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集团并购之路

合集下载

标杆企业研究报告-万向集团

标杆企业研究报告-万向集团

万向集团多元化战略和集团管控一、万向集团基本情况万向集团(万向)创立于1969年。

浙江省计划单列集团,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集团拥有实业(工业、农业)和投资两大平台。

万向集团(工业)公司一直致力于新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发展品牌化、合作全球化、资本市场化”为目标。

集团包括汽车零部件制造市场、资源市场、知识市场、服务市场;建设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内最大的独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之一。

万向三农集团公司是鲁冠球先生为发展、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回馈农业的战略平台。

涵括远洋捕捞及深加工,木业及深加工,玉米种业、杏仁露、山核桃种植及深加工,测土配方复混服等业务。

现运营万向德农、承德露露、远洋渔业、德华木业等6家主营公司,拥有“德农”、“露露”、“兔宝宝”等多个驰名商标。

中国万向控股公司是专业从事股权投资、行业管理的产业投资人。

以人力资源市场、全球市场、资本市场为管理标准;实现“产业服务、服务市场”价值。

围绕“资源社会化、资产证券化、资本国际化、股权公众化”,拥有多个海外运行平台,集聚优秀的产业和投资经营人才装备行业、能源行业、涉农矿化工行业、金融与服务业投资,对装备行业、能源行业、涉农矿化工行业、金融与服务业投资运行。

万向集团的企业宗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

万向集团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鲁冠球——1945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从60年代开始做过锻工,自办个体修车铺、粮食加工厂,因属个体而得不到发展;1969年创办萧山宁围农机厂,发展为万向集团公司。

现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香港理工大学荣誉博士。

几十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新闻人物、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职工、中国经营大师、中国乡镇企业功勋、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紫荆花杯中国杰出企业家、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国际优秀企业家、全国全国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等国家及国际荣誉。

国际投资学案例分析—万象并购美国A123

国际投资学案例分析—万象并购美国A123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收购师傅”鲁冠球与万向的并购之路
1990年代末期,万向就开始收购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美国汽 配企业。 2000年4月,收购美国舍勒公司,10月,收购美国LT公司35% 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3年9月,收购美国洛克福特公司33.5%的股权
Title in here 技术的压力 A123美国专业开发,现有技术至少领先国内市场五六年时间
市场的考验 究竟哪种电池更加安全高效还没有定论
Thank You!
万向收购美国A123公司的讽刺
因锂电池技术具有军民通用特性,A123系 统公司董事会担心美国军方、美国政府及美 Text in
here 国国会的政客们从中作梗,2012年楞是将万
向集团的“美意”拒之门外,濒临破产。 2013年中兴、华卫、三一重工收购美国资 有所犹豫。
产所遭遇的种种“美式阻拦”,万向集团也
收购后的经营协同与效果
中美协同占领全球市场
美国A123系统公司简介
A123于2001年在麻省公司 简介理工学院(MIT)成立,总 员工数只有5人,资金来源于 美国能源部的科技项目经费 feature 10万美元。 A123锂离子电池一直以高 功率,高性能,当然还有高 价格占据着汽车,军事,政 merit 府项目大半市场份额。 也同时与GM汽车和奇异共 同开发汽车与公交车用的磷 酸锂铁电池模块。 necessity
2005年,收购美国PS公司60%的股权
2007年,并购全球最大的传动系统零件制造商DANA虽然业务 与万向并不直接相关,但是接手后通过整合之后出售给私募资
本,获得溢价。
万向美国公司并购的共性与个性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 万向集团收购洛克福特(Rorkford)公司:万向集团只收购了%的股权,获得控股地位。

这个案例表明,当目标企业的规模实力小于并购方时,并购成功的概率会更大,这符合“小吃多餐”的原则。

2. 中国化工集团核心企业蓝星集团并购案例:蓝星集团自1992年开始跨国经营,2006年才实施跨国并购。

任建新深谙规模实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
战略意义,自1996年开始在国内以兼并重组方式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到2004年共计兼并70多家企业。

