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作业:专题六三 罗马人的法律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训练:6.3 罗马人的法律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训练:6.3 罗马人的法律

三罗马人的法律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15广东文综)《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解析:本题考查古罗马法律。

根据材料信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故选C项。

古罗马时期奴隶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参与立法,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习惯法,故B项不符合题意。

成文法的规定能否被修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2“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这一规定,实质上说明《十二铜表法》()A.保护私有财产B.是一部野蛮的习惯法C.内容相当广泛D.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一部成文法,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A项与材料主旨相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3(2015课标全国Ⅰ)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

由材料可知秤代表公平公正,剑代表法律的强制力,故“双眼蒙布”应与眼睛的观察力相关,即法官在审案时要依据事实真相对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而不能为各种表象所迷惑,故C项正确。

法官判案的依据是法律,故A、D两项错误。

证人证言也需要区别正误,故B项错误。

答案:C4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这一重要思想()A.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B.体现了古罗马公民法的形成C.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D.反映了万民法体系基本形成解析: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自然法之父”西塞罗的核心思想之一,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故C项符合题意。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6.3罗马人的法律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6.3罗马人的法律 Word版含解析

三罗马人的法律一、选择题1.右图《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

题干材料中“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其所有权并不转移”的规定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A、C、D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

答案:B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十二铜表法》条款主要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对比四个选项,可知B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B3.《十二铜表法》作为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开端,弥足珍贵。

下列表述正确揭示《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的是()A.商品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B.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C.万民法替代公民法的起点D.罗马奴隶制走向繁荣的标志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

故选B项。

答案:B4.在公元11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

这表明当时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通行于帝国范围内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5.“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6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练习)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6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练习)

6·3罗马人的法律(练习)1.《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对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益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分析】《十二铜表法》是对罗马习惯法的汇编,A 项表述正确,不切合题意;《十二铜表法》公布后,贵族不可以再像过去那样任意解说习惯法,一定按律裁决和量刑,所以在必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益,B 项表述正确,不切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在老百姓反对贵族的斗争中拟订的,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C 项表述正确,不切合题意;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期间合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D 项表述错误,切合题意。

【答案】 D2.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为系统齐备的法律系统。

以下相关罗马法的阐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B.公民法着重形式且程序繁琐C.万民法宽泛借鉴外邦人的法例D.自然法是法庭裁决的量刑依照【分析】《十二铜表法》公布于公元前 449 年,属于罗马的公民法,故 A 项正确;罗马的公民法注意形式和程序,故 B 项正确;万民法是罗马跟着领土的扩大而拟订的,汲取了外邦人的法例,故 C 项正确;自然法是罗马法拟订法律的依照和追求,不是法庭裁决的量刑依照,故 D 项错误,切合题意。

【答案】 D3.“在共和国后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期间,司法者成立起一项原则,即报告在被确认犯法以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益在法庭的法官眼前同原告对证。

”这反应罗马法 ()A.追求司法公正公正B.保护罪犯人权C.坚持法律眼古人人同等D.保护贵族利益【分析】由资料信息可知,被告与原告在裁决宣判以前是同等的,这表现了古代罗马法律的公正与公正。

【答案】 A4.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好像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固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蔽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素来没有消逝,并且老是一次次振作精神地从头出现”。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卷:6.3 罗马人的法律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卷:6.3  罗马人的法律

第2课罗马人的法律1.(2019·诸暨高一检测)“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

”“公开法律”指的是制定( )A.《十二铜表法》B.习惯法C.万民法D.自然法答案 A2.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 )A.剥夺了贵族权力B.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C.保护奴隶利益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答案 B3.(2018·新泰二中学测)《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上述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仅仅维护贵族的利益B.适用于全体罗马公民C.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D.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答案 D4.公元前122年罗马保民官盖约提出公民权法案,授予拉丁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意大利同盟者以拉丁公民权。

其主要目的是( )A.建立军事独裁的社会基础B.扩大共和国统治的社会基础C.促进境内外经济文化交流D.为万民法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答案 B5.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

这说明它( )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维护奴隶制度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答案 C6.(2018·宿迁高一检测)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用。

它们都(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答案 B7.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我们的先辈为后世立下了值得我们尊敬的规则:他们禁止制定针对个人的法律,因为这样的法律其实就是特权主义的体现。

……因为法律为所有人而颁布和制定正是法律的观念。

”材料体现出西塞罗( )A.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坚决反对贵族特权政治C.尊重罗马法中传统规则D.推崇罗马法自由平等理念答案 A8.(2018·武汉重点中学起点考试)“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六:第3课 罗马人的法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六:第3课  罗马人的法律

