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胃肠减压管意外脱出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胃肠减压管意外脱出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总结16例患者胃肠减压管意外脱出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患者精神或情绪异常、固定不牢、健康教育不到位、护理人员思想不重视及患者依从性差,都可使导管意外脱出,因此,对患者做好宣教指导,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受牵拉,加强巡视,以减少胃肠减压管意外脱出。
标签:胃肠减压管;管道脱出;相关因素;对策胃肠减压是各种急腹症治疗的主要方法。
而留置胃管是胃肠减压的唯一途径,如何能更妥善固定好胃管,避免胃管脱落,减少患者不适感,是每个外科护士必须面临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16例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的病例,对胃管脱出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12月16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1~87岁,疾病种类:上消化道溃疡穿孔4例,胃癌1例,食管癌1例,肠穿孔5例,肠梗阻5例,其中因精神或情绪异常4例,占25%。
固定不牢2例,占12.5%。
患者不能耐受自行拔出胃管6例,占37.5%。
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患者自行拔出1例,占6.2%。
护理人员思想不重视导致患者拔出胃管2例,占12.5%。
患者依从性差1例,占6.2%。
2 管道脱出的相关因素分析2.1患者精神或情绪异常,自行拔除胃管本组4例,因神志不清,处于朦胧状态,不配合治疗或不能耐受胃管所带来的咽痛、恶心等不适,情绪急躁,将胃管拔出。
2.2固定不牢、患者不能耐受自行拔出本组8例,患者汗液、鼻涕等使胶布失去粘度,胃管上下活动,稍有外力胃管即可滑出。
麻醉未清醒或谵妄患者未使用约束带或使用方法不正确,使双手失去约束,拔出胃管。
留置胃管又是一项侵袭性操作,长期留置对鼻部皮肤、黏膜和咽喉部、食管黏膜均有损伤,长期进食、禁饮导致患者口唇干裂、咽喉部疼痛等局部舒适度改变,使患者期望早日拔出胃肠减压。
留置时间越长,患者拔管的期望越高,意外拔管的几率越高。
2.3健康教育不到位在插胃管前宣教时,未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留置胃管的目的和脱落的危害、胃管固定的方法及如何防止胃管脱出,未引起患者足够重视。
胃管脱出应急预案

胃管脱出应急预案胃管脱出应急预案(上)胃管脱出是指在医疗过程中,胃管意外地从患者的胃穿孔或脱出。
这种情况可能对患者的健康状态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这种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胃管脱出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
首先,需要了解胃管脱出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胃管脱出可能是由于胃穿孔或移位引起的。
胃穿孔是指由于胃壁的损伤或压力过大而引起的胃管穿孔。
这可能是由于胃管的锐利边缘或软骨类物质的损坏引起的。
另一方面,胃移位是指胃管从胃中滑出,导致其脱出。
这可能是由于胃底张力不足、胃管松解或扭曲引起的。
当发生胃管脱出时,需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将患者平卧并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摔倒。
其次,要立即向医生或护士报告事故发生情况。
他们将为确保患者的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
为避免胃管脱出的再次发生,有几个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要定期检查胃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
确保胃管没有松动或移位。
此外,应定期更换胃管以防止其硬化或损坏。
另外,患者在吃饭和活动期间应注意避免用力或剧烈运动,以减少对胃管的物理压力。
胃管脱出应急预案(下)当胃管脱出发生时,除了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外,还需要在等待医生或护士到达之前进行紧急处理。
以下是胃管脱出应急预案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检查胃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
如果胃管已经完全脱出,应将其放在一个干净的容器里,并避免将其再次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以免引起感染或伤害。
如果胃管未完全脱出,应尽量保持其在体内的位置稳定,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二步,观察患者的症状。
胃管脱出可能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向医生或护士报告,以便他们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处理。
第三步,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
口服止痛药或外用止痛药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对胃管脱出事件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然而,在给患者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先咨询医生或护士的意见。
新生儿气管插管脱管原因分析及护理

鼻腔小 、黏 膜柔 嫩 ,经 鼻插 管操 作 困难 ,医源性 创 伤 大。
因此 ,我科新生儿气 管插管全部 采用 经 口插 管。 由于 新生
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 口腔面部清 洁干燥 ;胎脂多 的早 产 儿插管前首先擦干净脸部 胎脂 ,然后再行插管。 32 规范护理操作 :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气道护理及 .
