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

全市按
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
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一座仍然年轻的城市
“深圳仍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人口红利效应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市统计局人士说。
普查资料显示: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
101.88万人,占
9.84%;15-64岁人口为
915.64万人,占
88.40%;65岁及以上人口为
18.28万人,占
1.76%。
深圳仍属于年轻人城市,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深圳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
84.34万人,占12.03%。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变化如下:
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4467人上升为8060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94人上升为22338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43528人上升为52170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1589人下降为12034人。
4、在户籍人口中,包括了户籍在本市,但已离开本市半年以上的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
5、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深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常住人口1035.79万昨日从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深圳常住人口为
1035.79万。记者同时了解到,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深圳10年间增加常住人口335万人,年均人口增长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01.04.02•【文号】•【施行日期】2001.04.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现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公布如下:地区别人口数(万人)北京市1382天津市1001河北省6744山西省3297内蒙古自治区2376辽宁省4238吉林省2728黑龙江省3689上海市1674江苏省7438浙江省4677安徽省5986福建省(不含金门、马祖等岛屿)3471江西省4140山东省9079河南省9256湖北省6028湖南省6440广东省8642广西壮族自治区4489海南省787重庆市3090四川省8329贵州省3525云南省4288西藏自治区262陕西省3605甘肃省2562青海省518宁夏回族自治区56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5香港特别行政区678澳门特别行政区44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2228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250注:1.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数据(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的人口合计与祖国大陆总人口之差,为常住地待定的人口。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
4.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
5.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是由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1年4月2日。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四川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四川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2-03-13 15:47四川省统计局关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1年4月6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9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查难度相当大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编码和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
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普查登记人口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全省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登记人口为83290935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二、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O时,在全省登记人口中,有家庭户24043795户,家庭户人口为79755773人,占登记人口的95.76%;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32人,比1990年的3.67人下降0.35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登记人口中:男性为43049340人,占51.69%;女性为40241595人,占48.31%。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98。
四、年龄构成全省登记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8865397人,占登记人口的22.65%;15-64岁的人口为58220363人,占登记人口的69.90%;65岁以上的人口为6205175人,占登记人口的7.45%。
五、民族构成在全省登记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9142643人,占登记人口的比重为95.02%;少数民族人口为4148292人,占登记人口的比重为4.98%。
同1990年人口普查数相比,汉族人口比重减少了0.6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64个百分点。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江苏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江苏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05-15 10:50(江苏省统计局 2001年4月12日发布)国务院决定,在2000年11月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我省的人口普查工作在全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近6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总人口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全省总人口为7438万人。
二、人口增长全省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706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732万人,增长10.92%。
平均每年增加7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1%。
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省共有家庭户218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065万人,占总人口的94.98%,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3人,比1990年的3.66人下降了0.43人。
四、性别构成全省的人口中,男性为3766万人,占50.64%;女性为3672万人,占49.36%。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58。
