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山中避雨 同步练习(二)

山中避雨同步练习(二)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寂寥.()冗.长()和.着歌()嘈.杂()陶冶.()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⑴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苦闷万状。
()⑵我对他的拉奏(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始终学他不来。
()⑶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的人呢?()⑷其艺术(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3.课文以为顺序记叙了“山中避雨”的全过程,避雨途中他们做了哪些事?(3分)4.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5.课文中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了比较,作者这样写想要说明什么?(3分)6.文章的主题句是哪一句?(3分)7.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3分)8.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不同的感觉,或激昂,或悲愤,或娴静,或热烈,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音乐曲目,请举出一两例,并说说给你的感觉。
(3分)第二部分: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
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
我们趋之如归。
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淡,雨越落越大。
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
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
七年级语文山中避雨 同步练习(一).doc

山中避雨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趋,小步急走。
寂寥:寂静空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尤,责怪。
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仰望的样子。
兴,发出。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惜别:舍不得离别。
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生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十一月九日,在家排行第七,上有六个姊姊,下有一妹二弟,二弟后皆早夭。
先祖在故乡开了一家染坊,父亲丰璜,长于诗文,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光绪八年,1902年),科举废除后,仕途随之断绝,只得在家设立私塾,教几个小小蒙童。
丰子恺五岁起,即由父亲启蒙教授。
可惜父亲庇荫的日子并不长久,八岁的时候,父亲因肺疾病故,享年只有四十多岁,只得由母亲茹苦含莘地和姊姊们相依为命。
父亲病逝后,九岁时又进私塾读书,十二岁进石门湾溪西小学(县立第三高等小学)。
毕业时成绩为全校第一,母亲为减轻家中生计,鼓励丰子恺投考公费的浙江第一师范。
当年报考人多,丰子恺怕考不上,多报名了省立一中和甲种商业两所学校。
结果,连中三元。
丰子恺就是在读师范时期,因为两位恩师的带领,培育了丰子恺的艺术心灵和认真苦学的精神,也启发他的文学才华和悲天悯人的胸襟,奠定一生事业、理想的基础。
这两位恩师,一位是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李叔同先生,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先生。
李叔同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文学、书法与金石,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诸如国文、英文、历史、博物等科目,常是专业科目老师望尘莫及,所以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丰子恺更是如此。
第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语文版七上

第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语文版七上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山中避雨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寂寥()冗长()和着歌()c俹杂()陶y叽plain()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⑴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苦闷万状。
()⑵我对他的拉奏(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始终学他不来。
()⑶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的人呢?()⑷其艺术(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3.课文以为顺序记叙了“山中避雨”的全过程,避雨途中他们做了哪些事?(3分)4.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5.课文中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了比较,作者这样写想要说明什么?(3分)6.文章的主题句是哪一句?(3分)7.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3分)8.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不同的感觉,或激昂,或悲愤,或娴静,或热烈,你知道有哪些着名的音乐曲目,请举出一两例,并说说给你的感觉。
(3分)第二部分: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
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
我们趋之如归。
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淡,雨越落越大。
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语文版七上语文《山中避雨》同步练习题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山中避雨》同步练习题课内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祈.祷(qí)确凿.(záo)犀.利(xī)B.绚.丽(xuàn)诧.异(chà)心扉.(fēi)C.侵略.(lüè)懊悔.(huǐ)乘凉.(liáng)D.缠络.(luò)撷.取(jié)蓦.然(mò)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
(1)趋之如归:(2)怨天尤人:(3)望洋兴叹:(4)依依不舍:(5)萍水相逢:(6)乐以教和:3.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应用有误的一项是( )A.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问)B.古语云:“乐以教和。
”(引用)C.钢琴笨重如棺材。
(比喻)D.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反复)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B.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时候,就会看见无数点的红火光。
C.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D.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5.下列各句关联词使用正确的是( )。
①张明因为生了病,因此没有来上学。
②即使风雨再大,也要上学去。
③只有充分发动群众,才能搞好改革。
