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 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2011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2年4月1日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合肥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改善民生,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精神,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新增庐江县和(县级)巢湖市,现辖四区五县(市),土地面积114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636.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563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519美元。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8.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02.2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1426.2亿元,增长11.4%。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55.1:39.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3636.6 15.4 第一产业208.2 3.5 第二产业2002.2 19.8 工业1560.4 22.4 建筑业441.7 10.8 第三产业1426.2 11.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8.4 10.2 批发和零售业281.6 16.9 住宿和餐饮业48.9 11.3 金融业179.6 5.1 房地产业219.1 9.4 营业性服务业301.0 11.5 非营业性服务业247.6 13.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7%。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烟酒类、居住类价格均上涨5.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5.2%,衣着类价格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4%。
家乡---安徽无为

3.无为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 又名宫灯, 余年历史, 余年历史
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 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 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 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 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 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 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 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框架取 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 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 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 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在烛光 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地理位置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 相望,距省会合肥市百余公里。距马鞍山市90里、距南京市120 南京市 相望,距省会合肥市百余公里。 马鞍山市90里 余公里、 余公里。 公里、距杭州市300余公里、距上海市400余公里。县域面积243 公里、 杭州市300余公里 距上海市400余公里 县域面积243 3平方公里,无为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前沿, 平方公里,无为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前沿, 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文相亲。11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环绕 公里的长江“ 长三角”山水相连,人文相亲。113公里的长江 黄金水道” 东南,淮南铁路斜贯东北,芜湖、铜陵四座长江大桥将为无为插 东南,淮南铁路斜贯东北,芜湖、 斜贯东北 上了腾飞的双翼,建设中的的京福高铁和铜陵公铁长江大桥、筹 高铁和铜陵公铁长江大桥 上了腾飞的双翼,建设中的的京福高铁和铜陵公铁长江大桥、 建中的江北高速、庐铜铁路、芜湖长江二桥将再为无为添一道绚 建中的江北高速、庐铜铁路、 丽的彩虹。 丽的彩虹。
巢湖三分南京合肥忙竞争 南京谋划宁合都市圈受阻

巢湖三分南京合肥忙竞争南京谋划宁合都市圈受阻从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以来,巢湖人便人心惶惶,很多企业机构开始为自己的去向忧心。
原巢湖市地税局的张倩(化名)和她的同事纷纷开始填写志愿表,在合肥、芜湖和马鞍山中三选一,他们选择的是安徽省会合肥。
人事的变动,仅是此次“巢湖三分”影响的一个方面,其更大的影响,则在于其对合肥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影响。
此次巢湖的拆分,无疑为安徽省省会合肥提供了向南发展的空间,巢湖与芜湖、马鞍山、滁州同为南京都市圈范畴,其与南京及整个江苏的联系也相当密切。
在都市圈竞争成为区域竞争主要形式的大背景下,“巢湖三分”,让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竞争开始加剧。
有关专家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长远看,这场由“巢湖拆分”引发的南京与合肥两大都市圈之间的竞争,一方面可助推合肥经济圈的扩张与繁荣,另一方面也将引发南京都市圈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南京加快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打的服务型城市转变。
合肥意图:外流资源回流8月22日,安徽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1市4县,马鞍市辖3区3县,芜湖市辖4区4县。
多年来,安徽一直在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也是在寻求区划调整的现实路径。
如出台各种规划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合肥、芜湖等核心城市集中,包括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申报并获批,江北集中区、江南集中区的建设规划,都在试图形成以皖江城市带建设为轴,合肥、芜湖为两个增长极的发展战略,使安徽成为加速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助推器。
而安徽省此举,更有大力发展“合肥都市圈”的意味。
合肥不仅是“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也是“合肥都市圈”的领头羊,其城市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主,但一直受到城市发展空间的限制。
合肥原有的铁路、航空与现今的内湖——巢湖带来的航运,县级巢湖市和庐江县化归合肥,合肥的交通运输更为便捷。
2010年中国行政区划调整公告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公告(4)来源:区划地名司时间:2011-06-23 16:16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
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公告(5)来源:区划地名司时间:2011-06-23 16:17经国务院批准,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公告(6)来源:区划地名司时间:2011-06-23 16:18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徐州市九里区。
将原九里区的九里街道和庞庄街道的拾东村划归徐州市鼓楼区管辖,将原九里区的火花、苏山、桃园和庞庄(不含拾东村、拾西村和昕昕居委会) 4个街道划归徐州市泉山区管辖;将原九里区的义安、利国、张集、垞城、电厂、张双楼、三河尖、拾屯8个街道以及庞庄街道的拾西村和昕昕居委会划归铜山县管辖。
撤销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
铜山区人民政府驻铜山镇。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公告(7)来源:区划地名司时间:2011-06-23 16:19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蒙自县,设立蒙自市(县级),以原蒙自县的行政区域为蒙自市的行政区域。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公告(8)来源:区划地名司时间:2011-06-23 16:21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江西省共青城市(县级)。
将德安县茶山街道办事处、甘露镇、金湖乡,永修县江益镇和燕坊镇坪塘村、燕坊村,星子县苏家垱乡、泽泉乡划归共青城市管辖。
共青城市人民政府驻茶山街道共青大道。
共青城市由江西省直辖。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公告(10)来源:区划地名司时间:2011-06-23 16:23经国务院批准,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公告(12)来源:区划地名司时间:2011-06-23 16:25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文山县,设立文山市(县级),以原文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文山市的行政区域。
我的家乡巢湖