五、年龄构成全省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62万人,占19.65%;15-64岁人口为5325万人,占71.59%;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1万人,占8.76%。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7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省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413万人,占99.6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5万人,占0.33 %。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722万人,增长了10.8 0%;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0万人,增长了62.37%。
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干担任.每一个乡镇计生协要有一名专职干部,确保队伍稳定.县(市)计生委要把计生协工作作为委员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五个同步",即:工作同步计划,同步部署,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后勤上同步考虑.二,狠抓整建,完善制度耙时(居)协会中发挥作用不够好的和差的作为整顿重点,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明确提出整建舶具体要求:方法,步骤及验收标准,整建要坚持标准,不走过场,要切实做到组织,任务,活动,服务,工作五个落实到位.同时要配一位好会长.理事会成员必须是"五老,村干部,育龄群众代表,致富能人知名人士大体各占25%",真正实现"七有".即:有一个好会长和秘书长,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理事会,有一支热心计生工作的骨干队伍,有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活动阵地,有一套切合实际的工作制度,有一块属于协会的基地,有一笔开展工作必需的活动经费.三,总结典型.树立榜样抓计生协会建设,必须及时发现,培养总结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辐射功能,提高计生协会工作整体水平.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典型,县(市)级领导干部乡镇班子成员都要花力气去发现,培养总结典型.树立榜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四,抓好项目工作,拓宽服务领域计生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凝聚力在于服务,把村级协会建成有凝聚力的活动载体,是保持协会长期稳定发挥作用的前提.村(居)级计生协要订出项目工作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基层的优势,进行资源开发,发展生产,科技种养殖业,引导群众勤劳致富,从而增强协会的活力和凝聚力.五,培养协会工作骨干.发挥"五老"作用挑选,培养一批骨干是搞好计生协会工作的基础.协会应当十分注重从"五老"中物色工作骨干."五老"大都是些经验丰富,有空余时间和奉献精神,有较好素质和较高威性的人,只要我们工作做好了,他们就是基层一支不走的计生工作队,宣传队,服务队,是支撑村(居)协会的脊梁.计生协会工作的现实告诉我们:哪里培养出了一批协会工作的骨干,"五老"作用发挥得好,哪里的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就有生气,有活力.(作者工作单位:兰溪市计划生育协会)镇的人口为∞0r7万人,占63._.同_99o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86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此次普查汉族人口为__94o万人.占总人口的_.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_o64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_990年的∞.o4上升为∞_4_.少数民族增长的速度高于汉族.人口大省座次排列我国三个人口大省依次为河南,山东,广东,三地总人口已分别达到92万人,907万人,∞64万人.广东省是一9o.208年人口总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与_9o年比增长了u,7..由于重庆市设立直辖市,人口不计算在四川省总人口之内,四川省由过去的亿余人口大省降至目前的第位,总人口为∞29万.人口总数位于前lo位的其它地区依次是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另外,西藏,青海,宁夏,依然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小的三个地区,总人口依次为62万人,l8万人和62万人.人口增长最快的省_辛营年问人口增长最快的个省一区,市一依次为广东省一u,7.一,北京市一27.,7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27.0一和上海市一25.一.虽然四地人口增长均较快,但是明显呈两种不同的模式.据_99o年人口调查,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为._._北京市这一指标也已降至较低水平,为0..由于一五普.I对象的登记原则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由此京,沪现两地人口的增长主要基于外来人口的流人,可称为一外增长模式』o而广东,新疆两地的人口增长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当地人口自然增长所至,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新疆外来人口正在或即将增多,因而,粤,新两地的人口增长大致可归为一内外混合增长模式』-其中新疆是以内为主.当代人口2001年第2期协会工作发挥协会四大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张启明吴水标近年来,衢县计划生育协会在抓好村级协会整顿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计生协会的组织,人才,资金和技术四大优势,依靠,发动,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农村经济建设,为协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条新路子.1.发挥组织优势,抓好一个项目,富一方百姓.庙前乡是衢:ltttl区小乡,毛竹生产为该乡的传统农业和支柱产业.由于当地毛竹生产培育方式陈旧,缺乏科学生产技术,因而产量低,效益差,竹农的收入很低.1996年末,该乡农民人均收入不到千元.1997年1月,在衢州市计生协会名誉会长谢高华等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乡计生协会通过调查研究,外出参观取经,以引导竹农进行"毛竹低改"为突破12,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在市,县计生协会的帮助支持下,1997年该乡计生协会"毛竹低改"项目正式立项.选择了官家村和姜孟村为试点村,摸索经验,逐步推广.为了扩大宣传,乡计生协会请来了林学院的专家教授,一个村一个村地举办科学种竹知识技能培训,把专家请上竹山现场指导.官家村协会会长不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发动做工作,还带头在自家竹山上实行低产改造.市,县计生协会帮助解决资金18万元,还把3万元项目资金买成49300斤化肥,送到农户家中.第二年,村民们看到实施改造后的竹林产量比原来的成倍增长,纷纷扛起锄头上山进行"低改".到1999年底,全乡2400亩竹山已完成"低改"1800亩.通过毛竹"低改"项目实施,给庙前乡的竹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毛竹每度(两年为一度)亩产收入从1997年"低改"前的251.80元增加到1999年的629.50元,乡人均收入从1996年的982元上升到2000年的180o元.:≯:i,!ii~i!.--i.,ii!i.:,兰;::叠-0据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为一29uu万人.其中祖国大陆u_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一,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_65∞u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8万人.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祖国大陆u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一90年人口普查相比,一0年零个月增加了一u一万人,增长一一.66.平均每年增加一2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一.0r7,比20世纪∞0年代末下降了个千分点.人口素质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为.7,比一990年普查的一.∞∞下降了._个百分点.这表明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快速提高.老龄化水平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o_-一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比一990年下降了.∞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6,比_99o年上升__3个百分点.家庭户规模u_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u万户,家庭户人口为_.98u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u.44人,比_99o年人口普查的u.96人减少了0.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城镇化水平0世纪9o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提高.普查吲.不,居住在城。
