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兰西瓦尼亚命运的归属(1919-1947)
DIY留学:特兰西瓦尼亚大学气候

留学360介绍,特兰西瓦尼亚大学(Transylvania University)是位于美国肯塔基州莱克星顿的一所私立文科学院,现有学生约1,100人。
特兰西瓦尼亚大学成立于1780年,是美国历史上第16所大学。
院校采用小班课堂模式,教师对学生关爱有加。
96%的教授都已获得所学领域的最高学位。
特兰西瓦尼亚大学教职工的卓越之处已广为人知,在过去10年中曾有6位教授获得肯塔基州年度教授奖。
气候
气候温和,全年的温度都颇为适中。
该州全州一月的平均气温是摄氏三度,七月的均温则为二十五点三度。
路易斯维尔的平均降水量为一百零九公分。
除了山区之外,肯塔基冬季的降雪量通常不多。
留学360-100%控股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免中介费留学办理、免费语培、免费移民、教育投资、海外投资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免费留学领跑者,目前估值已经破20亿人民币。
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3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
拥有由百余位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专家组成的留学专家团,其中78.6%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高效有序的留学咨询系统和安全快捷的后勤保障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从咨询、申请、签证、接机及住宿等留学一条龙服务。
历程8年,公司已为数万名中国学生
提供了留学咨询和院校申请。
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瑞士、加拿大、美国、爱尔兰、德国、法国等、挪威等国家设有境外办事处。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由民权运动:1874——1889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主要要求开设国会、减轻地税和修订条约。
重要代表人物是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大隈重信等人。
在政府的残酷镇压和分化瓦解下,最后以失败结束。
自由民权运动在日本首次向国民推广了民权和革命思想,并促使法定地价和买卖地价完全分开。
巴尔干战争:欧洲现代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称之为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
1912年10月,巴尔干半岛民族国家由于土耳其拒绝其民族独立要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与土耳其交战,战争的结果是结束了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封建统治,土耳其丧失了除色雷斯以及伊斯坦布尔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地。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土耳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为另一方,在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挑唆下,于1913年6月开战。
战争的结果是保加利亚失败,丧失其在马其顿以及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至此战争结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加剧了巴尔干半岛的国际紧张局势,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
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
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
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
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
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
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协约国:在19世纪末的欧洲帝国主义争夺中,1893年,为了抵御并对抗德奥同盟国集团,夺取更大的欧洲战略优势地位,沙皇俄国与法国缔结条约,结成俄法同盟。
从特兰西瓦尼亚会计学校兴衰史看罗马尼亚会计

纳税Taxpaying财会研究从特兰西瓦尼亚会计学校兴衰史看罗马尼亚会计*顾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管学院,上海201418)摘要:会计史在告知会计人员的遗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会计史总是提供过去业务的详细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
纵观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省的会计史,可以看出,在20世纪初,开始有会计学校建立,特兰西瓦尼亚会计学校一直延续到现在。
特兰西瓦尼亚会计学校被认为是罗马尼亚最有影响力的会计学校之一,我们将在本文中强调这一学校今天留给罗马尼亚会计的遗产。
关键词: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会计学校;历史一、特兰西瓦尼亚第一批高等教育形式的发展和会计作为一门学术学科的出现克鲁吉-纳波卡镇是继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之后罗马尼亚第二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个城镇在历史上是特兰西瓦尼亚的首府。
在哈布斯堡和奥匈帝国占领下,这里设置了当时的外交管理机构。
这个城镇对该省的经济和战略重要性还体现在克鲁吉-纳波卡早期由外国政府建立了教育系统。
自16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内亚戈耶,1980;波普,2005;克斯泰亚,2012;波普,2012)。
在特兰西瓦尼亚,特别是在克鲁伊-纳波卡,教育是吸引年轻人的一种形式。
年轻人没有皈依,但他们获得了知识,他们接受了教育,即使教学语言是拉丁语、德语和匈牙利语(波普,2005;波普,2012;克斯泰亚,2012)。
来自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民族文化精英们在这些学校接受教育,来自其他两个罗马尼亚领土的许多王子派他们的儿子去那里接受教育(约尔加,1928)。
经过第一次尝试,在1850年成立的克鲁吉-纳波卡商会的倡议下,1878年建立了高级商学院。
当时的愿望是这所学校被列为学院,但匈牙利公共教育部开始并不认可,其他各方面也产生了许多压力。
最终,匈牙利公共教育部在1885年第29180号决定中将学校命名为高级商学院。
这所学校有一个高等教育机构的名称,但事实上在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获得了相当于高中学习的文凭。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十四点原则这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年1月8日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
主要内容有:战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发的世界;抵制并清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收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成立具有盟约性质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
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纳伊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条约规定:斯特鲁米查归属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属希腊、南多布鲁查归属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军队不得超过3.3万人,而且不能拥有海军。
保加利亚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5.5亿金法郎。
《纳伊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色佛尔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
条约规定:土耳其放弃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切权利,东色雷斯和爱琴海岛屿归属希腊、罗得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意大利,土耳其海峡实施国际共管。
土耳其须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承认库尔德斯坦向有自治权。
协约国杂土耳其八六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处于协约国监督下。
土耳其军被水平不得超过协约国规定的范围。
土耳其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
《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土耳其的约定书,它使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的境地。
后由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该条约为《洛桑条约》所代替。
《特里亚农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20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条约规定:斯洛伐克与喀尔巴阡乌克兰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归属南斯拉夫,巴纳特一部与特兰西瓦尼亚归属罗马尼亚。
作文范文之诺贝尔获奖者简介英语作文

