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导学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秀导学案

1 《春》导案整体安排本文导学共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自主预学,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预学”全部内容,试做“重难点预学”中的问题。
第二、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重难点预学”及“拓展迁移训练”。
第一课时课前5分钟语文基础知识巩固(5分钟)请同学们默写出3句关于春的诗句,并与同学们分享。
一、新课导入(2分钟)(一)情境导入(1分钟)同学们,想到春天,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大片大片的花田,还是田野上小草的嫩芽?是河中潺潺的流水,还是那忽然变暖的阳光?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起看看他笔下的春是怎样的。
(二)明确目标(1分钟)1.掌握“朗润、酝酿、花枝招展、应和”等生字词,及作家相关信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从修辞、感官角度赏析句子。
4.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师多媒体展示目标,学生齐读强化)二、通读课文(8分钟)(一)学生独自认真朗读课文一遍,圈点勾画生字词和文中描写春天的精彩语句,为每个段落标注序号。
(二)小组内对子间互读课文并指点问题。
(或者小组长组织齐读课文发现并纠正朗读问题)(三)教师指定或者抽取一至两个小组集体朗读,其它小组注意发现问题并纠正。
(教师视朗读情况给予5-10分评判)三、完成基础知识预学(10分钟)(一)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学习”中的问题。
(5分钟)(二)小组长组织交流预学问题,集体订正,统一答案。
(3分钟)(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然后PPT展示预习问题参考答案,并做相关重点强调。
(5分钟)四、尝试完成学案中“重难点预学”前三个问题(15分钟)(当堂未完成的各小组组长一定要督促本组成员用课后时间完成)第二课时课前5分钟语文基础知识巩固(5分钟)听写生字词:朗润、酝酿、喉咙、应和、窠巢、抖擞、黄晕、嘹亮。
一、新课导入(5分钟)(一)回顾导入:教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知识来导入本节课。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新人教版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构造,理解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2、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3、分析本文夹叙夹议的手法,理解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
〔难点〕知识链接:议论文小知识:一〕、含义:议论文是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服人。
它不像记叙文那样以情动人,也不像说明文那样以知识授人。
议论文的内容具有理论性,构造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答复“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答复“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答复“怎样证明〞的问题。
三〕、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四〕、构造: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简介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背景: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
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来纪念、颂扬白求恩,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学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派遣.〔〕狭隘.〔〕满腔热忱.( ) 拈.轻怕重( )以身殉.职( ) 鄙.视( ) 晋.察冀.( ) ( )2.借助工具书,弄清以下词语的含义: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3.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白求恩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先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归纳各段要点,并概括白求恩的精神。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脉络,初步感悟文章表达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3、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母爱。
重点:梳理文章脉络,初步感悟文章表达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难点: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母爱。
二、【学法指导】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人物性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导学】1、注音:瘫痪雁阵捶打翻来覆去絮絮叨叨整宿仿膳烂漫2 .解释词语瘫痪:侍弄:翻来覆去:絮絮叨叨:淡雅:3、初读课文,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第一次赏花母亲的话:我的情况:母亲的表现:我的话:母亲的表现:第二次赏花母亲的话:我的情况:母亲的表现:我的话:母亲的表现:四、【合作探究】1,通览全文,结合上面的表格,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文章讲诉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练习巩固】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参考答案【预习导学】1、 tān huàn yān chuí fù xù dāo xiǔ shàn màn2、瘫痪: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侍弄:经营照管。
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转身体。
形容多次反复,变化无常。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淡雅:素净雅致。
3、第一次赏花母亲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我的情况:暴怒无常母亲的表现:”就悄悄地躲出去……眼边哄哄的,看着我“。
我的话:“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母亲的表现: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第二次赏花母亲的话:‘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我的情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33 (共22张PPT)

