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常备的中成药
中成药大全及功能主治书

中成药大全及功能主治书
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是一份中成药大全及其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
1. 伤风感冒类: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龙角散,适用于风热感冒,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2. 消化系统类:
保和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胃复安胶囊,适用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具有抗酸、抗炎、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3. 呼吸系统类:
板蓝根颗粒,用于治疗咳嗽、喉咙痛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
川贝枇杷膏,适用于痰多、咳嗽等症状,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4. 心脑血管类:
左旋肉碱片,适用于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丹参片,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5. 神经系统类:
安神补脑液,适用于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头晕等症状,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6. 泌尿系统类: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尿频等症状,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以上仅是中成药大全中的一小部分,每种中成药都有特定的功能主治。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遵循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滥用和误用。
如果需要详细了解某种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建议咨询医生或查阅相关中医药书籍。
20种常用的中成药惊人新疗效诸如逍遥丸归脾丸桂枝茯苓丸

20种常用的中成药惊人新疗效诸如逍遥丸归脾丸桂枝茯苓丸中成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一种形式,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发现中成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惊人新疗效。
本文将介绍20种常用的中成药,并探讨它们的新疗效。
一、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名贵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逍遥丸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改善免疫功能等新疗效。
二、归脾丸归脾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疾病。
研究发现,归脾丸还可以改善胃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具有抗菌作用。
三、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是一种经典的中成药,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炎等疾病。
最新研究发现,桂枝茯苓丸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四、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用于治疗虚寒胃痛、腹泻等问题。
近期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的作用,对癌症患者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五、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有名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滋补肾阴不足引起的肾虚症状。
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记忆力,对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六、四季感冒丸四季感冒丸是一种中成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四季感冒丸对于抵抗病毒感染、增强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七、通脉四味丸通脉四味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最新研究表明,通脉四味丸可以促进心血管新生血管生长,改善血液循环,对于缓解心脏病症状有显著效果。
八、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是一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具有抗血小板活性、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九、八珍益母草胶囊八珍益母草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用于调养妇女的妇科疾病。
近期研究发现,八珍益母草胶囊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对女性的整体健康非常有益。
十、调经四物汤调经四物汤是一种经典的中成药,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常见中成药介绍范文

常见中成药介绍范文中成药是指通过中草药的提取和制备技术获得的一种药物形式,常见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
相比于中草药煎剂,中成药具有剂型规范、用量方便、易于保存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成药。
一、黄连素片黄连素片是以黄连为主要药物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由湿热毒引起的病症,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肠胃炎等。
黄连素片可通过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方式来发挥药效。
二、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是一种集中草药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主要包含牛黄的有效成分。
具有解毒清热、消炎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急性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等疾病。
牛黄解毒片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等方式来具有疗效。
三、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由多种中草药提取物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炎等症状。
感冒清热颗粒中的草药成分可以发挥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从而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
四、妇炎洁口服液妇炎洁口服液是一种用于治疗妇科感染的中成药,主要成分有黄柏、苦参、诃子等。
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作用,广泛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等妇科感染病症的治疗。
妇炎洁口服液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五、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以参、苓、白术为主要药物的中成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中的草药成分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
以上介绍的中成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成药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病症可以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与疗效。
中成药大全及功能主治书

中成药大全及功能主治书中成药是指由中药炮制而成的药物,以其疗效确切、剂型方便等特点,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及其功能主治。
1.牛黄解毒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常用于急性肠胃炎、急性喉炎、扁桃体炎、湿疹等症状。
2.川贝枇杷膏功能主治:润肺止咳、化痰清热。
常用于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
3. 999感冒灵颗粒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常用于感冒、流感等症状。
4.小儿止咳糖浆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润肺。
常用于小儿咳嗽、支气管炎等症状。
5.安宫牛黄丸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咳平喘。
常用于急性喉炎、支气管炎等症状。
6.龙胆泻肝丸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升阳散寒。
常用于肝胆湿热、黄疸等症状。
7.五子衍宗丸功能主治:固肾填精、补肺止喘。
常用于阳痿早泄、咳嗽喘息等症状。
8.清火麝香追风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常用于风湿骨痛、扭伤等症状。
9.参苓白术散功能主治:健脾渗湿、化痰止泻。
常用于脾虚湿滞、腹泻等症状。
10.天麻片功能主治:镇静安神、活血化瘀。
常用于失眠多梦、痛经等症状。
11.四季感冒丸功能主治:散寒、清热解毒、开窍驱风。
常用于感冒、流感等症状。
12.和香正气水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常用于胸闷、烦躁等症状。
13.石斛夜光丸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清热解毒。
常用于口干舌燥、痈肿疮疡等症状。
14.田七痛经胶囊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调经。
常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15.牛黄养心丸功能主治:滋阴养心、安神定志。
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
以上是其中一部分中成药及其主治功能,中成药的种类非常繁多,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对于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并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此外,中成药的使用还应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出现不适或者药物不能缓解症状,应及时就医,请医生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常见中成药介绍