20 05年 1月一2 ( 6月在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 护室 ( IU)住 院的 28例经 口腔 气管插 管的新 生儿意外脱 管的 o 8年 ) NC 0 临床 发 生意外脱管率 2 .6 。结论 59%
管等有关。采用妥善 固定气管插 管、规 范护理操作 、提 高监测 水平 、加强 医护沟通是防止意外脱管的有效措施 。
第 二条胶布缠绕导管后 固定在 同侧 下唇下 方。插管后 观察 记录从插管顶端到 口唇 的长度 ,观察两侧 胸廓抬举 度 ,听
2 1 与插管方 式ຫໍສະໝຸດ 关 :经 鼻插 管 容 易 固定 ,耐 受 时 间较 .
长 ,且 口腔护理容 易进 行 ,相对 不易脱 管 。但 由于新 生儿
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 称。经 口插 管的患儿 ,因为 口腔 分泌
搬广州医药2008年第39卷第6期73动患儿时动作轻柔尤其是搬动头部病情许可时可使得当班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患儿的病情及通气模式变化以把气管导管跟呼吸机分离搬动或移动体位稳妥后接上的情况从而做出对患儿更适合的护理对策避免脱管的呼吸机
・
7 ・ 2
州
医
药
20 0 8年 第 3 9卷第 6
新 生 儿气 管 插管 脱 管原 因分 析 及 护理
机 时机不对会造成患儿 的不耐受而致烦躁 ,易造成 脱管。 26 缺乏适 当的肢体约束 :当患儿躁动 、 自主呼吸强 ,易 .
胃管脱出不良事件分析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针对“27床王言增发生胃管脱出”这一事件进行讨论,2016年9月6日 N2级护士韩玉宇值P班,02:00 27床王言增家属诉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护士立即赶往患者床旁,发现胃管已全部脱出,检查患者鼻腔粘膜无损伤后,给予重新置管,并给予妥善固定,向患者家属解释并取得其谅解,因当班护士及时处理,未给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
下面请当班护士韩玉宇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况及过程。
韩玉宇(N2级)她说: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该患者的基本情况,王言增,男,56岁,于2016年08月09日以“头晕、头痛4小时,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1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呈浅昏迷状,精神差,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急诊头颅CT示:小脑出血,医嘱在急诊全麻下行“右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加小脑血肿清除术”,术后转往综合ICU 继续治疗;2016年08月11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意识模糊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光反应灵敏,气管插管内吸氧,给予一级护理、告病危、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并给予脱水、抗菌、化痰、止血、护胃、营养、补钾补液、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并与当日在急诊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2016年08月16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遵医嘱转往综合ICU;2016年08月29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嗜睡状,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光反应均灵敏,查患者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气管套管通气良好,留置胃管通畅,留置尿管通畅,并给予妥善固定,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2016年9月5日患者转神志清,但仍留置胃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事件的整个过程。
我于2016年9月6日值P班, 02:00 27床王言增家属诉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护士立即赶往患者床旁,发现胃管已全部脱出,检查患者鼻腔粘膜无损伤后,给予重新置管,并给予妥善固定,向患者家属解释并取得其谅解,因及时处理,未给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
留置深静脉导管意外脱出原因及护理对策

作的满意度,护士的职业价值感得到提升㊂3.1 患儿易于接受造口护理 专科护士对患儿的照顾,不只是疾病护理,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康复㊂专科护士像母亲一样关心患儿的健康㊁学习㊁成长等,和患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㊂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细心的家庭照顾减轻了造口带来的不适㊂3.2 患儿照护者易于接受造口护理 造口患儿需在家进行3个月~6个月的护理,患儿造口并发症相对比成人高,造口护理相对较困难,需要患儿家庭成员的理解和配合㊂专科护士和医师负责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治疗和护理,让患儿及家属在住院过程中有依托感,促进照顾者间的理解,有利于家庭成员齐心协力护理患儿㊂3.3 