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彩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7000-4000年前)泥条盘柱法和捏制法,在一种手制的棕红色陶坯上用红黑二色绘制图案,然后经800度的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
1、分布地区:黄河中下游2、类型: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花卉纹彩陶钵)、马家窑型(舞蹈人纹盆)、半山型(首次出现红色)、马厂型(早期有红色晚期以黑色为主)二、黑陶工艺:1、龙山文化:轮制法特点:黑光薄棱三、玉器:1、良诸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主,主要是观天测地的工具2、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内蒙赤峰)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一、青铜工艺:青铜的成分,红铜加锡的合金1、作方法:陶范法、失蜡法2、炊器:鼎(煮肉)鬲(做主食)甗(蒸食物)3、食器:簋、簠、盨、豆(盛肉酱)4、盛酒器:尊、壶、卣、彝、罍5、饮酒器:爵、角(祭司用)、觚、觥、觶6、温酒器:斝、7、盉8、水器:盘、匜(舀水)、盂、鉴:照面用9、乐器:鼓、铙、钟、铃10、剑、刀、钺、戈、矛代表作: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佰矩鬲虢季子白盘剥春秋:越王勾践宝剑、莲鹤方壶司母戊鼎: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世界罕见,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晚期王室用物,长方形口部两个直立大耳下有四个柱形足。
高1.33米重875公斤。
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一、青铜艺术:铸造方法:金银错和失蜡法、鎏金代表作:战国:曾候乙编钟、金银错龙凤案秦汉:铜车马汉代:鎏金长信宫灯、金银错(博山炉)、金银错(狩猎纹的铜车饰)、马踏飞雁(青铜奔马)二、陶俑艺术:秦兵马俑:1974年秋天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骊山陵东侧发掘了巨大的秦兵马俑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武士俑约8000个,身高均在1.80米以上1.90米以下每个体重500斤,身披战袍,足蹬战靴,手执各种青铜武器真实再现了当年秦王的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外却匈奴的雄伟壮观的军阵场面。
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地下雕塑博物馆,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六大奇迹。
艺术成就:体形高大,数量众多,写实的手法,反映了秦代的劳动人民在选土、雕塑、烧窑、着色等方面的聪明才智。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1、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2、良渚文化的主要工艺美术品类有玉器和黑陶。
3、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
4、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5、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大类型。
6、庙底沟型彩陶中应用较多的装饰纹样为鸟纹。
7、古人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道德意义。
8、原始社会玉很珍贵,它不仅代表人的财富,更表示人的等级。
9、代表奴隶社会最高工艺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10、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11、商代青铜器种类、样式繁多,是青铜器艺术鼎盛阶段。
12、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
13、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主要特点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
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自然形态,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
这些纹样中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1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和失蜡法。
15、青铜器中的“爵”属于饮酒器。
16、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7、鼎与簋配合使用很有讲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
18、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19、玻璃器又有琉璃、料器等称谓。
20、《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艺技术著作。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
21、被诸葛亮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是蜀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与时代风貌?(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组织为装饰骨骼。
(4)工艺美术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著——《考工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
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
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
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笔记

1 轮制:(新石器末期)将坯料置于可转动的陶车旋转的轮面中央,转动旋轮再用手涅拉坯料成形。
2 陶器表面加工方法:压磨,压印,堆贴,刻划3 彩陶:指一种绘在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因为最早发现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4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工艺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的陶器为其特征,故称为“黑陶文化”。
