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类型及指标及村镇规划图例

合集下载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附件:《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修订)调查问卷1.您的年龄是(___(2)_________)。

(1)20岁以下(2)20-40岁(3)40-60岁(4)60岁以上2.您的工作单位是_____(1)______,工作性质是(______(1)________)。

(1)规划管理(2)规划编制(3)大专院校(4)其他3.您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年限(_____(3)_______)(1)0-3年(2)3-5年(3)5-10年(4)10-20年(5)20年以上第一部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评估一、作用与适用范围1.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下文简称《90版标准》),《2011版标准》的适用范围除规划编制和用地统计之外,新增加了用地管理一项,您认为是否适用?(_____(1)________)(1)基本适用(2)部分适用,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 (3)其他________________2.较《90版标准》,《2011版标准》的适用范围从城市总体规划延伸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您认为适用性如何?(_____(1)_________)(1)基本适用(2)部分适用,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 (3)其他________________ 3.《2011版标准》适用于“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它具备条件的镇”,您认为是否适用?(_______(1)_______)(1)基本适用(2)部分适用,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 (3)其他________________ 二、城乡用地分类1.《2011版标准》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建构了覆盖城乡全域的“分层次控制的综合用地分类体系”,包括了“城乡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大部分,您认为适用性如何?(______(1)________)(1)基本适用(2)部分适用,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 (3)其他________________ 2.《2011版标准》中,城乡用地分类中建设用地(H)根据用途细分为五个中类用地,您认为是否适用?基本适用请划√,不适用需调整请划○,需要删除请划×;请给出调整建议或相关理由。

城市规划图例

城市规划图例

附3 AutoCAD图层序号AutoCAD图层说明颜色线型AutoCAD颜色号图式1 RD-中线所有道路,包括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区内的公路1 点划线2 RD-侧石线5 实线3 RD-红线7 实线4 RD-绿线 3 实线5 RD-铁路线铁路线、轻轨线76 RD-地道天桥桥、地道、人行天桥、立交桥、其它道路相关辅助线7 实线7 RD-现状道路现状道路7 实线8 YD-R1 一类居住用地51 实线9 YD-R12 一类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幼托51 实线10 YD-R2 二类居住用地50 实线11 YD-R22 二类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幼托50 实线12 YD-R3 三类居住用地41 实线13 YD-R32 三类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幼托41 实线14 YD-R4 四类居住用地53 实线15 YD-C1 行政办公用地241 实线16 YD-C2 商业金融业用地240 实线17 YD-C3 文化娱乐用地21 实线18 YD-C4 体育用地30 实线19 YD-C5 医疗卫生用地11 实线20 YD-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231 实线21 YD-C7 文物古迹用地22 实线22 YD-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243 实线23 YD-M1 一类工业用地35 实线85 DM-半径圆弧半径、道路弯道曲线元素7 实线86 DX-等高线等高线7 实线87 DX-地形光栅地形图或矢量地形图9 实线88 GX-给水规划给水管线、设施、管径标注589 GX-给水现状现状给水管线、设施、管径标注15290 GX-给水标注给水文字注记、标高7 实线91 GX-雨水规划雨水管线、设施、管径标注、排水箭头3092 GX-雨水现状现状雨水管线、设施、管径标注、排水箭头3493 GX-污水规划污水管线、设施、管径标注、排水箭头3094 GX-污水现状现状污水管线、设施、管径标注、排水箭头3495 GX-雨污合流规划雨污合流管线、设施、管径标注、排水箭头3096 GX-雨污合流现状现状雨污合流管线、设施、管径标注、排水箭头3497 GX-排水界线雨水汇水界线、纳污区界线192 点划线98 GX-排水渠排水灌渠、沟渠、撇洪渠192 虚线99 GX-检查井排水检查井、溢流井、雨水口7 实线100 GX-排水标注排水文字注记、标高、排水出口7 实线101 GX-电力规划电力线、设施、电压等级标注6102 GX-电力现状现状电力线、设施、电压等级标注200103 GX-电力走廊高压走廊、电缆通道200 虚线104 GX-电力电力路灯线200路灯105 GX-电力标注电力文字注计、负荷标注7 实线106 GX-电讯规划电讯线、设施、电讯参数标注3107 GX-电讯现状现状电讯线、设施、电讯参数标注94108 GX-收发信区电讯收发信区 3 点划线109 GX-微波通道微波通道94 虚线110 GX-电讯标注电讯文字注计、用户数标注7 实线111 GX-燃气现状燃气管线、设施、燃气参数标注1112 GX-燃气现状现状燃气管线、设施、燃气参数标注14113 GX-热力规划热力管线、设施、热力参数标注1114 GX-热力现状现状热力管线、设施、热力参数标注14115 FX-景观轴线各种景观轴线7 实线附4单色用地图例序号性质代码用地性质名称图案名称图式备注10 E 水域和其他用地YD_E附5 图示符号序号符号符号名称备注1 党政机关2 中学3 小学4 托儿所5 大专以上高等院校6 中专7 特殊学校8 危险品仓库9 铁路站场10 长途客运站11 港口12 机场13 广场14 社会停车场15 水厂16 给水泵站17 排水泵站18 变电站19 汽车加气站20 天然气门站21 储配站22 调压站23 瓶装供应站24 燃气调压站25 供热设施26 公共汽车站场27 轨道交通站场28 货运站场29 加油站30 公厕31 垃圾站32 垃圾转运站33 微波站34 消防站35 影剧院36 开闭所37 医院38 门诊部39 邮政所40 邮政支局41 电信分局42 电信模块局43 运动场44 青少年活动中心45 图书馆46 街道办事处47 敬老院48 居委会49 公安局50 派出所51 污水处理厂52 文物古迹53 市场54 有线电视局55 移动通信局56 电话交接箱57 接线井图示符号的大小为纸上10毫米(圆直径),在AutoCAD中的实际大小为0.01米*图纸比例,例如:1:2000图中实际大小为20米,1:5000图中实际大小为50米。

