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63张)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63张)
藏河北省博物馆。
•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美石”,经 过加工,有的可以佩戴、随葬。因此,石 器被金属器代替后,玉器工艺渐渐成为了 独立的工艺种类。
第四节 陶器工艺
• 一、彩陶 •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
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 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又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 以也称“仰韶文化”。
图1 北京人 图2 洛南盆地旧石器
图4 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40万年 长21厘米、宽12厘米 1988年津市虎爪山旧石器地点出土 类似于今天的洋镐或鹤嘴锄,距今40万年前远古先
民用来刨土翻地,挖取植物块茎的工具。
图3 刮削器 云南富源大河遗址
磁山文化 石磨盘与磨棒,砂岩, 1977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现
• 要求:每一个类型画一个代表器形,画一 种纹饰的演变。A4纸
• 半坡型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半山型 马厂型
1.各 个 民 族 都 有对 星空不 同的认 识,今 天我们 似乎很 熟悉西 方星座 ,却忽 略了中 国古代 对星空 更为深 刻的思 考。 2.把 星 星 都 划 分到 不同的 星宿, 每一种 划分方 法都有 一定的 用途, 这体现 出中国 古代天 文学经 世致用 的特点 。 3.中 国 古 代 的 占星 术的占 测对象 都是军 国大事 ,并且 与皇权 关系密 切,对 政治、 军事活 动能有 很大的 影响。 4.古 代 的 占 星 家将 星宿和 国州对 应,认 为通过 对天上 的星星 的观测 ,能预 测出它 所对应 的地 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 精神, 这种现 象是社 会发展 不可避 免的事 情。 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 大地促 进了欧 洲近代 的产业 革命和 技术革 命的进 步。 7.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 为大众 的人文 精神, 从而推 动城市 的文明 进步。 8.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 们这个 社会新 时期文 化建设 不可或 缺的重 要内容 。 9.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 智慧和 经验, 特别是 在文明 传承中 不可替 代的作 用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一】原始社会【彩陶】: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早发现于河南仰韶村,是仰韶文化陶器的主流,图案常绘画在细泥陶衣上,色彩以红黑白为主,兼有少量棕褐色,赭和橙黄色,装饰纹样繁多,主要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也有少量的写实动物等。

【彩陶装饰类型划分及艺术特征】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半坡型】:写实和抽象,写实中鱼纹最多,多红底黑花,很少用曲线,结构单纯,图案严整,笔触有力。

人面鱼身纹是半坡型的典型代表。

【庙底沟型】:常用曲线,形象秀丽,构图丰富多变,富有律动感。

【马家窑型】:器表光滑,内壁图案精美,花纹主要以弧线构成,流畅而有节奏。

通体彩绘,最引人注目的是舞蹈人纹彩陶盆。

【半山型】:其制作更加精美,双耳罐,长颈壶等是常见的器形,腹部略呈扁圆形,颇有气势,装饰题材主要有网纹,凌格纹,三角纹,水波纹,垂弧纹,漩涡纹,圆圈纹等,以黑色的锯齿纹和红色的带纹相结合是其特色。

【马厂型】:造型上器体加高,肩宽,典型小口双耳罐,造型多样,纹样上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由繁为简四大圈纹及其变形彩陶图案中的形式法则: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和多效装饰法【黑陶文化】:黑陶多数内外皆黑,器物普遍采用成形,造型规整周正,胎体一般较薄,器物多素面磨光,若干作品带细巧的刻画和镂空装饰,甚至加彩绘,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润泽。

【新石器时代典型玉器】: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玉器】,呈碧绿,深绿,淡青,淡黄,黄褐,鸡骨白等颜色,作品常取动物造型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特征,常见的动物题材有龙鹰鸟龟蝉鱼猪头等,还有马蹄形器,玦形器,丫形器,勾形器,勾云形器,环,璧,双连璧,三联璧等。

器物的截面几乎均呈椭圆形,表现手法有浮雕,圆雕,镂空等,器表常光素,偶以线纹表现细部,风格刚健质朴,与装饰比较,造型显然是更重要的表现手段。

【良渚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的制作特别精良,出土量也最大,它造型不仅更加规范,还常带繁缛神奇的装饰,装饰中,兽面纹不少,但最突出的是神人兽面纹,它以减地浮雕手法和阴线相结合刻画形象。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除磨制石器外,还有陶器。

