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纳和练习

初中物理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纳和练习
初中物理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纳和练习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2课时)

一、知识考点

1. 选用不同于课内的方法和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它所要得出的实验结论

(规律)来源于课内的实验:

⑴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⑶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⑸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⑹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⑺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⑻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⑼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⑽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⑾通过观察木桩被落下的金属块撞击后陷入沙坑中的深浅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⑿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⒀判断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⒁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等等。

2.要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在课内,但探究方法一定来源于课内的实验:

⑴关于“下雪不冷,化雪冷”原因的实验探究。

⑵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⑶探究通过西瓜的电流与西瓜汁中糖浓度的关系。

⑷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⑸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⑹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⑺弹力与钢锯片长度的关系。

⑺物体的影长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

⑻测量西瓜的电阻等等。

二、解答方法

1.记牢课内物理规律或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能与质量

和速度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高低、表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快慢,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大小匝数的多少铁芯的有无等等。

2.课外实验探究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的,选用不同于课内的方法和实验器材进

行实验,它所要得出的实验结论(规律)来源于课内,或者要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在课内,但探究方法一定来源于课内,这类题型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运用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知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4.了解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归纳法等。

A 加水到标记 B.取出小石块 C. 将水加倒入杯中

三、典型例题

例 1.小佳同学利用运动鞋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定量关系”。

⑴如图所示,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运动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目的是_____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 ⑵再往鞋子里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鞋对桌面的______,重

复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⑶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运动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图象。

⑷分析图象可得结论:______。

⑸若他拉着运动鞋匀速前进的速度由0.02m/s 变为0.04m/s ,在其他情况不变时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为:

⑴使拉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1.8. ⑵压力.⑶用描点法绘制图象如下:

⑷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⑸不变.

例2.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⑴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⑵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标尺上游码如图所示,则石块质量为 g 。 ⑶如图所示,A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 、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C 、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42g 。

⑷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 3

⑸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 3

。 答案为:

⑴0刻线。 ⑵52。 ⑶水面又到达前边所做标记处。 ⑷20。 ⑸2.6 四、达标检测

1、今年春节过后,小强家乡连续下了两场大雪,气温骤降,异常寒冷。常言道:

“下雪不冷,化雪冷”。小强想:“化雪时为什么会冷?雪熔化时温度会怎样变化?”于是小强决定对此进行实验探究。

取适量的雪置于玻璃杯内放在热水的脸盆中,用筷子对雪不断搅动,用温度计测出各个时刻雪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雪的熔点是 ℃,雪熔化时用了 min 要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但温度 ,使脸盆中的热水温降低,内能 ,所以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2、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江提出以下猜想: A 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B 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1

)为了验证猜想A ,应该比较实验序号1和 ,可得出的结论是

(2)为了验证猜想B ,应该比较实验序号 和 ,可得出的结论是:物体下落的

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所处高度越高,下落需要时间越长。

(3)请你再提出一种猜想: 。

3、 在进行“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活动中,小明和小兰两人把一只开关和两个灯泡逐一顺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L 2就亮了,但L 1没亮.。 (1)他们在实验操作中不妥之处是 。

(2)小明认为L 1的灯丝断了,但小兰认为这不可能.你支持 的观点, 理由是 。 你认为L 1不亮的可能原因是 。

(3)在全班交流时,小明发现其他小组的两盏灯串联接入电路时一样亮,他便将某一组的两盏灯拿来与本组的两盏灯比较,你认为他应该观察灯泡的 ( )

A.铭牌

B.玻璃泡大小

C.灯丝是否完好

D.玻璃泡是否变黑

4、生活中,常会见到物体从高处下落的运动.如用手拿着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小球和纸片.我们看到小球先落地,纸片后落地,如图2(a )所示.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登上月球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锤子和羽毛,看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如图2(b )所示。通过对图(a )与图(b )所提供的情景的对比:

(1)使我们知道造成纸片比铁球下落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经研究发现,小球在离地面90m 的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其下落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

规律如图1(c )所示(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h 轴、h 关于t 的二次函数图象),试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得出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s 所通过的路程是 m 。

