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劳动最光荣》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劳动最光荣_湘教版

第11课劳动最光荣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设计思路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
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
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
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
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
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
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2)尝试练习。
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
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
)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
)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3)交流作品。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1劳动最光荣|湘美版(2012)

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11劳动最光荣|湘美版(20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现劳动场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劳动最光荣2. 教学内容:以劳动为主题,通过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现劳动场景,赞美劳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现劳动场景,创造具有个性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手工材料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绘画、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劳动场景,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劳动的感悟,引出课题。
2. 讲解: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劳动的美。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现劳动场景。
4. 练习:学生自主选择表现手法,创作劳动场景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劳动的意义2.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3. 绘画、手工表现劳动场景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继续观察生活,发现劳动的美,记录下来。
2. 创作一幅以劳动为主题的手绘画作,下节课展示。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劳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主动观察生活,发现劳动的美。
2.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劳动场景作品。
3.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独特的作品。
4.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和展示。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个环节进行详细说明。
一、导入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1课《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1课《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劳动最光荣》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感受。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有较强的表达欲望。
同时,他们也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劳动的知识,对劳动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绘画表达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感受。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新,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新,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绘画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图片、文字资料等。
2.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劳动的意义吗?你们最喜欢的劳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劳动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作品中的特点和亮点。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你们觉得哪一幅作品最好?”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一幅劳动场景的绘画,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开始绘画自己的劳动场景。
4.巩固(5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发挥创意,改进画面。
劳动最光荣(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教案:劳动最光荣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学会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劳动的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2. 劳动的类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
3. 劳动者的形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辛勤付出的场景。
4. 劳动成果的展示:劳动带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学会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劳动的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劳动工具模型等。
2. 学具:绘画用品、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劳动的类型、劳动者的形象以及劳动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劳动。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劳动场景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劳动最光荣2. 内容:劳动的意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美好生活的源泉。
劳动的类型: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社会劳动、家务劳动。
劳动者的形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辛勤付出的场景。
劳动成果的展示:劳动带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描绘一种劳动场景,要求画面饱满,色彩丰富。
2. 手工作业:制作一个劳动工具模型,要求形状准确,细节丰富。
3. 写作作业:写一篇关于劳动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劳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劳动场景。
小学美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实用资料劳动最光荣

