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中国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面将会按照列表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
它以唱、念、做、打、舞为基本表演形式,通过音乐、唱腔、动作、道具、服装等综合手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2.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被誉为“华夏第一琴”。
古琴艺术以其深厚的音乐底蕴和独特的表演技巧而备受推崇。
弹琴者通过琴音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剪纸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形成精美的纸艺作品。
剪纸作品以其精巧的手工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闻名于世。
4. 四川川剧川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
川剧以唱腔独特、表演形式多样和剧情生动为特点,是四川地区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5.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特定的颜色和图案来标识角色的性格特点,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6. 昆曲昆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以华丽的唱腔、精妙的表演和讲究的化妆服饰而闻名。
昆曲的表演形式独特,以演员的嗓音和肢体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
7.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将泡茶、品茶和欣赏茶艺表演相结合。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艺表演以其细腻的动作和美妙的茶汤味道而闻名。
8. 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中国民间传统技艺包括很多方面,如刺绣、编织、漆器制作、纸艺、木雕等。
这些技艺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广受赞誉。
9. 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医学体系,包括中药学、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致力于维护和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强调身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
10. 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以其丰富的音乐、精彩的唱腔和抒情的表演而闻名。
国家非遗名录

国家非遗名录
中国家非遗名录:
1. 神农最初祭祀仪式:神农最初祭祀仪式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祭祀活动,它源于炎帝传说,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体系的起源。
它在先秦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由少数部族所传承。
2.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中国拳术,它是传承百余年的古老功夫,它表现为古代经书上“天地君道,含苞有果”的哲学理念,依据自然特征,把拳法和内外关系结合在一起,具有攻守同时,结合拳理和实用的特点。
3.昆曲: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文艺形式,它汇集了歌舞、诗词和曲调,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社会现实的生活,像故事和诗歌一样生动有趣。
昆曲融合了古典诗词的艺术水准和流行音乐的节奏,具有古老而通俗的特点。
4.歌舞:歌舞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种舞蹈文化形式。
其实质是把诗词和舞蹈相结合,传承和发展着悠久的民族文化,而这种舞蹈又有四大分类:古典歌舞、传统歌舞、现代歌舞和地方歌舞。
5.木刻:木刻艺术发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通常以浮雕、木刻、石刻等形式存在。
木刻的创作过程非常低碳,富有生态意识,可有效保护木材自然资源,而且它可以在木头上创作出精美动人的形象,而且能持久保存。
6.围棋:围棋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它有着悠久古老的历史,现今依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被称为一种文化的标杆,围棋的规则设计精巧,对棋场布局和双方对战的判断需要天赋、礼仪及策略,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棋类游戏。
7.茶道:茶道融合了茶的清雅文化,中国茶艺文化的本质是文人以“感性经典”体会茶之乐,茶道实践及欣赏可以更好地显示出茶文化内涵及审美,茶道是中国
古代文化流传至今的内容之一,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千古常新的文化享受方式。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音乐、舞蹈、戏曲、传统手工艺、民俗等形式,它们代表着中国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下面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京剧京剧是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它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精湛的舞蹈技艺和卓越的表演艺术。
京剧的音乐、唱腔、演奏、服装、道具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评剧评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多见于北方地区。
它是以曲调为基础,以演唱为主的艺术形式,具有表现力强、情感饱满、形式多样的特点。