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1.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法律条文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是西方的第一部成文法。

上述做法都有利于 ( )A.扩大法律适用范围B.推进对基层民众的教化C.冲击旧贵族的特权D.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答案:C。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郑国子产的“铸刑书”中含有限制贵族特权的内容,不利于贵族的罪行擅断和任意刑杀,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也在客观上限制了贵族权力,故选C。

2.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

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以适合贵族之目的。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摒弃了习惯法的内容B.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C.维护了罗马帝国统治D.表明了万民法的形成答案:选B。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以明确的法律条文公布于世,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的局面,故选B项。

《十二铜表法》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内容,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罗马帝国于公元前27年建立,排除C项;万民法的形成是在公元3世纪,排除D项。

3.《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

这些规定( )A.维护了罗马贵族利益B.有效抑制了个人私利C.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D.体现了罗马法公平性答案:C。

“不得为任何个人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反映出法律要维护公共利益,而“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维护的是国家的利益,所以这些规定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故选C项。

4.公元前3世纪后,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

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

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市场发源于古罗马B.罗马共和国人人平等C.罗马帝国建立的合理性D.万民法实施的必要性答案:D。

高中历史一课时作业:6.3罗马人的法律

高中历史一课时作业:6.3罗马人的法律

课时作业19 罗马人的法律一、选择题1.在《十二铜表法》中,有同态复仇、遗嘱自由等法律条文.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以习惯法为主B.程式繁琐复杂C.新法旧法并存D.条文明确清晰【解析】同态复仇是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复仇习俗,指氏族、部落成员或集体在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方给对方以同等的报复,以命偿命,以伤抵伤,遗嘱自由指遗嘱人有处理其个人财产的自由,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既保留了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同时也存在阶级社会里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故C项正确。

【答案】C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由此可见()A.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C.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D.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解析】材料体现的都是成文法,在早期的中西方出现成文法,说明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故D项正确.【答案】D3.当时有人抱怨说,罗马帝国的“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罗马帝国形成了()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解析】材料提到是罗马帝国时期,此时罗马统治范围扩大,原来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变化,所以演变为万民法,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

”据此推断这部法律()①应为《十二铜表法》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④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A.①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④【解析】“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体现了《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和打破贵族垄断法律知识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①③④正确;《十二铜表法》本身就是公民法,没有突破公民法的局限,故②错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六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 3.doc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六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 3.doc

二罗马人的法律课程标准: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十二铜表法》、自然法、罗马公民法、罗马万民法。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罗马法的起源、罗马法的内容发展和罗马法的历史作用三个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全面理解罗马法的内涵。

通过课堂和课余对课本“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 “史学争鸣”、“自我测评” 的研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学会分析和论证罗马法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罗马法的全面归纳总结和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和法律、法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价值,最终肯定法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合理的国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及其对罗马政权统治的维系作用。

难点:认识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打出)“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深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异、神秘、壮观、肃穆……其中有不少城市还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个词,产生角逐。

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给那唯一的城市。

师:这是哪个城市?生:罗马。

师:应该用什么词形容罗马?生:神秘、壮观、……(多媒体课件打出)这个词叫伟大,这个城市叫'罗马'。

师:千百年来,罗马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远的历史,更代表一种宏伟而博大的精神。

骁勇的罗马人更崇尚武力和秩序,在金戈铁马卷起的滚滚风尘中,长期忙碌于对外征战,与睿智的希腊人相比,难免给人“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之感。

人民版必修一6.3.罗马人的法律

人民版必修一6.3.罗马人的法律

1、请想一想,罗马城邦时代的法官会怎么判呢?
法官会偏袒罗莫洛的家人。
为什么?
因为罗马城邦时代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无形中为法官故 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
2、如果根据《十二铜表法》,法官会怎么判呢?
根据《十二铜表法》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罗莫洛一半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 人。
范围: 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与公民法的最大不同
内容: 注重调解贸易以及财产等经济和 民事纠纷。 操作: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意义: 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安定和 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阅读
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罗马法 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个各领域,各种 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 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并 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 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罗马 法的实施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 为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保驾护航。
第八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 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必须偿付300盎 司罚金; 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
第十一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法官断案:
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 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 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 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 告上了法庭。

罗马法的发展
阅读P112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
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 统称为公民法 。《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全球文明史》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

”材料反映了()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治的工具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D.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解析:选D。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说明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2.《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这说明()A.此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贵族的利益B.此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C.此法没有任何进步的意义D.贵族可以任意解释法律解析:选A。

