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大纲1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用带有各种纹样的木制、陶制的拍子或卷缠绳索的木棍 直接在半干的坯体表面进行均匀的拍打,使坯体坚硬、 致密,并在坯体表面留下纹样。后来,随着制陶工艺的 发展,人们将在木拍上缠绕草绳、藤等的拍印方法,逐 渐演变成刻模拍印技术,使古代制陶拍印技术大大地前 进了一步。手工拍印装饰性花纹图案,是制陶工艺的一 道工序,在坯体拍打后进行。
指刻好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
捏塑
泥条盘筑
陶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 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 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 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陶衣作用 大体有三种:一、美化胎面,起装饰作用;二、避免坯 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三、填补坯胎气孔。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1、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2、良渚文化的主要工艺美术品类有玉器和黑陶。

3、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

4、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5、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大类型。

6、庙底沟型彩陶中应用较多的装饰纹样为鸟纹。

7、古人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道德意义。

8、原始社会玉很珍贵,它不仅代表人的财富,更表示人的等级。

9、代表奴隶社会最高工艺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10、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11、商代青铜器种类、样式繁多,是青铜器艺术鼎盛阶段。

12、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

13、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主要特点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

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自然形态,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

这些纹样中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1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和失蜡法。

15、青铜器中的“爵”属于饮酒器。

16、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7、鼎与簋配合使用很有讲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

18、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19、玻璃器又有琉璃、料器等称谓。

20、《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艺技术著作。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

21、被诸葛亮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是蜀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与时代风貌?(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组织为装饰骨骼。

(4)工艺美术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著——《考工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某某某某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文)/TheHitoryofChineeCraftandArt(英文)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中国通史》、《艺术概论》适用专业: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一些优秀工艺美术品的学习、鉴赏,使学生了解民族美术的光辉成就,培养审美情操,并从中借鉴、吸收优秀的设计原理,从而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来。

系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基本及其规律,提高工艺美术理论水平,培养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会吸收精华,古为今用,从而提高产品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史论水平。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概论(一)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工艺美术的起源,了解到工艺美术是从劳动中产生并在劳动中逐步完善、发展的。

掌握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特征和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等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特征(三)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史前设计艺术发展概况3、传统设计艺术的形成范畴4、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特征5、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四)学时分配:6课时(五)习题与作业1、论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陶瓷设计艺术(一)基本要求:了解彩陶艺术的几何纹样及彩陶艺术的形式美,使同学们掌握其造型与装饰特点。

另外,了解陶器的发展和原始瓷的烧制。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工艺和黑陶工艺中,探索原始人的审美情操,比如原始陶器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掌握陶瓷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陶瓷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特征(三)教学内容:1、陶瓷发展简史2、陶瓷造型设计艺术3、陶瓷装饰设计艺术(四)学时分配:8课时(五)习题与作业1、奴隶社会陶瓷工艺的品种与艺术的特点2、较彩陶工艺和黑陶工艺所蕴涵的不同设计和人文内涵。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35P)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35P)PPT课件
3
中国工艺美术史 ·绪论
1、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史 2、工艺美术的分类: 3、学习工艺美术史的意义 4、工艺美术史学习方式
4
第 一 章
原 始 的起源
6
第二节 石器工艺
7
第二节 石器工艺
石器时代前的推断:木器时代 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分期: 旧石器时代:打制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磨制,光洁、规整、对称 石器工具的社会功能意义和制作:
(2)彩陶的地区分布 (3)彩陶文化类型 半坡:器形;纹样 庙底沟:器形;纹样 马家窑:器形;纹样 半山:器形;纹样 马厂:器形;纹样
21
第三节 陶器工艺
5、陶器的装饰手法: (1)刻画 (2)泥条堆贴 (3)拍印 (4)雕塑 (5)彩绘
22
第三节 陶器工艺
23
第三节 陶器工艺
24
14
第三节 陶器工艺
3、陶器的种类 按陶质可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类。泥质陶一般作饮食、储
藏之用;夹砂陶一般作炊具。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和黑陶等。
15
第三节 陶器工艺
4、黑陶的陶土经过精细淘洗、捏练,泥料颗粒细腻均匀,颗 粒周围产生大量胶质薄膜,使坯泥获得良好的可塑性和成型稳 定性,用快轮成型,坯件均匀、细薄、美观,经精心修刮, 坯体可薄到 0.2厘米,犹如蛋壳。烧成后期又用浓烟薰,使 胎体渗透大量的炭粒,通体呈黑色,表面打磨,熠熠发光。 其陶质之细腻,胎壁之坚硬、轻薄,造型之精巧纤细,为中 国古代陶艺的精品、绝品,是原始社会制陶技艺顶峰的代表 作。
4、彩陶: (1)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图案,
有几何形线条纹和植物花纹的陶器。 (垂帐纹、平行条纹、弧线三角纹、圆圈纹、方格纹、葫芦

中国工艺美术史(汇编)