3. 黄梅戏黄梅戏源于中国湖北省黄梅县,已有几百年历史。
它以清新、悠扬的唱腔、细腻入微的表演和与众不同的音乐为其特点,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传统文艺形式。
4. 川剧川剧是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
具有独特的唱腔、舞蹈、表演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在表现四川文化、民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
5. 晋剧晋剧是中国山西省的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它的唱腔高亢激昂,充满热情和激情,表现出华北地区的精神风貌。
6. 二人台二人台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地方戏曲之一,多以爱情、家庭、生活为主题。
表演形式以两个演员对唱、对戏为主,具有自己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音乐伴奏。
7. 元剧元剧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剧种之一,是由蒙古族人发明的。
它具有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音乐,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元朝的文化艺术成就。
8. 古琴艺术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它具有高雅的音乐风格、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9.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用中国特有的字体书写文字,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10. 围棋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誉为最复杂、最高深的智力运动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

以下是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及其简单介绍:1. 中国传统武术: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群众基础,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国画:中国传统绘画之一,以笔墨韵味、形似神骏的特点而著名。
4.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5. 传统民间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各种节日、婚俗、葬礼等。
6. 中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物质进行药治。
7. 传统手工艺:包括了各种传统技艺,如刺绣、剪纸、木雕等。
8. 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既包括京剧、昆曲、评剧等古典戏曲,也包括潮剧、越剧等民间戏曲。
9. 古代建筑:古代建筑遗址和现有建筑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传统民间文学:包括各种民间故事、唐诗宋词以及民间儒林等。
11. 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包括八大菜系、食材、烹调方法等。
12. 中国园林:中华园林历史悠久,以其高度联系了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形式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13. 中式茶艺:茶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广泛的大众基础,而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中医针灸: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针刺穴位的手法进行治疗。
15. 传统节日:中国历史文化中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16. 中国传统木偶戏:中国木偶戏具有民间风格和文化色彩,传承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17. 古琴: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是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18. 曲艺:包括相声、评书等各种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富有特色的体现。
19. 传统文化节庆:如舞龙舞狮、放烟火、舞虎等。
20. 传统文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并获得了世界性认可。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以下是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在琴艺表演和制作方面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京剧:京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3. 昆曲:昆曲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4.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
5. 传统手工艺技艺,如中国的剪纸、陶瓷、丝绸、刺绣等,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传统技艺和文化。
6. 中国国画:中国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而闻名,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对茶叶的
热爱和独特的品茗礼仪。
8.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
文化俗。
以上是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展示了中国
