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SMA-13).

沥青SMA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3)一、基本情况杭浦高速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SMA-13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 5.《杭浦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程招标文件》 三、设计过程 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产地为湖州西园坞(辉绿岩)和闲林(石灰岩),沥青采用韩国SK 生产的SBS-改性沥青,外加剂为木质素纤维,密度为0.6g/cm 3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档集料、矿粉及SBS 改性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各档集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2、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要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SMA-13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三个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6.2%,然后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的质量百分率(%)1.18 0.6 0.3 0.15 0.075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根据各组级配体积指标结果分析,结合以往工程经验选择级配3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1.000 1.5002.000 2.5003.000筛孔尺寸(mm)图1 SMA-13设计级配曲线图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三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05,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75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题目】试设计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用沥青混合料。
【原始资料】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
3.结构层位: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的上面层.4.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气温为-8˚C。
5.沥青材料:可供应重交通AH-50、AH-70和AH-90,经检测技术性能均符合要求。
6.碎石:石灰石轧制碎石,洛杉矶磨耗率12%,粘附性(水煮法)5级,表现密度2700kg/m3。
7.石屑:洁净,表观密度2650 kg/m3。
8.矿粉:石灰石磨细石粉,粒度范围符合技术要求,无团粒结块,表观密度2580 kg/m3。
【步骤】1.矿料配合比设计(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因为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使上面层具有较好的抗滑性.按表选用细粒式I型(AC-13I)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确定矿料级配范围按表6-3(3)矿料配合比计算①将规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中值换算成分计筛余中值计算结果列于上表第6~8栏②计算碎石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X = aM(4.75)/ aA(4.75)×100%= 21.0 / 49.9 ×100%=42.1%③计算矿粉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Z = aM(<0.075)/ aC(<0.075)×100%= 6.0 /85.3 ×100%=7.0%④计算石屑在混合料中用量Y=100-(X+Z )=100-(42.1+7.0)=50.9% ⑤校核:结果列入下表,该合成配合比符合要求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初步确定沥青最佳用量;然后进行水稳性和动稳定度试验校核调整 ①制备试样:当地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温度为-8˚C ,属于温区,采用AH-70沥青。
根据表6-3所列的沥青用量范围,AC-13Ⅰ的沥青用量为4.5%~6.5%。
按实践经验,选取沥青用量5.0%~7.0%、0.5%间隔变化,制备5组试件②测定物理指标⏹ 表观密度ρs ⏹ 理论密度ρt⏹ 空隙率VV=(1-ρs/ρt )×100% ⏹ 沥青体积百分率 V A⏹ 矿料间隙率VMA=VV+V A⏹ 沥青饱和度VFA= V A /VMA ×100%③测定力学指标马歇尔试验测定结果汇总如表并在表中列出现行规范要求的高速公路AC-13Ⅰ型沥青④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OAC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表观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 根据密度、稳定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1由图可见:表观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1=6.20%;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2=6.20%;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 3=5.60%,计算 OAC1=(a1+a2+a3)/3=6.0%⏹ 根据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2各项指标都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 ~OACmax=5.30%~6.45%OAC2=(OACmin+OACmax )/2=5.9%⏹ 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沥青最佳用量OAC 检查按OAC1求取的各项指标值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同时检验VMA 是否符合要求,如能符合时⏹ OAC= (OAC1+OAC2)/2=6.0%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特性调整最佳沥青用量 i. 对热区道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OAC2~OACmin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的0.5% ii. 对寒区道路以及一般道路OAC2~OACmax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大于OAC2的0.3%由于当地属于温区,并考虑高速公路为渠化交通,要防止出现车辙,选择在中限值OAC2与下限值OACmin 之间选取一个最佳用量OAC’=5.6%⑤水稳定性检验 采用沥青用量为6.0%和5.6%制备马歇尔试件,测定标准马歇尔稳定度及浸水48h 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列于表,浸水残留稳定度均大于75%,符合标准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矿质混合料设计:表面层1/2最大粒径,中面层2/3最大粒径。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原始数据:(1)粗集料密度(网篮法)、细集料密度(比重瓶法)、矿粉密度、筛分。
确定各集料的用料比例:(2)0.075mm,2.36mm,4.75mm应尽量接近中值,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曲线考虑偏向级配下限,中小交通量可考虑接近上限。
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计算得到的沥青用量仍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马歇尔试验只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方法。
