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与金庸的比较
侠骨柔情中的家国情怀

侠骨柔情中的家国情怀作者:龚禧来源:《牡丹》2017年第36期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也不会影响其对中国文学做出的贡献。
古龙和金庸是武侠时代的两座高峰,引领了几代人的武侠梦,虽然两者写作的内容有着极大的不同,但都传递着一种侠义精神和向往自由和平的理念。
本文通过对古龙和金庸作品的分析,从人物形象、故事背景等方面来展现作者侠骨柔情中的家国情怀。
一、古龙对个人主义的彰显和金庸的爱国主义情怀(一)风格不同的姓名设置首先,纵观古龙的各部小说,他对于女性姓名的设置,偏爱采用叠音字,如朱七七、白飞飞、丁灵琳、苏蓉蓉等。
对于男性角色及其武功的名字设置就更加讲究。
例如,陆小凤,最出名的功夫便是“灵犀一指”,取自“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七种武器》中的白玉京,腰间一把长生剑,则是取自李白的“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楚留香则是借用三国时期一位美男子谋士荀彧身上充满香气的典故。
其次,古龙也偏好采用代号式的名字,如燕七、燕十三、小公子、小公主、萧十一郎和风四娘等。
而金庸则更加重视女性姓名的设置。
同样是叠音字的“任盈盈”與令狐冲合起来是《道德经》中的“大盈若冲”;周芷若的名字则来自李白的“始向蓬蒿看舞鹤,还过芷若听新莺”;何红药的名字则出自《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对于男性名字的设置,却多借用历史名人的字号,如杨过,字改之,来源于南宋辛派词人,刘过,字改之;张无忌的“无忌”二字则来源于魏国信陵君公子无忌,礼贤下士的作风与张无忌非常相似。
(二)浪子传奇与英雄事迹古龙笔下的主角大多数都是以“浪子”为模型来刻画的,不知其出生不知其过去,讲究骑最快的马,恋最美的人,喝最烈的酒,居无定所,潇洒一生。
例如,陆小凤这个角色,没有人知道他师从何门,是什么地方的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甚至没有人能肯定陆小凤这个名字是真名。
他就好像是突然出现在世界上的人,所有围绕陆小凤的故事都只讲述了此时此刻的陆小凤,至于他的过去怎样,作者都只是模糊带过,过去的幼稚与磨砺的狼狈、未来的衰老与总结似乎都不属于这个传奇人物,唯一属于他的只有此时此刻的潇洒与传奇,极富西方的骑士精神。
金庸小说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庸⼩说和古龙⼩说最⼤的区别是什么?古龙的优秀作品,是⾦庸的两倍。
⾦庸所有武侠⼩说,原稿本来就很不错,⼜经过反复修改,就像天然美⼥再去整容,全部都耐看。
只可惜,⾦庸封笔太早,只留下15部武侠作品。
1.《碧⾎剑》、2.《越⼥剑》、3.《鸳鸯⼑》、4.《⽩马啸西风》、5.《书剑恩仇录》、6.《连城诀》、7.《雪⼭飞狐》、8.《飞狐外传》、9.《侠客⾏》、10.《倚天屠龙记》、11.《笑傲江湖》、12.《天龙⼋部》、13《射雕英雄传》、14.《神雕侠侣》、15.《⿅⿍记》。
古龙作品多达66部,由于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读者对古龙的评价,⽐⾦庸复杂得多。
从时间维度来看,古龙有摸索期、巅峰期和震荡期三个阶段。
摸索期(1965年以前),基本没有佳作;巅峰期(1965年-1975年),基本全是佳作;震荡期(1975年以后),佳作有⼀半左右。
从读者⼝碑来看,古龙有15部作品被全盘否定,有21部作品争议性很⼤,有30部作品得到⼀致好评。
〔⼀〕古龙被全盘否定作品。
1.《苍穹神剑》、2.《⽉异星邪》、3.《湘妃剑》、4.《剑毒梅⾹》、5.《神君别传》、6.《孤星传》、7.《失魂引》、8.《游侠录》9.《彩环曲》、10《残⾦缺⽟》、11.《剑客⾏》、12《剑⽓书⾹》、13.《午夜兰花》、14.《剑神⼀笑》、15.《怒剑狂花》。
古龙早期作品被全盘否定,这个好理解,那时候,古龙还没有形成⾃⼰的风格,只是⽣硬地模仿⾦庸、司马翎等⼈,⽽且还模仿得不好。
《午夜兰花》很遗憾,既是古龙后期作品,还背靠《楚留⾹传奇》这棵⼤树,却写得⾮常糟糕。
《剑神⼀笑》也⼀样,既是古龙后期作品,也背靠《陆⼩凤传奇》这颗⼤树,写得也是乱七⼋糟。
《怒剑狂花》虽然署名为古龙晚期作品,因为⼤部分由丁情代笔,被读者全盘否定了,在情理之中。
〔⼆〕古龙争议性作品。