新旧时期时代的区别彩陶(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二色的陶器,因含铁烧成后可以直接成型,大型器则用泥条盘筑成型,风干后用含铁或锰的矿物颜料绘制纹样,有些在绘制前还加一层白色陶衣,然后烧制而成。

彩陶的出土以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丰富。

——名词解释。

仰韶文化的几种类型(简答题):1、半坡型:半坡型彩陶发展时期为7000至6000年前,典型代表为西安半坡村遗址。

典型器型有:圆底盆或钵、卷唇盆,其次有折腹盆、细颈大腹壶、葫芦形器等。

优点:容易成型,不易损坏,容量较大等等,同时在审美心理上容易接受。

装饰纹样:有写实与抽象两种,是彩陶文化中写实纹样较多的类型,主要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和鸟纹等,还有少量植物纹样。

其中以鱼纹最多。

黑白色。

2、庙底沟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最为代表,发展时期距今6000至5000年前。

典型器型:“小底鼓腹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此外还有瓶、罐等。

造型体从单纯向复杂多变方向发展。

装饰纹饰也体现出这种趋势,并由半坡的直线发展成活泼流畅的曲线,在器腹部形成一条连贯的横向装饰带。

纹样并无一定程序,随写随成的天真自然图案。

纹样:鸟纹、蛙纹、火焰纹等。

3、马家窑型:是庙底沟型在甘、青地区的继承和发展,并将彩陶工艺推向新的高潮。

从造型看,除半坡、庙底沟已有的盆、钵外,出现了瓶、壶、翁等大型器型。

装饰纹样:在庙底沟型的运用基础上使线条更加生动并富有韵律,最有代表的是旋纹。

马家窑彩陶不仅外壁绘有纹饰,内壁也往往满饰纹样,即有内彩的特点。

4、半山型:以甘肃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

典型器型:壶、罐等。

装饰纹样:进一步表现出不同部位的区别,如在腹部主要由马家窑的旋纹发展成的涡纹,涡纹的中心点发展成连续纹、线格纹、水波纹等,腹部装饰多以连孤纹或帐纹收尾,颈部装饰主要为弦纹和锯齿纹。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一、课程背景与目标《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规律,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特点与传承,熟悉各类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工艺美术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介绍原始社会时期各类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如陶器、玉器、石器等,阐述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2、夏商周至秦汉的工艺美术:介绍夏商周至秦汉时期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阐述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3、魏晋至元的工艺美术:介绍魏晋至元时期瓷器、织锦、雕刻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阐述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4、明清至近代的工艺美术:介绍明清至近代瓷器、木雕、绣品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阐述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教学安排为每周4课时,共32课时。

其中,理论授课20课时,实践授课12课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图片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将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其中,教材是《中国工艺美术史》,参考书籍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史教程》、《中国工艺美术史图说》等。

同时,教师还将推荐一些相关的网站和学术期刊,供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辅助材料包括幻灯片、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课堂表现三个方面。

平时作业包括读书报告、研究论文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50%;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20%。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内容包括:原始社会的陶瓷、商周时期的陶瓷、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唐宋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的陶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理解陶瓷工艺的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系列陶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陶瓷的了解。

2. 讲解: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陶瓷工艺的发展变化。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幅陶瓷工艺作品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