护士的职业价值感得到提升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士对患儿的全面照顾,需要护士知识面广,从而促进护士不断学习,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㊂近几年造口护理专业发展迅速,为专科护士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㊂专科护士和患儿及家属㊁医师㊁护士及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㊂专科护士对患儿的全面了解,使其能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并主动与医师沟通,及时解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㊂专科护士对患儿及家庭成员能更深入的了解,彼此之间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㊂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工作环境有效地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强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及对患儿的爱心,提升了护士职业价值感㊂参考文献:[1] 邓业芹,柳玉红,许业梅,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产科及儿科应用的现状和展望[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B ):4043.[2] 祝亮美,楚平华,王晓花.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及其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063008.[3] 朱丽辉,李凤辉,祝益民.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实践[J ].护理研究,2013,27(8B ):25122514.[4] 戎艳鸣,楼建华,徐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J ].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2932.[5] 陈劼,马丽丽,陈琳,等.149例小儿肠造口并发症分析及其护理[J ].护理研究,2011,25(1A ):4952.[6] 魏春香,魏贵明,王爱琴.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89591.作者简介 徐宏宇,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万四红㊁刘琴㊁杨红梅㊁孙瑛㊁彭霞㊁贺丽㊁朱丽辉单位: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㊂(收稿日期:20140617;修回日期:20141013)(本文编辑寇丽红)留置深静脉导管意外脱出原因及护理对策1)C a u s e s a n dn u r s i n g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 d r o p p i n ga c c i d e n t a l l y o f c a t h e t e r i nd e e p ve i n 储 芳,唐永红,王丽珍,唐红梅,余君荣C h uF a n g ,T a n g Y o n g h o n g ,W a n g Li z h e n ,e t a l (N o .302H o s p i t a l o f P L A ,B e i j i n g 100039C h i n a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深静脉导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降低意外脱管的发生率㊂[方法]对2012年1月 2013年12月收集的19例深静脉置管病人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㊂[结果]本组19例病人发生脱管的原因主要有:病人意识障碍;活动时不慎脱管;睡眠时无意识拉扯;导管固定装置未安装㊁固定不牢或固定不当以及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㊂[结论]通过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传教育,增强护士管道护理风险意识等措施,可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率㊂关键词:深静脉;意外脱管;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96493.2014.30.022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10C 376303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国外已经普遍应用,90年代后期我国也逐渐应用于临床[1]㊂王世英等[2]报道,危重病人采用多腔深静脉插管,有利于不同成分液体同时输注,避免了药物的配伍禁忌,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㊂刘芸等[3]报道,长期血液透析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具有操作方便㊁留置时间长㊁可重复置管㊁血流充分等特点㊂解志贤等[4]报道,应用静脉留置针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人放腹水,治疗效果较满意㊂虽然留置深静脉导管具有诸多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留置导管后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如导管意外脱管等事件就时有发生㊂以重型肝炎病人为例,此类病人一般病情危重,体表静脉破坏较多,血管弹性差,且治疗时间长,全身营养状况差,此时一旦导管退出使用,就意味着不能继续透析[5],所以分析导管意外脱出原因以及相关护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㊂现就2012年1月 2013年12月我院19例留置深静脉导管成年病人脱管原因和护理对策探讨如下㊂1)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 二医院课题,编号:Y N K T 2013028㊂㊃3673㊃护理研究2014年10月第28卷第10期下旬版(总第482期)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 