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教你中医治病:感冒发烧篇
儿童发烧感冒咳嗽中医食疗偏方

儿童发烧感冒咳嗽中医食疗偏方在小孩生病发烧的时候,轻易不要小孩给吃退烧药,也不要输液!小孩发烧的时候有个中医告诉我只要你给孩子输了一次液,孩子大部分会1-1.5个月就病,因为免疫功能退化的缘故。
告诉各位妈妈退烧的一个方子,是在小孩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
“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白萝卜2-3片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
待温度适中给小孩喝,小孩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输液的危害你知道多少?再严重的感冒,马上就好!!只要大家按我以下写的去做,不论是孩子、成年人还是老人的感冒,是不需要吃任何的药物,都能很快治癒感冒。
刚刚有一些感冒的症状,如身体感觉发冷了,或是感到头痛、头晕、头重了,或是身体的疲乏及酸痛,或是总流清水鼻涕、或是咽喉已有疼痛时就要及时处理。
尽快排出病毒︰西医说感冒的致病原因是病毒,而病毒至今没有特效药,所以你就不必去想着用吃药解决,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喝温开水,一天喝上几大杯的温开水,多上几次厕所,是排出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如咽喉肿痛明显时可以在温水中稍稍加一点盐,喝这种淡淡的温盐水,能很快缓解咽喉的疼痛。
1、尽快排出寒气︰受凉是感冒的诱因,只要有手脚冰凉的情况,肯定是受凉了,尽快排出寒气是治癒感冒的关键。
食疗中的葱姜蒜是排寒最好的食物,有的人喜欢用几片生姜加上一勺红糖煮水喝去寒,有的人喜欢用几颗葱煮水喝发汗去寒,当受凉又伴有咳嗽时,在生姜红糖水中加入几瓣大蒜一起煮,喝下能祛寒、止咳嗽。
总之,不论是用葱姜蒜祛寒,还是吃上一顿热辣辣的火锅祛寒,都能很快增加身体内的热量,让毛孔开放,透过出汗排出寒气。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温水泡脚出汗排寒,效果同样不错,受风寒严重时,可以一边喝著生姜红糖水,一边泡脚,一定要用桶泡,更容易出汗。
也可以取清艾条1/4根,撒碎后放入桶中,用滚开的水冲泡化开后,再加入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冒汗,再多喝温开水,寒气同样很快能排出。
中老年秋冬季感冒发烧咳嗽肺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中老年秋冬季感冒发烧咳嗽肺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在中老年人中,秋冬季节往往是感冒、发烧、咳嗽以及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的时期。
传统中医学认为,秋冬季节阴寒湿气重,人体阳气相对较弱,容易受凉感冒,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中药治疗中老年秋冬季感冒发烧咳嗽肺炎的方法,以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1. 急性感冒急性感冒是秋冬季节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中医中药治疗急性感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草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作用,能够缓解上呼吸道炎症症状。
(2)中医针灸理疗: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症状。
2. 发烧发烧是感冒、流感等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中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发热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中医中药治疗发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中药调理:中医认为,发热是因为人体火气太旺。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降火的中药来治疗,如连翘、金银花等。
(2)中医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体温散发,缓解发热症状。
3. 咳嗽咳嗽是秋冬季节常见的症状之一,中老年人咳嗽一般分为湿咳和干咳两种。
治疗咳嗽的中医中药方案如下:(1)湿咳:常见湿咳的中老年人可选择用燕窝、银耳等滋阴润肺的食材,并配合服用川贝、杏仁等中药。
(2)干咳:常见干咳的中老年人可使用梨子、罗汉果等滋润喉咙,并配合服用川贝、百部等药物。
4. 肺炎肺炎是中老年人在秋冬季节常见的严重疾病,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医中药治疗肺炎的主要方法如下:(1)中药汤剂:可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作用的中药汤剂,如麻杏石甘汤、桑杏汤等。
但务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开方。
(2)中医针灸理疗:通过针灸可以调整肺经气血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加速康复进程。
总之,中老年秋冬季感冒发烧咳嗽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医中药作为一种较为传统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中老年人借鉴。