常见中成药介绍中成药,是指经过一定加工制备的药物,由多种草药和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
中成药因其方便使用和相对较少的副作用而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一、感冒清热类1. 伤风停片:主要成分为板蓝根和野菊花,具有祛病毒、抗炎和退热的作用。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2. 阿莫西林胶囊: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二、消化类1. 止痛定喘胶囊:由黄连、黄芩、板蓝根等草药组成,适用于急慢性肠胃炎引起的腹痛、泄泻等症状。
2. 胃康灵片:主要成分为乌梅、厚朴、木香等,可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恶心、呕吐等问题。
三、心脑血管类1. 丹参片:由丹参制成,具有活血化瘀、舒张血管的作用,适用于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2. 降压宁片:由天麻、钩藤等组成,可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四、皮肤类1. 云南白药:主要成分为黄连、皂角刺等,可用于治疗烫伤、擦伤、溃疡等皮肤损伤。
2. 创可贴:用于外伤后的消毒和创面保护,方便携带和使用。
五、妇科类1. 乌鸡白凤丸:由乌鸡、白芍、当归等草药制成,适用于宫寒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2. 逍遥丸:主要成分为川芎、枸杞等,可用于调节女性内分泌,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的不适症状。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中成药的介绍,读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进行正确使用。
同时,应注意中成药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和禁忌症,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增加对常见中成药的了解。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中成药是指由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疾病的药物。
它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方便易用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常用的中成药,并讨论其合理使用。
1.当归:主要用于调经活血、补血养颜,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女病症。
合理使用当归,需要注意剂量,避免过量导致出血。
2.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作用,适用于体虚乏力、气短乏力等症状。
但是因其性温热,痰湿内盛者慎用。
3.甘草: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调和各种药物的作用。
常用于调理脾胃功能。
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引起水肿和电解质紊乱。
4.陈皮:陈皮味辛性温,主要用于理气消食。
适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过量使用会导致焦渴、口干。
5.五味子:主要用于益气健脾,固肾收精,适用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因性温热,虚热内盛者慎用。
6.木瓜蛋白酶: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胃肠道炎症等症状。
但因其酶活性较高,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7.当归血建:主要用于补血养血,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
但贫血非懵病症状者慎用。
8.石菖蒲酊:主要用于镇静安眠,适用于失眠多梦、心烦不宁等症状。
但因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遵医嘱使用。
9.逍遥丸:主要用于舒肝理气,适用于情绪波动、失眠多梦等症状。
但因性温血暖者慎用。
10.清宁胶囊:主要用于镇静、安眠,适用于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
但因药效强烈,需遵医嘱使用。
11.金银花颗粒: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但因性寒湿者慎用。
12.乌鸡白凤丸:主要用于滋阴养血、补肺益气,适用于肺燥干咳、声音嘶哑等症状。
但病理改变明显者慎用。
13.参附胶囊: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
但因其性温血瘀者慎用。
14.人参片:主要用于益气生津、安神定志,适用于气虚懒言、失眠多梦等症状。
但因人参为温补药物,阳虚患者慎用。
15.三七伤药片:主要用于止血、消肿,适用于外伤出血等症状。
建议老百姓知晓的9个中成药,好用...

建议老百姓知晓的9个中成药,好用...建议老百姓知晓的9个中成药,好用不贵!1、失眠健忘——必备——【柏子养心丸】功效: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主要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等。
2、尿路感染——必备——【热淋清颗粒】功效: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的作用。
主要用于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3、食欲不振——必备——【舒肝和胃丸】功效:具有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的作用。
主要用于肝胃不和、两肋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呕吐、大便失调等。
4、慢性胃炎——必备——【胃乃安胶囊】功效:具有补气健脾、活血止痛的作用。
主要用于胃痛、隐痛或刺痛、纳呆食少、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5、高血压——必备——【罗布麻降压片】功效: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活血的作用。
主要用于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头晕、目眩、头痛、烦躁及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
6、鼻炎——必备——【通窍鼻炎片】功效:具有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的作用。
主要用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等。
7、胆囊炎——必备——【黄连上清丸】功效:具有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的作用。
主要用于上焦内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
8、频繁长痘,硬块——必备——【小金丸】功效:散结消肿,化瘀止痛。
用于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作痛。
9、白发脱发,头皮屑多——必备——【养血生发胶囊】功效:具有养血祛风、益肾填精之功效。
主治脱发,毛发松动或呈稀疏状脱落、毛发干燥或油腻、头皮瘙痒。
中成药名称