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摘要: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述二、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例子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文: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箭术、十八般武艺、迎罗汉、八极拳、撂石锁、肘捶、围棋、左各庄杆会、土族轮子秋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
二、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四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是:1.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琴音乐具有深沉、悠远、宁静、恬淡的特性,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自然、生命、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融合了汉字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包括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价值。
4.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一种以印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源于甲骨文和铭文。
篆刻艺术在印章制作、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例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繁多,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口头传说和表述:比如中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
2.表演艺术:比如京剧、昆曲、皮影戏、杂技等。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中华民族创造、传承并保护的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的非物质文化实体和文化现象。
它们主要包括传统技艺、民间文学、口述历史、音乐舞蹈、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传统技艺:包括制陶、制瓷、制绸、制锦、制革、制酒、制茶等各种领域。
这些技艺历史悠久,技法独特,艺术价值极高。
其中,中国的制瓷技艺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享誉世界。
2.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谜语等口头文学作品。
它们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3.口述历史:指通过口头传统方式传承的历史记忆,如家族史、地方史、民族史等。
口述历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对于了解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4.音乐舞蹈:包括民间歌曲、舞蹈、戏曲等各种形式。
它们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民间艺术:包括剪纸、年画、皮影、刺绣、编织等各种形式。
这些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是
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6.民俗风情:包括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风格等各种民间风俗。
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多样性,同时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分类及具体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分类及具体内容一、民间文学(一)口头神话:天地开辟神话、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自然变化神话、图腾神话、族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二)民间传说1、人物传说:英雄传说、帝王传说、名人传说、文人传说、艺人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宗教人物传说、仙道传说、英烈传说、革命先烈传说2、风物传说:史事传说、山川传说、名物传说、风俗传说、特产传说、工艺传说3、动植物传说:动物传说、植物传说(三)民间故事l、幻想故事:天女下凡故事、神奇故事、宝物魔法故事、变形故事2、动物故事:野兽故事、家畜故事、飞禽故事、水生动物故事、人与动物故事3、鬼狐精怪故事:鬼故事、狐故事、精怪故事4、生活故事:长工地主故事、工匠斗智故事、爱情婚姻故事、巧女故事、笨人故事、学艺故事、持家故事、处世故事、公益义行故事、民与官的故事5、机智人物故事:民间智者故事、机智文人故事、游侠智者故事、聪慧少年故事6、民间笑话7、民间寓言(四)民间歌谣1、劳动歌:田歌、牧歌、渔歌、猎歌、采茶歌、伐木歌、船工号子、矿工歌、夯歌、搬运歌、工匠歌2、时政歌:颂歌、讽刺歌、革命斗争歌3、仪式歌:婚嫁歌、生育歌、祝寿歌、丧葬歌、建房歌、造船歌、祭典歌、盛宴歌、诀术歌4、情歌:诂问歌、相思歌、相爱歌、热恋歌、情物歌、送别歌、思别歌、情变歌、抗婚歌5、生活歌:世态歌、家庭歌、劝世歌、常识歌、叹世歌6、风物歌:节令歌、风俗歌、风情歌、物产歌7、传说故事歌:传说歌、故事歌8、儿歌童谣:摇篮歌、事物歌、情趣歌、游戏歌、绕口令歌、谜语歌、盘歌(五)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六)长诗抒情长诗、叙事长诗(七)谚语事理谚、修养谚、社交谚、时政谚、生活谚、风土谚、自然谚、农林谚、工商谚、文教谚(八)谜语二、民间美术(一)民间绘画l、年画:木版年画、手绘年画、半印半绘年画2、民间木版年画:版印窗花、彩印窗画、灯画、风马旗、版印挂笺、佛尘纸、木版神像、纸马、纸钱、牛印、纸牌、叶子、版印玩具、版印绣稿、版印扇面、酒牌、历画3、民间工艺画:堆绢画、布贴画、铁画、烙画、布画、软木画、羽毛画、通草画、闺绣画、油漆画、角骨雕画、印花画、