巢 湖 —— —— —— ——
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 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 34 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 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 储量巨大。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储量巨大。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 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 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 巢湖三珍” 银鱼、白米虾、螃蟹) “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 誉。 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自然和人 文景观130多处, 130多处 泉并存, 文景观130多处,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 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 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
我
的
家 —— —— —— ——
乡
——
—— —— ————“ —— —— —— —— —— 乡
地 图 上 的 巢 湖
巢 湖 历 史 沿 革
商时期属南疆,故称南巢。 商时期属南疆,故称南巢。1952年属芜湖专 年属芜湖专 区周时期为巢( 国地1958年属合肥市。春秋 年属合肥市。 区周时期为巢(伯)国地 年属合肥市 时期为楚属国。 月复属芜湖专区。 时期为楚属国。1961年4月复属芜湖专区。秦时期 年 月复属芜湖专区 秦统一后置郡县,今巢湖以南为居巢县。 秦统一后置郡县,今巢湖以南为居巢县。1965年 年 复设巢湖专区,巢县隶属之。唐时期合开城、 复设巢湖专区,巢县隶属之。唐时期合开城、扶阳 两县为巢县(巢县一名此始),隶属庐州 ),隶属庐州。 两县为巢县(巢县一名此始),隶属庐州。1971 月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 年8月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巢县隶属不变。北 月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 巢县隶属不变。 宋时期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巢县属无为军。 无为军。 宋时期太平兴国三年(公元 年 巢县属无为军 1984年1月4日撤县改市成立县级巢湖市,属巢湖 日撤县改市成立县级巢湖市, 年 月 日撤县改市成立县级巢湖市 地区。 南宋时期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升巢县 地区。 南宋时期景定三年(公元 年 镇巢军,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 为镇巢军,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置巢州 为县,巢县县名至改置巢湖市前一直未变。 为县,巢县县名至改置巢湖市前一直未变。1999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巢湖地区, 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巢湖地区,设立地 月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巢湖地区 级巢湖市,撤销县级巢湖市,设立居巢区。民国元 级巢湖市,撤销县级巢湖市,设立居巢区。民国元 年属安徽省。 年属安徽省。 2011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徽省撤销地 日经国务院批准, 年 月 日经国务院批准 级巢湖市, 级巢湖市,以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 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 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的县级巢湖市 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民国28年属第三专 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民国 年属第三专 区改第五专区。 区改第五专区。
新马鞍山市简介

