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指以工艺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历史起源:中国工艺美术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最早的工艺作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具、纺织品等也逐渐成为工艺品。

2. 宫廷工艺美术:在封建社会,宫廷中的工艺美术非常发达。

唐朝的宫廷工艺品以金银器、玉器、漆器等为主,宋朝则以瓷器、织锦等出名。

3. 土木工程与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

4. 陶瓷艺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

中国瓷器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不仅被视为工艺品,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5. 刺绣艺术:中国的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发展至今有多个流派。

刺绣作品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工艺赢得了广泛赞誉。

6. 家具制作:中国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湛,独具个性。

明清时期的明式家具以其形式简洁、线条流畅、用料考究而闻名一时。

7. 纸艺:中国的纸艺以造纸技术和剪纸技艺为主要特色。

古代中国是纸的发明者,纸张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纸艺的发展。

8. 蚕丝和丝绸: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蚕丝和丝绸制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9. 雕刻艺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悠久,包括木雕、玉雕等各种材料的雕刻。

10. 玉石工艺:中国的玉石工艺历史悠久,玉石制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吉祥、祥瑞的象征。

以上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门学科广阔而丰富,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可以深入了解。

中国工艺美术史1到4章总结完整

中国工艺美术史1到4章总结完整

中国工艺美术史1到4章总结完整第一篇:中国工艺美术史1到4章总结完整中国工艺美术史1到4单元总结——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时代背景:在原始社会漫长的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石器成为主要的武器和生产工具,成为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因此以石器工具的水平作为划分不同时期的标志,这一时期称为石器时期。

二艺术风格: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是生动、活泼、纯朴、天真的原始设计。

三设计成就:a、从旧石器时期演变成新时期时期;b彩陶和黑陶是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标志着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独特成就。

c、旧石器是打制的、新石器石工具进步表现为磨光和钻孔技术。

4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A、彩陶文化分为五种类型:a半坡型:1设计特点是小口尖底瓶造型优美,符合力学原理,很适合原始人的打水、提水之功能,是一种简单而优秀的古代设计作品。

船型壶又称菱形壶,壶体两头尖,形如菱角,正中有口,口的两边器体上各有一耳,上饰类似渔网的纹样,造型别致灵巧,装饰简朴,是一件优美的工艺品。

2尤以鱼纹和人面鱼纹最具特色和代表性。

3变现手法:由写实到抽象、直边三角形。

4风格特点朴质。

5距今年代约70000-6000。

b 庙底沟纹:1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最为典型,小口尖底瓶制成“双唇”式样,而敛口小平底大翁、圆底釜则是半坡型所没有的。

2主要以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为主。

3表现手法以双关手法和曲边三角形。

4风格特点律动节奏。

5距今年代约6000-5000年。

c马家窑型:1以小口的壶、罐居多。

2艺术特点;满、内彩、点和旋涡的巧妙运用。

3表现手法以繁彩和内彩为主。

4风格特征旋动华美。

5距今年代约5000年d半山行:1最具特色的是短颈广肩鼓腹彩陶罐,罐体近视球体,造型饱满。

2主要以旋涡纹和葫芦纹最有代表性。

3表现手法以多效装饰法和双关法、黑彩、红彩合用。

4风格特征是富丽精巧。

距今年代约4500年e马厂型:1主要以小口双耳罐最为典型。

2以人形纹最有特点。

3表现手法是注意大效果、盛行陶衣和喜用浮雕技法。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总结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总结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总结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门探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历程、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学科。

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悠久,同时也体会到其对于当代工艺美术的重要性。

首先,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工艺美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例如,传统陶瓷工艺中的青花瓷、汝窑等,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其次,中国工艺美术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工艺美术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工艺美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表达。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祥瑞”等元素经常出现在工艺品中,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最后,中国工艺美术对于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当代工艺美术家们通过对传统工艺技艺的继承和创新,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总之,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让我对传统工艺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我看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在当代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

我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中国工艺美术将继续焕发出
新的光芒。

中国美术史小结(多篇范文)

中国美术史小结(多篇范文)

中国美术史小结目录第一篇:中国美术史小结第二篇:中国工艺美术史小结第三篇:《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小结第四篇:外国美术史小结第五篇:外国美术史小结正文第一篇:中国美术史小结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山大本课题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

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山大本科题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山大本科题三、黑陶艺术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rsquo;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四、雕塑与绘画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彩陶上的绘画岩画地画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山大本科题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山大本科题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

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①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②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③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

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

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为矿物质颜料。

打印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总结

打印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总结

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1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文化,遍布我国的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在黄河流域的称为“仰韶文化”,在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

2、彩陶是指一种会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二章。

商代时期:1.商代后期著名的“司母戊大鼎”,便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的作品。

(了解一下装饰纹样特点器型)2.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1).图案纹样是一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以饕餮纹作为主纹,以回纹作为地纹。