④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
⑤无论天晴下雨,他都能准时到校。
⑥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仅不灰心,而是迎着困难上。
A.②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⑥6.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A.树也缥缈,山也虚无,淡如烟,淡如雾B.淡如雾,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C.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淡如雾D.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7.第2段中“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诗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3 山中避雨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 山中避雨同步测控优化训练语文版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寂寥.()冗.长()工尺.()乐.以教和()陶冶.()弄.堂() hè着歌() cáo杂()答案:liáo rǒng chě yuè yě lònɡ 和嘈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趋之如归:怨天尤人:望洋兴叹:乐以教和:萍水相逢:答案: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
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3.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我国__________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言的翻译家,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等身。
其以寥寥数笔刻画出的漫画,韵味无穷,号称__________。
主要作品收集在_________________里,此外还有《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译作有《猎人日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讲》等。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丰子恺漫画中国漫画之父《缘缘堂随笔》《丰子恺随笔精编》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苦闷万状。
()(2)我对他的拉奏(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始终学他不来。
()(3)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的人呢?()(4)其艺术(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答案:(1)怨天尤人(2)望洋兴叹(3)萍水相逢(4)陶冶2.这篇课文你初读后发现它主要讲述什么样的故事?解析:这是作者写的一篇随笔,题目四个字点明了文章记叙内容的地点和事件,概括故事时要加上主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及答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及答案6.文章的主题句是哪一句?7.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8.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不同的感觉,或激昂,或悲愤,或娴静,或热烈,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音乐曲目,请举出一两例,并说说给你的感觉。
第二部分: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
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
我们趋之如归。
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淡,雨越落越大。
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
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
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准确,拍子还拉得不错。
这好象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
“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9.从体裁上看,这篇文章属于()A、随笔B、小说C、议论文D、说明文10.课文中所写事件的时间是,地点在,起因是。
11.写“我”心情的句子是哪一句?写两个女孩心情的句子是哪一句?写“我”心情的句子:写女孩心情的句子:12.“山色空蒙雨亦奇”语出苏轼,这里的意思是。
13.第二段中的“这种境界”是指。
14.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两个女孩怎样的性格特征?15.课文写茶博士拉琴有什么作用?第二部分:(一)给生命配乐侯建臣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同步练习(附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试一试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寂寥.(liáo)嘈.杂(cáo)工尺.(chǐ)B.陶冶.(zhì)里弄.(lònɡ)冗.长(rǒnɡ)C.和.歌(hē)嫌.贵(xián)空蒙.(ménɡ)D.裁.缝(cái)胡琴.(qín)躲.雨(duǒ)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趋之如归怨天犹人望洋兴叹大动肝火B.乐以教合煞费苦心心血来潮猝不及防C.乳臭未干盛气凌人言简意赅刮目相看D.趾高气扬出奇制胜俗不可奈微不足道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埋怨上天,怪罪别人。
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苦闷万状。
()(2)我对他的拉奏(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始终学他不来。
()(3)其艺术(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问)B.古语云:“乐以教和。
”(引用)C.钢琴笨重如棺材。
(比喻)D.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反复)5.作者在写自己拉琴时,为什么要插入自己以前学拉琴的经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山中避雨同步练习 语文版

3 山中避雨1.走近作者丰子恺(1898—1975),又名丰仁,浙江人,我国现代画家、文学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翻译家。
他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2.主题解说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3.重点突破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试从文中将对比的地方找出来,说说它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提示一:作者把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对比,突出“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突出音乐可以使人和谐相处。
提示二: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不同的心境作比较,突出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唱的快乐心情。
提示三:将胡琴和其他乐器比较,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使“乐以教和”这一古语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
