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杜传忠;杨志坤【摘要】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力求使德国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德国工业4.0战略的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的制造业发展基本方向,系统、关联、集成、协同与融合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机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统一的工业制造业标准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等值得中国借鉴。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German Industry 4.0 Strategy establishes the cyber-physical system,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design,production,operation and service with “Smart Factory”and “intelligence production”.Germany strives to occup y the top ground of the worl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future competition of global industries with Industry 4.0 Strategy.There are many aspects worthy of learning from Industry 4.0 Strategy,such as intelligent,digital and service developing trend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ystem based on systems,correlation,integration,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effective mechanism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new large-scale and personalized and customized production mode,perfect technical innovationplatform,unified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standards,practice of realizingthe full potential of human resource.【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6页(P82-87)【关键词】工业 4.0 战略;制造业;转型升级;借鉴分析【作者】杜传忠;杨志坤【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市,30007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14内容提要: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力求使德国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导读:德国工业4.0战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深入分析其愿景与要点,可以洞察德国提出工业4.0的目的与战略意图。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我国工业化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从而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占得先机,这是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启示。

』“工业4.0”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

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随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政府认为,尽管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但中国对德国工业构成了竞争威胁,美国也在通过各种计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因此,制定“工业4.0”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

当前,正值我国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的理念、内容和做法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学习并给出积极回应。

“工业4.0”战略愿景与要点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进化历程(图1)。

工业1.0。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

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2.0。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中国与德国在经济、科技、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两国在工业领域的合作也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作为全球工业强国,其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和理念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而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作为德国未来工业发展的蓝图,对中国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就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进行探讨。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依靠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这为德国工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国而言,也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中国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工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也有利于提升工业竞争力。

中国在工业发展中也应当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向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努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注重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

人才是工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依靠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不断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工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对于中国来说,也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工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理念。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致力于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合作。

德国的工业也是依靠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也应当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共同发展壮大。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德国一直是全球著名的工业强国,其工业发展经验和成功模式备受瞩目。

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和内部改革的需要,德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该战略提出了德国工业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一、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重点发展数字化、人工智能、绿色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和企业。

这也是中国当前的发展方向。

中国可以参考德国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促进科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需要注意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平衡,在开放中保持自主权。

二、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同时,需要协同发展创新、制造、服务等产业,构建德国版“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提高产业竞争力。

中国也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可以参考德国政府的战略思路,在优化现有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推进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

三、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进一步优化税收、融资、法律等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为企业提供有效支持和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中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已得到企业和投资者的认可,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加强与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化进程,构建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可以加强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借助其技术、管理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总之,《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在工业领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也为中国在工业化和产业升级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2期关键词:制造业创新工业40数字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普遍深陷债务泥潭,唯德国经济表现出众,逐渐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

究其原因,除完备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的金融市场外,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德国快速走出危机阴霾的根本所在。

研究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近年来德国鼓励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一)整体走势在波动中趋稳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制造业总体表现良好,虽然2009年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回落192%本文数据来源:德国统计局官网及笔者计算(本文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但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及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推动下,2010年强势拉升至184%;2011—2012年受制于欧债危机传导效应,德国制造业再次小幅探底,但很快于2013年反弹,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和增长,至2016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637313亿欧元,同比上升164%。

同时,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走势基本一致,表明工业对经济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对经济发展贡献方面,自2006年至今,除2009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制造业对增加值的贡献曾下降到20%以下,其它年份始终维持在22%—235%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平。

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226%,高于欧盟16%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法国、英国等主要工业国家。

(二)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更是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化工制药、电子电气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以2016年为例,德国制造业营业总额为16899亿欧元,其中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产品、基本药物产品及试剂等高附加值等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营业额分别为4046亿欧元、2285亿欧元、1298亿欧元和474亿欧元,占营业总额的239%、135%、77%和28%。

中国质量发展战略思考_季昌仁

中国质量发展战略思考_季昌仁

1中国30年来质量工作取得可喜进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基础性重大成就之一2008年8月8日,“中国长卷”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徐徐拉开。

从那一刻起,世界用“好奇”感受着中国前进的步伐、开放的豪情;随着共和国的五星红旗100次冉冉升起,世人惊叹地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中最辉煌的一页。

托起共和国伟大辉煌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是民族精神,也可以说是政策路线;可以说是聪明才智,也可以是勇敢勤奋。