六、板书设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工艺品,了解其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时期的陶瓷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古代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环节不够充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分类与代表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的梳理第二章:陶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陶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陶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陶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2.2 教学内容中国陶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陶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陶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陶器制作,提高对陶器工艺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陶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三章:瓷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瓷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2 教学内容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瓷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瓷器制作,提高对瓷器工艺的理解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四章:金属工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金属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4.2 教学内容中国金属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金属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金属工艺制作,提高对金属工艺的理解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五章:纤维工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纤维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纤维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纤维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5.2 教学内容中国纤维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纤维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纤维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纤维工艺制作,提高对纤维工艺的理解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纤维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六章:玉器工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玉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玉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玉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6.2 教学内容中国玉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玉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玉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玉器工艺制作,提高对玉器工艺的理解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玉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七章:木工艺让学生了解中国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7.2 教学内容中国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木工艺制作,提高对木工艺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八章:雕刻工艺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雕刻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雕刻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8.2 教学内容中国雕刻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雕刻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雕刻工艺制作,提高对雕刻工艺的理解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雕刻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九章:漆器工艺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漆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9.2 教学内容中国漆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漆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漆器工艺制作,提高对漆器工艺的理解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漆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十章:现代工艺美术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掌握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认识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0.2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的梳理重点解析重点:1. 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3. 各类工艺美术的分类与制作工艺4. 代表性工艺美术作品的识别与艺术价值5. 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难点:1. 各类工艺美术制作工艺的详细理解与掌握2. 对中国不期工艺美术风格的辨识和比较3. 对现代工艺美术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理解4.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与评估。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宋代装饰多系缠枝、折枝的各类花卉。色彩则注重和谐单 纯。
质地、造型、装饰、色彩的种种特征造就了两宋工艺美术 典雅优美的风貌,典型的作品虽然精工细作,但绝不炫耀卖 弄,而是追求含蓄天然,期望能够达到淡中见浓、浅中显深、 平中寓奇的理想境界。这也应合了“道尚取乎返本,理何求 于外饰”(《文忠集》欧阳修)中所诠释的道理。
宋代丝织物
刻丝山茶图
牡丹纹罗背心
刺绣瑶台跨鹤图
二、辽夏金
(一)辽
辽代丝织的发达,是建立在侵扰、掠夺中原的基础之上的。 华北工匠始终是辽地丝织生产的基本技术力量。辽代丝织以实 用品居多,这同其游牧民族的特性有关,此外联珠纹在辽织物 中多有出现。
罗地刺绣联 珠人物纹袱
(二)西夏
西夏的丝织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西夏织 物图案中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较多。此外西夏的制毡业尤为发 达。
(三)金
金立国后,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已被纳入其版图,其得到 不仅是广阔的土地,还有发达的中原织造业。在金的丝织业 中,刺绣发展较为突出,喜好用各种吉祥图案。
第三节 金银器
一、辽
契丹人在建国后拥有着发达的贵金属加工业,制作者多以 汉工匠为主,工艺技术受五代和宋的影响很深,但许多器具 的造型和装饰透露出浓郁的契丹风格。
钧窑月白釉出戟(ji)尊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七)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磁 州窑产瓷以白瓷和黑瓷为主,也烧制三彩瓷器。磁州窑瓷 器的瓷面装饰丰富多彩,其中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所用 图案往往是民间精彩的绘画资料。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罐 磁州窑珍珠地花人物纹瓶
(八)吉州窑
通常人们把官窑: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的五大 名窑,这是不确切的。宋窑中的官窑的确工艺精美,但民 间的北方磁州窑,南方的吉州窑和江西景德镇瓷窑等都有 着很高的烧瓷技术,并创造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工艺美术史(高度浓缩)

中国工艺美术史(高度浓缩)

中国工艺美术史前言:工艺美术史的概念: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

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装饰纹样上看:商代的兽面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

艺术风格上看: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概说: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父系氏族社会:制陶工艺的技术也更为提高,采用封窑技术和轮制是其突出的成就。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二、石器工艺:石器的制作,先是采用打击的方法,以后发展为“作窝”的办法,使断面能更整齐,符合所需形状和用途的要求。

(旧石器时期:打制新石器时期:磨制)钻孔的技术,创造了“管钻”的方法,即运用管状工具进行钻孔,它的特点是孔眼直,加工快而且省力。

两面对钻则是石器工艺的一种技术改革。

(后来在玉器中运用多)三、陶器工艺: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小型的器皿用捏制,较大的器物用泥条盘筑。

陶器表面加工方法:压磨,压印,堆贴,刻划。

彩陶:新石器石器晚期,能够制作出非常优美的“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彩陶装饰图案产生原因:编织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表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彩陶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黑陶:新石器时期晚期,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

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叫“龙山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最早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图腾2.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是指用打制的方法制成的比较粗糙的石器,新石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石器。

3.磨制石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4.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我国北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石器文化——红山文化。

分布在内蒙古东南,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一带。

红山文化特色代表:大玉龙,呈C型,长42.2cm,系绿玉佩饰品。

5.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之一。

6.彩陶:彩陶文化也称仰韶文化,出现在新石器晚期,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最早发现在河南仰韶村。

