风口的水平距离不足20m时,
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
3、当进、排风口在同侧时,排风口宜高于进风口6m。
4、进、排风口在同侧同一高度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