4.难点攻克(1)谈谈你对“乐以教和”的理解。
提示:“乐”,音乐,本文指音乐艺术,胡琴演奏。
“和”,和睦,祥和,和谐,或相互理解,心灵沟通等。
“乐以教和”的意思是:音乐艺术,可以教育人们达到和谐协调的境地,或可以促进人们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融洽。
(2)文中第二段几次提到“趣味”?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提示一:文章第二段写了四次“趣味”:前两次写作者感受到的雨中之趣,山野境界之趣;第三次写女孩感受不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趣味,第四次写作者也不愿强人所难地使她们有这种趣味。
提示二:“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写的是避雨山中的琴韵之趣。
这种趣味,给作者非常深的印象和感受:远离尘嚣,避雨荒山,让作者看到了纯朴天然的景物美,感受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和音乐的巨大作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工尺.( ) 陶冶.( ) 冗.长( ) 嘈.杂( )模.样( ) 和.诗( ) 弄.堂( ) 寂寥.(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卖唱嘈杂趋之如归望洋兴叹B.寂寥伧皇乐以教和依依惜别C.因缘音域怨天忧人萍水相逢D.司务裁缝苦闷万状穿流不息3.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山中避雨》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山中避雨》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现代家_________、家、_________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答案:丰子恺画家文学家
2.“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_________写的《_________》。
请你查阅资料写出这首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给加点字注音。
(1)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
(2)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
(3)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
()()
(4)两女孩和.着歌来唱。
()
提示:(2)中“嘈”不要读成“zāo”;(3)中“弄”在这里读“lònɡ”,不要读成“nònɡ”;(4)中“和”为多音字,在这里读“hè”,“应和”的意思。
答案:(1)liáo (2)cáo rǒnɡ (3)lònɡ cái (4)hè
4.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
....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提示:(1)“闹”字用得非常妙,写出了当时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我拉着胡琴,两个女孩和唱着,三家村的青年们齐唱着,气氛热烈,人们无拘无束尽情歌唱。
(2)音乐使两个女孩转忧为喜;音乐使素不相识的青年人聚拢在一起,共同唱出和谐、悦耳的歌声;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人与人的心更贴近。
而这种和谐之美、真挚之美、氛围之美,作者在平时是无法感受到的。
参考答案:(1)“闹”字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
“温暖”既写出了环境的温暖,又表现出作者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2)“没有尝过”,这里是以前没有经历过,没有感受到。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即从“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至最后),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
....的人呢?
(2)古语云:“乐以教和
....。
”
提示:可以根据上下文去推测词语含义。
参考答案:(1)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2)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6.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案:写作者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的情景。
7.文中作者将胡琴、钢琴、小提琴做比较,这样写有何用意?
提示:注意体会比较写作方法所起的作用。
比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
参考答案: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让更多的普通的人能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艺术的陶冶。
这是作者由这次亲身体验而生成的更为深广的思考,“乐以教和”这一古语由此也具有了更深广的意义。
8.请简要描述一个送别他人的场面。
(50字左右)
提示:只要能体现依依惜别即可。
参考答案: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
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
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
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
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
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父亲说
到做到。
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
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9.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提示:这样的句子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寻找。
选文通过父亲前后两次作画的事件说明了父亲自己总结出的那句画好画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10.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提示:首先要把三件事情分清楚,然后把三件事的要素理顺,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D
11.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提示:只要找到了三件事情,那么过渡句就很容易找到了。
答案:父亲说到做到。
12.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
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语言运用
提示:结合作者的做法,还有文章中提到的三个例子,就可以总结出强调的内容。
参考答案:这里强调了请教对象的广泛性。
无论做什么工作,也不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可以作为请教的对象。
13.《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请你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和他(她)
的主要性格特征。
提示: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要写清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应该是最值得人欣赏的特点。
答案举例:①孙悟空:聪明活泼、勇敢忠诚、敢于斗争、胸有大局的理想化的英雄。
②唐僧:虔诚执著的佛教徒。
③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
④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