小学美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11课劳动最光荣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设计思路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
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
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1.欣赏作品《夯歌》。
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
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
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
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2)尝试练习。
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
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
)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
)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劳动最光荣》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劳动最光荣》教学目标:1、学习速写的表现技法尝试运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劳动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
2、锻炼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
3、养成热爱平凡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做一个新型的未来劳动者。
教学重点:1、了解人物速写中人体基本结构以及体块运动的规律。
2、锻炼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1、对人体结构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2、在绘画中对线条疏密关系的把握和熟练运用。
教学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教学准备:铅笔、炭笔等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1正式上课之前询问同学们的上课工具是否准备齐全,拿出木质关节人摆出打招呼的姿势和大家打招呼。
请学生分析关节人总体上有几部分组成的,介绍关节人的组成:头部、躯干、四肢。
同时给关节人摆出各种姿势,让学生对关节人更感兴趣。
引起学生的注意,组织好课堂。
2,、上课铃声响之后,展示两张速写稿作品。
第一张展示的速写只有简约的轮廓线,提问学生,从这幅画种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接下来是更加逼真精细的速写稿作品。
画面中的人物动态更加清晰明了。
介绍这幅是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
同学们想不想听米勒和这幅画的故事呢?(学生回答,想听)米勒是法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表现农民题材的画家。
这幅画现在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画面描绘了法国农村麦子收获的情景,在金黄色的田野里,麦收过后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腰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
画面中的农妇没有苗条的身材和白皙的皮肤,她们有的是朴素的衣着打扮和粗壮的胳膊,显得真实有力,正是这些朴实的劳动的农民带给观众的是不同寻常的庄严,也是画家心中对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成就了这幅历史的名画《拾穗者》。
可以说这幅画是给劳动者的赞歌。
导出课题:《劳动最光荣》二、探究学习:(13分钟)1.老师还是以米勒《拾穗者》速写稿中一位妇女的形象为例,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人体的结构动态。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上册11.劳动最光荣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4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上册《11.劳动最光荣》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速写的表现技法,尝试运用线条表现人物劳动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
2.让学生了解人物速写中人体基本结构以及体块运动的规律。
3.锻炼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概况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
4.培养学生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体结构,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人物动态的把握及线条疏密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1.教师打开以《劳动最光荣》的音乐为背景的学生日常劳动照片,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动态是怎样的?(2)学生回忆并交流,上讲台表演劳动情景。
2.人类的文明和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1. 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11. 劳动最光荣》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1. 劳动最光荣》是一堂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课题。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劳动场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劳动场景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劳动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但在表现复杂劳动场景和情感表达上,还需要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尊重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表现劳动场景和情感。
2.难点:如何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生动表现劳动场景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劳动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创作灵感。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
3.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手工制作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等)。
4.劳动场景图片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多个劳动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有哪些劳动场景?你参加过哪些劳动?你认为劳动的意义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生动有趣的劳动场景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劳动场景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 students observe, think and create.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强调劳动的意义和创作技巧。
5.拓展(10分钟)学生利用手工制作材料,结合绘画作品,创作一个劳动场景的手工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的意义和创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劳动最光荣》
营里镇第一实验小学杨晓林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速写,是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本课以劳动为主题,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进行人物劳动动态的速写训练。
本节课是活动一部分,主要描绘单个人物动态或一组人物劳动动态。
用速写表现自己看到的人们劳动时的各种动态,记录生活,反映生活,用画笔歌颂劳动的伟大。
学情分析:
六年级属于小学第三学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上已经比前两个学段已经有了明显提高。
初步具备了从整体特征出发,概括、简练、扼要地刻画人物动态特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速写的表现技法尝试运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劳动动态特征和
精神状态。
2、锻炼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
3、养成热爱平凡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做一个新型的未来劳动者。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速写中人体基本结构以及体块运动的规律。
2、锻炼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1、对人体结构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2、在绘画中对线条疏密关系的把握和熟练运用。
教学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教学准备:铅笔、炭笔等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分钟)
1正式上课之前询问同学们的上课工具是否准备齐全,拿出木质关节人摆出打招呼的姿势和大家打招呼。
请学生分析关节人总体上有几部分组成的,介绍关节人的组成:头部、躯干、四肢。
同时给关节人摆出各种姿势,让学生对关节人更感兴趣。
引起学生的注意,组织好课堂。
2,、上课铃声响之后,展示两张速写稿作品。
第一张展示的速写只有简约的轮廓线,提问学生,从这幅画种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接下来是更加逼真精细的速写稿作品。
画面中的人物动态更加清晰明了。
介绍这幅是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
同学们想不想听米勒和这幅画的故事呢?(学生回答,想听)米勒是法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表现农民题材的画家。
这幅画现在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画面描绘了法国农村麦子收获的情景,在金黄色的田野里,麦收过后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腰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
画面中的农妇没有苗条的身材和白皙的皮肤,她们的衣着朴素和胳膊粗壮,显得真实有力,正是这些朴实的劳动人民带给观众的是不同寻常的庄严,也是画
家心中对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成就了这幅历史的名画《拾穗者》。
可以说这幅画是给劳动者的赞歌。
我们国家要繁荣富强仍然离不开劳动人民无私奉献。
导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探究学习:(13分钟)
1.老师还是以米勒《拾穗者》速写稿中一位妇女的形象为例,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人体的结构动态。
在人物的头部用圆圈表示,躯干是一条线,人物的四肢也是由单线组成。
2.我们继续以这位妇女的形象为例进行变化,展示变形后的单线动态效果,鼓励学生对动作进行模仿并猜一猜这是在做什么劳动的姿态。
看看同学们猜对了没有?
3、学生尝试将正在劳动的同学照片,简化成单线条的人物动态形式。
4、欣赏画家叶浅予的《拉网》速写作品,分析劳动中的人物动态,同时把木质关节人的,也摆成同样的姿势,便于学生更加了解人体的结构。
5、老师询问学生在家都能帮助父母做哪些家务劳动。
示范速写绘画,略微讲解,快速完成(3分钟)
三、作业(18分钟)
1.提出具体要求临摹一幅速写作品(老师巡回指导,对绘画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及时辅导,对较为普遍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学生更改)四、交流评价:(4分钟)
1、对学生完成作品从构图和人物动作的角度进行评价。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要想画好速写,在平时要多观察,用画笔记录下每一刻感动你的瞬间,那会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收获总是在辛勤的劳动和努力学习之后,同学们加油!
第11课《劳动最光荣》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
杨晓林
营里镇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