5、夏天,人们总喜欢买西瓜解渴,但不知道买哪种西瓜才甜,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了西瓜的甜度与它的电阻有一定关系,并初步得到了一种鉴别西瓜甜度的方法。以下是小明探究过程和成果。 (1)测量西瓜的电阻。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2中连接完成测量西瓜电阻的实验电路。

(2)探究通过西瓜的电流与西瓜汁中糖浓度的关系

小明从五个西瓜中切出形状、大小相同的西瓜各一块进行实验,每次都给西瓜加10V 的电压,测出通过西瓜的电流,最终得到了下表的实验数据。

在图3中画出西瓜中的电流与它糖浓度的关系曲线。

(3)如果西瓜的糖浓度达到60mg/ml 就算甜,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西瓜越甜,其电阻越_________。

(4)除上述鉴别西瓜甜度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请简述: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施加一个力,同时乙对甲也施加一个力。小明猜想:这两个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为了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他设计了以下实验:

把两弹簧称A 和B 连接在一起,如图4所示,用手拉弹簧称A 。此时,A 弹簧秤对B 弹簧秤有一个拉力F ,大小从B 弹簧秤读出.同时,B 弹簧秤对A 弹簧秤也有一个拉力F ˊ,大小从A 弹簧秤读出.改变手拉弹簧秤的力,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小明读出一组数据如下表:

图2

(1)根据小明的实验,你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卵击石,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就小明刚才所做实验得出得结论,联系生产、生活、学习,请你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 。

7、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有关。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图5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l )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

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2)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

射出仰角θ为_______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8、 洪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6分)

(1)同桌的郑梅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她设计并科学地实施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 (2)对此问题,请你另外提出一种猜想: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9、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

6

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 。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 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

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

(5)结论: 。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

应尽量采用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10、在生活、生产中我们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时夯锤被高高抛起又下落, 砸在工作面上;打桩机打桩时重锤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桩面上…… (1)请你再举一个类似事例: 。 (2)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 。 (3)小军看到打桩机,思考“重锤对地面打击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问题,并提出猜想一:打击力的大小与重锤的质量有关。请你另提出 一个猜想二:打击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

(4)小军找来排球和足球模拟“打桩”来验证猜想一。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 .用台秤分别称出排球和足球质量m 1、m 2。

b .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叠放一张复写纸。将排球从纸的正上方一定高度静止下落,排球打在复写纸上,在白纸上留下打击的复写印迹。记为“印迹1”

c .换用足球从另一高度落下,重作上面的实验。得到足球打击的“印迹2”

d .如何利用台秤较准确地测出排球和足球的打击力F 1、F 2的大小?小军有点为难,请你完成测出F 1、F 2的方案: 。

(5)请对小军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估:

11、拉弯的弓将箭射出去,撞在网球拍上的网球被弹回去,压弯的跳板将跳水运动员弹起

(1)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 。 (2)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 。 (3)小明看到跳水运动员被跳板高高弹起,思考“弹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提出 猜想一: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

猜想二:弹力的大小与长度有关,请你提出猜想三:弹力的大小与 有关。

(4)小明找来钢锯片、弹簧测力计、台钳来验证猜想一,用同一钢锯片按下图从左到右顺序做的三次实验(将钢锯片夹在台钳内,钢锯片形变量用末端侧移量x 表示,钢锯片长度用L 表示)请对小明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5)小明又正确探究了弹力与钢锯片长度的关系,记录数据如下表:

8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12、小明和小华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关系”的实验。他们准备在图中的A 、B 两点间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下:

(1)他们应选择序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

(2)正确选择后,他们将所选电阻丝分别接入A 、B 两点间,闭合开关,通过观察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二次的示数大于第一次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 (选填:较大/较小),同时小华发现第一次实验中灯泡不亮,你认为原因是 。

(3)以上(2)中判断电阻大小关系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以下描述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 A .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B .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C .通过观察木块被运动物体撞后移动距离的大小,可比较运动物体动能的大小