新马鞍山市简介一、规划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11]84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二、地理概况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划归马鞍山市后,新马鞍山市位于沿江两岸,像一片梧桐树叶。
新马鞍山市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市、无为县接壤;西与巢湖毗邻;北与安徽全椒县和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普口区相连,具有跨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
全市总面积3927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8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130公里。
其中:马鞍山市区总面积:340平方公里,含山县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和县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当涂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
新马鞍山市市域面积三、人口与行政区划1、行政区划新马鞍山市辖三区、三县、35个乡镇(30个镇、5个乡)其中:马鞍山市区辖三区4个乡镇(2个镇、2个乡)含山县辖8个乡镇和县辖9个乡镇当涂县辖14个乡镇(11个镇、3个乡)新马鞍山市行政区划2、人口新马鞍山市常住人口为222.13万人,户籍人口227.8万人(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年鉴中2010年末人口数据为准)。
其中:马鞍山市区常住人口74.15万人;户籍人口63.87万人含山县常住人口37.6万人;户籍人口44.5万人和县常住人口47.9万人;户籍人口54.2万人当涂县常住人口62.48万人;户籍人口65.23万人新马鞍山市现状人口四、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马鞍山市(含当涂县):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1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4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69.5:27。
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332元。
含山县: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
【劲爆】安徽省区划将有大调整(地级市减少到14个).pdf

【劲爆】安徽省区划将有大调整(地级市减少到14个)“吞”了巢湖后合肥跃居中国面积最大城市2011-08-26 15:57 南方报业网网友评论 1 条,点击查看我有话说2011年8月21日,市民在市府门口拍照留念,一日之后,这块牌子不复存在。
南方周末记者吕宗恕/摄三分巢湖市,做强合肥都市圈,安徽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这可能是全省区划调整的开端。
如此大胆的区划调整,孰是孰非,静待检验。
而巢湖成合肥内湖,治污可盼破局。
□南方周末记者吕宗恕发自合肥、巢湖□南方周末实习生沈念祖12年前一纸公文令巢湖变身地级市,2011年8月22日,同样是一纸通告,巢湖市被分拆,回到原点。
这应该是全国第一个被撤销的省辖市,区划调整之猛烈和大胆,全国罕见。
这可能只是安徽区划调整的第一步。
按照当地学者描绘的蓝图,到2020年,安徽将逐步实施从乡镇到省辖市的一揽子调整规划,将省辖市由目前的17个减至14个,县级市由5个增到22个,56个县减到31个。
现有城市区划2020年安徽的区划预测图(六子绘制)尽管该说法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孙自铎认为是“部分学者的观点,不代表官方”,但拆分巢湖已彰显安徽的勃勃雄心。
当巢湖人还沉浸在撤市的悲伤中时,做大的新合肥已决定设立巢湖管理局,尽快统筹滨湖综合开发。
而中轻度富营养化的第五大淡水湖——巢湖能否经受得住即将掀起的新一轮环湖城市大开发,难免不令学界担忧。
拍照留念“刚听到消息,感情上还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生于巢湖的安徽省政府参事苏更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个多月以前,他还对拆分巢湖市的消息心存疑虑。
然而,巢湖市“消失”得比想象的要快。
8月22日,安徽省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
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改为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
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加上居巢和庐江两区县后,合肥以708万户籍人口一跃成为长江边又一座超大城市,以11408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超越2011年初被境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最大城市”武汉,成为中国面积最大城市。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优势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优势摘要:推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从而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由于中部地区拥有的地理和基础设施等优势因素,决定了中部地区可以再这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积极承接中部地区的制造业产业,促进中部经济的崛起。
关键词:产业转移;中部;优势一、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
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等,积极引进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但是随着劳动力和能源原材料指向型产业不断向东部地区拥挤,东部出现了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逐步凸显,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看,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产业梯度有低向高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国目前在国际经济分工位置中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面对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为获得竞争优势、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有利的位置,利用东部地区已有的基础,推进高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
因此,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将决定其劳动力、能源原材料指向型工业向外转移。
(二)东部地区成本上升制造业竞争力下降。
廉价的劳动力、相对丰富的资源以及政策优惠等优势,是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
但随着要素的不断集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地位不断消失,低端制造加工产业面临着来自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发展中激烈的竞争。
如果继续维持现有产业结构,那么将无法维持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因此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能源资源消耗为主的产业转移出去,为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提供充足的要素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11]84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撤销巢湖市及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皖政(2011)8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地级巢湖市。
二、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以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
新设的县级巢湖市人民政府驻卧牛山街道,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
三、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四、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
五、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上述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规定及时勘定,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
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