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秋冬季节,儿童更容易感染感冒并发烧的情况。
这不仅给孩子带来了不适,还给家长增加了照顾孩子的负担。
为了有效地治疗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方法。
一、感冒发烧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感冒发烧是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体内的阴阳来达到治疗目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感冒发烧的几种常见方法:1. 中药汤剂:中医通常会根据儿童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配制适合的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并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
2.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如推拿和拨筋,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缓解孩子的不适感。
按摩背部、胸部等部位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的通畅度。
3. 中医草药熏蒸:中医草药熏蒸可以通过蒸汽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直接渗透到孩子的呼吸道,从而有效缓解鼻塞、咽喉痛等症状。
二、感冒发烧的西医治疗西医常常使用药物来控制感冒发烧的症状。
以下是西医治疗感冒发烧的几种常用方法:1. 退烧药物:西医使用退烧药物来降低儿童体温,帮助控制发烧。
常用的退烧药物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2. 抗生素:如果感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控制细菌繁殖。
然而,并非所有感冒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3. 辅助治疗:西医还可以使用其他辅助治疗方式,如含漱盐水、漱口液、鼻喷剂等,来缓解喉咙疼痛、鼻塞等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更全面地对待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
中医能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来增强孩子的自愈能力,而西医则能够通过药物来直接控制症状。
两者结合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病症,还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以下是一位儿童感冒发烧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患者小明,7岁,因感冒发烧,出现咳嗽、喉咙痛和鼻塞等症状。
5种感冒症状用中药简单又有效

5种感冒症状用中药简单又有效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第2期□文/ 左佰常重庆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郭红表示,要想感冒症状快点缓解,不妨试试以下几种中医疗法,既简便又有效。
专家提醒,以下几种方法只适用于一般性感冒,如果是流感流行期最好先诊断是否为流感。
●感冒头痛喝葛根汤祛风寒感冒时头痛难受,中医开方以葛根汤最为常见,能解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肩颈紧绷等症状。
不过,葛根汤成分中的麻黄碱会加强心肌收缩力,使用时要避免服用具有强心作用的洋地黄类药物。
川芎搭配菊花能上清头目,用500 毫升开水冲泡川芎、菊花各5 克服用,对缓解头痛或偏头痛很有帮助。
需要提醒的是,购买时宜选择淡黄色已经晒干的杭白菊,而不宜选择新鲜的黄菊花。
此外,可以试试按压风池穴(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及合谷穴(虎口处),能行气止痛,一般每个穴位按压3~5 分钟就能见效。
●鼻塞流涕喝葱豉汤通肺气无论是鼻子不通畅还是鼻涕流个不停,中医认为都是寒气侵入造成肺气不通所致。
疏通肺气的药方除了葛根汤外,还可到厨房切点葱白,再加上淡味的豆豉,熬煮成葱豉汤喝一喝,可以缓解鼻塞症状。
《食疗本草》记载:“ 葱白连根用水煮温服,可以祛风发汗,对风寒引起的鼻塞、头痛效果很好。
”另外,解决难受的鼻塞,还可以按压迎香穴(鼻翼两侧凹陷处)。
当感觉鼻部比较舒畅后,再搭配按压风池穴,可使肺气运行顺畅。
●喉咙干痒喝绿豆汤解内热感觉喉咙干痒,尚属于感冒初期,不妨喝一碗绿豆汤来解内热。
如果喉咙有痰、黏稠,且不太容易咳出来,则属于热性感冒,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化痰作用的中药,如牛蒡子、浙贝、瓜蒌等。
如果咳出清痰,又有畏寒症状,则是寒性感冒,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祛寒作用的中药,如陈皮等。
使用方法:都是取5克的量,用500 毫升开水冲泡服用即可。
按摩穴位则以少商穴、列缺穴(位于腕横纹上1.5 寸处)为主。
少商穴属肺经,位于大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 寸处,是治疗咽喉疾病的特效穴,能缓解咽喉疼痛。
治疗发烧感冒 偏方