D .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

(4)科学研究表明:在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成反比。你认为他们用上述(2)中的方案能否得到这个结论?请用欧姆定律加以解释。

13、近年来星云湖水污染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星云湖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太湖水污染主要 来自于农业生产中流失的化肥、城市生活污水中的含磷洗涤剂、工业废水中的金属离子 等,这些污染物在水中形成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污染水的导电性能增强,所以导电 性能的强弱是反映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阳湖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

采集了三种流人太湖的典型水样:①稻田水;②生活污水;③工业废水,决定对这三种水 样的导电性能进行对比检测。他们从实验室借来了如图所示的器材.

图7

(1)为了比较水样的导电性能,每次倒人烧杯的水样必须保持 相等.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的器材连接起来. (3)实验前,开关应 (断开/闭合),滑片P 应放在变阻器的 (A/B)端.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选择的方法是 (5)利用上面的电路,小组同学讨论认为可用多种方法比较三种水样导电性能的强弱,

请你写出一种方法。

14、如图12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的李华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影长

跟什么

因素有关”实验中,他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A .影长可能跟物体的高度有关;

B .影长可能跟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

C .影长可能跟太阳光的强度有关。

李华同学用三根长度不同的杆子、一个量角器和一把刻度尺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得 到数据如下表:

(1)比较分析 与 组实验(填序号),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不变

时,物体越高,影子越长;

(2)通过分析第1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物体物体高度不变时,随太阳光与地面夹角增

加,影长先变 ,后变 。(选填“短”或“长”) (3)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李华的猜想 是正确的。(填序号)

图9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一、光学部分 1、平面镜成像实验 2、凸透镜成像实验 典型题例 1、图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 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 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 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 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____________m ;现将一块和镜面般大的木

板放在镜子后面lm 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3、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 ①由图可知,凸透 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实验 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 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②如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机上. 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当u>2f 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

比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教学提纲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重点知识归纳 1: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比例?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从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这几个方面找区别 (2)判断四个数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什么是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 4、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它们的图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5、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 比例尺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按将实际距离放大还是缩小分, 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6、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图形按2:1表示 把图形按1:2缩小表示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是:相同,不同 (2)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一看,二算,三画。分别说出它们的含义 7、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一、填空: 1、写出比值是6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是()。 2、比的前项缩小2倍,后项扩大3倍,则比值是原来的()。 3、在y=12x,x与y成()比例;在y= 中,x与y成()比例 4、把比例尺1 :2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10,一个內项是0.4,另一个內项是()。 6、18的因数有();选出其中的4个组成比例是()。 7、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比例。 8、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比例;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比例。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成()比例。 10、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成()比例。 11、如果8a=9b,那么a和b成()比例。 12、把一个长6cm,宽4cm的长方形按2 :1放大,得到图形的面积是()。 13、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成()比例。 14、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 :5000000,地图上的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千米。 15、x的等于y的,则x与y成()比例。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观察沸腾实验: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 是; 图A 图B 图C 图D 图 E 图F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 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 甲乙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 (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 1和L 2 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 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 (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 请你评估: (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 (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 (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是 _ (2)你的结论 是 ;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A B C 3.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初三物理试题-新人教九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综合复习4 最新

九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综合复习(4) 一、选择题 11.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B.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 C.不管桌面是否水平,只要调平横梁就可以称量 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称量 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B.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水得到晶体 C.水只要是无色透明的就能饮用D.工业上用水致冷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小的特性 14.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 18.在水平街道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一边行驶一遍向道路上洒水.下列关于其机械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不变B.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不变D.动能减小,机械能增大 20.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湿 A.手提水桶感觉很累,原因是水桶的重力作用在手上了 B.鸡蛋砸石头,鸡蛋碎了,原因是鸡蛋受到的力大 C.推出去的铅球,可以在空中飞行,原因是铅球始终受到推力的作用 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原因是足球受到了摩擦力‘ 二、填空及简答题 25.我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2018年12月在上海通车,它的设计最大速度为130km/h.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__________的原理使列车与导轨脱离接触,消除了车体与轨道之间的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了列车速度.坐在该列车上的小红同学,看到窗外的房子飞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小红为参照物,列车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6.海洋是个极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宝库.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尝尝需要潜入到海洋的深处去.潜水艇是人类研究海洋的重要设备,它的上浮和下潜是通过_______来实现的.当潜水艇潜到水下500m深处时,它受到的压强是______Pa.(ρ海水=1.18×118kg/m3,取g=

