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安徽省巢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集下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

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2011年6月14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普查主体工作已经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570246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4673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35082人,增长27.65%,年平均增长2.47%。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01946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337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85749人,增长24.44%,年平均增长2.21%。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29024户,家庭户人口为48912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57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82490人,占52.30%;女性人口为2719976人,占47.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54下降为109.65。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1192人,占14.05%;15-64岁人口为4418679人,占77.49%;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2595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3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475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44285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2484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890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县级公报模板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县级公报模板

××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县统计局2011年8月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县政府和县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县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县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县常住人口[3]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增加)人,下降(上升)%,年平均下降(上升)%。

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年平均增长%。

二、家庭户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三、性别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女性人口为人,占%。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四、年龄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 ;15-64岁人口为人,占%;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人,文盲率[5]由%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 0-14岁 人数 22245.97 168.70 126.75 1209.30 610.60 348.26 499.70 329.27 458.04 198.56 1023.02 718.92 1069.90 570.57 975.04 1507.43 1974.59 796.35 1157.38 1761.82 999.14 173.47 489.80 1364.45 876.46 952.80 73.17 548.94 464.38 117.71 135.37 453.06 比率 16.60% 8.60% 9.80% 16.83% 17.10% 14.10% 11.42% 11.99% 11.96% 8.63% 13.01% 13.21% 17.98% 15.46% 21.88% 15.74% 21.00% 13.91% 17.62% 16.89% 21.71% 20.00% 16.98% 16.97% 25.22% 20.73% 24.37% 14.71% 18.16% 20.92% 21.48% 20.77% 龄 结 构 15-64岁 民族构成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99843.34 1621.60 1056.84 5384.14 2690.08 1935.56 3423.99 2186.70 3054.35 1870.37 5986.19 4215.60 4274.50 2827.64 3143.08 7128.90 6641.88 4407.01 4768.59 7964.56 3178.20 626.08 2061.41 5796.62 2300.47 3135.10 211.76 2865.41 1882.56 409.49 454.37 1593.24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人民网4月28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具体内容如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安徽历史复习资料

安徽历史复习资料

2012年中考安徽地方历史复习资料古代篇1、先秦时的安徽经济(1)肥东大城墩、五河壕城镇的新石器遗址(四五千年前种植水稻),亳州钓鱼台遗址(西周时种植小麦)。

(2)水利工程:芍陂(寿县安丰塘),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寿县城南,春秋时孙叔敖主持修建。

(3)青铜冶铸业:商周时今铜陵铜官山是当时全国炼铜业中心。

(4)商业:郢爰(楚国时金币),鄂君启金节(寿县出土,楚国时商业免税证)。

反映江淮地区商业的发展。

2、名相管仲:春秋时政治改革家,齐国相,被孔子誉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3、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今涡阳),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

提出“祸兮福所依,福兮祸之伏”庄子:战国时蒙(城)人,继承并发展老子的观点,鄙视功名利禄,著《庄子》4、名医华佗:今亳州人,东汉名医,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

“以医济民”。

5、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前秦,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6、曹魏屯田:在淮北、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屯田形式:民屯和军屯。

江南开发:北方居民南迁,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皖南,促进民族融合、文化发展。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推广小麦。

三国时梅根冶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

7、文房四宝:宣纸(宣州泾县)、徽墨(歙县)、宣笔(宣州)、歙砚(歙县)。

8、包拯:庐州人(合肥),北宋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清官。

9、宋画第一:李公麟,北宋大画家,代表作《五马图》、《牧放图》。

被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

10、宋元安徽经济:“圩田”,北宋时宣城、芜湖至池州出现,旱涝保收;“烤田”,田间管理方法,水稻栽培技术进步。

农作物有越南占城稻、棉花、甘蔗、柑橘等。

“交子”或“淮交”,两淮地区通行的纸币;商业中心:寿春、芜湖。

11、宋元文学艺术:书院,欧阳修在颍州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建“龙眠书院”,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巢湖市统计局
2011年6月30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387.3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9.9万人,下降7.2%,年平均下降0.70%。

全市净流出到市外半年以上人数为73.5万人。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460.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6万人,增长2.1%,年平均增长0.21%。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15.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69.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3人减少0.34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6.7万人,占50.79%;女性人口为190.6万人,占49.2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16下降为103.21。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3.4万人,占16.38%;15-64岁人口为278.3万人,占71.85%;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6万人,占11.7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38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1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4.7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5.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6.6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54人上升为415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071人上升为896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1231人上升为3747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1104人下降为32686人。

文盲率[5]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8.75%下降至7.51%,下降1.24个百分点。

六、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为157.4万人,占40.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9.9万人,占59.3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2.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02.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0.26个百分点。

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不包括常住在市内的境外人员。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市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中不包括上过扫盲班的人口。

[6]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市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7]比重为各县(市、区)的人口占全市合计的比重。

来源:巢湖日报日期:201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