1.《⽩⽟⽼虎》。
争议原因:这部作品,有⼈给满分,也有⼈给低分。
从布局来看,这部作品不亚于《多情剑客⽆情剑》和《天龙⼋部》,由于古龙好酒贪杯⽽偷懒,早早就收尾了,成了古龙烂尾作品中的最⼤遗憾。
金庸和古龙的作品和对比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侠─《侠客行Βιβλιοθήκη (1965年) 1\楚留香系列桃花传奇.txt
1\楚留香系列午夜兰花.txt
1\楚留香系列新月传奇.txt
1\楚留香系列血海飘香.txt
1\剑气严霜.txt
1\剑玄录.txt
古龙合集2包括以下
2\白玉雕龙.txt
2\白玉老虎.txt
2\碧血洗银枪.txt
2\边城刀声.txt
2\边城浪子.txt
古龙合集6包括以下
6\枪手手枪.txt
6\情人箭.txt
6\三少爷的剑.txt
6\失魂引.txt
6\天涯明月刀.txt
6\铁剑红颜.txt
6\武林外史.txt
6\湘妃剑.txt
6\萧十一郎.txt
6\血鹦鹉.txt
6\英雄无泪.txt
6\游侠录.txt
6\圆月弯刀.txt
金庸作品如蜜汁,入口甜蜜蜜,回味有些腻。
11、古龙的武林,弱者能胜强者,武功等级变幻不定;
金庸与古龙里那些人名

金庸与古龙:取名的差异来源:鄢晓亮的日志作为武侠小说之“集大成者”与“创新者”,金、古二人洋洋洒洒的几千万字的作品中,涉及到的人名真可谓不少。
在对人物的取名上,二人皆妙笔生花,各有千秋。
(一)(一)朴实与华丽作为起初的一个历史学者,金庸身上承载的更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取名上更中正持平一些,人名大多朴实敦厚,如郭靖、杨过、令狐冲、乔峰、狄云、陈家洛、袁承志、陈近南……一个个四平八稳的,带有很强的仿真性,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些名字一样可能会出现,而且几率还很高。
作为后起之秀的古龙,新武侠主义的创新者,在取名上当然就不能再落窠臼,加之古龙的浪子情怀,所以他笔下的人名往往飘逸出尘,极具诗意美感,如楚留香、西门吹雪、花满楼、叶孤城、中原一点红、花无缺、秋凤梧、萧别离……这些名字跟金庸笔下的比较,就显得虚幻了许多,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直楞楞地就从虚空中走出来,华袍锦服,丰神俊朗……简言之,金庸:传统仿真而朴实;古龙:现代虚幻而华丽。
(二)(二)男女有别在对待女性角色上,金庸往往大度、宽容、欣赏得多。
因而在对其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取名时,个人感觉金老是花了大功夫的,至少比为男性角色取名时更用心。
其笔下清丽脱俗的佳名比比皆是,“袁紫衣”之飘逸,“木婉清”之灵气,“王语嫣”之俏兮,“周芷若”之淡雅,“小龙女”之高贵,“霍青桐”之清幽、“程灵素”之脱俗、“苗若兰”之娟秀、“凌霜华”之冷寂、“岳灵珊”之轻盈……字字珠玉,为我们打开一幅群葩争芳的佳人图。
古龙则是一个十足的大男子主义者。
他的小说跟吴宇森的电影一样,更多的是在讲述男人们的故事,兄弟情、生死义,女人永远只是点缀。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这种信条下,古大侠对笔下的红颜之名,往往显得漫不经心,随意而为。
如:苏樱、丁灵琳、红袖、甜儿、朱七七、铁心兰、林仙儿、田思思……一看就是可爱的邻家女生。
相比金庸考究的态度来,显得内涵底蕴不够。
但也有一些不俗的名字,高雅如林诗音(感觉在借用林微因捏)、沈璧君;空灵如明月心;飘逸如蝶舞;诗意如翠浓……在对女性角色的取名时,金庸引用了许多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典故,如:袁紫衣——鲁迅之“月光如水照缁衣”,紫衣即缁衣,暗示了袁紫衣的最终命运木婉清——《诗经·国风·郑风》“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王语嫣——“语笑嫣然”周芷若——《汉书》“衡兰芷若”,芷为白芷,若乃杜若,皆是香草。
个体生命与集体意识-从人性的角度看金庸和古龙小说的异同

2O O2年第 2 期
个 体 生命 与 集体 意 识
— —Leabharlann 从人性 的角度看 金庸 和古龙 小说 的异 同
钱 素芳
( 兰州大学 中文 系 , 甘肃 兰州 70 0 31 )  ̄
摘
要: 作为武侠小说大家 的金庸和古龙都 表现 出对人 性的关注 , 但盒庸 侧重 于人 的社会 性存在 , 将人 的理智感 、 道德感