初中物理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纳和练习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2课时) 一、知识考点 1. 选用不同于课内的方法和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它所要得出的实验结论 (规律)来源于课内的实验: ⑴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⑶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⑸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⑹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⑺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⑻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⑼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⑽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⑾通过观察木桩被落下的金属块撞击后陷入沙坑中的深浅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⑿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⒀判断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⒁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等等。 2.要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在课内,但探究方法一定来源于课内的实验: ⑴关于“下雪不冷,化雪冷”原因的实验探究。 ⑵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⑶探究通过西瓜的电流与西瓜汁中糖浓度的关系。 ⑷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⑸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⑹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⑺弹力与钢锯片长度的关系。 ⑺物体的影长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 ⑻测量西瓜的电阻等等。 二、解答方法 1.记牢课内物理规律或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能与质量 和速度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高低、表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快慢,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大小匝数的多少铁芯的有无等等。 2.课外实验探究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的,选用不同于课内的方法和实验器材进 行实验,它所要得出的实验结论(规律)来源于课内,或者要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在课内,但探究方法一定来源于课内,这类题型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运用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知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4.了解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归纳法等。

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必背知识点归纳|通用版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 歌 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唐·李白 日》北宋·王安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唐·白居易

州词》唐·王翰 董大》唐·高适 塞》唐·王昌龄 天门山》唐·李白 行》唐·杜牧 句》唐·杜甫 石 灰吟》明·于谦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洞庭》唐·刘禹锡 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西林壁》北宋·苏轼 隐 汪伦》唐·李白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淘沙》唐·刘禹锡 歌子》唐·张志和 园不值》唐·叶绍翁 唐·刘长卿 石》清·郑燮 白 桥夜泊》唐·张继 岛 梅》元·王冕 明》唐·杜牧 食》唐·韩翃 日》南宋·朱熹 浩然 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 军行》唐·王昌龄 州词》唐·王之涣 映深竹。《秋浦歌》李白

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州西涧》唐·韦应物 衣巷》唐·刘禹锡 南春》唐·杜牧 枝词》唐·刘禹锡 夕》唐·杜牧 花卿》唐·杜甫 临安邸》宋·林升 儿》南宋·陆游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疾 清照 船瓜洲》宋·王安石

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唐·杜甫 亥杂诗》清·龚自珍 二、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西游记》知识点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三、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三国演义》知识点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集锦

电磁铁磁性影响因素 1、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2、影响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 3、电磁铁吸引曲别针/大头针/铁钉的数目(转换法)(看题目中给什么)谁吸的多谁的磁性最强。 4、实验中下方铁钉张开(散开):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5、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先标出电流的方向)。 6、把两个电磁体串联,目的是使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的依据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用到的两个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了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法)。 4、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和电阻的的关系实验中,用此电路探究和电阻关系的好处/串联的好处: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在探究电流通过到提示产生热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5、结论:注意前提条件在电流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在电阻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7、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的原因:装置气密性差。 8、并联一个电阻的好处:并联分流,保证通过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 9、实验中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看题目中用的什么),U型管中液体液面高度的变化。 10、用空气来做实验的好处:空气受热容易膨胀,便于实验观察。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灯泡的规格(如2.5V)来判断、电池的个数。 电流表的量程:需要简单进行计算U/R P/u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此时的功率比额定功率大,还是比额定功率小(比较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还是小)要测额定电功率,滑片要向哪端移动(注意比额定电压大,还是比额定电压小)、移动时眼睛看着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三遍)、计算额定功率。 6、故障题: 短路(电流变有数,电压表没数)、断路(电压表有数,电流表没数)、连上就亮了(开关未断开)、滑动变阻器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滑动变阻器的导线同时接在了下端两个接线柱上、电压表随灯泡亮度的增大而减小(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7、假如灯泡的测量需要大量程,大量程损坏改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8、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不同电压下灯泡的电功率规律。 9、结论:实际电压越大,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10、连接电路前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大阻值处(离下接线柱最远端)(看清填左右,还是填ab):保护电路。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R=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滑动变阻器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4、多次实验的目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测物体长度 5、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滑动变阻器的移动:看电压表 7、故障:断路(电流表没有数、电压表有数,显示电源电压、电压表和谁并联、谁断路)。短路(电流表有数,电压表没数)。选滑动变阻器:会计算(选大的)。 8、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可以做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9、三次数据相加取平均值。