7.彩陶的类型:半坡型(鱼形花纹:卷唇圜底盆)庙底沟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特色:黑白双关)马家窑型(①满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半山型(短颈广肩鼓腹)马厂型。

8.舞蹈纹彩陶盆在1973年秋发现于青海大通县孙家寨。

9.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10.黑陶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11.陶器的制作,以泥条盘筑为主,少数用模制和轮制。

12.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大特点。

黑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13.彩陶工艺是指以彩绘装饰见长,黑陶工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14.几何印纹陶的装饰因纯系印压几何纹而得名。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青铜器的铸造方法?答:陶范法(泥模法),蜡模法。

2.青铜器的优点?(简答)答:⑴熔点低更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⑵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锡的比例能得到不同的硬度。

⑶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

3.烹饪器有:鼎(煮肉器物)、甗(烹饪器物)、鬲(煮粥器物)。

4.鼎在古代不只是一种实用品,也是权力的象征。

5.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6.什么是在商代妇好墓发现的一件炊煮器? 答:妇好三联甗。

7.饕餮纹是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而且多装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8.商朝的装饰特点:①.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这种单独纹样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以双夔纹组成一个饕餮,而饕餮又是以头部为主②.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③.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纹,而以回纹作为地纹④.商代铜器的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多用三层花纹,增加了层次感。

9.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原始瓷器等。

10.白陶是用高岭土制成。

11.我国最早反应雕刻工艺制的制作过程是《考工记》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2.《考工记》分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六种工艺,这六种工艺又分为30个工种。

3.食器:簋gui 豆簠fu 盨xu4.酒器:爵斝jia 觚觯zhi 壶5.水器:匜(类似于现今的瓢)6.乐器:钟(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钟挂在一个架上,叫做编钟)7.兵器:戟(戟兼有戈和矛的功能)8.铭文:曶鼎(恭王时制作,毁于清末兵火)9.纹饰:鸟纹,环带纹,重环纹,垂鳞纹,瓦纹。

10.虢季子白盘宣王时制作,是西周时期一件大器,记载虢季子白抗击外族有功,王举行宴会表示庆功和赞扬。

11.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窃曲纹,又称穷曲纹。

12.周代装饰格式与商代的单独适合对称式不同,而是运用了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

它常是用一个母题,组织成带状的连续反复,产生一种秩序感。

13.玉器在周代作为礼器的使用,大致分为哪几类?答:圭、璋、壁、璇玑、琮cong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1.鼎在春秋战国早期鼎腹多为宽而浅,立耳,微向外张,马蹄足。

2.莲鹤方壶河南新郑出土,壶高122cm、宽54cm、以龙为耳,兽为足,盖子上有两层向外张的莲瓣。

这种设计意工匠,开创时代的新风格,使人感到清新瑰丽。

3.什么是金银错?答:战国后期,冶铁的技术迅速发展,这种铁工具,可以在铜器上划纹,使线条细如发丝,也可以刻出阴纹后,嵌入红铜或金银细丝。

这种用金银丝的镶嵌工艺称为“金银错”。

4.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装饰的一种新创新。

5.青铜器装饰花纹:1、商代单独连续2、周代二方连续3、春秋时期四方连续。

6.镂空的技法一般采用失蜡法,失蜡法特点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

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镂空装饰效果。

3、器物表面光滑4、精确度高。

7.什么是带钩?答:带钩原是胡服所用。

胡服是上褶下袴,便于骑猎。

这种服式腰间束一条皮带或丝带,带头有钩便于栓结,这就是带钩。

8.湖北江陵马山砖厂一号墓中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的刺绣,针法主要为辫绣,局部间以平绣。

9.漆器的优点:体胎轻便,适于使用,光泽美观,装饰过程不受太多的局限,却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切具有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

10.夹纻: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做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

11.战国漆器的装饰方法有哪几种?1、描绘2、针刻3、银扣(用银片镶口或嵌成花纹)4、描金。

12.(填空题)战国时期哪一件工艺品是用双凤作为鼓架,两兽作为鼓座漆双凤县鼓(1978年,天星观墓出土)。

13.玉器中的特殊制品饰花石髓。

14.(填空)我国古代的玻璃属铅钡玻璃,西方的属于钠钙玻璃。

15.(填空)最早提出“天有时,地有气……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是什么时期的工艺专著?战国时期《考工记》。

