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钦州传统文化

钦州传统文化

传统建筑
中山பைடு நூலகம்骑楼街
·中山路骑楼街始建于1934年,是钦州老街的代表景点之一。这里曾是钦州的商业中心, 如今仍保留着许多骑楼建筑
传统建筑
广州会馆
·广州会馆则是明清时期广州府属地区在钦 州贸易的商会会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传统演艺
传统演艺
灵山采茶戏
灵山采茶戏是一种经过历代艺人不断改革创 新的艺术形式,已发展成为舞蹈、独幕剧、 多幕剧等多种形式。它通常由男性表演,男 性称为茶公,女性称为茶娘或茶旦。茶公头 上扎有"牛凸髺",身穿唐装服,手执彩扇, 腰系绸带。茶娘头戴花头盔,身穿唐装服, 手执彩扇、帕巾。采茶在开台前举行开台仪 式,然后按顺序展开
传统演艺
灵山采茶戏共有七十二条声,曲调多样,其中一类曲调衬词多用"嘻呵嘻",二类曲调衬词 多用"妹子""而计",三类曲调衬词多用"哪嗨哟""依啫呀",四类曲调上虽然不用衬词,但
从音律上明显地流露出广东方言的特点
传统饮食
传统饮食
灵山凉粉
起源和历史:灵山凉粉是广西钦州特色小吃,是钦州灵山县的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 化底蕴。凉粉草由于生长环境的限制,只能在灵山县的特定地区生长,因此灵山凉粉的制 作技艺也是当地居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手艺
传统风俗
二月社
农历二月初二为春社日,也称"二月杜""土 地诞"。二月社的活动主要是祭拜土地神, 祈求土地神保佑方民众平安,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祭拜土地的开销,一般由各家各户 交钱集米,然后统一采买祭祀需用的三牲酒 礼和香烛纸钱,到土地社庙前宰猪杀羊,供 祭土地神
-
THANKS

民间民俗

民间民俗

(三)从现有节目和表演形式分析,跳岭头大致 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 第一阶段,主要目的是娱神。从《三师舞》、 《四师舞》、《五雷舞》中看到古代越人崇拜天、 地、水、雷的痕迹。 第二阶段,经过长期的发展,歌舞性和娱乐性增 强了,出现了“男女聚观,唱歌互答,因而淫乐, 遂假夫妻,父母兄弟恬不为怪”的盛况。 第三阶段,约在明清之间,这是跳岭头大转变时 期,从媚神、娱神为主的祭祀性舞蹈演变为带着一 定祭祀内容的以娱人为主的风俗舞蹈。
民间民俗“跳岭头”
——广西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之一
• 目录 –总体概括 –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风俗简介 –历史介绍 –主要内容 –主要特征 –文化价值
一、总体概括:
“跳岭头”又叫“岭头节”、“看岭头”、 “傩 舞”、“颂鼓”、“跳鬼僮” ,约形成于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商周时期,它是一 种以戴面具驱鬼逐疫的形式出现的祭祀活动,是 最古老的一种祭祀带面具舞蹈。经过几千年的流 传,它已经成为华夏民族普遍的仪俗。当代学者 称之为“傩文化”。
二、跳岭头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一)跳岭头是钦州市浦北县、灵山县 钦北区壮汉民族最为重大的节日庆典,民 有“岭头大过年”的俗语。据统计,目前全 县 有跳岭头班子19个,风格各异、丰富多彩, 传统节目近百个。此外,灵山县、钦南区、 钦北区的壮族和汉族村寨也有跳岭头文化分 布。
(二)浦北县是跳岭头最为盛行的地区之一。浦北
(三) “岭头节”,部分地区又称 “吃庙”,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 各村每年都在农历八至十月这段时间 内举行一次,历次遵循,已成惯例, 故又称“还年例”。
四、历史介绍 :
(一)从明朝嘉靖《钦州志》(1534 年)卷一《风俗志》“八月中秋假名祭报, 扮鬼神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的 记载看,钦州跳岭头流传至今至少有 了四五百年的历史。

家乡的风俗广西作文吃岭头

家乡的风俗广西作文吃岭头

家乡的风俗广西作文吃岭头
说到“吃岭头”必须从广西钦州民俗“跳岭头”说起,“跳岭头”是古代乡傩(戏)的遗存,古老的傩文化与历代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跳岭头”是桂西南地区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岭头”又叫“岭头节”、“看岭头”、“傩舞”、“颂鼓”、“岭头调”、“跳鬼僮”,是钦州最古老的一种祭祀形式的带面具舞蹈,是一种驱瘟逐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目的的祭祀仪式。

明嘉靖《钦州志·风俗》载:“八月中秋,假名祭报,装扮鬼像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

”;清嘉庆《灵山县志》载:“八、九月各乡村多延师巫鬼童于社坛前赛社,谓之还年例,又谓之跳岭头”。

传统“跳岭头”在八月中秋这天上演,随着时代变迁,时间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二开始至十月二十日,长达两个月余。

“跳岭头”表演一般从头天下午开始,到次日上午结束。

各村都有固定的活动日期,演出地点一般在村边的山坡上,故称“跳岭头”;开戏之前,都要到庙里拜祭,在这里,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有些村庄祭
完庙后就直接在庙前空地表演,故又称“跳庙”。