英雄本 已处 于 必败必 死 的境 地也 是 如此 。古龙解 释 其为 正义必定 战胜邪 恶 。这 来 自于对正 义 的乐 观和 信 心 , 这种锯 释 不免 主 观 色 彩 太过 于 浓 厚 在 古 但 龙 构造 的境 界里 , 英雄 之所 以为英 雄 , 因为没有 任 是 何 欲望 能左右 和限制他 , 英雄 的 自由无 碍 , 才是他 们
视 为人 性的基 础 , 体现 了对集体 ( 国家和民族 ) 的关注 ; 古龙则偏重 于人的生物 性存在 , 重视个 体特 征及个性生 命 的欢 悦 , 重 侧 于描写人类 的欲望 、 本能。这种不同是 由作家对西方文化借鉴程度 的差异 、 历史与现 实的不 同取 向以及作 家个性 差异 等原 对 因造成 的。另外 , 盒庸的文本中还表现出 了一种对侠客 的悲剧意识 , 显示 了侠客心路历程 的凄 怆与元 紊 。 美 键词 : 性 ; 人 个性欢悦 ; 集体意识 ; 武侠小 说
收稿 日期 :0 1 o —1 20 一 4 9
作者简介 : 素芳(94 , , 钱 17 一)女 山酉晋城^ , 兰州大学 中文系硕士
7 3
维普资讯
青海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 )
色 彩
堂之争的缩影。正如 金庸 的《 笑傲 江湖》 没有背景 , 是因为作 品中的现象是数千年来 的封建社会或者说 是 人类社 会 的共 同现 象 所 以 , 认 为 不 妨从 这 里 我
金庸和古龙的作品和对比

金庸和古龙的作品和对比对比:1、古龙热血;金庸柔情。
2、古龙重友情;金庸重爱情。
3、古龙作品有种孤独感;金庸作品有种空虚感。
4、古龙作品更有深度;金庸作品更有厚度。
5、古龙作品容易让读者反思;入。
金庸作品容易让读者代6、古龙视女子如衣服;金庸视女子如宠物。
7、古龙作品,多“少年”;金庸作品,多“老者”。
8、古龙主角,多是隐士;金庸主角,多是明星。
9、古龙的武打描写注重精神交锋;金庸的武打描写注重神功奇招。
10、古龙作品如烈酒,入口不爽口,回味很悠长;金庸作品如蜜汁,入口甜蜜蜜,回味有些腻。
11、古龙的武林,弱者能胜强者,武功等级变幻不定;金庸的武林,强者宰杀弱者,武功等级极其分明。
12、古龙的文字,让人痛快;金庸的文字,让人沉迷。
14、古龙如亦舒;金庸如琼瑶。
金庸武侠作品大合集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雪?《雪山飞狐》(1959年)连?《连城诀》(1963年)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笑?《笑傲江湖》(1967年)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金庸作品集侠?《侠客行》(1965年)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古龙合集1包括以下1\楚留香大沙漠.txt1\楚留香系列蝙蝠侠.txt 1\楚留香系列鬼恋传奇.txt 1\楚留香系列画眉鸟.txt 1\楚留香系列桃花传奇.txt 1\楚留香系列午夜兰花.txt 1\楚留香系列新月传奇.txt 1\楚留香系列血海飘香.txt 1\剑气严霜.txt1\剑玄录.txt古龙合集2包括以下2\白玉雕龙.txt2\白玉老虎.txt2\碧血洗银枪.txt2\边城刀声.txt2\边城浪子.txt2\彩环曲.txt2\残金缺玉.txt2\苍穹神剑.txt2\大地飞鹰.txt2\大旗英雄传.txt2\大人物.txt2\赌局系列.txt古龙合集3包括以下3\多情剑客无情剑.txt 3\飞刀,又见飞刀.txt3\风铃中的刀声.txt3\孤星传.txt3\古龙传奇.txt3\古龙简介.txt3\古龙妙论精选.txt3\古龙作品创作年表.txt 3\护花铃.txt3\欢乐英雄.txt3\浣花洗剑录.txt3\剑?花?烟雨?江南.txt 古龙合集4包括以下4\陆小凤系列凤舞九天.txt 4\陆小凤系列剑神一笑.txt 4\陆小凤系列决战前后.txt 4\陆小凤系列陆小凤传奇.txt 4\陆小凤系列绣花大盗.txt 4\陆小凤系列银钩赌坊.txt 4\陆小凤系列幽灵山庄.txt 4\名剑风流.txt4\七种武器之霸王枪.txt 4\七种武器之碧玉刀.txt 4\七种武器之长生剑.txt 4\七种武器之多情环.txt 4\七种武器之孔雀翎.txt 4\七种武器之离别钩.txt 4\七种武器之拳头.txt 古龙合集5包括以下5\剑毒梅香.txt5\剑客行.txt5\九月鹰飞.txt5\菊花的刺.txt5\绝不低头.txt5\绝代双娇.txt5\流星?蝴蝶?剑.txt 5\那一剑的风情.txt 5\怒剑狂花.txt5\飘香剑雨.txt5\飘香剑雨续.txt5\七杀手.txt5\七星龙王.txt古龙合集6包括以下6\枪手手枪.txt6\情人箭.txt6\三少爷的剑.txt6\失魂引.txt6\天涯明月刀.txt6\铁剑红颜.txt 6\武林外史.txt 6\湘妃剑.txt 6\萧十一郎.txt 6\血鹦鹉.txt6\英雄无泪.txt 6\游侠录.txt 6\圆月弯刀.txt 6\月异星邪.txt。