2013年12月,我院616例成年病人留置深静脉导管,意外脱管者19例,年龄25岁~81岁;其中男14例,女5例;留置导管时间3d~15d㊂1.2方法对病人深静脉导管意外脱出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病人脱管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精神状态㊁一般状况㊁体位㊁穿刺状况㊁导管脱出情况㊁导管的完整性㊁护理情况等㊂1.3评价标准轻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体外,长度<5c m;中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体外,长度5.1c m~10.0 c m;重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体外,长度10.1c m~20.0 c m或导管完全脱出[6]㊂2结果19例导管脱出中,重度脱管12例,脱出后无法使用;中度脱管5例,轻度脱管2例,经重新确认在血管内后,消毒穿刺处,固定导管后继续使用,未见出血㊁失血性低血压㊁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出现㊂发生意外脱管的原因较多,见表1㊂表1意外脱管原因分析原因例数百分比%意识障碍,烦躁不安631.57病人活动时不慎脱管526.32睡眠时无意识拉扯421.05导管固定装置未安装,固定不牢或固定不当315.79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15.263意外脱管原因分析3.1置管后病人情绪异常或置管意识缺乏杨筱敏等[6]报道,发生脱管与病人的依从性及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情绪不稳㊁智力障碍以及有主观反对者存在明显的潜在危险性㊂王萍等[7]报道,对于意识水平和形态上发生改变的病人,不仅意识模糊时易发生脱管,意识清醒者也可发生,如昏迷躁动病人约束不当时能够挣断束带,拔出导管;有的病人感觉手脚被约束,存在主观反对,虽同意不拔管,又将导管拔掉㊂置管后置管意识缺乏也是导致意外脱管的重要原因,如一些病人由于不适应导管的存在,在脱穿衣服时导致脱管;睡觉时不自觉拉扯导管导致脱管等[8]㊂在本组中也可以看出,意外脱管与病人情绪异常或置管意识缺乏有关者所占比例较大㊂3.2导管固定装置未安装㊁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不当深静脉置管时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装置不仅可减轻病人的疼痛不适感㊁减少穿刺点出血㊁预防感染,还能提高护理质量㊂而导管固定装置未安装,会直接影响深静脉置管病人的治疗;导管处固定方法不当,如导管体外固定翼在下颌骨或锁骨附近,会对病人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病人的不适感;病人发热或天气炎热时,汗液黏稠过多使固定的胶布粘连性降低,固定蝶翼污染㊁丢失,临床不能及时补充固定装置等,可导致导管脱出;固定导管的缝线脱落,或因病人自身皮肤的排异性,缝线脱离皮肤而又未能及时给予重新缝合固定,也会导致脱管的发生[9]㊂3.3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姚建青[10]报道,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评估意外拔管的危险因素,护理措施有缺陷,也是造成意外脱管的重要原因㊂护理失误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护理昏迷病人时翻身过猛;揭下贴膜换药时,未固定导管,或离开病人取物;运送病人做检查或搬运途中,由于操作不协调而对输液管道进行牵拉;对病人约束不规范,固定带太松或不合适以及松脱的胶布㊁敷料没有及时更换等㊂在本组中也可看出,由于护理人员操作失误造成1例病人意外脱管,占总数的5.26%,为护士揭下贴膜换药时,未固定导管,离开病人取物造成的㊂4护理对策陈爱萍等[11]报道,管道维系着病人的生命,无论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还是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脱管,都会给病人带来较大危害㊂针对上述情况,我院护理人员一直致力于探索防范意外脱管的护理对策主要措施如下:4.1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对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持留置导管的合适位置也很重要㊂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①护理人员应在穿刺前向病人详细讲解置管的目的㊁注意事项㊁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②指导病人尽量减少置管部位的活动范围;③嘱其穿宽松㊁低领的衣服,穿脱衣服时注意保护留置管,动作宜轻缓;④长发病人应当将头发编成辫子,注意小心梳理,或劝其将长发剪短,以减少摩擦[10];⑤对于股静脉置管者,尤其是置管时间长㊁固定缝线易脱落者,应嘱病人保持大便通畅,警惕排便时过度用力导致腹压增高而出现脱管;⑥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保持无菌状态的重要性,指导其注意置管局部卫生,不宜淋浴,可用保鲜膜覆盖后温水擦浴,保持敷料干燥,一旦潮湿或松脱,应及时告知护士进行更换;⑦对年老病人要用通俗的语言进行反复宣传教育,及时协助生活护理,还应借助家属的力量,建立完善的互动模式,对于病情较重㊁烦躁不安的病人,注意专人看护,必要时给予肢体适当的制动处理;⑧嘱病人一旦出现脱管情况,及时联系医务人员进行紧急处理㊂4.2心理护理疾病状态时,人的生理心理均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如愤怒㊁震惊㊁怀疑㊁焦虑㊁沮丧甚至绝望等,这些心理反应会加重躯体不适,导致食欲和睡眠紊乱,日常生活功能受损,减低病人的生活质量㊂L a u r a 等[12]研究表明,病人积极适当的自我效能有能降低自我疼痛㊁疲乏㊁抑郁的心理倾向,因此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㊂本组中由于情绪异常导致脱管的病人较多,占总数的31.57%,因而对消极㊁悲观绝望㊃4673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O c t o b e r,2014V o l.28N