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大汇总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大汇总和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反射面时,按照反射定律,以相同的角度反射回去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反光镜、光纤通信等。
三、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线通过某些介质时,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使得不同波长的光线发生弯曲的程度不同,从而使得光线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光谱仪、彩虹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四、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由于光的波动性质,会出现增强或抵消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波的弯曲现象,从而产生出一定的干涉图案。
这两种现象在干涉仪、衍射光栅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五、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中的电场矢量只沿着某一方向振动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偏振片、液晶显示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光的各种现象和应用,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反射是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发生的现象。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首先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平面镜,然后竖直地立起一张纸板,并使其上的直线垂直于镜面。
接着,让一束光贴着纸板以某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
我们记录下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并重复多次实验记录下不同角度下的反射现象。
最后,我们测量NO两侧的角度i和r。
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我们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将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定律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学

第二章光现象✿必考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l.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打枪、影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4.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规律称为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 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 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 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 表示。
注意:①对应于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②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 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3.反射类型:①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光②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
一、光线的传播与反射
1. 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2. 光在空气和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相等的;
3. 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相等且在同一平面内。
二、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1. 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称为折射率,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
2.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
三、光学仪器
1. 光学仪器包括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
2. 望远镜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可以放大远处物体;
3. 显微镜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可以放大微小的物体。
四、光的偏振与波长
1. 光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方向;
2. 光被偏振器过滤,只能通过波形与偏振器振动方向相同的光波;
3. 光线的波长决定了它在介质中的折射率。
五、光的干涉与衍射
1.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后相互影响;
2. 衍射是指光线经过狭缝或像光源有缺陷的物体后发生的扩散现象。
六、光的颜色与组合
1. 白光是所有颜色的光都混合在一起的光,彩色光由具有不同频率的单色光组成;
2. 颜色可以通过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组合得到。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习和应用光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加强对物理光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上册光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光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光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八年级上册光的知识点: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一、光的性质
1.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
2.光的散射:通过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3.透明物体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比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如玻璃),光线会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做折射。
二、光的传播
1.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为3×10的8次方米每秒。
2.光的间接证明:光的存在可以通过其间接证明进行。
比如通
过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来证明光的存在。
3.光的色散: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会因折射率不同而产生
色散现象。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平面镜成像:光线垂直入射于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方向与入
射光线方向相同,成像位置等于物体的位置关于镜面的对称点。
3.凸透镜成像: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其焦点,形成倒立实像。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本质,更好地
理解和应用光的相关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光的知识也是非常重
要的,如光学仪器、光通信、光子电池、太阳能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总之,光学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帮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大家在学习光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光的神奇与美妙。
(全面版)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全面梳理

(全面版)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全面梳理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
-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 光的镜面反射:光线与光滑表面发生反射,光线方向发生改变。
- 光的散射:光线遇到粗糙表面,沿不同方向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与透射- 媒质界面上光线的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媒质射入另一种媒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关系。
- 光的全反射现象:当光线从光密媒质射入光疏媒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完全反射回去。
- 光的透射:当光线从一种媒质射入另一种媒质时,一部分光线会进入另一种媒质并继续传播,这个现象称为透射。
光的色散与光的成像-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导致出现各种颜色。
-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是三种基本的光原色,可以通过合成获得其他颜色。
- 光的成像:利用透镜将光线聚焦,形成实像或虚像。
- 人眼的成像:由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成,通过折射和调节焦距来实现成像。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干涉:光通过两个或多个波源时,波峰和波谷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干涉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
- 光的衍射:光通过一个孔或缝隙时,波的弯曲现象导致光线的扩散。
衍射现象具有衍射图案和衍射级次的特点。
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光振动方向的特性。
偏振光具有束缚性和方向性,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筛选。
- 光的偏振处理:利用偏振片进行光强的调节和控制,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调制。
以上是初二物理光学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光的产生、传播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光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的知识点。
1. 光的产生和传播光可以通过光源的产生而得到。
常见的光源有太阳、电灯等。
光在空气、水和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光在空气中传播最快,光在水中传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慢一些。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产物。
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中间是薄的。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凸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焦点。
凹透镜也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但中间是薄的。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分别是凹透镜的两个球面的虚焦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是不同的。
3.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光遇到反射面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反射面的形状,光的反射可以分为平面反射、球面反射和曲面反射。
平面反射是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球面反射是光在球面上的反射。
曲面反射是光在曲面上的反射,比如光在凸透镜上的反射。
4.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折射面的形状,光的折射可以分为平面折射、球面折射和曲面折射。
平面折射是光在平面上的折射,球面折射是光在球面上的折射。
曲面折射是光在曲面上的折射,比如光从凸透镜出射的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光经过某些介质或物体后,由于折射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折射角,从而分离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有彩虹和光的分光镜。
6.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物体的像。
根据光的成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在成像位置上产生的真实的像。
虚像是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在不能观察到的位置上产生的虚假的像。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知识的一些基本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也可以更好地应用光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部分,对于八年级的同学来说,掌握好光学的基本知识点是为今后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八年级物理中常见的光学知识点。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生活中有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比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小孔成像就是当光线通过小孔时,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其原理就是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线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时,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就形成了影子。
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食则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两种天文现象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有力证明。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⁸米/秒,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接近。
二、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我们首先要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比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等的反射就是镜面反射。
漫反射则是指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比如汽车的后视镜、潜望镜等。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比如我们看到平面镜中的像,实际上那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一种“错觉”。
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家庭中的穿衣镜、舞蹈房里的镜子等。
四、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大汇总