古龙与金庸风格对比

古龙与金庸风格对比经常被人问:金庸和古龙,你觉得谁更好?这个问题好难回答,因为他俩真的差别好大,不论是长相,性格,爱好,还是经历,财产,寿数……不过,说难也不难。
在我看来,金庸和古龙的差别,其实就是三个词而已。
金庸写人间,古龙写天涯金庸和古龙,都各自发出过对人生和命运的终极之问。
金庸问的是:“我是谁?''古龙问的是“天涯远不远?”前一问,是充裕、富足后的哲思,问的是人生的意义;后一问,是孤独、漂泊中的追寻,问的是人生的归宿。
金庸的侠是人间的侠,就像你和我这些凡俗之人,永远被人情世故包裹着,父母师长亲友君臣,江湖庙堂家族草莽,各种关系,侠客们都要一一面对。
他们基本上来历分明——书香世家陈家洛,隔丝孤儿小杨过,又高又富段公子,土鳖翻身郭大侠。
最来历不明的韦小宝, 你也至少知道他娘是谁。
你知道他们的童年,他们的口音,他们的初恋。
他们被金庸抛入江湖,就像你从校园踏入社会,万千巨浪,无数暗涌,他们遇到的每一点希望,每一个陷阱,每一步成长,你都感同身受。
古龙的侠不一样。
他的侠是天涯的侠。
古龙不是不能写人间,但是能驾驭的范围窄,就像一个歌手音域有限。
一写到小人物,就只好请出小酒馆老板张老实;一写到王公巨贾的生活,想来想去,也只有波斯地毯、小牛腰肉、美女脱光了往怀里钻。
他写不出他们吃什么饭、送什么礼、聊什么天。
于是,古龙独辟蹊径,决然离开人间,把他的侠客发配去天涯。
他的侠客没有来历,宛如孤星,仿佛自天地肇始、江湖开辟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冷冷地在那里。
他们永远在赶路,却不知道要去何方。
你不知道他们的故乡,不知道他们的初恋。
你能看到他们此刻身边的女人,却不知道他们曾经爱过谁。
郭靖遇到黄蓉,我们知道他多半会想起华筝;胡斐遇到苗若兰,我们知道他多半会想起程灵素。
但陆小凤碰到一个姑娘呢?鬼才知道他会想起谁。
古龙的侠客,从不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
他们的人生只有两件事:生存和死亡。
他们生活的场景只有三种:床、酒馆、山顶(或者是房顶)——在床上纵情,在酒馆里社交,在山顶上决战。
大侠的家国情怀与游侠的潇洒自由——金庸vs古龙小说比较

大侠的家国情怀与游侠的潇洒自由——以金庸与古龙例对比港台武侠小说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目录:一、引言 (3)二、人物塑造的含蓄与外露 (3)(一)大侠的成长与高手的寂寥 (3)(二)人物内在的矛盾 (4)(三)侠客年龄层次 (5)三、精神内涵 (5)(一)个群关系处理不同 (5)(二)故事背景:历史再现与时空虚构 (6)(三)情节主线不同 (6)四、创作形式 (7)(一)语言风格:古典雅丽与简炼灵动 (7)(二)文体改进 (8)五、小结港台武侠小说的对比 (9)[摘要]金庸、古龙与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七十年代初,金庸封闭后,古龙更是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了《明报》撰稿人。
但金庸与古龙的武侠小说有着各自明显的特征,这很大程度与他们的文化背景有关。
本文通过分析金庸、古龙对笔下主角的塑造,对比二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及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对比港台武侠小说。
[关键词]金庸、古龙、主角塑造、精神内涵、港台文学一、引言从上世纪50年代,武侠小说在经历了梁羽生的开拓之后,终于在金庸手中发展到顶峰,无论是小说结构、人物塑造、情节模式都已经成熟。
就在读者认为“金庸之后无可看武侠小说”之时,出现了武坛怪才古龙。