“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信息说明《十二铜表法》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法规,其制定也是为了保护贵族的利益。

3.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至上C.维护私有财产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解析:选C。

漫画体现的是欠钱问题,钱是私有财产,故漫画体现的是罗马法中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4.《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解析:选C。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作用。

“须用法律来巩固”、“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说明法律能够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5.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

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罗马法的理解。

根据所学,无论是共和国时期还是帝国时期罗马法的阶级本质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不会废除等级,在罗马奴隶是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尊严和地位的。

6.古代罗马的商品买卖要依据“拟诉弃权”的方式来进行,具体方法为:买卖双方当事人持买卖标的物,来到裁判官(法官)前,买方充原告,卖方充被告,伪称诉讼,由原告声称:“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

”裁判官则问被告(出卖人):“你有无异议?”出卖人不提出异议,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原告所有,买卖就告成立。

“拟诉弃权”在这里仅是走过场而已,只不过是借助这种方式来达到移转所有权的合法性。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公平交易解析:选A。

关键句:“拟诉弃权”在这里仅是走过场而已,只不过是借助这种方式来达到移转所有权的合法性。

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7.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B.主张重罪轻罚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D.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解析:选D。

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并不是罗马法中的具体法律规定,而是法律精神。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关键在于“不可枉屈一人”,说明罗马法注重事实与证据。

8.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

他们在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

”由此可见,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罗马法()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B.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C.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解析:选C。

注意本题的切入点是罗马法律的世界影响,对应的选项应该是其法律观念的普遍性。

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

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2: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东罗马帝国《民法大全》材料3: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古罗马)西塞罗请回答:(1)结合材料1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

(2)从材料1、2可以看出,东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在皇权与法律的关系上具有什么相同点?(3)材料3认为立法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与材料1、2相比,它的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评价罗马法的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法律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理解古代中国和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要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二是要依据材料分析、解答问题,这一点在第(1)问和第(3)问上体现得非常突出。

第(2)问对比时要找出两者本质上的相同点。

答案:(1)法律繁多,但仅仅是维护封建皇权统治及各种特权的工具;法律的界限模糊,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2)皇权至上,皇帝的命令成为法律的来源之一,具有绝对的效力。

(3)指导原则:自然法。

表现:强调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地位: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学习思考(教材P113)提示:(1)第一次武力征服是指罗马征服了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创建了罗马帝国。

罗马原是意大利半岛一小邦,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对外扩张,先后经历维爱战争(公元前406年)、萨谟奈战争(公元前343-前290年)、皮洛士战争(公元前282-前275年)而征服意大利半岛全境;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年、公元前218-前202年、公元前149-前146年)、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前204年、公元前200-前197年、公元前171-前68年)、叙利亚战争(公元前192-前190年),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版图跨越欧、亚、非三洲,构建了后来罗马帝国的框架。

(2)第二次以宗教征服是指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基督教诞生于约公元1世纪中期的小亚细亚耶路撒冷地区,早期基督教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

在罗马统治时期,基督教渐渐扩大了影响。

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存在。

392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一世定基督教为国教。

基督教与政治发生关系,教义也倾向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3)第三次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护了整个帝国统治。

由于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罗马法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作为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基础,罗马法的影响泽被后世。

由此可见,以和平方式而非动辄武力镇压,是进行国家治理与统治的有效途径。

二、史学争鸣(教材P114)提示:对罗马法的成就和作用应辩证地分析。

进步性:①维系帝国: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对维系社会统治的持久起到了积极作用,公民法使平民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空前提高,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万民法则最大限度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有助于巩固罗马政权。

②影响后世:对罗马法的研究先后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

后来,它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局限性:罗马法毕竟有其阶级局限性,它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工具,帝国民众不可能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平等。

三、自我测评(教材P114)提示:历史背景: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的结束到公元前30年前后的这段时期,是罗马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由于受到对外征服的一系列影响,罗马的共和体制逐渐瓦解,帝制确立已是大势所趋。

在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突显。

要稳定整个帝国的统治,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

而原有的公民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于是在罗马司法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万民法体系。

突破:在适用范围上,打破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的界限,对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居民一视同仁。

在适用灵活性上,突破原有公民法过于程式化的限制,变得简洁、实用。

在法律条文的某些具体内容上,万民法注重调节个人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样就突破了原有公民法只注重国家行政和诉讼程序等公法范畴的法律适用局限。

四、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114)提示:因为罗马官吏控制着司法权,法律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