不仅反映出商代后期青铜制作的精美,这也是商代后期装饰的艺术特征。

4)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三章.周代时期1、玉器:圭(大圭,天子用长方形上尖琬圭,象德上端弧形琰圭,内弧征伐诛讨谷圭,聘女有谷粒纹)、璋(天子巡狩时祭祀山川,竖着的直角梯形)、璧(礼器,圆壁边大于孔)、琮(cong/祭地玉器,圆筒形外成方)、璇玑(天文,圆有孔周边有牙)、玦(源于耳饰圆壁有一缺口)、璜(胸饰半圆)。

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很多,因而大大增强了它的装饰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方法分类有:a 焊接 b 刻划 c 镶嵌 d 金银错e 鎏金 f 镂空2、漆器的装饰方法:a 描绘b 针刻c 银扣(银片镶口活嵌成花纹d 描金。

五章。

秦汉时期1.汉瓦当装饰种类:1卷云纹2动物纹3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文字2、汉玉器分类:礼器.壁璜用器.玉钫.灯.钩.佩明器..玉豚.琀印章3、汉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质,古拙、朴质的特点。

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多样的变化。

紧,满而不乱,多而不散。

味,装饰味。

富有韵味。

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了瓷器时代。

工艺美术史总结

工艺美术史总结

工艺美术史总结第一篇:工艺美术史总结1.彩陶: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2.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或厝石)再磨平滑3.鎏金:是将金错剪成碎片,放入坩锅内加热,然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

即熔化成为液体。

将金泥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要固着于铜器上。

这种方法称为鎏金,或称为火鍍金。

4。

汉代铜炉:1.熏炉:《错博山炉》2.温手炉3.温酒炉5.汉代瓦当装饰: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也称四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6。

汉代的锦,是一种“经丝县花的丝织品。

通常称为“经锦”。

7.彩瓷:彩瓷是在一种色釉上撒上另一种色釉,如黑釉上撒蓝白釉,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纹,具有豪放明快的装饰效果。

8。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9.宋代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10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瓷色白里泛青。

11,丝织品中,织金最有名称为“纳石失”,“纳失思”,“纳克失”。

四川蜀绣花色,长安竹,雕团,象眼,宜男,宝界等元代的加金织物可分金线织出和织后加金两种制法,用金线织出的,称金锻匹。

12.釉里红是以铜红料在胎上面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

.13成化时期突出成就,青花加彩,其表现方法分“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有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

“添彩”,是先在胎上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以彩色釉料。

“五彩”14.青瓷:最早的瓷器,因为瓷的呈色,一方面由于釉的成分,一方面由于烧制的温度影响,使釉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金属物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制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制成青色 15宣德炉:明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祀祠或熏衣之用的需要,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 战国瓦当的构成特点及纹样图案:战国瓦当纹饰极为丰富,图案的构成形式,通常都 是在半圆形中,采取左右对称的骨法。以图案题材来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饕餮纹半瓦当、云山纹半瓦当、双兽(双鸟)纹半瓦当、树下双兽纹半瓦当。
• 战国漆器的装饰手法:1、彩绘(用笔在漆器上画出花纹) (多为黑地红纹); 2、针 刻(用针刻出纤细的花纹,受当时铜器装饰的影响,金银错);3、金银扣(金银片镶 口或嵌口);4、描金;5、雕绘结合 。
• 鎏金: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1:7的比例加入水银,即溶化成为液体。(这种金 与水银的混合物称为金泥。)将金泥醮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则 固着于铜器上。
春秋战国时代工艺美术
• 简述漆器的特点:1、体态轻便,便于使用;2、光泽美观;3、装饰自,不受太多局 限,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4、具有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
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 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 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 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 次丰富。
复习重点
• 第十一章 清代的工艺美术 • 了解清代陶瓷工艺 • 熟悉清代染织工艺 • 掌握清代金属工艺、景泰蓝、画珐琅、建筑、园林等
学习要点
• 1、理解一条逻辑线 :从原始社会到近代,从中国远古时期到当代近5000 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史,那么多工艺美术种类,每个时期产生、发展、流 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青铜时代的工艺美术
•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总结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总结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总结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

这门课程让我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传承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源远流长。

从早期的陶瓷、青铜器到后来的织锦、雕刻、漆器、玉器等各种工艺美术品,这些都展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其次,中国的工艺美术不仅是靠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也涉及到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

例如,我在学习中发现木雕、玉雕等传统手艺,不仅是对于物品的加工,也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抒发。

这些工艺品的形式和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特点。

最后,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让工艺美术更需要创新和转型。

例如,传统的工艺品结合现代设计,可以创造出更多新颖时尚的作品。

此外,中西方文化交流也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总的来说,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让我对于中国文化和传统工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注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

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

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

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

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

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

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二)陶瓷工艺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

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

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

“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

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

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

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

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

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

造型来自实用要求。

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三)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

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

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一、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

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

以素器最为流行。

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

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

以四川为主要产地。

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

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

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

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

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

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

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

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变形的处理--剪影法构图的处理--分割法装饰的处理--填充法材料的处理--减地法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

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交流,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

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一定的发展。

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

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

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

以浙江地区为中心。

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

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

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普遍发展起来。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始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

佛教,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

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

参悟“苦、集(因)、灭、道”四圣谛而成佛。

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

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

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

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236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