城市规划-新版用地分类标准

城市规划-新版用地分类标准
风景名胜区中的商业服务设施等用地

非建设用地
水域、农林等非建设用地
L
水域
水体及水电厂房以外的水工建筑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
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
L1
河湖水库水面
河湖水库水面及水电厂房以外的水工建筑用地
L2
坑塘水面
人工或天然形成的坑塘水面
L3
滩涂
沿海或陆的滩涂、滩地,不包括已经利用的滩地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

门类
大类
中类
不包括净空控制围用地
T5
管道运输用地
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
V
区域市政公用设施用

为区域围服务的能源供应、环境卫生、殡葬、防洪等设
施用地
V1
能源供应设施用地
区域性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风能发电场、变电站等
V2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区域性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
储、市政等用地,包括其间的道路与绿地
B
镇建设用地
建制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辖区的居住、商服、工业、仓储、
市政等用地,包括其间的道路与绿地
J
乡建设用地
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辖区的居住、商服、工业、仓储、市
政等用地,包括其间的道路与绿地
K
村庄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居住、商服等用地,包括其间的道
路与绿地

区域其他建设用地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及其必要的配建道路和绿化用地,
住宅建筑可兼容适当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商业性的功能兼容不应超过建设量的3%;配建绿化和道路用地为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和道路用地,不包括承担城市公共使用的绿地和支路。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对应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对应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对应表
一、基本原则
(一)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对应表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包括一级编码、二级编码、类别名称、含义四部分。

(二)依据《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GB 50137-2011)》,对应表中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包括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和范围三部分。

(三)使用本对应表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对具体对应关系进行判断。

(四)本表对所有参与对应的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中的用地分类、用地名称、用地编码、用地含义及其他相关内容不进行修改,只进行对应工作。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对应表。