古龙不仅以“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口号叫嚣武坛,更以坚实的创作超越了梁羽生而问鼎武坛,成功在金庸归隐后挑起武侠小说的大梁,并把他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在古龙最鼎盛的时期,七十年代初期,金庸封笔,尽管古龙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金庸之后的《明报》武侠撰稿人,但读者不难发现,古龙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模式、语言风格等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有人说,这是因为金庸以写武侠为副业,每部作品都能够得到精心的设计和修改;而古龙以武侠小说为生计,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
我认为上述原因虽对作品精致度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足以造成两人作品在多个方面的差异。
对比二人的人生经历,金庸虽后居香港,但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和社会责任感早已把他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在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影响下,他笔下的不少人物也都带有明显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古龙少年时的不幸遭遇所形成的狂放、热情而又孤独、古怪的性格使他成为武侠界的奇人、怪才;台湾的“孤儿”地位和“孤儿”文化,也对他笔下侠客的孤独、寂寞的情绪有很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龙与金庸的比较
通常来说,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多是古龙的拥护者,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古龙比金庸要差一些,古龙的拥护者觉得不服气,才要分析讨论一番。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四件事情,即使这四件事情和古金的比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里之所以说古金而不说通用的金古,是为了公平起见,因为按照拼音顺序、笔划顺序“古”都在“金”的前面。
••••第一件事情是,在古龙最鼎盛的时期,七十年代初期,金庸封笔,古龙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金庸之后的《明报》武侠撰稿人,此时,他心中对金庸是很崇拜的,并没有以为自己在武侠作品上达到了金庸的地步。
••••那是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在《明报》的连
载即将结束,就写信给古龙,希望他能给《明报》写武侠小说连载,使之不至于出现空白。
根据古龙的朋友于东楼对武侠作品评论家陈墨所说,古龙接信时他正好在场。
那时古龙名头正盛,来函很多,也细看不过来,他漫不经心地让于东楼将信拆开,看看到底是哪个“家伙”从香港来信给他。
结果是金庸的约稿信,古龙看了之后,难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着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这段叙述十分有趣,出自于东楼之手,应该可信,之后古龙即开始为明报撰写《陆小凤系列》这个作品,作品很成功,也很精彩,尤
其是前面的三部。
即使是古龙的坚定拥护者也大都承认,古龙在写作《陆小凤系列》之前,已经进入了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
这实际上意味着,按照古龙自己的观点,金庸是前辈,他自己与前辈还有某种差距。
同时,金庸对于古龙,也表示了很大程度的认可。
••••以上陈述,还要结合另外一个事实来考虑,古龙是一个专业的武侠小说作家,他是靠写武侠谋生吃饭的,而武侠创作,对金庸来说,还只是一个副业性的工作。
••••第二件事情是,现在看到的金庸的作品,是经过了十分精细的修改和琢磨的,而古龙的作品大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的创作完成的,从来没有修改过。