第 二 课 时
走 一 再 步 走 一 步
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
创意阅读
1.从“我”的角度:体弱、胆怯的“我”为什 么要去爬悬崖?文章哪些语句体现了“我”的 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体弱胆怯的“我”去爬山是因为好朋友杰 利呼唤“别做胆小鬼”刺激了“我”的自尊 心、好胜心,于是冒险去爬悬崖。“蹲在石 架上,心惊肉跳”“看伙伴爬悬崖,几乎晕 倒”体现了“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深层探究
5.我从这次人生体验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 示呢?请从文中找出提示主题的中心句。
中心句: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 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 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 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 是多么漫长。 启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 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④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 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2.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都是怎样克服 的?请写一则300字左右的短文。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案雨的四季3 学习目标理解并积累字词1.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3..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4 生活的意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知识链接作者及其散文:《诗刊》前副,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35-2014(刘湛秋,男,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80”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本集中选的王。
还是写都市、人生,篇中无论写情感、可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超时空的田园心态,篇散文,文化、旅行、经济,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一色一声,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优美,亲切、他的文字自然、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悉。
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学法指导:在不同的你关心过你家乡的雨天吗?它是怎样的状态,请回忆一下,在进入文本之前,1.《雨的题目为 3.请标记出打动你的句子并进行批注;阅读过程中,2.季节会有不同的变化吗?,可是只有气温有四季变化,难道雨也有四季变化吗?如果有,请分析它们是如何变化四季》的。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c 粗犷ng ìj)(棱镜èn sìng( ) ( )lìj 静谧)ū(méji 毛( ) îoduǎc)草(n í lìl)临(ìlīx 沥o ( )á n īnyīyǜl )绿(nérīb)(咄咄逼人.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聆听四季雨声感悟生命真谛——《雨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根据情感需要,用指定符号在文中标画出重音与停连,设计朗读脚本。
3.依据脚本朗读,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
【重点难点】1.感知各种“雨”的形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任务二:赏雨·设计性情标签任务三:听雨·朗诵特色金句任务四:品雨·发现修辞奥秘任务五:悟雨·品读作者情思【学习过程】我校读书协会计划举办“四时美景”好文推荐活动,刘湛秋《雨的四季》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会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为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蝉.()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干涩.()草垛.()绿茵.茵()咄.咄逼人()池畦.()高邈.()冷冽.()淅.淅沥.沥()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2)种子或孢子发芽。
()(3)形容草地等一片碧绿。
()(4)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5)粗豪;豪放。
()(6)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7)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8)寒冷。
冽,冷。
()(9)(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10)需要到难以等待的程度;十分急切。
()(11)端正庄重。
()(12)安静。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_羚羊木雕》ppt优质课件

结局:收回(不好)。
讨论探究: 内容:
1.学习中遇到的疑问 2.导学案【自研自探导学】部分的问题及拓展延伸
【互动程序方案】 1、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 难问题。 2、小组互助: 组长主持组内的互动,重点交流内容——文章的写法、情感。 3、任务分工:①抽签:明确各人的展示任务。②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 化展示内容,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 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作家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 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 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 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 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 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 国际儿童读物聪明荣誉名册。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父母应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应怎样 既敬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友谊?进而向我们提出:金钱与 友谊哪个更重要?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反悔”。本文曾 刊登在1984年第文的叙述顺序
2.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 三个要素;其中故事情节 又包含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导学案及教案导学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导学案人教版
羚羊木雕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反映亲情、友情的。
写“我”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硬着头皮从万芳那把羚羊要回来,“我”对朋友反悔,伤心极了。
通过一只珍贵的“羚羊木雕”的送、要,旨在揭示子女与父母发生了冲突,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正确对待友情。
学习本文的目标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表演,体会人物的思想情;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人生有益启示。
二、设计理念:
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
表现这样主题的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而怎样处理误会、解决矛盾,学生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新教材的课标要求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
因此,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在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基础上,通过话剧表演、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谈看法、辩是非,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容易与学生情感发生共鸣,教学时,分四步完成:
步:让学生课前反复阅读课文,熟悉内容
掌握生字词语
搞清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A、父母对“我”怎样?
B、“我”和万芳的友情怎样?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来的?
B、这些人物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
c、这些矛盾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D、父母逼我要羚羊木雕,奶奶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父母听奶奶的话没有?说明了什么?
E、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排练。
分四个组进行话剧表演。
第三步、围绕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对待友情进行辩论。
第四步、片段作文训练:
对“我”从万芳家回来时的心情……进行续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我们和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肯定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跟他们不一致的地方。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跟父母因某事而意见分歧?你是怎样处理这些矛盾的?请你说说你的经历。
由此导入本课。
检查学生预习、感知课文情况:
交流预习中的六个问题。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父母:重财轻义万芳:重友情
“我”:重义气
合作学习:童话剧表演。
分成四个大组,按角色进行表演,注意品味揣摩人物个性话的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以“亲情与友情”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会的形式,目的在于: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对待友情,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辩论的技巧,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过程:
导入:“我”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父母逼“我”要回木雕,这样作对与不对?怎样才能避免与父母发生矛盾?怎样正确对待友情?请大家围绕“亲情与友情”进行辩论。
板书辩论会主题:亲情与友情
方法:男生代表父母一方;女生代表“我”、万芳一方老师主持,宣布要求后,先提出问题:“既然羚羊木雕已送人,父母逼我要回,对或是不对”?以此谈论各自的看法,老师在学生辩论中不是进行引导、点拨。
小结: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片段作文训练:续写“我”从万芳家回来时路上的心情。
五、教学反思:
从此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训练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
如:在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对待友情的辩论中,学生各述己见,据理相争,课堂气氛活跃;在表演我受委屈害怕失去友情时,失声痛哭,真切动人,不但动作到位而且把握到人物的性格。
这个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能力训练为主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