(完整版)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大汇总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光的本质、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
光学的知识点很多,下面是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的大汇总。
1. 光的传播方向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光线是垂直于波前的直线。
2. 光的反射规律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 光的折射规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满足较为著名的折射定律,即\(\frac{{\sini}}{{\sin r}} = \frac{{n_2}}{{n_1}}\),其中\(n_1\)和\(n_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i\)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
4. 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一个临界角时,光将完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不发生折射,这个现象称为全反射。
5. 物体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成像,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分为实像和虚像。
- 凸透镜成像:- 光线会聚到一点,形成实像,成像距离大于焦距;- 光线受到凸透镜的放大作用,成像往往较大。
- 凹透镜成像:- 光线发散,看起来像是从虚像位置发出,虚像位于凹透镜的逆光方向上,成像距离小于焦距;- 光线受到凹透镜的缩小作用,成像往往较小。
6. 人眼的成像人眼是一种双凸透镜,像相机一样,可以将物体的图像投影到视网膜上形成像。
人眼睫状肌可以控制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调节焦距,使眼睛对不同距离的物体进行清晰成像。
7. 颜色与光的折射、反射白光经过折射或反射后,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光的颜色与光线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光的颜色越偏向紫色;频率越低,光的颜色越偏向红色。
8. 光的色散色散是光经过折射、反射或透过一些特定材料后,不同频率的光的折射角或偏斜角会有所不同,从而产生颜色的现象。
例:当白光透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被分解成不同角度的折射。
9. 光的种类- 可见光:人眼能够感受到的光的频率范围,约为\(4 \times 10^{14}\) Hz 到 \(7.5 \times 10^{14}\) 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
光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又称光线光学)是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为基础,研究光在煤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物理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接下来WTT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知识点
1、基本概念
光源发光的物体。
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速度。
恒为C=3×108m/s。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
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
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
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
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
2.基本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串n=sini/sinr=c/v。
全反射条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
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及其光学特性
(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
(3)棱镜光密煤质的棱镜放在光疏煤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
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像向项角偏移。
棱镜的色散作用复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4)透镜在光疏介质的环境中放置有光密介质的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镜成像作图利用三条特殊光线。
成像规律1/u+1/v=1/f。
线放大率m=像长/物长=|v|/u。
说明①成像公式的符号法则——凸透镜焦距f取正,凹透镜焦距f取负;实像像距v取正,虚像像距v取负。
②线放大率与焦距和物距有关。
(5)平行透明板光线经平行透明板时发生平行移动(侧移).侧移的大小与入射角、透明板厚度、折射率有关。
4.简单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和眼睛
(1)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在。
(2)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在u>2f时的应用.得到的是倒立缩小施实像。
(3)幻灯机
(4)显微镜由短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长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
物体位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经物镜成实像于目镜焦点内很靠近焦点处。
再经物镜在同侧形成一放大虚像(通常位于明视距离处)。
(5)望远镜由长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辕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
极远处至物镜的光可看成平行光,经物镜成中间像(倒立、缩小、实像)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恰位于目镜焦点内,再经目镜成虚像于极远处(或明视距离处)。
(6)眼睛等效于一变焦距照相机,正常人明视距约25厘米。
明视距离小子25厘米的近视眼患者需配戴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明视距离大于25厘米的远视25者需配戴凸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方法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
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
(3)强化训练,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讨论,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
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
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注意细节。
“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
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技巧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
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
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
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
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
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
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主次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
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是否有变化?停止
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2)观察要有步骤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
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将水倒人烧杯
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
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观察时要思考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