初中科学物理知识点总结综合归纳

物理知识点 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1.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长度单位 国际长度单位:米m(主单位) 其他: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等 认: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 测量工具:刻度尺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尺的位置与被测物平行 读:视线正对刻度线并垂直尺面。读数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记:数字+单位 误差:减小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3.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特殊测量:累积法、以直代曲法、用棉线、平移(辅助工具)法 测量时间:时间单位 国际时间单位:秒s 其他: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m 纳秒ns等 测量工具:钟表 1.3特殊测量: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 以直代曲法:测量曲线的长度 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1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产生声。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形式:波 传播条件: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速度:气体:340m/s v=s/t s=vt t=s/v 接受:人耳结构 听不到声的情况:1.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2.离声源太元3.无介质 音调:高低←频率(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 2.2~2.3乐音的三要素:响度:强弱←振幅(分贝dB计量声音强弱)/离声源远近 音色:←材料、结构、发声方式 弦乐器的音调:当弦粗细、张紧程度相同,弦越长音调越低; 当弦粗细、长短相同,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当弦长短、张紧程度相同,弦越细音调越高; 人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85~1100Hz 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物理学:无规律振动 2.4乐音环境保护: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休息 物理学:有规律振动 噪音环境保护:有可能影响人 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力。应用:B超、声呐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应用:水母耳 方法吸声 隔声 减少噪声在声源处 途径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力学部分 一、密度(探究和测量) 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 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 3.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2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2b 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 3= g 。 (2)请按照图4a 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 图 1 a b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1)表中漏填了两个数据,请你在表中补上。 (2)根据上表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线。 (3)由数据和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2010广东)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4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4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图4 图3

中考复习专题现在进行时-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中考复习专题现在进行时-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一、初中英语现在进行时 1.Don't make any noise. We to a piece of wonderful music. A. will listen B. are listening C. listen D. have listened 【答案】 B 【解析】【分析】句意:不要发出任何噪音。我们正在听一首美妙的乐曲。根据Don't make any noise.可知表示现在我们正在听音乐,因此不要发出噪音,故用现在进行时be doing,故答案选B。 【点评】考查现在进行时态。 2.Look! The reporter ______ an interview _______ the famous writer. A. does; with B. is doing; with C. is doing; in D. does; to 【答案】 B 【解析】【分析】Look!用于句首,是现在进行时的标志,故排除 A和 D;do an interview with sb 对某人采访,选项C介词搭配错误,故选B。句意是:看!那位记者正在采访那位著名的作家。 3.— Where is Linda? — She __________ a TV program about a missing elephant. A. watches B. will watch C. watched D. is watching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琳达在哪里?——她正在看一个关于失踪大象的电视节目。根据上下文可知这里是正在进行的动作。进行时的结构:be+doing。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现在进行时。注意掌握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和构成以及用法。 4.Look! A dog a blind man across the road. A. leads B. lead C. is leading D. led 【答案】C 【解析】【分析】句意:看!一条狗在引导一位盲人过马路。A. leads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形式;B. lead非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形式;C. is leading现在进行时态形式;D. led 一般过去时态形式。看得到,说明动作正在发生,句子用现在进行时态。故选C。 【点评】考查现在进行时态,在有look,listen的句子中一般使用进行时态。 5.—Where are the twins? —One ________ flowers and trees in the garden, the other ______ to help her. A. has watered, has gone B. is watering, has been C. is watering, has gone D. has watered, has been