中国工艺美术史(汇编)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烙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1.熔点比较低2.硬度可以增高3.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

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1.图腾标记2.神灵崇拜3.驱神辟邪4.装饰作用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颂周王的美德C.对贵族的赏赐D.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6.六器为:壁、琮、圭、璋、琥、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足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5.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内容包括:原始社会的陶瓷、商周时期的陶瓷、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唐宋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的陶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理解陶瓷工艺的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系列陶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陶瓷的了解。

2. 讲解: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陶瓷工艺的发展变化。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幅陶瓷工艺作品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

六、板书设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工艺品,了解其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时期的陶瓷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古代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环节不够充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面向对象:本科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1 概述1。

2 石器玉器骨器1。

3 制陶工艺1。

4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2.1 概述2。

2 青铜工艺2.3玉石工艺2。

4 陶瓷工艺2。

5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3.1概述3.2青铜工艺3.3 漆器工艺3.4 陶瓷工艺3。

5 玉石工艺3。

6 染织工艺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概述4.2 青铜工艺4.3 陶瓷工艺4。

4玉石工艺4.5 漆器工艺4.6 染织工艺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

1 概述5.2 陶瓷工艺5。

工艺美术史,美术史提纲

工艺美术史,美术史提纲

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棕色或棕黄色陶器,用手捏制而成,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2.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再磨错平滑。

厝石,即细砂岩,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装饰的一种创造。

3.失蜡法:也称蜡膜法,拔腊法或出蜡法,它是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用蜂蜡做出铸件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成后,蜡模全部融化流失,使整个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和铸件装饰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4.画像石:画像石是古代祠堂,墓室等内部的石刻装饰画。

它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表现形式为阳刻块面,阴刻线等,其构图富于变化,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是我国一项丰富的艺术遗产。

但由于大部分作品皆由平面构成,立体感不足,且在造型,构图以及线条运用上均似绘画,因此人们往往以绘画视之。

画像石上的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产和生活等,著名的有武梁祠石刻,孝堂山画像等。

5.宝相花:是唐代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它以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纯洁的荷花,象征坚贞的菊花为主题,又常在花蕊部位装饰些小圆圈象征珠宝,在花朵边沿附加小花,小叶,象征丰满繁盛,还有多种样式。

此种纹样广为装饰工艺和佛教艺术所采用,深受波斯和东罗马帝国艺术的影响。

6.金银平脱:由贴近片演变而来。

系用薄金片按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经研磨使其显出金银花纹。

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

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昂贵,使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美。

7.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

8.八曲长杯:古代波斯进入萨珊王朝时期,金属工艺从造型上看以八曲长杯最具有特色。

它因杯子口缘弯曲成八分,并呈长形状而得名,其装饰多在杯子的外壁和底部,纹饰精致典雅,颇有装饰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理论部分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代码: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色及其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1、因材施教,共性与个性相兼顾。

2、结合实际,讲授、分析与观看资料相结合。

3、温故知新,老课与新课相交叉。

4、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一)课时分配表(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认识其中保留着人类史前艺术的原始状态和蕴涵着心灵深处对于自我超越的向往。

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

重点与难点:不同时期的彩陶工艺的器型和纹饰特征;彩陶中所体现出的权力的炫耀、图腾的崇拜,具有鲜明的氏族标识的特征。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装饰的萌芽第三节石器工艺第四节陶器工艺一、彩陶二、黑陶三、几何印纹陶第五节其他工艺一、牙骨雕二、染织三、编织第六节结语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商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熟悉各类器物基本的纹饰及装饰特点。

重点与难点:青铜器造型,装饰纹样,象征意义;把装饰的特点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青铜工艺一、青铜器的制作二、青铜器的造型三、青铜器的装饰四、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第三节陶瓷工艺一、灰陶二、白陶三、釉陶和原始瓷器第四节雕刻工艺一、石雕二、玉雕三、牙骨雕第五节其他工艺第六节结语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周代常见玉器的基本纹饰,了解周代工艺美术的整体特色。

重点与难点:周代青铜器工艺特点及与商代青铜器工艺的区别。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青铜工艺一、烹饪器二、食器三、酒器四、水器五、乐器六、兵器第三节陶瓷工艺第四节染织工艺第五节漆器工艺第六节玉雕工艺第七节结语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的基本纹样及此时期的整体风格,掌握此时期各类工艺常见的基本纹样构成。

重点与难点:装饰纹样的特点及其运用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青铜工艺一、青铜器的演变和创新二、青铜器的装饰三、青铜器的加工四、铜镜、带钩和铜剑第三节陶瓷工艺一、暗纹陶二、彩绘陶三、几何印纹硬陶四、原始青瓷五、其他第四节染织工艺第五节漆器工艺一、漆器的制作二、漆器的造型三、漆器的装饰四、信阳、长沙、江陵的漆器第六节其他工艺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汉工艺美术的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基本概况,熟悉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品类、装饰纹样和风格。