治疗发烧感冒偏方用料:生姜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150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服后微出汗,既可明显减轻症状。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化痰。
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偏方二用料: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陈皮12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风、燥湿化痰。
主治感冒发烧、咳嗽痰多。
偏方三用料:荆芥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功效:解表散风、理气宽胸。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咽痛。
偏方四用料:金银花15克,竹叶9克。
桑叶6克,甘蔗100克,白糖20克,白萝卜12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感冒发烧、咽喉疼痛。
偏方五用法:桑叶6克,白菊花10克,竹叶10克,薄荷6克,淡豆豉1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散风清热。
主治风热感冒、发烧头痛。
偏方六用效:紫苏叶6克,荆芥10克,山楂10克,冰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功效:解表散寒。
主治风寒感冒、全身关节痛。
发烧偏方1 茶叶用手碾成粉末状,开水吐服,一日数次,也可干吃,如果你喜欢的话,用量:15片茶叶左右.2 姜汤红糖与拍碎的老姜放入沸水,烧开即可,一日数次,每次一碗.3 洗澡舒服的在浴池里泡个温水澡能洗去你一身的湿汗与疲惫,切记时间不可过常,10分钟内即可,洗完迅速擦干身体,以免着凉,接着你就可以上床趟着享受被窝的温暖了.导读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另一种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反复流行的基本原因是病毒易发生变异,使人群对流感病毒所产生的免疫不能持久。
得了感冒如何治疗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治疗感冒的中医民间小偏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感冒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
一次感冒会大大削弱人体的抵抗力,极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所以从秋天开始预防感冒很有必要。
【《伤寒论》治疗各种感冒发烧的12方】

【《伤寒论》治疗各种感冒发烧的12方】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
上五味,切碎三味。
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
适寒温,服100毫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
温覆(盖被子)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
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禁忌: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方论:桂枝汤方中桂枝为君,辛温通阳,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以调卫。
芍药指白芍,作为臣药,酸苦微寒,益阴和里,敛固外泄之营阴以和营。
桂芍等量相合,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可温胃止呕;大枣助芍药益阴养血,姜枣相配,补脾和胃,调和营卫,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是为佐使药。
有老中医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糯稻根10g,治疗老年自汗,效果非常明显。
加入黄芪补肺固卫以培本,糯稻根止汗以治标。
二、麻黄汤:麻黄(去节)9克、桂枝6克、杏仁(去皮尖)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麻黄另包,用水600毫升,先煮麻黄。
煎至400毫升时,再加其它三药共煎,取药汁150毫升为第一煎;然后再加水250毫升如上法煎取药汁15o毫升为第二煎。
将两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共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次服150毫升。
服药后卧氏盖被以温暖取微汗。
服一次即出汗者,可停服第二次药。
如服第一次药后,未出微汗,的过4~5小时可继服第二次药。
第二次药服后,如仍未出微汗,可再煎一剂药(煎服法同前)继服。
老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发热~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整体药性】平和。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
【典型征象】口苦,咽干,发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禁忌人群】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伤寒论》一直被后世的中医奉为金科玉律,这部医学经典不知成就了多少流芳百世的著名医家。
单是其中的小柴胡汤,如果能学精学透就可以养活不少医生。
张仲景把小柴胡汤列为少阳病的主方,用来治疗邪气在半表半里的时候的病证。