o.10C等存在很大导管脱落风险的病人应当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①在置管术前,与病人多沟通,注意言语亲切㊁温和,关爱病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病人,对病人进行及时㊁正确㊁科学的心理疏导和干预;②护理人员担任 听众 的角色,认真听取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及时予以解答,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降低病人的心理应激水平,提高病人的应对能力[13];③帮助加强病友间的交流,介绍典型病例,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④术后提醒病人注意导管的自我保护,讲解相关维护知识,缓解病人由于相关知识不足而出现的紧张㊁焦虑等不良情绪;⑤加强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网,在病人遇到困难或情绪不稳定时,家属可以安慰㊁帮助病人,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㊂4.3规范深静脉穿刺流程置管前充分评估病人局部情况及全身情况,操作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穿刺尽量减少对局部组织的损伤㊂导管植入后,均需进行施乐扣固定,外用无菌贴膜覆盖,这样既可延长留置时间㊁减轻病人痛苦,还可防止导管活动而出现脱管㊂需注意的是,留置导管时,不宜有过多的导管暴露在贴膜外,一旦发现施乐扣脱落或即将脱落时,需立即重新消毒,再次固定导管㊂对更换敷料的频率,一般认为穿刺后如无渗血,首次3d以后更换敷料,以后每周更换1次,根据病人情况综合考虑,如渗血或渗出液多时则需要及时更换㊂操作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适当按压,从四周向中心轻撕需要更换的贴膜;一手撕贴膜,另一手用消毒棉签固定导管[6],以免导致导管脱出;应对穿刺点范围内12 c m~14c m进行消毒,将体外导管部分固定呈S形,再用10c mˑ12c m敷料固定,应注意固定时敷料紧贴皮肤,不留缝隙,以免导管脱出㊂如果敷料出现污染㊁松动㊁卷曲等情况,应及时更换㊂4.4加强培训,提高护理操作质量对于深静脉置管的病人,应将控制意外拔管率列入护理质量管理范畴㊂我院根据院内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置管知识㊁置管后的安全风险㊁脱落判断评估以及护理对策等方面的培训,制定有关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培训中对意外拔管的个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减少护理不当的发生㊂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的考核,如更换敷贴操作,以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㊂除上述情况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加强巡视,严格交班,尤其是晚班值班护士应加强深静脉置管处的交接,将导管留在皮肤外长度也列入交班内容,以便于确认导管是否脱出[14]㊂夜间帮病人翻身时应注意技巧,并密切关注病人的神智情况;对于昏迷病人,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注意安置好各管道,操作完毕再次检查各管道的安置情况㊂4.5导管脱出的护理导管部分脱出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标记脱出长度,并及时告知医生,确认导管仍在血管内时,给予重新固定,并做好记录,切忌将脱出导管直接送回血管,以免引发感染㊂对于导管全部脱出的病人,立即按压穿刺点,进行消毒㊁止血,外敷消毒敷料,安慰病人,以免出现不良情绪[9],同时及时填写意外事件登记表㊂总之,深静脉导管意外脱管的原因较多,一旦发生脱管,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治疗费用,而且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留下医疗隐患,因此应当加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做好防范措施,以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率[15],保证深静脉置管的安全㊂参考文献:[1]刘晶星,温娜,王海莲,等.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3A):661663.[2]王世英,王小军.多腔深静脉插管在危重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7):51.[3]刘芸,汤兵,任冰,等.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道100例[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199.[4]解志贤,刘丽霞.静脉留置针临床新用途[J].华北国防医药,2005,8(4):241.[5]李燕红,王翠玉.重型肝炎病人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的心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8B):2116.[6]杨筱敏,叶美素,葛红,等.血液透析患者临时留置深静脉导管脱管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4):6869. [7]王萍,戴文.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深静脉导管意外拔(脱)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83.[8]张娜,梁雪娇.21例P I C C导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1:432435.[9]彭素姜,黄守春,张春红.深静脉留置导管脱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8):22462247. [10]姚建青.深静脉导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116117.