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合集下载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案)-2021-2022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教案)-2021-2022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重点趣
关键
情知统一
教学
准备
教师
钢琴、电脑、音频资源
学生
教科书、数码钢琴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3
5
12
10
10
一、 创设情境播放《红旗飘飘》歌曲进教室(孙楠演唱的版本)
基本练习:
1、引导学生做单音连奏手型巩固练习。
2、音阶练习。C大调
3、哈农一个八度内的练习。第1条
课时教学笔记
课题
我的祖国
内容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课型
欣赏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2、过程方法聆听《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感受、体验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情绪。
3、知识技能:能够用激动的、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2、全体学生齐唱、对唱《歌唱祖国》。(男女生分声部) 教学思路:学生带着浓厚的思想感情复习歌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欣赏《春天的故事》
1、导语:一九七九年,„„。一九九二年,„„(以歌曲的前奏音乐为背景,教 师充满激情的朗诵歌词)
2、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春天的故事》
五、聆听《东方之珠》小结: 一首优秀的歌曲,不仅能激起人们对往日岁月的怀念,而且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新的岁月里,畅想时代的主旋律,走进新的时代。(《春天的故事》聆听罢,继而播放《东方之珠》,在高昂地、令人激动的间奏音乐声中做总结。教学思路:《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两首歌曲的思想性已在,根本不用说,关键是怎 样才能突出它们的艺术性、艺术性、再艺术性。
①提出问题:《春天的故事》从音乐情绪上分可以分几部分?表现了 什么情景? 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听歌曲前)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

3、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能够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看歌词,并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播放《春天的故事》伴奏音乐)
2、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
(1)初次完整聆听。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赞美的、歌颂的)歌曲中的“老人”是指谁(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圈”在哪里(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春天”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春天”指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2)再次聆听。

歌曲的结构和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引子+A+B+尾声、合唱)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4)最后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带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

3、初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
(1)我们听完了《春天的故事》,老师还带来了一首表现我们祖国的不断强大和繁荣发展的歌曲。

(2)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中国香港)
(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绪
(4)再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说一说歌曲的曲式是怎样的(A+B+A)
(5)拓展欣赏《童年》《明天会更好》片段,介绍作者罗大佑,让学生感受到大陆、香港同为一家人的亲切感。

4、教师小结。

歌曲欣赏《春天的故事》

歌曲欣赏《春天的故事》

破土而出
歌词中用“破土而出”来 形容新生的力量,表达了 克服困难,迎接新生的决 心和勇气。
歌词的韵律与节奏
韵律优美
歌词的韵律非常优美,通过押韵 和平行结构等手法,使得整首歌 曲充满了音乐的美感和诗意。
节奏明快
歌词的节奏明快有力,与歌曲的 旋律相得益彰,营造出积极向上 的氛围。
03
音乐风格与技巧
曲调与旋律
VS
罗大佑的民谣风格
罗大佑用民谣的方式演绎,旋律简单,歌 词朴实,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宁静。
不同版本的演绎
群星翻唱
许多明星翻唱了这首歌曲,如周杰伦、林俊杰等,他们用自己的风格重新诠释了这首经 典之作。
网络翻唱
在网络上,许多网友也翻唱了这首歌曲,他们用自己的声音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悟。
歌曲在流行文化中的影响
演唱技巧与风格
技巧
在演唱技巧上,该曲要求歌手掌握一定的气声唱法和真假声转换技巧,以更好地 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风格
该曲的演唱风格应偏向于抒情和柔美,要求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 声音的控制,以达到与歌曲意境相符合的效果。
04
歌曲的演绎与影响
原唱者的演绎
邓丽君的经典演绎
邓丽君的嗓音甜美,情感真挚,将歌曲 中的柔情和温暖完美地表达出来,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天的故事
• 歌曲背景 • 歌词解析 • 音乐风格与技巧 • 歌曲的演绎与影响 • 歌曲的意义与启示
01
歌曲背景
创作背景
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视察,看到特区一片繁忙的景象,表示特区姓“社”不姓 “资”,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2年,词作者蒋开儒受深圳市委组织部的邀请,在深圳的一个度假村里住了一个多月,写出了歌词。

春天的故事赏析

春天的故事赏析

春天的故事赏析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毛阿敏演唱的经典歌曲,由唐朝作曲,柳子房作词。

这首歌曲以其简单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成为了华语歌坛上的经典之一。

歌曲的旋律婉约动听,表现出了春天的柔和和温暖,和我们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歌曲以恬静的情调和婉转的乐声开场,以生动的音乐画面,表达了春天来临的喜庆和愉悦。

歌词通过对春天的形容和赞美,来表达歌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

歌曲歌词不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还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宁静。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大地活过来了”,这是歌曲开始的第一句旋律最为明显的声音。

随着钢琴伴奏一起响起,简短而又清晰地表现了春天来临的喜悦和愉悦。

“花儿绽放,风儿轻轻吹着”,如此优美的词语,很好地表达了春天的柔和和风轻轻拂过脸颊的感觉。

在这样诗意与情感丰富的音乐及歌词的陪伴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清新,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此外,在表达春天美好的同时,歌曲也融入了一些人生哲理。