它和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论治伤寒病变的两大重点方剂,在397条经文之中,明文提及小柴胡汤的就达19条之多,其应用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诚如日本的丹波元简评:“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中医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则认为,小柴胡汤有抗炎、抑菌、抗过敏、调节免疫力、改善肝损伤等作用。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是用现代制药手段,把煎出来的药汁制成颗粒状,保存药方的功效和作用,以便服食、携带。
制成颗粒的小柴胡汤成药效果虽然不如现煎的汤药,但也是一种值得存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的药物。
“和解少阳”的主方“和解少阳”是汉代张仲景治疗伤寒少阳证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柴胡汤就是其中的代表方。
何谓伤寒少阳证呢?伤寒是古代中医家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上来说,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上就只是指外感风寒之邪。
此处的伤寒和西医的伤寒概念完全不同,不要混淆。
《伤寒论》以“三阳”“三阴”为六经提纲,其中的少阳证就是“三阳”证中的一种症候类型。
中医理论认为,伤寒在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中,寒热症状的变化是其主要标志。
《伤寒论》中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当伤寒初起时,寒重热轻,或但寒无热,属太阳证;传入少阳后,寒热往来,也就是说发热和恶寒的感觉交替出现;再向里即传入阳明,表现为但热不寒。
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1、感冒中药方1-风邪外感,营卫不和【症状】发热恶寒,有汗不解,口渴不欲饮,苔薄白,脉浮小数。
【治法】调和营卫,辛温解表【方药】川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茯苓9克,鲜藿佩各3克,白叩壳3克,鲜荷梗1支【用法】水煎服。
【按语】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寒有汗不解,以桂枝汤加芳宣之品,祛风辟秽,调和营卫,故热退,风邪得解。
2.感冒中药方2-风热感冒【症状】发热,微咳,咽红,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
【治法】辛凉解表【方药】桑叶6克,菊花6克,牛蒡子6克,连翘6克,桔梗4.5克,芦根15克,僵蚕6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9克,薄荷2.4克,葱白3寸6克,【用法】薄荷、葱白后下,余药先煮,水煎2次,共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道理。
此属风热感冒,故用桑菊饮和葱豉清凉透表,宣肺化痰。
[编辑本段]3.感冒中药方3-感冒夹湿【症状】感冒两周,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色淡太白黄腻,脉浮微数。
【治法】祛湿解表【方药】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白3寸【用法】一剂两煎,共取16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内经》云:“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内而后调其内。
”此属感冒夹湿,治疗先宜疏解,继用和脾消滞,清利湿热。
[编辑本段]4.感冒中药方4-湿浊中阻,肠胃气滞【症状】寒重热轻,头胀身痛,胸闷不咳,舌苔白腻如积粉,脉象沉滑,二便俱少。
【治法】祛表里之湿【方药】苍术4.5克,藿香6克,一厚朴4.5克,半夏6克,陈皮4.5克,菖蒲2.4克,大腹皮子9克,枳壳6克,生姜2片【用法】水煎服。
【按语】此感冒为湿邪侵于表里之证。
湿邪束于肌表,卫阳内郁失于敷布及温煦于外,则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胀身痛,湿浊中阻,气机失调,则胸闷,脉沉滑,舌苔白腻如积粉均属湿浊内蕴之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教你中医治病:感冒发烧篇
感冒发烧是很常见的症状。
大部分人们感冒易发烧的话就是输液打针或者退烧药。
其实呀,中医中药治疗感冒发烧,大有作为。
感冒发烧症状表现主要有三种,他们的中医治法也就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同时怕冷,发热。
这在中医上叫做表证,《伤寒论》上称之为太阳伤寒证。
怎么治呢?要发汗。
最常见的就是用麻黄汤。
这是简单的一种,发一发汗,大概就能退烧。
第二种发烧呢,就是单纯发热,同时没有怕冷的感觉。
这种发烧往往都是高烧不退。
这在中医上称之为阳明气分证。
最常用的方子就是银翘白虎汤。
这种证型呢往往吃了退烧药,烧还是反复不退。
白虎汤运用起来的也要有一个技巧。
就是频频顿服,每隔两小时喝一次,这样烧就能退下来。
第三种发烧,就是一阵冷一阵热,冷和热不是同时发生的。
称之为少阳病。
最常用的方子就是小柴胡汤。
作者我呢是一名普通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
希望用最简单的通俗的语言跟大家讲解中医,所以就开设了这个简单教你学中医系列。
希望所以病人能早日摆脱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