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师生1师恩难忘课文原文素材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1 师生《师恩难忘》课件 北师大版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故 事】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
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 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 身之计,莫如树人。” 【原 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 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 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从小树到苍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而培养一 个人才,则需要百年时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 计,也比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7
过关测试:
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 田老师上课时讲故事的情 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感 激和怀念之情。
8
学了这篇课文, 你有什么想对你的老 师说的?
9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 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 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 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 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 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 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 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 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 文出版。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4
过关测试: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赞颂了谁? 5.你还能说出赞颂老师的名言吗? *老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5
过关测试:
6.“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 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 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田老师上课时讲的上 千个生动的故事,在作 者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 的种子,促进作者成了 作家,所以作者永远忘 不了老师的恩情。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Βιβλιοθήκη 关测试:1.课文的作者是谁?
师恩难忘1

合作交流显身手
(1)小组合作学词语。
师恩 打扮 仍然 培养 身临其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河畔堤坡 起承转合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春雨点点
(2)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是如何给“我们” 上课的? (3)说说你眼中的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我来露一手
师恩 打扮 仍然 培养 身临其境 河畔堤坡 起承转合
)
★★★拓展提高 按要求写成语。 形容人知识丰富,才学出众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我的积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 《无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杨朔
熟读深思子自知
(1)认真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想 办法解决。 私塾(shú) 炊烟(chuī) 恍如(huǎnɡ) 红摹纸(mó) 念叨(dɑo) (2)默读课文,借助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身临其境:亲自来到某种境地。 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 (3)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情?
畅所欲言:我眼中的田老师
田老师是个教学水平高 的人、是个负责的人、是个 谦虚的人 、是个· · · · ·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拼音,写词语。 dǎ bàn réng rán
( ) (
ēn shī
péi yù )
) (
) (
★★综合运用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 ) (2)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 ) (3)吸引人进入优美的环境。 ( ) (4)对长辈、宾客非常严肃有礼貌。(
shú
chuī
北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师恩难忘》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本文记述了田老师以巧妙的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本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我”受业田老师时的一般情况:1.“我”入学时还“不满六周岁”,懵懵懂懂,暗示教师对“我”的成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2.田老师任教的学校“设在一座庙内”,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
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田老师却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复式班四个年级学生的学习,饶有兴味地上课,说明田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3.田老师是“私塾出身”,只在“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
这样的学历背景,为什么能“口才、文笔都很好”呢?显然是刻苦自学的结果。
这三段课文告诉我们,“我”在不晓事的情形下,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写“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的情况。
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4~7自然段)详写田老师开学第一天讲授一首小诗的情景。
第二层(第8、9自然段)略写受业四年田老师对“我”的影响。
记叙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田老师的神情、行为、言语,而是写“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一是学兄带学弟描红摹纸,可以想见,为了组织好四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田老师颇费心思。
二是田老师讲的山村故事,情节那么清楚,足见给“我”印象之深。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师生1师恩难忘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师生1师恩难忘备课教案北师大版【教材分析】《师恩难忘》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园丁之歌”这个主题单元的首篇,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
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全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到九自然段写“我”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学校的概况;第二部分是第十到十一自然段,写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了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第三部分是第十二自然段,写“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并终生难忘。
学习全文受到的情感熏陶以及获得思想启迪。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能“悟”出一些语文的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另外他们已初步学会记摘录笔记,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但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分一个课时来授课。
本设计从理解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紧扣“师恩”这一中心,读、思、议、悟,正确理解,细心品味,感情朗读。
在此基础上,学生随堂完成摘录笔记,意图通过本文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并大胆实践。
【教学目标】1、认会写会13个生字,学习“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成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师恩”一词中体会到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以及“我”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在自读课文时画出自己的问题,初步学习做批注笔记。
【教学重点】1、教学过程中能互动交流,乐于表达,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 师生 师恩难忘》_26

师恩难忘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
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突出田老师讲故事指引“我”,让“我”在文学方面开了窍。
“我”对田老师插柳之恩的感念之情。
全文依循行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
课文共9人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3部分。
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好地理解课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新词。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师恩”的含义,练习在阅读时标注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设疑1、激趣导入有人把老师比喻为蜡烛、春蚕,也有人把老师比作人类灵魂等工程师,可见教师的工作是多么高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教师的故事——《师恩难忘》(板书课题)2、审题设疑师: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教师随机梳理归纳出学习本篇课文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预设:作者的老师是谁?这位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为什么作者会难忘这位老师?二、整体感知1、初读感知(1)自读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完成自读提示。
(3)解决字词障碍课文中的字、词你会读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
小黑板出示:娓娓动听、戛然而止、引人入胜、培育、感念、恭敬、身临其境、情趣2、读通课文课文里的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吧!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师恩难忘》课件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 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 春雨点点。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 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 学的种子。
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 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 心插柳柳成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考考你
自读三到五自然段,文中 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现在,谁来说说田老师是 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 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 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 入胜的故事。”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 名作家。13岁开始就发表 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 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 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 家”。长篇小说《京门脸 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 奖。《敬柳亭说书》获首 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 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 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 说被译成英、法、德、俄、 日、西班牙、泰国、孟加 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一分钟速算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设在 圣贤 配备 描红 恍如 开窍 培育 姥姥 师恩 学兄 打扮 仍然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恭恭敬敬
春雨点点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恭恭敬敬 身临其境 深深感谢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 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________ 地讲起来。 (2)我听得入了迷,恍如_____________。 (3)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___________ 的故事。 (4)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 _________ 地向他行礼。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师恩难忘图文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学习第一部分
1942年春天,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共四十人。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 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我”眼中的学校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读一读
念叨--1、因惦记或想望而不断地谈起;2、说;谈论。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下来。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深深感谢
身临其境 春雨点点 恭恭敬敬
娓娓动听
读一读
思考: 是什么事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
(因为田老师给小时候的作者讲了上千个 故事,在作者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所以作者永远忘不了这份恩情!)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
修行在个人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
学习第三部分 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了老人拄着拐杖散步,我是怎么做的?
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过关测试: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赞颂了谁?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故 事】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 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 计,莫如树人。” 【原 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 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究竟得到了什么?
★田老师是只讲了这一个故事吗?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
北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师恩难忘

第一单元师生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在这第一篇课文中,作者刘绍棠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
虽然老师教给作者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关爱和学生对老师深厚感情。
第二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敬重的故事,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缺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语文天地”引导学生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激发敬师爱师的情感。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等环节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再次体验师生间的真挚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金钥匙”环节的交流练习,学生开始作为重点发言人,应该怎样准备自己的发言,想想说什么,应该怎样说。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师恩难忘《师恩难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师生》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记叙了田老师以巧妙的讲故事方式传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时正逢教师节临近,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的好文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从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古诗的关系中体会田老师教学有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师恩难忘
1942年春天,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共有四十人。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
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
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着。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让三年级学兄握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
红摹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
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住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
小孩子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娃娃。
他刚要动手,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后来,这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
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现在已年近古稀,退休归里十年了。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着拐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