同年,蓝星集团又与昊华集团等组建中
国化工集团公司,规模与实力大为增强。

3. 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公司:当时的德国媒体就讲:“对于北一这个母亲来讲,科堡这个孩子显得太大了。


此外,还有上海航空与东方航空的合并案例等。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关注财经新闻网站上的相关报道。

浙江万向集团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

浙江万向集团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

(2)管理目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钱尽其值、各尽其能。
(3)岗位目标: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 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创始人、领导人鲁冠球
他是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他的故 事续写了20多年。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通 用、福特汽车的合作伙伴,一举开创民营 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人们从他 身上见证了乡镇企业的过去,也看到了乡 镇企业的未来,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乡镇 企业家与时俱进的真实传奇。 ——2001年中国CCTV经济年度人物
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传奇史 ——万向集团
企业简介 成功关键 及发展
大纲
万向美国
企业简介
成功关键 及发展
大纲
万向美国
万向,一家出身于田间由农民经营的“铁匠铺”,始创于1969 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入选120家国家级 试点企业集团,名列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百强榜单。 万向主业为汽车零部件,现有专业制造企业32家,拥有国家级 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品进入大众、福 特、通用、现代等国际汽车公司的全球采购网络,竞争实力居中国 汽车零部件行业第一。万向被誉为“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 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的中国跨国公司典范。 万向是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第一家进入国务院试点企业集 团的乡镇企业,第一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乡镇企业,第一家产 品进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生产成的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
1
资源外部化
万向通过近20年步步为营的收购,拿到了专利 技术,提升了制造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借助被收购 公司原有的品牌和销售渠道,进入西方主流市场,并 逐步推广“万向”品牌。
2
万向美国 发展战略
经营本土化
万向通过本土化的运营、步步为营的并购,逐 步获取汽车零配件产业链中重要专利和核心技术的优 势,得以打入了附加值更高的市场渠道,这一点在全 球化的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 2012年收购A123 系统公司的大背景是,在我 国锂电池生产制造商几乎没有自有核心技术。这也是 我们众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处在“代工”的初级 阶段的重要原因。因此,万向集团这次收购得到了 A123 锂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它的市场价值不言而 喻。万向美国的总裁倪频在成功并购之后,在给 A123 公司员工的一封信中说,A123以其优秀的工程 能力和世界一流的研发团队,在获得万向的财务支持 和全球市场后,将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锂电池制造商。

万向集团公司并购

万向集团公司并购

万向集团并购美国A123公司案例分析1.1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1.1万向集团简介万向是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

公司主业为汽车零部件开发制造,列入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家520户重点企业行列。

国内,已形成6平方公里制造基地,与一汽、二汽、上汽、广汽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60%以上。

国外,在美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拥有22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万人,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12%,是目前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3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

公司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投资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产品经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使用受到好评。

近年来,与多家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美国清洁能源企业开展合作,形成清洁能源国内外联动优势。

同时,建成多个天然气发电厂、风力发电基地等,构建零部件与清洁能源并进、国内与国外资源互补、眼前与长远贯通的发展格局。

此外,积极响应反哺农业号召,从事种业研发、远洋捕捞及海洋产品深加工等,2012年农业产业完成营收75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40万农民致富。

1.1.2美国123公司简介A123系统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ONE)是美国一家专业开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存储系统的公司。

其公司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以寿命长、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安全性卓越能领先于锂离子电池市场。

其技术面向的产品领域为下一代交通运输、电网和消费应用产品。

作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的标杆性企业,A123系统公司不仅得到美国政府大量资助,还与美国通用、菲斯克(Fisker)、德国宝马、等主流汽车厂商建立了供应合同关系。

1.2并购背景分析1998年,A123成立于MIT实验室,是一家交通运输、电网和商业市场的锂铁电池和电池系统的生产商,其研究方向和万向多有重合,在美国有近2000名员工。