因为它最早出现在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又称为“龙山文化”。
5 黑陶工艺特点:黑光薄纽6 几何印纹陶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
7 陶范法:①炼矿②制范,根据所要求的器形用泥土做模。
有装饰花纹的先用朱笔在模上画出各种花纹,然后雕刻。
将模烘干,再用澄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的外面,使成器形并显出花纹,这是外范。
外范分片多少视器形不同而定。
在外范中心还要制作一个内范。
内范和外范的空间距离是器壁的厚度,内范和外范之间用许多支钉和子母相扣以免错列。
在外范之外用绳索和厚泥加固③浇注铜液8 后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也是世界上少见的珍品。
它是商代晚期制品,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从铭文‘‘司母戊’’看,它是为了祭祀母而铸造的。
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衡长110厘米,宽78厘米。
这个鼎呈长方形。
在鼎身的两侧,用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装饰兽面纹和夔纹,,中间素朴无纹,使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
四足成柱状,足与器官相接处,也饰以兽面纹。
鼎的两端口沿上有立耳,铸有两虎向张口食一人头。
鼎的转角处有高起的棱角,既增加美观,也起到坚固的作用。
这个鼎形制雄威,具有浑厚、庄重、魅丽的艺术风格。
9 爵、斝、角、觚、觯五器皿合称为五爵。
10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
11 窃曲纹;周时主要纹饰,由两端回勾的或横‘‘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以目行纹,形似兽体而不辨首尾。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1.彩陶文化:1)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2)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2)它较好掌握了装饰设计方面的特点和规律,至今仍为现代设计师所遵循。
2.青铜时代:1)中国的夏、商、西周、春秋时代正值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历经15个世纪,被称为青铜时代。
2)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较红铜的熔点低、硬度高,便于铸造。
3)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的冶炼尤其是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极高水平。
3.兽面纹(饕餮):1)饕餮纹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又称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
2)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3)一方面表示贪食暴饮的社会风气和图腾观念的演化,另一方面其凶狂的样子也显示了当权者的威严。
4.蟠螭纹:1)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2)图案表观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卷尾、蟠屈,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3)作为玉器上雕刻蟠螭纹的一个先河,为后世建立了原形。
5.击鼓说唱俑:1)出土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东汉时期,2)左手抱鼓,右手拿着鼓棒,作击鼓说唱表演,神态诙谐,动作夸张。
3)它代表了汉帝国的自信、雄伟、强大。
6.马踏飞燕:1)甘肃出土的东汉青铜器。
2)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燕雀背上,小燕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3)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7.昭陵六骏:1)昭陵的建设从唐贞观十年到开元二十九年。
2)唐代工艺美术家阎立德主持修建了昭陵六骏。
六骏为高浮雕、膘肥体壮,形象逼真,精神饱满,表现了马的立、行、奔驰的各种神态。
3)体现了唐代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时代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8.竹林七贤和荣启期:1)创作于六朝时期。
2)通过对八大贤士的细致入微的刻划,生动地表达出各自的神韵。
表现了六朝士大夫放荡不羁、傲然超脱的性格和神态。
3)实质是一幅大型的陶砖装饰壁画,反映了六朝时期画像砖的高度艺术成就。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五大名窑宋代1、哥、汝、定、官、钧、①开片是哥窑的主要特征,也就是釉面有裂纹。
②汝窑以青釉瓷器著称釉色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其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廖若星辰”之称。
釉面有细小的纹片。
称为“蟹爪纹”。
③定窑烧白釉瓷器为主。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捏塑等。
④官窑烧青釉瓷器。
瓷土含铁量很高,所以胎骨色泛黒紫。
⑤钧窑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
釉面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为“蚯蚓走泥线”。
景德镇汉朝烧制陶器,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自元代始有“瓷都”之称。
其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色釉。
2、唐三彩唐三彩全称唐代三彩陶器,是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A、黏土制胎、B、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过900C℃左右焙烧。
制作规整、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制作方法有轮制、模制、雕塑等。
常采用黄、绿、褐等。
以人物佣、动物佣(骆驼、马)最具特色,主要作为冥器使用。
3、琉璃玻璃制品为料器。
琉璃是一种铜釉陶。
汉代普遍制造,六朝时应用到建筑上,唐朝只装饰屋顶的周边,称“剪边琉璃”。
元代用于宫殿寺庙建筑上和寺庙的各种器皿。
4、宜兴紫砂陶明代又称“朱砂瓷”。
北宋时期开始生产,明代成熟。
因其原料为紫砂泥,色泽紫红,所以称紫砂陶。
紫砂陶原料深藏于岩石层下呈块状,经风化,研磨成粉末,和水成泥,制成各种器坯。
紫砂制品外部不施釉,经1100—1180℃氧化焰烧成。