“跳岭头”的村子,家家户户必备一种点心叫“岭头”也称“糯果”(类似粽子),即用糯米煮熟活成面包上红豆馅,然后用冬叶、竹叶、芭蕉叶包裹两只一对放笼上蒸熟,用来招待和回馈亲友。

随着时代的发展,“跳岭头”的村子家家户户杀鸡宰羊、捕鱼捉蟹,大宴宾客,俗称“吃庙”也称“吃岭头”。

钦州市有哪些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钦州市有哪些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钦州市有哪些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20XX年XX月XX号,我和同学们来到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心展开实地调研,经过调研,我了解到了钦州的音乐文化遗产有很多很多,每一项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如:钦州的采茶、钦州的粤剧、钦州的海歌、八音等,这些都是钦州民间的文娱活动,也就是文化人所说的草根文化,根扎在民间有一定的生命力。

我们着重的调研了钦州的采茶戏和奥剧两大艺术文化。

钦南采茶深受群众的喜爱,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软南采茶戏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69年代的历史。

软州采茶戏属于桂南采茶类的地方小戏,颇具地方特色。

“采茶灯”、“采茶歌”、“采茶舞”在清代乾隆年间仅是一种民俗活动,到了道光年间,开始发展以故事为主,表演形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等,故被称“唱采茶”。

软南区采茶戏与民间“木鱼”说唱,江西的“茶篮灯”,广西的彩调以及广东的粤剧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吸收各戏派的艺术精华,形成了独具沿海特色的钦南采茶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坭兴陶的地位,坭兴陶的历史,坭兴陶的价值,坭兴陶的现状,政府政策,产业发展,民众
参与程度,文化内涵
钦州坭兴陶
钦州坭兴陶曾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其烧制技艺于2008年6月7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钦州市也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批准授予“中国坭兴陶之都”称号。

坭兴陶,学名紫坭陶 ,也称紫砂陶, 其历史源远流长。

《钦县志》载 :“钦州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

”《广东省志》亦有记述:“唐,广东出产的瓷器和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广州西村皇帝岗、佛山石湾、钦县紫砂窑均有名。

”据钦州史志记载:“我钦陶器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

民国九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于农山麓古墓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高四尺余旁附红陶壶一个,碑上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字样”,据此推算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

今日坭兴陶名声不显,大多人只知宜兴紫砂陶,不知南疆边陲还有一种与之相媲美的艺术瑰宝。

虽然坭兴陶在今天明珠蒙尘,但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民国初年,1915年艺人黎旭昭、黎旭春兄弟创制山水蒜头瓶一对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上海《申报》盛赞坭兴陶并称钦州是中国“第二陶都”。

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
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现为重庆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

1930年黎家兄弟创作猪胆古瓶一对,参加为比利时独立一百周年纪念举行世界陶艺大赛获第一名金质奖章。

新中国成立后,坭兴陶的知名度虽有所下降,但其艺术价值却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特别是近年来多次在东盟博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会上展出,足以证明其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文化价值上,坭兴陶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坭兴陶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人类的价值观念, 坭兴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 ,坭兴陶产品在使用、消费、收藏、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

从狭义上来讲,坭兴陶文化着重于研究坭兴陶作品在创作、制成、使用、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它展示了坭兴陶生产过程中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等, 是坭兴陶产地——钦州人民高尚精神生活情趣的体现。

加之坭兴陶协会的章程日渐完善,扭转了坭兴陶大师称谓的泛滥的乱象,规范了坭兴陶工匠的资格认证,促进了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坭兴陶界涌现了一大批具有真材实料的“大师”,创作了一批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坭兴陶作品。

但这良好的发展势头的背后却潜藏着危机,甚至会使坭兴陶生产走向末日。

坭兴陶的制作离不开钦州特有的陶土。

钦州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北岸,广西南部丘陵山地蕴藏丰富的红壤 ,遍布烧窑用的松枝 ,这是制陶的前提条件。

但坭兴陶土为钦州所独有,它主要分布在钦州市市郊的大马鞍、大路铺村和大垌镇约 3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 , 以钦江上游东西岸方圆 2公里的紫红陶土最为优质。

虽然现在公布的勘探资料说明钦州陶土资源储藏量为 15 亿立方米,但这看似庞大的储量背后,却埋藏着陶土储量日益稀少的危机。

去年暑假我有幸参观钦州市玉陶公司,这是钦州市前三甲的坭兴陶企业。

我从玉陶公司的负责人处得知,因钦州本地陶土与宜兴紫砂陶等陶艺所用的陶土相似,使得大量的外地企业来钦州开采陶土,加之本地不节制开采,导致现今陶土资源日益枯竭,未来几十年内,钦州坭兴陶将出现无土可用的危机。

除了面临无土可用的危机之外,坭兴陶在本地的文化传播也很成问题。

如今,钦州坭兴陶虽然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单,并多次在东盟博览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会议上参展,地方政府近年来也加大扶持力度,其影响力也开始扩大至广西以外的地区。

但钦州市政府和坭兴陶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坭兴陶经济价值上,而忽略了坭兴陶的文化内涵,以及坭兴陶在钦州本地的传播。

坭兴陶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在展示坭兴陶生产过程中的民俗
风情、审美情趣、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等,特别是体现钦州人民的生活情趣上,理应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现今坭兴陶的主要销售地并不是钦州,坭兴陶的主要受众也不是钦州本地人,长此以往,坭兴陶又如何能体现钦州人民的生活情趣?钦州除了作为坭兴陶的产地外,又与坭兴陶有何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