浙江省各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2000年杭州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杭州统计信息网2002-7-29 11:16:56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在市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6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手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及人口增长全市普查登记总人口为687.80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和现役军人,下同),同杭州市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583.21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04.59万人,增长17.93%;平均每年增加10.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61%。
二、人口地区分布及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密度为414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人口为450.22万人,人口密度为1467人/平方公里;五县(市)总人口为237.58万人,人口密度为176人/平方公里。
市辖十三个区、县(市)的总人口及人口密度如下:上城区33.50万人,人口密度为18508人/平方公里;下城区41.24万人,人口密度为13329人/平方公里;江干区56.53万人,人口密度为2689人/平方公里;其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36万人,人口密度为607人/平方公里;拱墅区42.92万人,人口密度为4892人/平方公里;西湖区59.33万人,人口密度为2260人/平方公里;滨江区11.59万人,人口密度为1581人/平方公里;萧山区123.33万人,人口密度为1060人/平方公里;余杭区81.78万人,人口密度为669人/平方公里;桐庐县37.79万人,人口密度为212人/平方公里;淳安县38.22万人,人口密度为86人/平方公里;建德市47.30万人,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公里;富阳市62.84万人,人口密度为348人/平方公里;临安市51.43万人,人口密度为165人/平方公里。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1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1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该公报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对中国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家庭户均人口数、总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各种受教育人口数和城乡人口构成等,进行了简要公告。
随后,2001年4月2日,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第2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将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进行了公布。
2001年6月,中国统计出版社又结集出版了这些数据。
随后出版的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也公布了某些2000年“五普”快速汇总的数据。
本文利用这些已知的数据资料,再结合学术界对中国人口状况的认识,对中国当前的人口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
一、中国的人口总量在“五普”公布中国人口总量的可靠数据之前,国外某些学术界人士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曾经对中国的人口总量持有疑虑,认为由于存在漏报等问题,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
中国的一些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包括250万现役军人在内)。
这就解除了国外学术界及国内某些学者的疑虑,也证明了计划生育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口出生率的抑制。
可以说,除国家的人口控制政策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人力资本和教育费用的提高等也不同程度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
在大陆进行人口普查的前后,香港、澳门和台湾也相继公布了当地的人口数据。
其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6月30日公布的香港现有人口数为678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9月30日公布的澳门现有人口数为44万;台湾当局于2000年12月公布的中国台湾省和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为2228万;所以,2000年年底中国的人口总量应是大陆人口、香港人口、澳门人口、台湾人口之和,即126583+678+44+2228=129533万人。
新疆各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

新疆各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中广网2010-06-04[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新疆地区的人口,西汉时期大约在37.5万人左右,1830年约有170万左右,1902年达到207万人,1949年增至433万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
从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全疆人口1953年为478.36万,1964年为727.01万,1982年为:1308.15万,1990年为1515.69万,2000年为1845.95万,48年间人口增长了2.8倍。
新疆作为全国人口增长较快的省区之一,除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较高外,由人口迁移带来的机械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949—2000年,从新疆几个主要民族人口的变化看,大多数民族的人口数量都有程度不同的增长,如维吾尔族人口增长了1.5倍(329万—835万),哈萨克族人口增长了1.8倍(44万—125万),回族人口增长了5.9倍(12万—84万),柯尔克孜族人口增长1.4倍(7万—17万)。
有些民族的人口增长较快,如汉族和满族,分别增长了24.7倍(29万—749万)和18.5倍(0.1万—2万);有几个民族的人口数量为负增长,如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分别减少了54%(1.95万—0.89万)、24%(0.59万—0.45万)和0.9%(1.22万—1.21万)。
汉族人口增速较快,主要原因是大量迁移带来的人口机械增长较快。
新中国成立后,汉族人迁居新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汉族人口迁入,包括有组织的规模迁徙和自发迁徙两种形式。
有计划大规模迁移进疆的活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
主要的迁徙活动有:1950年进驻新疆的解放军官兵11万人,创办军垦农场、兴办现代化工矿企业,后来复员转业到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工作;1959—196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安排内地25.5万青年及其家属5.8万余人参加新疆建设;从1959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自由迁徙新疆的人口在百余万人以上,主要是来自河南、四川、甘肃、安徽、湖南、山东、江苏、陕西、青海等省的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