村镇制图图例讲解

村镇制图图例讲解
H4
特殊用地
军事用地、安保用地等特殊性质的用地
H5
采矿用地
采矿、采石、采沙、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H9
其他建设用地
除以上之外的建设用地,包括边境口岸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管理及服务设施等用地
E
非建设用地
水域、农林用地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E1
水域
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沟渠、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2)
占村庄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m2/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R
居住用地
其中
R1
一类居住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村务管理、文化设施、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文物古迹和宗教等用地,包括其附属设施、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小超市、小卖铺和小饭馆等配套商业用地;信用、保险等商业服务业用地;集贸市场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等
M
生产设施用地
独立设置的各种生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表4.2.2村庄建设用地分类和代号
大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和范围
R
居住用地
包括村庄独立使用的宅基地和共同使用的宅基地
R1
独立使用宅基地
村民户独家的使用分散式居住建筑及附属设施,不包括宅基地以外的宅间路和空闲地
R2
共同使用宅基地
集中连片或经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村民居住住宅建筑及附属设施用地,含宅间绿地、宅间路用地
E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农村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农村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农村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用地分类制图标准
类别代码类别名称范围图层颜色
N—C 建设用地指用于城市建设及农业生产
设施的国有用地
A—N—C H-N-C
按照用地性质选
择相应的颜色,如
工业用地选用
251,耕地选64,
并将用地边界的
线框加粗,以示与
农村建设用地的
区别。

N—E 非建设用

指用于农林种植、环境绿化等
非城市建设的国有土地
A—N—E H-N-E
N-D 特殊用地军事、外事、保安等设施用地;
不包括部队家属生活区、公安
消防机构等用地
A-N-D H-N—D 145 图例颜色标准。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 总则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城乡用地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3.1.1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3.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

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3.1.3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3.2 城乡用地分类3.2.1市域内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8中类、17小类。

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4.2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4.2.1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五大类主要用地规划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4.1的规定。

表4.4.1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村镇制图图例

村镇制图图例

表村庄建设用地分类和代号
注:1 表中●—应设的项目;○—可设的项目;—为不需配置的项目;
表.2 公益性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下限指标(平方米)
表村庄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L/人·d)
附录A 村域城乡用地分类表
附录B 村域与村庄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表B.0.1 村域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统计表
备注:城镇居民点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镇建设用地和乡建设用地
表B.0.2 村庄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统计表
备注:年现状村庄户籍人口人年规划村庄户籍人口人
附录B规划图例附表B.0.1 用地图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建设部[ 1990-7-2]
关于发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通知
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_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规划司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年7月2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第25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规划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交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百万庄,邮政编码10003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年3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第4.2.4条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第Ⅰ级的城市,其规划人均绿地指标可适当降低,但不得小于5.0m2/人。

第4.2.5条其它各类建设用地的规划指标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第4.3.1条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20~32
工业用地15~25
道路广场用地8~15
绿地8~15
第4.3.2条大城市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取规定的下限;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25%,但不宜超过30%。

第4.3.3条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第Ⅳ级的小城市,其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取下限。

第4.3.4条风景旅游城市及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其绿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15%。

第4.3.5条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

第4.3.6条其它各大类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确定。

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用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要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

序号用地
代号
用地名称面积(hm²)占城市建设
用地(%)
人均(m²/人)
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
1 R 居住用地
2 C 公共设施用地
其中非市属办公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3 M 工业用地
4 W 仓储用地
5 T 对外交通用地
6 S 道路广场用地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G 绿地
其中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用地
9 D 特殊用地
合计城市建设用地
备注:年现状非农业人口万人
年规划非农业人口万人
村镇规划图例主编部门: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R 居住建筑用地
C 公共建筑用地
M生产建筑及设施用地
W 仓储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G 绿化用地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H 村镇用地范围及发展方向
B 建筑物及质量评定
F 墙篱及其他
S0 道路工程
T0 对外交通
U11 供水工程
U12 排水工程
U13 电力工程
U14 电讯工程
U15 其它管线工程
L 边界线
A 城乡居民点层次、人口及用地规模
Z 产业分区及资源场地
主要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1.《村镇规划讲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农村建筑研究所,1982年8月。

2.GB J103-87《总图制图标准》,GB J106-87《给水排水制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年12月。

3.《城市规划参考图例》,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7年2月。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929-87,测绘出版社,1988年1月。

5.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791-86,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年8月。

6.1:2.5万、1:5万、1:10万《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91-86。

7.《供暖通风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12月。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年9月。

注:彩色图例中右下角标注的数码为“AutoCAD”软件中的颜色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