中成药名称中成药是指由传统中医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所制成的药物。
它们在中华医学传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
其中,中成药名称是指由中医药申报名录获得批准并已在市场上流通的中成药产品的名称。
这些名称常常与该药的功效、成分或者制剂形态相关联。
1. 丹参胶囊丹参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主要由丹参、沉香等中药材制成。
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丹参胶囊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2. 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
它主要由板蓝根提取物制成,可以有效地治疗热毒病、咽喉肿痛、感冒等病症。
板蓝根颗粒广泛用于儿童感冒、咳嗽等疾病的治疗,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3. 血糖平片血糖平片是一种降血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
它由丁香烯酮、黄连素等草本植物提取物制成,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血糖平片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4. 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
它由牛黄、雄黄、玄参等草本植物制成。
牛黄解毒片可用于治疗火热病症、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疾病,有很好的抗菌、解毒作用。
它常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5. 复方新斯的明胶囊复方新斯的明胶囊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
它主要由新斯的明、丹参、红景天、山茱萸等中药材制成。
复方新斯的明胶囊能够改善心脑血管循环,调节血脂、减少血小板聚集,有效预防心梗、脑梗等病变。
它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6. 痛风片痛风片是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它主要由海参、穿山甲等珍贵中药材制成。
痛风片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
痛风片广泛用于痛风急性发作和慢性痛风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中常备的中成药家药百科为了方便、及时地用药,很多家庭都备有一个小药箱。
古老的汤剂需要煎煮,保存也多有不便,而中成药有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身携带等优点,正适合居家常备。
那么家庭小药箱应该备有哪些中成药呢?感冒类药物:中医将感冒分成为风寒、风热和暑湿三种类型。
由于疾病类型不同,选用的药物也就大不一样。
针对风寒型感冒的治疗,应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为主。
一般常备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软胶囊等。
对于风热型感冒,应以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为主,常备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银柴合剂、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
对于暑湿感冒,则应当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其中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都是疗效不错的中成药,在夏季更是家中必备的良药。
止咳化痰药:与感冒经常同时发生的病症就是咳嗽、痰多。
中成药如蜜炼川贝枇杷膏、祛痰灵等,在这些方面的疗效也比较好。
蜜炼川贝枇杷膏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的功效。
适用于风热型、肺燥型、痰热型咳嗽。
而复方鲜竹沥液(祛痰灵)主要是清热、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热咳嗽,但需注意该药是孕妇禁用的。
消食类药物: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所以家中要常备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药。
虽然消食药比较安全,但对于伴有呕吐、腹痛症状者,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清热解毒类药物:常见的有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等药物。
但六神丸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切勿滥用。
牛黄解毒片常用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疖肿等。
近年来出现一些患者,为了减肥或者祛痘,长期服用该药,而发生了毒副反应,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定要对症合理使用该药。
此外,家有老人要常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家有女性常备坤宝丸、乌鸡白凤丸、妇科千金片等妇科常用药;家有小孩要常备小儿止咳糖浆、健胃消食口服液;家有慢性病患者,要注意及时补充常用药。
还应该准备一些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如红花油、正骨水等。
[分享]【艾灸常用穴位】◆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
别名“丹田”。
《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
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
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
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
”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
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 20~3O 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
”《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
《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
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灸三阴交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
《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
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
《眼科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
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神秘穴道:让女人骨酥体软四肢不收人的身体穴位很多,在中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人未必知道,一些穴道对也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掌握这些穴道和技巧,会让你的性生活更加美满。
角孙:位于耳朵内侧凹陷处的穴道耳朵原本就是女性的重要性感带之一,多半采取“舔”和“轻咬”两种方法。
无论是磨蹭耳朵的内侧用手指插入耳道,效果都相当好。
中府:中府这个穴道位于肩部一般来说都是用舌头来对这里进行爱抚,指压时的感觉要像做按摩一样。
自颈部根处延伸到锁骨的联机上,用大拇指缓慢地揉搓。
可以用舌头不时轻轻地舔着,或者是用牙齿轻咬也成。
乳根:爱抚女性时,要从下往上方推压,无论是用揉的,或是由下往上推抚,效果都很好。
同时搭配触摸乳-头的话,就可以达到前戏的目的。
居谬:位于肚脐与胯骨之间,比耻丘的位置还要再下面一点。
沿着胯骨和耻丘两部位所连成的线施以指压。
不过指压的方式不是用力往下压,而是用手指轻轻地搓揉,如此效果才会好。
大巨:位于肚脐的两侧按摩的时候,要根据女性的表情随时调节力道强弱。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要促进女性肉体的血液循环,让她的身体逐渐燃起兴奋的欲火。
天柱:在颈部后方有名为“天柱”的穴道在使用拇指按摩此处的同时,轻轻地碰触、磨蹭也能充分达到前戏的效果。
当然,不用手而用舌头舔也可以。
这个穴道对于整天坐办公桌的女性最有效。
膻中:位在两个中间(乳-沟),心窝之上用拇指按压“膻中”穴时,按到女方眉头稍微皱起即可。
有丰乳的功用。
膈俞:位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呈左右对称之势可以用指压的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之外,也可以用指甲表面轻抚此穴,对那些三围不甚理想的女人最有效。
次谬、下谬、上谬:位在脊椎骨之上,从骨盆向上算约三个指头宽的地方基本的指压方式是用拇指轻压,并做小幅度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