(完整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一.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水、重物 2.猜想与假设: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液体所受的重力。 2.实验步骤分析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G桶。 ③溢水杯中放满水,把物体浸没在溢水杯内的水中,用一个空的小桶来接溢出的水(这样,桶中的水就是物体排开的水)。同时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的总重力G总,则G排=G总-G桶。 ⑤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换用其他形状的物体,重复实验,寻找规律。 实验次数物体所受重 力G物(N) 物体在水中时 测力计的读书 F(N) 浮力F浮 (N) 小桶和排开 水所受的总 重G总(N) 小桶所受 的重力G桶 (N) 排开水所 受的重力G 排(N) 1 2 3 (3)实验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 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4)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为什么要重复多次?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 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②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什么影响?还能得出实 验结论吗? 如果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就会使F浮大于G排,从而无法 得出实验结论 ③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原理:称重法测浮力。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3.猜想与假设: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实验过程: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二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⑤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⑥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 F浮,记录在表格1中。 表格 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有关 实验次数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水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水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F/N 浮力F浮/N 1 2 3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表格2 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液体种类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 F/N 浮力 F浮/N 水 酒精 3.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①用细线拴好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 ②将铁块浸没在水面下1cm处,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1=G-F1;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2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2 广东省罗定市泗纶中学徐守键 第二部分力学 一、仪器使用 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比它更精密的常用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测量力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一)刻度尺(参阅八上P103) 1、认识刻度尺 右图中,刻度尺的量程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2、刻度尺的使用 刻度尺的使用要领是“五会”。即: 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放:应使刻度尺的________线或某条(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条边对齐,把刻度尺的________尽可能与被测物体________,不能歪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________刻度尺; 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________值、________值和________(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化曲为直: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道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测薄圆铁片周长,可使铁片顺直线滚一圈再测量起、终点长度。 (2)以多测少或以少测多。如:测一张纸的厚度可测n张纸的厚度再除以n;测细铜丝直径可测出密绕后n匝的长度再除以n;测楼房高度可测每一级楼梯的高度再乘以相应楼层的级数。这种方法适用于完全相同的测量对象,以多测少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以少测多相当于扩大了量程。 (3)利用工具平移。如图所示是测圆锥高度和圆柱直径所用的一种方法。 (4)替代法。用可以直接测量的长度来替代不能直接测量的长度。如测圆柱直径可先测出周长,再根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算出直径。 [典型例题] 1.下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 2.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刻度尺A的读数为__________,刻度尺B的读数为__________,测量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是______刻度尺。 (二)秒表(参阅八上P105) 下图中,秒表的示数为________。 (三)托盘天平(参阅八下P2)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天平的本质是一支____________。 在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在测量精度的要求更高时,则使用物理天平;在生活中,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杆秤。 1、认识托盘天平 请在下图中写出托盘天平各部分的名称。其中,砝码盒中砝码的总质量为________;游码标尺的最大刻度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2、天平的使用 (1)____________调节。即把托盘天平放在________的桌面上。 注:若是物理天平等更精密的天平,在其底盘上还有调节装置,要调节天平的底盘至严格的水平。 (2)____________调节。首先要把________移到________处;再调节________,使指针指在标尺的________处。 注:a)调节平衡螺母时,“哪边高,往哪边调”;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1]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一、密度的测量 1、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 (1)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 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 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 食用油的体积为V 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 油= 。 (2)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 质量m 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 m 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 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ρ油= 。 (3)按__________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 得的密度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 (4)图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 剩余油和烧杯的总质量 2、小科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 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再取回右盘中最小的砝码,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移动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测得矿石的质量是210g ;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 倒出油的质量(g ) 倒出油的体积(cm 3) 油的密度(g/cm 3) !