特点:①造型别致,②不挂釉,③装饰简洁,④风格质朴典雅,5、汉代瓦当始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四神瓦当其图案又称“四灵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6、青瓷青瓷是最早的瓷器,出现于东汉。
瓷的青色,①釉的成分,铁的成分越少,瓷色越淡。
白瓷是除去铁的瓷器。
②烧制温度的影响,釉中的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成青色。
中国早期的青瓷产地以浙江为中心。
7、秘色瓷指唐宋青白瓷多是贡奉朝廷的一种越窑瓷器,臣庶禁用,颜料、技术皇家垄断,故称“秘色”。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

1.彩陶根据时间先后和艺术风格特点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主要类型.2.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的运用:1.对比法2.分割法3.开光法4.双关发5.多效装饰法.3.青铜: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4.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西小屯村有计划的发掘了一座殷墟妇好墓(五号墓).5.烹饪器:1鼎2.鬲3.甗4簋6.青铜器:1.爵2.斚3.角4.觯7.青铜器的加工方法:1.焊接2.刻划3.镶嵌4.金银错5.鎏金6.镂空①(错金银)金银错: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厝石)再磨错平滑.②鎏金:是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人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即溶化成为液体.③镂空:镂空的技法,一般是采用失蜡法,也称蜡模法,拔蜡法,出蜡法等.★失蜡法的特点是:①制作简便,无需分块,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溶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②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③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④精确度性当高.8.彩陶与彩绘陶德区别:①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即(先画后烧).②彩绘陶是在烧成了的陶胚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即(先烧后画).9.漆器的制作,器胎的种类:①木胎②木片卷粘胎☆③夹纻(脱胎)④皮胎夹纻:是用漆灰和麻木制成,先用漆灰做成器胎,再用麻木裱糊在胎上.夹纻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10.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几类:1.盘灯2.虹管灯→长信宫灯(最著名的)3.筒灯4.行灯5.吊灯11.书上p126 规矩镜12.透光镜p128 弋射收获画像砖p136(图)13.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区别:1.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2.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度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度左右.3.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质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14.绞釉和绞胎:它是由两种不同色的釉或胎土原料,互相绞合,使产生如同木纹虎皮等斑纹.15.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16.唐三彩的涂蜡法: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烧制时有蜡处釉汁扩散,形成白色斑纹.17.印染(唐代的)的方法:1.夹缬2蜡缬3绞缬4碱印18.唐代冶银的方法:是用灰吹法,就是用上等的炉灰,先作成灰窠,将含银的铅砣置于窠中,加热使融化,铅入灰中,纯银则留存在灰窠上.19.名词解释:①金银平脱:平脱漆器系由汉代贴金片演变而来.平脱的作法,系用薄金片或薄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花纹和漆底在一个平面上.这种研磨工艺又称为推光,唐以前未见,这是当时新创的一种制漆工艺法.还有一种花纹高出于漆面的,称为平文.②镙细:镙细工艺在唐代得到很大发展.它是应用在漆器,木器以及铜镜上,镙片镶嵌的装饰花纹,有的还加以浅刻,增加表现物象的层次,以丰富其装饰效果.③雕漆:是唐代创造的新产品.以前的漆雕装饰,是在木胎上先雕刻,然后再上漆.而唐代的雕漆,则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作法,现在称为剔红.20.木画:是唐代创造的一种精巧华美的工艺,它是用染色的象牙,鹿角,黄杨木等制成装饰花纹,镶嵌在木器上.21.胡床:是从北方传入中国的,实即现在的"马扎".22.拔镂:唐代的牙雕十分精美,创造了拔镂的方法.所谓拔镂,是将象牙染成红绿诸色,表面再刻以花纹.23.宋代瓷窑:1.北方地区:①定窑②汝窑③官窑④耀州窑⑤钧窑⑥磁州窑2.南方地区:①景德镇窑②龙泉窑③哥窑④建窑⑤吉州窑24.戗金:是宋代一种新的创造,它是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纹,在刻纹中上漆后,再填以金粉.描金:是金粉在漆面上绘画花纹,亦称泥金,日本人称为莳绘.25.犀皮:犀皮漆器也是宋代的一种新创造.古代文献关于犀皮的记载,其说不一.有谓仿犀角的斑纹,有谓仿西方马蹬花纹,有的则将犀皮和剔犀混为一谈.犀皮是一种斑纹漆器.26.玉雕制作中的"巧色":所谓巧色,就是根据玉材的不同色泽,纹理和形状,雕琢出各种自然物象.27.青花(元代):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28.釉里红:p263 它和钧瓷紫红釉的制作有关.29.元代的丝织品中,织金最为有名,称为"纳石失".30.捻金:是将薄金片缠在线上捻成金线.片金:又称平金,是用薄金片切成极细的片条,织在锦中.捻金和片金是近年曾在乌鲁木齐盐湖元墓中发现织金锦遗物的两种加工法织造的.31.拍金又称箔金,和现在的贴金相似.32.销金的方法:印金,描金,点金等种.33.顾绣p293:民间刺绣中"顾绣"最为有名.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住在上海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34.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①宣德炉(大明双耳宣德炉):明宣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祀祠或薰衣之用的需要,利用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称为宣德炉.②景泰蓝: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关于它的名称,通常解释为由于它起源或发展于景泰年间,釉料多为蓝色之故.景泰蓝制作过程:①制胎②掐丝③烧焊④点蓝⑤烧蓝⑥磨光⑦镀金35.