竹帘画、蛋画、花鸟字、织画、唐卡、堆绣(二)民间剪纸镂刻1、民间剪纸:剪纸、刻纸、镞花、铰花、剪字、纸幡、单色剪纸、分色剪纸、拼色剪纸、衬色剪纸、点色剪纸、勾绘剪纸、窗花、墙花、团花、角花、顶棚花、门笺、挂笺、喜笺、烛台花、帽蜡、衣袖花、花幡、鞋花2、皮影:灯影戏、驴皮戏、羊皮戏、纸影戏、牛窑戏3、民间镂刻:剪革、镂金、贴绫、雕花饯、剪极花(三)民间印染织绣民间丝织:染织、丝织、锦、缎、绸、绢、绫、罗、纱(四)民间棉毛葛麻织1、棉纺:飞花布、花布、斑布、云布、提花布、色织布2、织锦:诸葛锦、武侯锦、绒锦、洞锦、瑶锦、苗锦、傣锦、土家锦3、毡毯:氆氇、地毯、花毡、葛布、麻布(五)民间印染1、染缬:蜡染、夹缬、绞缬、蜀缬、印花漏版、扎染、瑶斑布2、印花布:蓝印花布、浇花布、药斑布、彩印花布、木模印花布、木版擦印、蓝白印染花布(六)民间刺绣挑花1、民间刺绣:针绣、扎花、闺绣、龙绣、画绣、乱针绣、彩锦绣、双面绣、锁绣2、民间挑花:挑花、挑织、花边、抽纱、抽丝、涤子、络子、织花带(七)民间雕塑l、石雕:石人、石马,石狮、拴马桩、石羊虎、镇庄兽、石猴、石敢当、石碑、石砚雕、石印纽、石旗杆、石麒麟、石辟邪2、砖雕:屋脊鸟兽、土陶、地砖、画像砖雕、骑马武士砖雕、戏曲人物砖雕、装饰砖雕、门楼砖雕3、玉雕:玉观音、玉器、夜光杯4、术雕:木雕、椰雕、桦皮工艺、葫芦器、核雕、食模、果盒5、牙雕6、骨雕7、角雕8、微雕9、捏塑:泥塑、彩塑、面塑、灰塑、堆塑、油塑、糖人、糖画、纸塑、绸塑10、模印:月饼模、果模、墨模、陶模、泥模、孩模、扑满(八)民间陶瓷1、陶器:彩陶、墨陶、彩绘陶、白陶、釉陶、砂器、印纹陶、红陶、灰陶、土陶2、瓷器:青瓷、青白瓷、白瓷、琉璃、料器、鼻烟壶、料扣(九)民居四台院、干阑、船屋、碉房各地各民族民居(十)民间建筑鼓楼、寺观庙堂、亭台楼树、牌楼石坊、桥梁碑塔、戏台园林三、民间音乐民歌、民调、民间器乐等四、民间舞蹈民间歌舞、民间乐舞、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民间高跷、旱船、龙灯、舞狮、舞龙、棍会等五、戏曲民间小戏、地方戏、傩戏、木偶戏、皮影戏、汉族民间小戏、少数民族戏曲、傩戏、皮影戏、木偶戏、傀儡戏等六、曲艺民间说书、民间弹唱、民间曲艺、鼓曲、弹词、遭情、莲花落、评书、评话、相声、宝卷、子弟书、少数民族曲艺等七、民间杂技杂技、魔术、马戏、乔妆戏、滑稽等八、民间手工技艺(一)民间髹漆工艺漆艺、漆饰、油饰、金漆、脱胎漆艺、油泥塑、雕漆、金漆镶嵌、骨嵌、推光漆器、漆沙砚、彩绘漆器布胎漆器、纸胎漆器、皮胎漆器、嵌银丝漆器(二)民间扎彩1、风筝:伞翼风筝、串类风筝、软拍子风筝、软片风筝、硬拍子风筝、软翅风筝、硬翅风筝、立体风筝2、灯彩:龙灯、影灯、灯轮、灯树、藕丝灯、盒子灯、伞灯、剔墨纱灯、走马灯、阴灯、萝卜灯、谷壳灯、花灯3、纸扎:冥器、纸轿、纸龙、华盖、搭彩、彩结4、广告幌子:酒帘、惊闺、酒旗、铁鞋幌、欢门(三)民间生产生活器具l、生产工具:采集工具、容器及加工器具、狩猎工具及加工器具、渔业工具及加工器具、农业工具及加工器具2、交通工具:背负工具、舟桥担运具、车辆及鞍饰3、生活器具:锅碗瓢盆、筷勺筐篓、袋桶柜架、烟袋、小刀、汤婆子、接水盆(四)民间金属工艺铜镜、铜器具、景泰蓝、长命锁、搪瓷、接水笳、烟袋小刀、珐琅器、锡壶、汤婆子(五)民间家具1、家具:红木家具、硬木家具、朱漆家具、腊杆家具、骨嵌家具、百宝嵌家具、红木小件、藤制家具、桦木家具、竹制家具、漆艺家具2、器具:竹编,竹刻、皮雕,竹器、藤编、草编、葵制品(六)民间服饰l、服装:各民族男女老幼四季服饰、各民族男女老幼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服饰、盛装、节日装、特殊职业人员服装、游艺表演服饰2、冠履佩饰:男女老幼冠帽、男女老幼四季鞋袜、头饰首饰发饰、颈饰、臂饰、腰饰、脚饰、荷包、布袋、挎包(七)民间面具脸谱、面具(八)民间木偶提线木偶、线戏、大杖头木偶、中杖头木偶、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杖木偶、掌中戏(九)民间玩具陶瓷玩具、蔬果玩具、草编动物、木玩具、空竹、响轮、虎枕、不倒翁、泥玩具、鬃人、纸玩具、陀螺、竹玩具、泥哨、万花筒、七巧板、土偶、鼓玩具(十)民间乐器管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九、生产商贸习俗l、农业民俗:农具制造民俗、农事生产管理民俗、农耕礼仪、农耕节气民俗、农作技法民俗2、狩猎民俗:狩猎组织民俗、狩猎技术、器械民俗、狩猎规约、猎物处置民俗3、畜牧民俗:游牧民俗4、渔业民俗:捕捞民俗、渔业作业民俗5、矿业民俗:五金采矿民俗、采石挖煤民俗6、林业民俗:采伐民俗、搬运民俗、护林民俗7、采集民俗:采山野菜野果民俗、采中草药民俗8、工匠民俗:工匠业民俗、技艺传承民俗9、贸易民俗:集市民俗、行商贩卖民俗、坐商店铺民俗、水陆商旅民俗、叫卖吆喝、幌子招牌、老字号及其影响、民间消费习俗10、信贷民俗:钱庄行业民俗、典当行业民俗、民间借贷习俗十、消费习俗l、服饰民俗:衣着类别民俗、修饰装束民俗、服饰礼仪民俗2、饮食民俗:日常食制民俗、节日祭日食俗、调制烹饪食俗、特色风味食俗3、居住民俗:房屋建造民俗、宅院格局与居住民俗、室内陈设民俗4、交通民俗:道路桥梁民俗、运载工具民俗、驿站码头民俗、旅店货栈民俗十一、人生礼俗1、生育民俗:诞生礼俗、养育民俗、教育民俗、成年礼仪、人生礼俗2、婚嫁民俗:恋爱民俗、定婚民俗、媒妁民俗、婚姻俗制、结婚礼仪3、敬老民俗:祝寿民俗、尊老民俗、养老民俗4、丧葬民俗:报丧民俗、祭奠民俗、出殡民俗、服丧民俗5、家庭民俗:长幼尊卑民俗、家庭起居民俗6、家族民俗:家族亲族民俗、宗族群体民俗、亲属称谓、亲邻关系民俗7、两性民俗:性别民俗、孤寡民俗、两性交往民俗、性教育民俗8、社团民俗:同业行会民俗、结义结社民俗9、乡规民约民俗:社交礼俗、村寨组织俗制、村民协力俗制、习惯法规十二、岁时节令1、岁时民俗:生产时令民俗、生活时令民俗2、节庆民俗:春节过年民俗、四季节日、村落庆典、家族典礼、家庭与个人喜庆十三、民间信仰l、图腾禁忌:图腾民俗、占卜民俗、巫俗、禁忌民俗2、民间宗教:巫术巫师巫教、民间神俗、民间宗教、民间鬼狐、民间迷信3、神灵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儒道佛崇拜、民间庙会、其他宗教十四、民间知识1、生态民俗:气象生态民俗、山川生态民俗、动物生态民俗、植物生态民俗2、民间科技:天文历法、气象谚语、生产经验、技艺技术发明、民间算术、民间测试、民间制造3、民间医药:民间医疗习俗、民间用药习俗、民间清洁习俗、民间验方十五、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游戏、民间角力摔跤、民间棋艺、斗牛、赛马、叨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
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古琴艺术
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位居其首。
古琴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
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分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歌曲分为两个主要品种,其一是乌日汀道或称“长调”,其二是“短调”(bogino duu)。