万向集团的6起跨国并购

万向集团的6起跨国并购

脱中入美:万向集团的6起跨国并购(1997~2007年)(1)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奉行“脱亚入欧”的基本国策,全面学习、吸收欧美文明成果,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

今?,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个案——万向集团。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都是以中国本土的公司为收购方(在具体操作时,可能会注册一些特殊目的的公司作为名义收购方),收购交易及其后续经营管理都是以中国本土公司为主体进行。

万向集团并不是这样,它1994年在美国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其后的并购活动都是以万向美国公司及其伙伴为主体进行的。

这些并购,对万向集团而言是跨国并购,但对万向美国公司而言,美国境内的并购只是国内并购,而美国境外的并购才是跨国并购。

作为万向集团的海外??,万向美国公司在欧美收购、新设了20多家公司,并采取了多重的“经营本土化”,也就是“美国化”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这是万向集团“脱中入美”思路的积极成果。

本书选择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的6起收购案为研究对象(1997年,万向集团收购英国AS公司60%的股份,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万向欧洲轴承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欧洲市场的轴承营销业务,不列入本次研究范围。

)通过并购对象、双方交易与整合的归纳性描述,进而讨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万向模式”。

案例正文:万向美国公司的6起收购从1997年到2007年,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欧洲?成了6起收购:(1) 2000年4月,收购美国舍勒公司的专用设备、品牌、技术专利及全球市场网络,从事万向节的营销业务;(2) 2000年10月,收购美国LT公司3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汽车轮毂的制造与营销业务;(3) 2001年8月,收购美国上市的UAI公司200万股可立即转换的优先股,获取21%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汽车制动器的制造与营销业务;(4) 2003年9月,收购美国洛克福特公司33.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主要从事汽车传动零部件的制造与营销业务;(5) 2005年,收购美国PS公司60%的股权,主要从事汽车?接零部件的制造与营销业务;(6) 2007年7月,收购美国AI公司3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模块装配及物流管理业务。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案例8:万向集团跨国并购近年来,跨国经营、外向型发展成为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战略。

今年8月28日,万向集团设在美国的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第一案。

一、并购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公司兼并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企业行为,巨大的损失往往产生于战略决策的失误。

兼并的成败不在于是否完成并购交易,而在于并购完成后的经营业绩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并购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并购与企业战略的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关键。

(一)出口导向引出外向型发展思路万向集团将跨国经营确定为发展战略,是从出口产品开始的。

万向是一家乡镇企业。

80年代初,乡镇企业进不了国家计划。

对于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而言,进不了计划就意味着没有市场。

与此同时,国营大厂对乡镇企业的产品也不屑一顾。

这几乎把当初的万向逼上了绝路。

要想绝处逢生就只有出口。

1984年,鲁冠球把万向节卖到了美国,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

此事引起了极大轰动,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而鲁冠球的跨国买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杭州万向节厂被国务院确定为万向节出口基地,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这以后,鲁冠球开始大批派人出国考察学习培训。

骨干员工几乎全都经历?quot;欧风美雨"的洗礼。

1992年前后,鲁冠球开始筹划在美国建立营销公司。

前期准备工作用了近两年,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

作为万向集团海外拓展的支点,万向美国公司的发展是跳跃式的。

1995年销售额350万美元、1997年突破2000万美元,1999年突破4500万。

除美国之外,公司的营销网络还遍及加拿大、南美、欧洲等50多个国家。

至此,"杭州万向节厂"的外向型发展之路已经铺就。

(二)形成跨国经营战略鲁冠球有一个形象的"二眼"理论:围棋对局,判断一块棋是否安全,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是否有两个"真眼"。