螺钿:分为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硬螺钿即厚片螺钿,有作成平面和浅浮雕的.软螺钿进程甸螺,即薄片螺钿,具有美丽的光泽.百宝嵌:则以扬州的周翥为著名,被称为"周制".36.《髹饰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是安徽新安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作.37.明代家具的特色是p299:(一)注重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所以又通称硬木家具.(二)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而不加油漆.(三)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38.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39.明代家具的工艺美术设计原理:1.注意意匠美;2.注意材料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艺美.40."嘉定三朱":朱小松,朱三松,朱鹤.41.粉彩和五彩的区别在于p309:①粉彩用"玻璃白"涂底.五彩则不用打底.②粉彩用渲染的表现方法,使颜色由深到浅,产生浓淡明暗.五彩则多用单线平涂.③粉彩用油料调色,五彩则用胶水着色.④粉彩烧制温度为700度左右,五彩最为800度左右.⑤粉彩有温润匀净的美,五彩则有清新透彻的美.粉彩调和,后者(五彩)挺拔,故有软硬之别.42.珐琅彩市这一时期(乾隆时期)的重要品种.它以前俗称"胡轩".因为出于内府,所以人们把出于内府的瓷器均名之为胡轩瓷.43.画珐琅,也称铜胎画珐琅.画珐琅与明代的铜胎掐丝珐琅的主要区别:①一个是掐丝显现花纹,然后填以珐琅料.②一个是涂以珐琅后,再在上面画出花纹.44.铁画:又称铁花.它是以低碳钢为材料,依据画稿制成的一种装饰画.45.石雕:①端砚产于广东端州.②歙砚产于安徽.③青田石雕产于浙江青田.④菊花石是湖南浏阳的特产.46.花丝:是指用金或银制成细丝所作的各种工艺品.47.斑铜:云南是铜器的传统产地,历史悠久.斑铜则是云南铜器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品种.斑铜因表面现有光泽闪烁的自然结晶的斑纹而得名.48.福建脱胎代表作品"赤宝砂".赤宝砂:是在深红色的透明漆里,闪烁出忽隐忽现的银色光体.它是在漆胎上先贴上银箔,然后罩漆打磨推光而成.如果罩上绿漆,则称为绿宝砂.如果将银箔剔成细条,罩上金黄色的透明漆,则称为金丝玛瑙.脱胎的装饰方法有沉花,平花,浮花三种.49.研磨彩绘(重庆的):它是在漆胎上描绘金银花纹,加以彩漆,待干后再全面罩漆,经研磨而显出花纹.50.搪瓷:搪瓷器是广大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生活用品,具有轻巧,耐用,美观的特点.它是用铅,锡,硼砂,石英等制成的玻璃质瓷釉,匀涂在钢坯制成的器体上,经烧制而成.51.宋瓷的艺术特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题材新出现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52.彩绘陶的陶胎有灰色与褐色两种装饰纹样:1.几何纹.2.云纹.3.花瓣纹.4.鸟兽纹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陶瓷是作分明器的,又称为陶俑.53.秘色器以青瓷为主.54.宜兴紫砂(壶)。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3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1)4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5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1)6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1)7 多子奁盒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
(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
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
(1)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8 云气纹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
(1)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1)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指以工艺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历史起源:中国工艺美术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最早的工艺作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具、纺织品等也逐渐成为工艺品。
2. 宫廷工艺美术:在封建社会,宫廷中的工艺美术非常发达。
唐朝的宫廷工艺品以金银器、玉器、漆器等为主,宋朝则以瓷器、织锦等出名。
3. 土木工程与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
4. 陶瓷艺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
中国瓷器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不仅被视为工艺品,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5. 刺绣艺术:中国的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发展至今有多个流派。
刺绣作品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工艺赢得了广泛赞誉。
6. 家具制作:中国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湛,独具个性。
明清时期的明式家具以其形式简洁、线条流畅、用料考究而闻名一时。
7. 纸艺:中国的纸艺以造纸技术和剪纸技艺为主要特色。
古代中国是纸的发明者,纸张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纸艺的发展。
8. 蚕丝和丝绸: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蚕丝和丝绸制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9. 雕刻艺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悠久,包括木雕、玉雕等各种材料的雕刻。
10. 玉石工艺:中国的玉石工艺历史悠久,玉石制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吉祥、祥瑞的象征。
以上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门学科广阔而丰富,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可以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