[11]陈爱萍,蔡虻.I C 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34937.[12] L a u r aS P,F r a n c i s J K,J e n n i f e rG,e t a l.S e l f e f f i c a c y f o rm a n a g-i n g p a i n,s y m p t o m s,a n d f u n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u n g c a n c e r a n dt h e i r i n f o r m a l c a r e g i v e r s:A s s o c i a t i o n sw i t hs y m p t o m sa n dd i s-t r e s s[J].P a i n,2008,5(137):10071015.[13]郭莉,刘丽华,刘志敏.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8101. [14]何永莲,谢鸿,陈冬梅,等.深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的应用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2):223224. [15]徐步.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7,6(5):5152.作者简介储芳,主管护师,本科,单位: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唐永红㊁王丽珍㊁唐红梅单位: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余君荣单位:10008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㊂(收稿日期:20140311;修回日期:20141013)(本文编辑寇丽红)㊃5673㊃护理研究2014年10月第28卷第10期下旬版(总第482期)。
普外科患者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与防范

普外科患者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与防范发表时间:2016-06-20T11:33:04.08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张容[导读] 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方法:对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610400【摘要】目的: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方法:对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生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与患者、陪护、护士相关。
结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加强护士专科技术培训和管理是防止意外胃管脱出的有效预防措施。
【关键词】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57-02管道的意外脱出,是患者在病情不允许,医务人员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
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各种管道拔除体外,或某因素原因导致导管脱落,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
国内的一些医院报道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5.4%—15.5%[1]。
导管意外脱出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感染的机会,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普外科患者导管种类繁多,包括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静脉插管等。
而且范河谷等[2]认为意外脱管的几率: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
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性胃管脱出的原因,寻求积极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即可将对病人的身心伤害降至最低,对日常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96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其中胃管意外脱出者18例,并对这18例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我科留置胃管的患者共96例,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90岁,手术病人54例,非手术42例。
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新生儿留置胃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发生状况及原因,探讨护理对策。
结果:400例患儿中发生留置胃管意外脱管41例,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发生率为10.25%。
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为:医护人员因素34例,占82.93%,包括导管固定不当12例(29.27%),患儿约束不佳11例(26.83%),导管维护不当11例(26.83%);患儿因素7例,占17.07%,包括患儿哭闹,2例(4.88%),患儿呛咳2例(4.88%),患儿分泌物过多3例(7.32%)。
结论: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发生率较高,且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较多,可分为医护人员因素和患儿因素两大类,在实际护理中需加强对患儿的针对性监护。