1)制备5组试件,每组不少于4个2)实际中标准试件的矿料重大约是1200g 左右。
如量得尺寸不符合要求,则按公式h1/h2*m(原重)3)制备马歇尔标准试件,冷却至室温最少12h,然后脱模,进行试件密度测试(网篮法)空隙率、理论最大密度、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注意:1吸水率小于0.5%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用水中重法,2 较密实的应用表干法3 >2%的应用蜡封法测定。
4 空隙率较大的应用体积法4)绘制曲线图1)(由马歇尔稳定度、密度的最大值、设计空隙率中值)/3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2)根据OACmin、OACmax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中值(OACmin+OACmax)/2=OAC23)确定最佳沥青用量:(1)OAC1 ,OAC2比较接近时应取二者的平均值。
(2)如果二者差距比较大时应应根据水稳、高温稳定性来综合考虑(3)对于出现较大车辙时,应取中限值OAC2和下限值OACmin范围内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但一般不小于OAC2的0.5%。
(4)寒冷地区、旅游区道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2和上限值OACmax范围内决定,一般不大于OAC2的0.3%。
4、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1)水稳定性检验(2)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检验对热料仓进行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上料比例(a1%,a2%,a3%,a4%),据最佳油石比,+-0.3%来做马歇尔试件,查看各项指标,确定最佳油石比,(也可以按照目标配合比的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取二者的平均值,4号仓(20~30)1600*(1-4.4%)*23%=352kg3 号仓(10~20)1600*(1-4.4%)*21%=321kg2号仓(4~10)1600*(1-4.4%)*21%=321kg1号仓(0~4)1600*(1-4.4%)*26%=398kg矿粉:1600*(1-4.4%)*7%=107kg沥青:1600*4.4%=70kg5、配合比验证取料进行抽提试验,看看级配,油石比。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
听起来像是个枯燥的技术活,其实一点也不无聊,甚至能让你在路边闲逛时大呼“原来这路是这么来的!”没错,咱们每天走的路,车子开的路,都是沥青的功劳。
沥青混合料可是铺路的“明星”,而配合比设计就是它的“配方”,就像做饭需要调料,铺路也离不开这玩意儿。
2. 配合比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配合比?说到配合比,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沥青混合料。
这就像我们在家里做饭,面粉、糖、鸡蛋,每样材料的比例不对,蛋糕都得塌!在铺路时,配合比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耐久性和抗压能力。
选得好,路面光滑得像镜子;选得差,路面就像去过火锅店一样,坑坑洼洼,开车颠得像在坐过山车。
2.2 配合比的组成那么,配合比里都有哪些材料呢?首先是沥青,它是整个混合料的“灵魂”,就像电影里的主角,决定了整个作品的风格。
接下来是骨料,包括砂、碎石和石粉,像是配角们,虽然各自不同,但缺一不可,缺了哪个角色,故事就不完整。
最后还有一些添加剂,这就像是给路面增加一点“调味剂”,提升它的性能,让路面更耐磨、更抗裂。
3. 设计配合比的步骤3.1 材料的选择在设计配合比时,首先得挑选合适的材料。
这就像买菜,得选新鲜的,才好做出美味的菜肴。
沥青的种类、骨料的级配、甚至水分含量,都是得认真考量的。
如果材料不合适,做出来的混合料可就不靠谱了。
试想,如果用发霉的食材做菜,结果肯定是让人一言难尽。
所以,在这一点上可得格外用心。
3.2 配合比的试验好了,选好材料后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做科学实验,得反复试探,调整比例。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比例好像有点奇怪,但别怕,试试就知道了!这就跟人生一样,尝试总是要比坐在一旁羡慕别人的好。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最佳的配合比,才能确保铺出来的路既结实又耐用。
4. 结论最后,咱们来总结一下。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虽然听起来像个技术活,但其实就像做饭一样,只要认真挑选材料、反复试验,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路面。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时(生产配合比如何取料),取样
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 (三)矿料配比设计
▪
矿料配合比设计建议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
格用试配法进行。
▪ 对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 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 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 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 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饱 和 度
(%)
(%)
规范要 求
70~85%
油石比 a4无法确定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
①从上述图上找出毛体积密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 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a2、
目标空隙率(或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3、沥青 饱和度范围内的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4
a1=5.9%; a2=5.28%; a3=5.32%; a4无法确定 (2)计算OAC1=( a1 +a2+ a3+ a4 )/4
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
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
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 (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配合比设计时宜适 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 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 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4)最佳沥青用量OAC=(OAC1+OAC2)/2 OAC=(OAC1+OAC2)/2 = 5.54%
(五)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一、确定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空隙率: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实性和耐水性。
3.含沥青量:保证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与规定的要求相符。
二、计算混合料配合比的步骤: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指的是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骨料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骨料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骨料配合比=(沥青含量÷骨料质量)×100%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是指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沥青配合比=(沥青质量÷混合料总质量)×100%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是指混合料中添加剂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沥青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添加剂配合比=(添加剂质量÷沥青质量)×100%三、计算示例:假设需要计算一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为5%,总质量为1000kg,添加剂的质量为50kg。