16.彩绘陶和彩陶有什么区别?答: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它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陶。

彩绘陶主要作用是用作明器,作为陪葬品。

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在进行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的陶胚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史1.马踏飞燕铜塑,也称铜奔马。

1969年甘肃武威擂台东汉墓出土。

2.汉代的铜灯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

3.虹管灯:有一向下的碗状灯罩以吸收灯烟。

(长信宫灯)4.铜鼓: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名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青铜制品。

5.画像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圹砖。

流行于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

6.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7.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

汉代主要流行圆瓦当。

8.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9.汉代装饰风格特点:质、动、紧、味。

10.汉代丝织品:锦、绫、绮、罗、縠、纱、绢、缣、缟、纨。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1.陶和瓷的关系?: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瓷是陶生产的高级阶段,是由陶发展演变而来。

2.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的不同,陶器用黏土:瓷器用瓷土。

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

三是物理特性不同。

3.最早的瓷器是青瓷。

4.瓷器的呈色为什么是青色:一方面由于釉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烧制的温度影响,是釉中含有较多氧化金属物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制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制成青色。

5.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

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漆器较为突出的是:夹纻、斑漆、绿沉漆。

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7.唐代青瓷最具代表性的是:越窑(青瓷)8.越窑被称为什么:“诸窑之冠”。

越窑特点: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9.什么是彩瓷:彩瓷是在一种色釉上在洒上另一种色釉。

10.什么是唐三彩:①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

②唐三彩是用经过精炼的白黏土制胎,两次烧成的。

11.隋代的丝绸最具特色的装饰花纹:联珠纹、“贵”字纹12.唐锦的制作,多采用纬线起花。

汉锦为“经锦”,唐锦为“纬锦”。

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1.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

2.景德镇窑:宋代景德镇窑富有特色和具有突出成就的,要算影青器。

所谓影青,是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呈淡青色。

影青又称“映青”“隐青”“罩青”。

3.景德镇代表作:影青。

4.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

5.建窑:福建建瓯,水吉一带的建窑,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

有的细丝如毛,称为“兔毫”;有的成羽状斑点,称为“鹧鸪斑”。

有的如银星密布,称为“油滴”。

6.吉州窑:它不仅生产青瓷,白瓷,黑瓷等,还生产彩瓷和绿釉瓷。

7.宋瓷的艺术特点:造型简洁、优美。

清新,典雅。

8.什么是宋代新兴的织品:缂丝9.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

不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10.犀皮:犀皮漆器是宋代的一种创新,犀皮是一种斑纹漆器。

制作方法:先用稠厚的色漆在器胎上涂出凹凸不平的漆层。

再用各种对比鲜明的色漆分层涂漆,形成多层多色的漆层,最后用磨炭打磨。

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1.元代陶瓷有成就的就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2.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

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

3.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

4.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5.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

6.雕漆是在漆器胎上涂数十层或上百层漆,待稍干,在雕刻各种装饰花纹。

7.漆器大师:张成、杨茂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1.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明代陶瓷工艺品种除青花之外还有斗彩和五彩。

3.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主要是白瓷。

4.永乐时期中的压手杯是著名品种。

其色以甜白最具特色,呈色温润,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

“殷红灼烁,宝光耀目”的红釉,是优美而名贵。

5.宣德瓷器中以青花最为有名。

瓷胎用景德镇东乡的“麻仓”土。

洁白细腻。

青花原料用南洋输入的“苏泥勃清”6.五彩是明清彩瓷中色彩效果最明艳的一种,用多种颜料在釉上绘制花纹,用色浓重,红绿对比,墨线勾边,色彩效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明万历年间制品唯佳。

7.成化时期:青花加彩。

成化瓷器多小件作品,尤以酒杯著名。

8.什么是斗彩: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在胎上先用“苏泥勃清”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又上与之相适应的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

9.宜兴窑和石湾窑是明代两个生产精陶的名窑。

10.明代的丝织,分为四个大地区:1、江浙2、四川3、山西4、闽南和广西11.妆花:是一种多彩的丝织物。

12.明代的金属工艺品最具代表的是:宣德炉、景泰蓝。

11.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

是用铜做胎,掐铜丝勾画轮廓。

12.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行、文、色、光13.苏州艺人蒋回回,是金漆能手14.著名制漆家黄大成《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