关键词: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原因分析;护理策略[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WJK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设为本研究病例筛选时间范围,取期间本科室400例新生儿留置胃管患儿实施研究。
患儿年龄1~22d,平均年龄(10.9±8.8)d;出生体质量2.2~3.8kg,平均出生体质量(2.8±0.7)kg;男215例,女185例;早产儿135例,足月儿265例;置管目的:胃肠减压73例,鼻饲327例。
纳入标准:新生儿(日龄<28d);留置胃管患儿;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一般资料不全患儿;存在精神障碍患儿。
1.2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了解患儿性别、年龄、留置胃管类型、导管型号、置管时间、导管固定材料等,并了解患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发生状况,分析总结患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
2结果400例患儿中发生留置胃管意外脱管41例,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发生率为10.25%。
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
方法对所在医院发生的16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置管后2-3天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高达52.14%;中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
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做好护患沟通,改进胃管固定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减少感染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52-02前言非计划性自行拔管是指留置胃管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
持续胃肠减压是外科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用手段。
它可以减轻腹胀,引出胃肠道的液体及积气;减少术中呕吐引起窒息;防止胃肠道扩张,减轻吻合口张力;防止发生吻合口漏;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但是在插管时由于胃管对鼻咽部的刺激,易引起患者恶心、呕吐,使其不能很好地配合,增加痛苦。
因此在插管时态度和蔼,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信任,给患者讲解留置胃肠减压管的意义及必要性,需要留置胃管的大致时间,告诉患者插管的基本步骤,取得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从2014年五月至2015年五月期间,就临床护理中发生16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现将初步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供大家参考。
1 临床资料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发生留置胃管发生意外拔(脱)管16例次,其中女性10例,男性6例次、年龄22~61岁,平均46岁。
感觉不舒适自行拔出4例,自行呕出2例,活动时不慎拔出3例,夜间睡眠状态拔出2例,胃管固定不牢脱出3例,因自觉肛门排气后自行拔出2例。
50%的患者对胃肠减压的目的不是很明确,20%的患者知道拔管指征是肛门排气,但都不知道还要观察引流情况和腹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
护理策略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
方法:以2020年7月-2022年6月为研究起止时间,对我院新生儿科胃管插管患儿25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儿胃管护理资料进行调取,对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因素进行汇总并探索护理对策。
结果:253例新生儿留置胃管患儿共发生29例意外脱管现象,脱管不良现象发生率为11.46%。
其中医护人员因素占比较大,以导管固定问题(34.48%)与导管维护问题(27.59%)为意外脱管主要单因素。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导致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因素包含护理因素与患儿因素两大类,为减少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要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时对患儿胃管进行调整,确保留置胃管的稳定性。
【关键词】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护理措施
新生儿留置胃管在新生儿置管中十分常见,留置胃管能够为新生儿提供营养支撑的同时实现胃肠减压。
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属于护理不良事件,影响着患儿治疗过程与预后,甚至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加重患儿家庭医疗负担。
为减少此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文章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近两年我院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发生率进行计算,并对意外脱管因素进行总结,以积极预防此类不良护理现象的出现。