(2)因矿石体积较大,她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得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cm3;(3)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g/cm3。 … 3、器材:天平,烧杯,水,待测的牛奶 要求:测量牛奶的密度 4、器材:天平(无砝码),相同的量筒(2个),水,待测的牛奶 要求:测量牛奶的密度 。 5、器材:直尺、U形管、水、食用油 要求: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6、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头、烧杯、水、酒精 要求:测量石头和酒精的密度 《 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B.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图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 ` (1)小娟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木块放置方式木块运动快慢弹簧测力计示数 1平放很慢^

(完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推荐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 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 (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 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简单经过时间计算:(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 (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第2、4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口算计算:一般先算整百加减整百数、整十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注意进位与退位) 2、估算:把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 3、万以内的加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位满十就要向前进1. 4、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如果要从十位退 1,而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退1当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当10,这时十位上的数是9。 5、加法的验算:(1)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相.(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2)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6、识记以下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 验算(1)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2)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验算(1)被减数-差=减数 (2)差+减数=被减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附答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实验探究复习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一、重力、弹力与摩擦力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探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二力平衡条件 5.牛顿第一定律 二、压强、浮力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强) 2.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探究气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4、大气压强的测量 5.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简单机械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2.探究滑轮、滑轮组用力情况与各自特点 3.轮轴与斜面 四、功和机械能 1.滑轮组机械效率 2.斜面机械效率 3.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 (3)分析与结论: . 二、弹簧测力计 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重庆,第16题第(4)题)下图是量筒的测量情形,图l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 图14 3.(2011江苏无锡,第32题)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表二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壤“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A 、B 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 (选填“A ”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5 6 甲弹簧的长度/cm 6.O 9.O 12.0 15.O 18.O 21.O 24.O 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S 6 乙弹簧的长度/cm 6.0 7.5 9.O lO .5 12,0 13.5 15.O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练习(学生版)汇编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项练习 一、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 1.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开关S3连入电路中.(要求:只闭合开关S3后,R1、R2以及电流表串联;导线不许交叉) ②小明将S3闭合后,发现电流表均无示数.于是他用一只电压表对电路故障(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进行了检测,将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电压表与电流表均无示数;接在R2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电路中的故障是.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读出了电路中各电流表的示数,得到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继续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各开关的连接情况是(填写各开关断开或闭合). ②分析实验中各电流表的读数(如图2所示),可知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 ③电阻R1:R2=. (3)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拓展】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小明两次实验中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与最小功率之比P最大:P最小=.2.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

初中中学物理热学实验探究专题

热学实验题 一.探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水却较暖和。对此, 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 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为了比较水和沙 子吸热本领的大小。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 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 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 (1)还需要___温度计___、___停表 ___;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 ___使沙子和水能均匀受热。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 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如右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 ①_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热量的多少_;②__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___ 。 (3)探究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提出猜想: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 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你认为上 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 ___不正确_ 如果按照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 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的说法, 那么晚上海水温度低,沙子的温度高,这 与事实不符合.(标准答案) 当在傍晚时,海水仍在蒸发,仍在吸收 热量,而海水的温度却比沙子的温度高(4)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 收的热量大于(大于/小于)沙子吸 收的热量。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的导热性 能不好。 (6)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 加热时间的长短。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 这种方法(转换法)。运用这种方法设 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_把电源,滑动变阻器,电磁铁开关串联 起来,在不同的电流下,观察电磁铁吸 引大头针的数目,就可以知道电磁铁的 磁性强弱。__ (7)如上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 的是( D )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 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 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3.有四位同学。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某 种液体A,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 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请 将1号烧杯记录中漏的选项填 上。(2)。此液体的比热容为 _2100J/(千克.℃)___ (3).比较两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升高的温度有关。____ (4).为了研究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应选进行比较 烧 杯 号 液 体 A 质量 (克) 初温 (℃) 末温 (℃) 加热 时间 (分) 1 A 200 10 14 2 2 A 200 10 18 4 3 水100 10 18 4 4 水200 10 18 8 08大连)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的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同;各烧瓶中发热电阻丝完全相同)若干,其他器材任选。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选用的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图如图 14所示。给A、B两种液体加热时,小 明“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一段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