重点与难点:大量艺术形式迅速发展,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染织工艺、服饰工艺、陶瓷工艺、画像石和画像砖;秦汉工艺美术装饰特点及其运用。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秦代的工艺美术一、铜灯二、铜炉三、铜奁四、铜洗五、铜壶六、铜镜七、铜鼓第三节金银工艺第四节陶瓷工艺一、釉陶二、彩绘陶三、早期瓷器四、砖瓦五、陶塑第六节染织工艺一、丝织二、印染三、刺绣四、其他第七节漆器工艺第八节石雕和玉雕第九节其他工艺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形式及其特征,认识艺术风格的转变,理解和掌握六朝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及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六朝时期艺术风格的转变,掌握六朝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征。

重点与难点:六朝时期装饰纹样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陶瓷工艺一、青瓷二、黑瓷三、画像砖第三节染织工艺第四节金属工艺第五节漆器工艺一、夹纻二、斑漆三、绿沉漆第六节其他工艺第七节结语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隋唐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

基本要求:了解隋唐各主要类工艺的由来发展并熟悉其基本的纹样。

重点与难点:唐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陶瓷工艺一、隋代的陶瓷二、唐代的陶瓷第三节染织工艺一、丝织二、麻、棉织三、毛织和丝毯四、印染五、刺绣第四节金属工艺一、金银器二、铜镜第五节漆器工艺一、金银平脱二、螺钿三、雕漆四、库路真漆器第六节家具工艺第七节其他工艺第八节结语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的历史背景,并通过对工艺美术形式的赏析来理解宋代工艺美术的风格转变,从以往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转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合一的美学风格,表现出柔和淡雅之态势。

基本要求:了解宋代各主要类工艺的由来发展并熟悉其基本的纹样。

重点与难点:陶瓷工艺、染织工艺、金属工艺及其艺术风格;宋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及其实践。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陶瓷工艺一、五代的陶瓷二、宋瓷三、宋三彩四、辽代的陶瓷五、金代的陶瓷第三节染织工艺一、丝织二、缂丝三、印染四、刺绣第四节金属工艺一、铜镜二、金银器第五节漆器工艺第六节其他工艺第七节结语第九章元代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元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

基本要求:了解元代各主要类工艺的由来发展并熟悉其基本的纹样。

重点与难点:元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陶瓷工艺一、陶瓷二、琉璃第三节染织工艺一、丝织二、毛织三、棉织四、刺绣第四节金属工艺第五节漆器工艺第六节结语第十章明代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技法。

基本要求:了解明代各主要类工艺的由来发展并熟悉其基本的纹样。

重点与难点:明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陶瓷工艺一、景德镇窑二、龙泉窑三、德化窑四、宣兴窑和石湾窑第三节染织工艺一、丝织二、棉、麻和毛织三、印染四、顾绣第四节金属工艺一、宣德炉二、景泰蓝第五节漆器工艺一、果园厂雕漆二、螺钿和百宝嵌三、金漆四、黄大成和《髹饰录》第六节家具工艺第七节雕刻工艺一、玉雕二、竹雕第八节结语第十一章清代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

基本要求:了解清代各主要类工艺的由来发展并熟悉其基本的纹样。

重点与难点: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陶瓷工艺一、景德镇窑二、其他各地第三节染织工艺一、丝织二、刺绣三、印染四、地毯第四节金属工艺一、景泰蓝二、画珐琅三、铁画第五节漆器工艺一、北京雕漆二、扬州螺钿三、福州脱胎第六节雕刻工艺一、玉雕二、石雕三、竹雕四、其他小品雕刻五、彩塑第七节其他工艺一、家具二、料器第八节吉祥图案第九节结语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近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近代各主要类工艺的概况,掌握其装饰风格。

重点与难点:近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其实践。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太平天国的工艺美术第三节国民党统治下工艺美术的衰落第四节解放区的工艺美术一、染织工艺二、陶瓷玻璃工艺三、编织工艺四、民间工艺第十三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的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这时期各主要类工艺的概况,掌握其装饰风格。

重点与难点:新中国的工艺美术的特点及其实践。

第一节概说第二节陶瓷工艺一、瓷器二、陶器第三节染织工艺一、丝绸二、印染三、化学纤维和混纺织品四、刺绣五、地毯第四节金属工艺一、花丝二、景泰蓝三、斑铜四、铁画第五节漆器工艺一、北京雕漆二、扬州螺钿三、福州脱胎四、四川研磨彩绘第六节编织工艺一、竹编二、草编三、藤编第七节雕塑工艺一、牙雕二、玉雕三、木雕四、石雕五、泥面塑第八节现代工艺一、玻璃二、塑料三、搪瓷四、铝制品五、人造材料家具第九节其他工艺第十节结语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知识出版社《中国工艺美术史》,李龙生著,安徽美术出版社《中国工艺美术史》,卞宗舜周旭史玉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工艺美术》,刘守安安徽美术出版社六、成绩考核本课程为考试课,期末闭卷考试由任课教师评分,经系主任审批后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