跨国并购中的无形资源转移优势分析——以万向集团并购为例

跨国并购中的无形资源转移优势分析——以万向集团并购为例
的跳 板
源 转 移 优



战略 受 阻 . 这 将 导 致 中 国 的金 融 机 构 付 出 评 估 英国 脱欧 的影 响 . 重点根 据 其导 致 的经
大量 的 调 整 成 本
济 关 系变化 进 行相 应 的政 策调 整 . 更 好地 促 参考文献 :
『 1 1 张力. 英 国脱 欧 成 功 , 会 产 生 什 么
感. 抓 紧推 进结 构性 的改革 。 实现 新 旧增 影 响 。 本 想 通 过 英 国在 欧 洲 推 广 人 民 币 的 安 全 等各 个领 域 的相互 合 作 . 全 面而 恰 当地 长动 力的转换 。用 中国经 济的平稳发展 。
来发挥对 于世界经济 的正向外溢效应 。
二 英 国 脱 欧对 中 国 经 济 的 不 利 影 响 ( 一) 中 国 企 业 将 失 去 进 入 欧 洲 市 场
的,
思考 。 中 国 庞 大 的 内 部 市 场 和 足 够 的 韧 性 再像 之 前 那样 畅 通 了 这 就迫 使在 英 国投 多 年 成 为 欧 盟 的 第 一 大 进 口 来 源 国 和 第 可 以较 好 地 应 对 冲 击 。 平 衡 内 外发 展 。在 资 的 中资 企业 被 动 地 调 整 其经 营 战略 。 外 部市 场动荡 、 外需疲 弱时 . 中 国 更 需 要 加 强 内 功 的 修 炼 .解 决 内 部 结 构 性 的 矛
地位。 英国脱欧之后 , 货币红利消失 。 伦 敦 治 问 题 , 它对于中国 、 英国 、 欧 洲 的 经 济 都
国 经 济 当 前 的 转 型 战 略 恰 恰 是 对 国 际 环 本 地 金 融 市 场 的 流 动 性 下 降 .伦 敦 的 外 将 会是 极 大 的挑 战 。 中国应 该充 分认 识 到 中 境 变 化 的 最 好 应 对 .我 们 应 该 要 有 紧 迫 汇 、 贵 金 属 等 金 融 市 场 业 务 也 会 因 此 受 到 英 、 中欧 合 作 的重要 意 义 , 努 力加 强 在 外交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向集团并购之路
万向集团是中国最早涉足企业并购的企业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以下是万向集团的并购之路的整理。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5年-1998年)
万向集团的并购之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万向集团的前身,豫新品牌开始发展。

1975年,谢旭人(现任董事长)创办了豫新品牌公司,并于1984年成立了豫新集团公司。

在起步阶段,万向集团主要通过吸纳合作伙伴,建立了多个子公司来拓展业务范围。

第二阶段:加速扩张阶段(1999年-2024年)
在1999年,万向集团正式成立,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并购策略。

在这一阶段,万向集团通过战略性的收购以及合资合作的方式,逐步进入了房地产、金融、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

其中,2001年,万向集团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华润(中国)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了集团在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实力。

第三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2024年-至今)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万向集团进一步加速了多元化发展的步伐。

集团在这一阶段的并购主要集中在国内外上市公司以及高科技企业。

其中,2024年,万向集团收购了欧洲最大的品牌商城,英國倫敦盅爾歐拉百貨公司,进一步拓展了集团在零售业的布局。

除了战略收购外,万向集团还积极参与股权投资,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来获取投资回报。

万向集团在房地产、金融、能源等领域都投资了大量的股权,进一步增强了集团在相关行业的实力。

此外,万向集团还通过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合作进行并购,以增加并购的成功率和效果。

例如,万向集团与美国第二大房地产开发商雅居乐集团合作,共同发展房地产项目。

总结起来,万向集团的并购之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豫新品牌,在起步阶段主要通过吸纳合作伙伴和建立子公司来扩展业务。

随着企业的发展,万向集团开始采取大规模的并购策略,逐步进入房地产、金融、能源、汽车等行业。

在上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万向集团进一步加速了多元化发展的步伐,并通过战略收购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了业务的扩张。

与此同时,万向集团也积极与合作伙伴合作进行并购,以增加并购的成功率和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向集团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