现以我院新生儿留置胃管患儿253例进行资料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以2020年7月-2022年6月为研究起止时间,对此阶段中新生儿留置胃管患儿2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53例新生儿留置胃管护理
资料进行调取,展开研究工作。
数据资料表明,患儿年龄在1天-23天,平均年
龄为(12.05±3.4)天,患儿出生体重在2.1kg-3.7kg之间,其中男患儿89例、女患儿64例;早产儿36例、足月儿117例。
患儿留置胃管以胃肠减压、鼻饲为主,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153例留置胃管患儿临床护理资料进行研究,对患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发
生次数、胃管固定材料、意外脱管情况等总结,明确患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原因。
1.3观察指标
对留置胃管患儿意外脱管发生率进行计算,同时对各类意外脱管单因素进行
汇总并对其占比进行计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53例新生儿留置胃管患儿共发生29例意外脱管现象,脱管不良现象发生率
为11.46%。
其中导管固定不当、导管维护问题属于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主
要因素,数据占比明显较大。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单因素分析
留置胃管脱管单因素脱管例数占比
医护人员因素
导管固定不
当
1034.48%
肢体约束不
620.69%
佳
导管维护问
827.59%
题
患儿因素哭闹不止1 3.45%
呛咳2 6.9%
分泌物过多2 6.9%数据汇总2911.46%
3.讨论
3.1新生儿留置胃管
新生儿留置胃管主要用于吸吮能力较弱、无法进食、胃肠减压患儿中,新生儿年龄较小,尚未具备自我管理能力,无法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现象。
留置胃管脱管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着患儿治疗效果与预后,不利于护患关系的稳定,甚至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3.2新生儿胃管脱管原因
从新生儿胃管脱管现象来讲,护理人员因素与患儿因素是导致胃管意外脱管的主要因素,其中护理人员因素占比较大。
医护人员因素下导管固定不当、肢体约束不佳、导管维护问题属于常见意外脱管现象。
1.导管固定不当。
在胃管插管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导管进行固定,在对
导管固定位置不对、固定稳定性不强的情况下,患儿动作幅度过大导致的拉扯现
象会导致患儿出现胃管意外脱管现象。
同时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护理操作也可能
导致导管固定力减弱。
2.肢体约束不佳。
患儿不具备护理依从性,自我约束性较差,外界环境影响下患儿兴奋、愤怒等头部活动容易导致留置胃管意外脱管。
3.
导管维护问题。
胃管插管后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导管护理,但部分责任护士责任心
较差,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对患儿胃管的管理与监护,导致意外托管现象的出现。
另外部分人员护理水平不足,在护理工作中无法对护理风险进行及时发觉,导致
胃管存在意外脱管风险。
患儿因素同样也会导致胃管脱管不良现象的出现。
患儿年龄较小在护理过程
中会不自觉的哭闹,哭闹不止时患儿胃管极易脱管。
另外,哭闹不止导致的呛咳
或者其他呛咳症状的出现均有可能导致胃管意外脱管,且护理过程中难以预见。
最后部分患儿鼻腔分泌物较多,胃管固定效果无法体现,这也就增加了胃管脱管
发生率。
3.3新生儿胃管脱管护理对策
新生儿胃管意外脱管护理主要是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
主要从
以下角度进行着手。
1.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为保障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专业性,强化新生儿留置胃管管理效果,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业务培训,强化其对新生儿
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科学认识,并就其护理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并致力于其责任
意识的培养。
2.强化护理操作质量,在对新生儿留置胃管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对胃管脱管的潜在风险进行规避,防范胃管脱管不良现象的出现。
3.重视置管固定管理,留置胃管要首选鼻置管,并对固定胶带进行选择,以保护
新生儿皮肤。
采用双重交叉固定的方式进行置管固定,以杜绝新生儿哭闹、呛咳、鼻腔分泌物对胃管造成的脱管影响。
4.适当进行新生儿约束,对于好动的新生儿
要适当进行肢体约束,但此项护理工作护理要点较多,需要避免影响患儿肢体血流。
5.规范护理操作与监管,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要减少操作幅度
预防脱管,同时要强化护理巡视工作,及时对脱管风险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导致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因素较多,其中护理人员导管固定因素与导管维护因素为主要原因,需要通过护理人员专业培训、规范护理措施等方式提升其护理专业性,降低可能出现的脱管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桂琴.集束化管理预防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6):141-142.
[2]陈丽琨.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9):87.
[3]修侠.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