“人生
有限,但爱却无尽”,这句歌词简单而深刻地表达出生命和爱情的可
贵和珍视。

歌曲通过赞美春天,来反映生命的激情和生活的意义,让
我们对生命更加珍视与热爱。

总体而言,《春天的故事》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不仅表现了春天
的温暖和生机,更是体现了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毛阿敏的演唱,唐朝
的作曲,柳子房的作词,无疑是一支经典之作,至今仍流传于歌迷间。

欣赏《春天的故事》音乐教案

欣赏《春天的故事》音乐教案

欣赏《春天的故事》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欣赏《春天的故事》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春天的故事》。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春天的故事》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这首音乐的第一印象,以及与春天相关的感受和联想。

音乐分析:1. 分享作曲家和作品的背景知识,例如作曲家是谁,这首音乐的创作目的和灵感来源等。

2. 介绍音乐的结构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并与学生一起聆听和分析这些要素在《春天的故事》中的运用。

情感表达:1.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和感受,例如这首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放松或激动等。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活动:1. 分组让学生用乐器或身体动作模仿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创作一段小表演。

2. 鼓励学生用画笔或文字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可以是画一幅与音乐相关的画,或写一篇与音乐有关的短文。

总结反思:1. 回顾学生在欣赏和表达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新认识和理解。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表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估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

教案扩展:1. 继续欣赏其他与春天相关的音乐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用类似的教案进行欣赏和表达。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素养,适当调整教案的难度和内容。

2. 在教案中融入互动和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音乐、绘画等。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经典红歌之《春天的故事》

经典红歌之《春天的故事》

经典红歌之《春天的故事》难忘的春天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
春天的故事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 我的祖国 欣赏《春天的故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 我的祖国 欣赏《春天的故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春天的故事》教案歌曲分析《春天的故事》的旋律优美动人,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

整首歌曲采用了叙事性的手法,通过音乐的起伏变化,生动地描绘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

在编曲上,歌曲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既有传统的民族音乐特色,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民族韵味。

的歌词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首先,歌词中的“春天”象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希望和生机。

歌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其次,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歌词通过讲述他南巡的故事,表达了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和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拥护。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知道歌曲《春天的故事》中“一位老人”指的是谁,知道“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2、充分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

3、通过聆听、学唱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聆听、学唱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能够知道歌曲《春天的故事》中“一位老人”指的是谁,知道“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课导入你听过《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吗?这首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歌曲学习1、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情绪:抒情地速度:中速G大调四四拍2、再次聆听:思考:①歌曲用了哪种演唱形式?②这位老人指的是谁?③“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歌曲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这位老人指:邓小平同志。

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画了一个圈”是指:划出四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3、歌曲背景。

1992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邓小平同志在这一年进行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蒋开儒到达深圳后,被眼前的现代化都市景象所震撼,深圳的飞速发展让他深感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说课稿)-2022-2023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说课稿)-2022-2023学年音乐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春天的故事一、前言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之一,它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此次演出节目《春天的故事》旨在通过音乐和演员的舞蹈,将春天的美好生动地展示出来。

二、演出节目1.《春天的故事》本曲采用的是广场舞《公园春天》,通过优美的旋律、悠扬的节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气息中。

演员们在歌曲的伴奏下,跳草莓舞、田野花开舞,展现出春天的生机,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2.《春天在哪里》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童谣,旋律轻快明快,歌词简单易懂。

演员们利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这首歌曲,通过手指比划、头点眼注,演绎出春天的各种生动景象。

音乐和身体语言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春天的美好。

3.《小溪流》这首歌曲的舞蹈形式为合唱,演员们通过和声合唱的形式,展现出春天的柔和和温暖。

歌曲中的旋律流畅、优美,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经典的音乐韵味,又有年轻人的动感和活力。

4.《春天的鸟儿在歌唱》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中国民歌《阳春白雪》,演员们以民乐为伴奏,在歌曲的节奏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通过舞蹈和身体语言的表现,向观众展现出春天的美好。

三、舞美设计本次演出节目的舞台设计以“春天”为主题,以绿色等柔和的颜色为主色调,配合一些生动有趣的道具,营造出春天的气息和氛围。

例如,舞台一角放置一盆盆的鲜花和青草,再加上一些小动物如蝴蝶、蜜蜂等,为演出增色不少。

同时,演员们着装亦以绿色、粉色、黄色等温暖的颜色为主调,与背景相得益彰。

四、总结通过这次演出,《春天的故事》将观众带入了春天的美好之中,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融为一体,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同时,通过艺术的形式,向大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场观赏盛宴的到来吧!东方之珠 (说课稿)一、前言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题是“乐器介绍与音乐之旅”。

本次课程是从整体上介绍音乐工具,之后将钢琴作为重点来讲解琴键、音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

3、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能够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看歌词,并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播放《春天的故事》伴奏音乐)
2、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
(1)初次完整聆听。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赞美的、歌颂的)歌曲中的“老人”是指谁?(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圈”在哪里?(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春天”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春天”指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
(2)再次聆听。

歌曲的结构和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引子+A+B+尾声、合唱)(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4)最后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带着
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

3、初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
(1)我们听完了《春天的故事》,老师还带来了一首表现我们祖国的不断强大和繁荣发展的歌曲。

(2)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中国香港)
(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绪?
(4)再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说一说歌曲的曲式是怎样的(A+B+A)
(5)拓展欣赏《童年》《明天会更好》片段,介绍作者罗大佑,让学生感受到大陆、香港同为一家人的亲切感。

4、教师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