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蒋园园、郑克友)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 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 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 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 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二、本课测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 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 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 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 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科技成 果主要有: 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 取得巨大成功。 2. 在“两弹一星”以 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 一步的发展。 3. 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 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 行成功。 4. 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 交水稻。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学思之窗: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 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 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 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的成功,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 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 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决策的提出(1)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目的:打破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2、成就:⑴核技术①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能力②和平利用核能:建成核电站和核电站。
⑵导弹技术:①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实验成功。
⑶人造地球卫星技术: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时代。
3、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1)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二、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1)1999年起,“神州”飞船成功进行4次无人飞行实验(2)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农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1、背景: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关乎国计民生。
2、成就:(1)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2)他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意义:(1)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
(2)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3)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四、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成就: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银河Ⅰ号”年“银河Ⅱ号(2)意义:加速国家发展五、生物技术的发展:1、1965年人工合成――意义: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全部序列的1%)——意义: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贡献。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
就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钱学森一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思考
有人曾说:如果那时中国把研究核武器所耗费的 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那 时候不至于那么贫困。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领导人为什么 要在一穷二白的情 况下作出发展“两 弹一星”的战略决 策?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钱学森(1911年-)浙江省杭州市 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 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 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 创始人之一。他是我国近代力学事 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 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 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 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 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 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研究的倡导人,被誉为“中国航天 之父”和“火箭之王”。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 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 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功率达90%以上。
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作用和意义:“神舟六号”创下了中国第
一次多人遨游太空的记录,第一次进行了有人
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飞行时间和距离有了很
大提高,
“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
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
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思考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一是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背景:
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b.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d.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材料: 核武器的毁伤能力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中居于首位。 美国扔向广岛的原子弹,2万吨当量,造 成了30多万人员的伤亡。300万吨当量的核 弹可使1000万人口大城市的地面建筑一扫 而光。 地球上的核武器,如果引爆,早可 以把地球炸成碎块了。
邓小平改革开放,农村 实行家庭联创承包责任 制,农民富起来。 袁隆平培育推广杂交水 稻,大幅提高了粮食产 量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 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 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 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为发 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 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 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 水、旱稻栽培技术。 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 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 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 中心地区。
使我国的 空间技术 跨入世界 先进国家 行列
1983年成功研制出运算速 计算机 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 技术 Ⅰ号”
农业科 学技术
高中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019年考试说明】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理解,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提供史料、图片和影视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模块链接:必修Ⅰ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的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1.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2.思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为什么?3.思考:从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看,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衰弱;制度腐败、经济落后、战乱频仍、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然后再让学生阅读引言,了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
神七任务的成功,首次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2019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科技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引导学生看第19课内容标题,简要概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中 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 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 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中国近程导弹 中近程 导弹 中程导弹 中远程 导弹 洲际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钱学森
火炬计划
二、载人航天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规模 最庞大、技术最复杂)。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宇航员杨利伟)成功返 回地面。
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在经过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 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材料四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 了由中央到地方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 展远景规划。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 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地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991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1994浙江秦山核电站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 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刚刚建立的新 中国就面临着侵略战争的威胁。1984年,报纸刊登一条新闻: “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 援朝部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思考1:
什么是“两弹一 星”?
“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 星。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问题探究1、:发展 “两弹一星”战略
背景
4、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 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
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
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 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
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民族脊梁
秦
大
山
亚
核
湾
电
核
站
电
站
阳江核电站(在建的最大核电站)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思考:概述中国发展载
人航天工程的历程。
二.生物技术(3):人类基因组计划
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 学史上的重大工程。它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 启动,后有德、日、英、法、中等6个国家的科学家 先后正式加入。03年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 绘 制完毕,并向全世界公布。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占据了百分之一的份额。
1969年7月20日,美 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乘坐 “阿波罗11号” 登月上月球。是第一 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宇宙飞 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上 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 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州六号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 号发射升空, 10月17 日凌晨4时,飞船返回舱顺 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 海胜安全返回。
世界第三个,提高
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世界第一)
大大提高…有助于解决…
2003 参加人类基因工程研究 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计算机 1983 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技术 1993 巨型计算机“银河- Ⅱ号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 国家信息化发展
思考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为何如此辉煌?
1.国家统一、稳定,有政府的支持 2、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 3、科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 4、科技者的不懈努力
质。
问题探究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新中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的原因。
1、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制度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政策支持)
3、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
4、新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才基础) 5、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主观因素)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外部因素)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 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 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 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 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 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 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 是密切相关的。
感悟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行 动,让中国感动世界!
自 由
发 言
聚焦网络:推荐袁隆平获诺贝尔和平奖,你认 为如何?
网友“天南地北”认为:当初诺贝尔设立和平奖,就是 希望奖励致力于消除矛盾、缩小差距,创造社会和谐,为 人类和平与科学和谐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天南地北”认 为:“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
1991、1994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加强了…打破…, 提高…维护世界和 平。和平利用核能
航天技 1970 “东方红一号” 卫星
世界第五进入航天时代
术 1999起 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
2003、2005 “神五”、“神六”载人
生物技 1965 成人功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术 1973 选育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012年6月16日18 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点火升空。
2012年第一位女宇航员刘洋
二二、、生生物物技技术术((11))袁袁隆隆平平和和杂杂交交水水稻稻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成 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不仅
三.计算机的发展
银河—号
1983年中国成 功研制出运算速 度每秒上亿次的 “银河—Ⅰ号”, 我国从此成为世 界上少数拥有高 性能计算机研制 技术的国家之一。
你知道世界上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的时间和国家吗?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ຫໍສະໝຸດ 时间成就地位、意义
原子能 1964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4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钱学森(1911-2009),被美国海军 次长这样评价:“无论走到哪里,都 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 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 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 王”。
“两弹元勋”
自主建构篇
邓稼先(1924-1986年)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 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 ”载人 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发射升空,在随 后的飞行过程中,我 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 进行了空间出舱活动。 28日17时飞船着陆, 三位宇航员翟志刚、 刘伯明、景海鹏安全 返回。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
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 ,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 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 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自主建构篇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2002年,“神舟”飞船4次无人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 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61年4月12日,原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乘坐 “东方”号宇 宙飞船进入太空。 成为“世界首位太 空人”
。
问题探究2:发展 “两弹一星”战略
的意义何在?
意义:
1、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粉碎了遏制中国的企
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3、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条件。
中国导弹之父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离 不开科学家们的奋力拼搏,你能 列出一些在“两弹一星”的研制 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吗?
思考2:中国近代为何在科技发展 上一片黯淡,没有什么建树?
1、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经济、技术的发展
2、专制统治日益腐败无能
3、八股取士、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的影响
近代前期为把近代科学引 入中国有哪些中国人做出 了贡献?结果怎样?为什 么?
努力: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结果:未能改变中国落后局面
原因:洋务派学西方的目 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没能改 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
二.生物技术(2):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 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 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 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 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功 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 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 有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 擦肩而过。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 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却鲜为人 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 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 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 而无憾”。
1999年9月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 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或追 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第一次将这段鲜为人 知的国防机密公诸于众。让我们记住这23位元 勋: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
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中国第
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
南优2号
命”。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 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 说?
一靠邓小平:邓小平提供了政策,十一届三中全 会决定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袁隆平提供了技术,他研制的杂交 水稻使得粮食增产明显,产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