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 (5kg ÷ 950kg) × 100% = 0.53%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 (5kg ÷ 1000kg) × 100% = 0.5%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 (50kg ÷ 5kg) × 100% = 1000%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所需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为:骨料配合比为0.53%,沥青配合比为0.5%,添加剂配合比为1000%。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的特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的。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编号: 试验报告样品名称:SMA-13沥青混合料目旳配合比设计检查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同意日期: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旳级配采用SMA-13型级配。
根据委托规定,工程级配范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旳SMA-13级配范围。
2.SMA-13沥青混合料旳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构成为:(1)粗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企业生产旳玄武岩碎石。
(2)细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企业生产旳石灰石机制砂。
(3)沥青:厦门华特生产旳SBS改性沥青。
(4)矿粉:茫顶石场生产旳石灰石矿粉。
(5)水泥: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企业生产旳32.5级一般硅酸盐水泥。
(6)纤维:武汉优尼克工程纤维有限企业生产旳絮状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质量旳3‰。
3.按规范规定,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理论计算法。
4.混合料拌和时沥青旳加热温度为180℃,集料旳加热温度为190℃,试件旳击实成型温度为170℃。
5.原材料和混合料旳技术规定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之规定。
6.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措施”中旳程序及公式计算。
7.试验成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有关验证,确定SBS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目旳配合比设计旳最佳油石比为6.0%,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量与目旳配合比级配曲线靠近。
目旳配合比旳各级集料比例见有关设计图表。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7月15日一.原材料试验1、SBS改性沥青试验成果2集料试验(1) 集料原材料来样筛分试验成果矿料筛分曲线图如下:(2) 粗集料材质试验成果(3) 各级粒径集料旳相对密度试验成果(4)矿粉质量试验成果(5)细集料旳砂当量成果(6)木质素纤维试验成果二. 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规定1.SMA-13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规定2.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规定三.SMA-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1.设计矿料级配确实定(1)根据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多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一样粗细旳初试级配,3组级配旳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旳通过率处在级配范围旳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
沥青配合比内插法计算公式

沥青配合比内插法计算公式
沥青配合比是指沥青与骨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用于确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和骨料的配合比例。
内插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沥青配合比的方法,它基于已知的配合比数据,通过插值计算出待求配合比。
内插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沥青配合比= (沥青样品2质量- 沥青样品1质量) / (骨料样品1质量- 骨料样品2质量) * (待求骨料样品质量- 骨料样品2质量) + 沥青样品2质量
在这个公式中,沥青样品1和沥青样品2是已知的两个沥青样品的质量,骨料样品1和骨料样品2是已知的两个骨料样品的质量,待求骨料样品是需要计算的骨料样品的质量。
使用内插法计算沥青配合比的步骤如下:
1. 确定已知的沥青样品1和沥青样品2的质量,以及对应的骨料样品1和骨料样品2的质量。
2. 确定待求骨料样品的质量。
3. 将已知数据代入内插法公式,按照公式的顺序进行计算。
4. 根据计算结果得到待求的沥青配合比。
请注意,内插法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已知数据的准确性和内插计算的精度。
同时,为了确保准确性,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多个已知数据点进行内插计算,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是关于沥青配合比内插法计算公式的解释,希望对您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确定设计要求。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时,需明确设计要求,包括沥青的黏度、骨料的颗粒形状、最大粒径等技术指标,还需考虑路面的使用强度、防水性、耐磨性等要求。
2.计算沥青含量。
沥青是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的选定是混合料性能的
重要保证。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沥青质量=总质量/(1+骨料空隙率+沥青空
隙率),其中骨料空隙率和沥青空隙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3.计算骨料含量和配合比。
在确定沥青含量后,即可计算骨料含量,骨料含量=总质量-沥青含量。
骨料含量的选定需与沥青含量相匹配,同时需要配合具体的骨料种类、颗
粒形状和最大粒径进行选择。
最后,即可计算出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配
合比=沥青含量/骨料含量。
4.不同情况下的配合比计算。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程要求、原材料种类、技术水平等因素的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合比的调整。
例如,在高速公路路面上应用的沥青
混合料中,对沥青含量有较高的要求,通常为5%~7%左右;在高寒地区的
路面上应用的沥青混合料,根据路面的使用环境和气候条件,沥青含量需
要适当增加,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确保路面质量稳定和工程项目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工程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以求取一个最优的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