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
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
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
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某国一直在偷。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
如今,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
某国也偷。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某国还偷。
妈祖信俗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
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
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两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
湄洲岛成为妈祖祖庙所在地。
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
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
它是独一无二的。
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
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
南音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
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起至清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
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
发端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
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仍流传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成都等地。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
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
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
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
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至907年)、宋(公元960年至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
粤剧
粤剧有300余年的历史。
粤剧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作为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
花儿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
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玛纳斯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其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
格萨(斯)尔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
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
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
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
藏戏
藏戏是戴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
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
中医针灸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
针灸在师徒之间或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口头讲授和实际演示进行传承。
目前,针灸的传承也包括在了正规学历教育系统中。
京剧
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
京剧主要是在师徒之间进行传承,徒弟通过口头指导,观察和模仿学习基本表演技能。
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皮影戏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皮影戏的相关技艺通过家庭、戏班或师徒进行传承。
中国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
明代以后,中国珠算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近年又逐渐流行于美洲。
珠算始于汉代,至宋走向成熟,元明达于兴盛,清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流传。
珠算文化涵盖了与珠算相关的数学科学、数学教育、应用技术及智能开发等内容,在文学、历史、音乐、美术等相关文化领域也有一
定的作用。
珠算适用面广,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的任何一项。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藏医药浴法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
太极拳
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
该遗产项目注重意念修炼与呼吸调整,以五步、八法为核心动作,以套路、功法、推手为运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