金庸作品整体的精致性,人物的完整性使得其作品的阅读构成了一种完整的体验。
而从作品的整体来,古龙作品在创作水平上起伏很大,即使是一部作品里,不同的部分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文字、情节、人物上有比较大的修改空间。
这也就使得古龙作品里一些很精彩的作品和部分受到了影响,形成的是一种残缺的美,不能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古龙的作品,假如进行较大的修订话,而这种修改不会伤害作品的本质,是能够使作品在文学界获得较大的重视的。
毕竟,古龙对于现代创作技法的应用,比起金庸是要多一些的。
然而,这样的修订,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在很多方面来看,包括创作上,古龙是独一无二的,找不到人给他修订作品了。
••••第三件事情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古龙的名气之高,并非完全是他作品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到武侠电影的巨大推动,正如现在金庸
的盛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武侠连续剧的推动。
这实际上也是由于他们作品的自身区别所决定的。
••••古龙的作品,人物的现代意识较强,个性突出,故事情节比较紧凑,节奏明快而有悬念,篇幅不长而有系列性,很容易改编成电影。
古龙自己也做过编导等职务,代表作之一的《萧十一郎》甚至是先有剧本,后才改编的小说,他的其它作品,也有一些借鉴西方电影的表现手法的。
而金庸的作品,比较强调文化背景,人物有比较厚重的继承感,情节跨越的年代较长,用电影作品难以表现出特色来,却更适合用连续剧的方式来再现。
••••第四件事情是,古金的作品在气质上有着绝大的差别。
应该说,他们的作品,在本质上都是传统气质的,这根本不同于黄易的作品,但彼此之间的差别却很大。
••••金庸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即使是从杨过到令狐冲再到韦小宝式的叛逆,也是属于传统理念的内在斗争。
在气质上,金庸作品具有中国国花牡丹那种气质,这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相一致,对金庸作品的阅读,几乎不需要中国人对近似于自发的观念做任何修正,因此老少皆宜,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群。
••••而古龙则完全相反,他实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借鉴现代文学的手段,但他的作品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表现出西方文化的理念来,近乎绝对的男尊女卑观念就是良好的证明。
因此,他实际上是两面不讨好的。
古龙写出了人性的光辉的一面,也揭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写人性的伟大,也写人性的悲哀,总之,往往通过一种叛逆的冲突来
形成作品的张力和节奏感。
因此,古龙笔下的美,是残缺的,是短暂的,这在气质上有些相似于日本的樱花,古龙自身的创作也是受到日本作家,如吉川英治和柴田炼三郎等人的影响。
相应的,古龙作品的读者,就分布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层面,他们身上,也常常能看到那种叛逆式的气质。
••••如果搞清楚了以上四件事情,读者就会发现,要对古金作出所有人都以为公正的比较,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一个比较公平的结论是,按照一般武侠读者的视角,在大部分方面来看,金庸占有优势,但是从创组自身来看,古龙对于后世创作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用古龙笔下的人物来做一个比较,那么金庸好比沈浪,古龙则是李寻欢;如果借用金庸笔下的人物呢,金庸是郭靖,古龙就是杨过。
金庸那种侠者气质更让人敬仰追忆,而古龙的悲剧气氛则给人更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