但是,质量,绝对是共和30年伟大辉煌的重要基石。

是质量,让共和国前进的步履踏实而坚定。

2008年8月8日,几十亿人同时看到了“鸟巢”的惊世骇俗与五彩缤当神州飞船在浩瀚的太空中一次又一次翱翔时,她那高可靠性、高“零缺陷”令世人啧啧称道。

神州系列产品堪称中国在大型实践据2007年的统计:中国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35~40%的产品质量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77%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标准。

机械装备品种自给率达到87%。

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等主要原材料行业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些重要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础元器件产品结构改善,技术创新取得较大进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取得突破,通信技术、核电设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轻工纺织类消费品实物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在92%以上。

家电类大部分产品的安全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主要产品能效标准高或等同于国际先进标准,部分性能标准高于或等同于国外先进标准。

空调压缩机的可靠准能达到国际先进水造业的榜首,此言一出,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有鉴于此,中国质量的发展处在新的历史关头,从“制造大国”向“质量大国”迈进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质量发展战略思考文/季昌仁 叶柏林平;中国制造的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彩电、微波炉等11类家电产品的产量均列世界首位,环保节能和总体质量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棉纺行业“三无一精”(无卷化、无结纱、无梭布、精纺纱)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挺起这一组组庞大数字的基础是什么?是质量!在中国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名牌战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

德国制造业发展及对国内的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及对国内的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及对国内的启⽰2019-07-30⼀、显性⽐较优势指数⾃1980年以来,德国制造业显性⽐较优势指数⼤致呈现出⼀条“L”型的发展态势(如图3所⽰)。

1980年,德国制造业先⾏⽐较优势指数为0.6,之后开始下降,⾄2000年降⾄0.2,随后⼩幅回升⾄2008年的0.24,2009年微降⾄0.22,⾃2010年开始,再次出现⼩幅回升,⾄2013年升⾄0.3。

⼆、德国制造业的特点2013年,德国制造业占GDP的⽐重⾼达22%。

德国制造业在充分发挥其⾃⾝已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提⾼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隐形冠军”与细分市场事实上,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批极具发展活⼒的⾏业“隐形冠军”,这与美国致⼒于发展⼤企业截然不同。

这些“隐形冠军”⼀般只⽣产单⼀且相对专业化的产品。

例如,⼀家⽣产连接件产品的⼩企业,其产品主要是螺丝、螺母等,却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300家销售⽹点。

诸如此类的⼩企业在德国⾄少有1200家;并且这些⼩企业⼀般都是极具历史的家族企业,不但技术精良,⽽且对市场的应变能⼒也较强,因⽽长期在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导的地位。

细分⾏业的⼯艺和技术⾮常复杂。

虽然⽇本企业经过长达数⼗年积累,但是也只能达到德国企业效率的80%到90%,“最后⼀公⾥”的差距很难突破。

拿缝制设备⾏业来说,虽然低档缝纫机制造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转移到亚洲,但德国依然保留着⾼端缝制设备的制造。

绝⼤多数中国企业只能制造出4000转⾄多4500转⽔平的设备;只有德国的⾼档机才能达到5000转的⽔平。

虽然只有500转的差别,但整个零部件的要求和匹配程度完全不⼀样。

(⼆)创新传统与创新聚集德国作为欧盟的创新领导者,在技术创新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前,德国在汽车及其他机动车、仪器设备、复合材料、纳⽶技术、环保技术、可再⽣能源等领域,其技术创新均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包括借鉴德国推动产业4.0的经验、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结合、注重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以及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

通过深化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升级,重视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中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市场竞争力。

1. 引言1.1 了解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背景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为了推动国家工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战略规划。

这一战略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德国产业发展的历史。

德国作为工业强国,拥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传统的制造业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科技革新的迅速发展,德国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德国政府开始思考如何引领工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推动工业4.0的发展,提升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制定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实现德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升级。

这一战略的制定不仅关乎德国经济的未来,也对全球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德国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战略思维,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德国产业升级之路历程德国产业升级之路历程始于19世纪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德国逐渐建立起了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在20世纪初,德国在化学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先者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的一份政策文件,旨在指导德国的产业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

这一政策文件对中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产业升级和转型。

《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目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德国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也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加强人才培养和留住。

《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吸引优秀人才等举措,来提高德国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

在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也面临着人才的流失问题。

与德国不同,中国的人口规模庞大,但要想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脱颖而出,仍然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留住力度。

注重可持续发展。

《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德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碳排放等措施。

中国也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挑战,与德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合作和交流,可以共同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两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人才培养和留住力度、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吸取启示,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德两国在产业合作和技术交流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合作潜力,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