诺贝尔获奖者简介英语作文【篇一:英语考试写作素材之诺贝尔奖】1.0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奥巴马obama said he was surprised and deeply humbled by the award. he stated that he does not feel he deserved the award, and that he did not feel worthy of the company the award would place him in. in remarks given at the white house rose garden on the day of the announcement, obama stated, i do not view it as a recognition of my own accomplishments but rather an affirmation of american leadership on behalf of aspirations held by people in all nations.”throughout history, the nobel peace prize has not just been used to honor specific achievement; its also been used as a means to give momentum to a set of causes, obama said. and that is why i will accept this award as a call to action — a call for all nations to confront the common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he said those common challenges included the goalof eliminating nuclear weapons (which he said might not occur in his lifetime), nuclear proliferation, climate change, tolerance among people of different faiths and races and religions, peace between and security for israelis and palestinians, better social conditions for the worlds poor,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get an education and make a decent living; the security that you wont have to live in fear of disease or violence without hope for the future. the united states, he said, is a country thats responsible for ending a war and working in another theater to confront a ruthless adversary that directly threatens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our allies.the award, he said, must be shared with everyone who strives for justice and dignity — for the young woman who marches silently in the streets on behalf of her right to be heard even in the face of beatings and bullets; for the leader imprisoned in her own home because she refuses to abandonher commitment to democracy; for the soldier who sacrificed through tour after tour of duty on behalf of someone half a world away; and for all those men and women across the world who sacrifice their safety and their freedom and sometimetheir lives for the cause of peace.he did not take questionsfrom reporters after giving his statement.中文参考(不对照)获奖原因奥巴马总统改变了国际政治气候,多边外交重回舞台中心,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重视。
一战后缔结的几项重要条约

一战后缔结的几项重要条约张珏成0 引言作者在了解德国的殖民地问题的过程中,察觉到自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几乎没有认识。
“历史必然延续”,不了解一战的后果,不能理解现在的世界。
一战的结果,形成当今国家的基本格局。
这种格局,由一战的战胜方(协约国方)同战败方(同盟国方)缔结的若干和约而规定形成,经过二战和时局变化,虽有所演绎,但大体未动。
1 概况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一方分别同战败的同盟国国家缔结了条件苛刻的和约,包括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纳伊条约和色佛尔条约,有的和约还有附加条约。
除这几项和约外,随着形势发展,色佛尔条约被废除、代之以洛桑和约。
在某种意义上看,多数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具有惩罚意义和惩罚性条款。
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主要针对德国,其目的是防止出现统一的强大德国,避免德国重新获得经济优势和重新武装。
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覆灭,这三个帝国被肢解,如割让领土、奥地利和匈牙利、卢森堡独立、亚美尼亚独立、成立所谓奥匈帝国的继承国(包括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与南斯拉夫)等。
沙皇俄国因国内革命而被推翻,新的苏维埃俄国继承了沙俄政权,虽然属于协约国一方,但因退出战争,整个国家并未因此获利,也没有参加签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另一重要条约是所谓“华盛顿条约”。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明显主要的利益冲突出现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
为解决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平衡问题,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并为了缓解一战后出现的军备竞赛问题,美国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名,召集有关国家举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所谓“华盛顿条约”。
2 凡尔赛条约战后,经过长达6个月的巴黎和会,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简称《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条约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尔赛条约涉及德国重大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是:(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2)割让西普鲁士省、波森省、上西里西亚省各一部分和东普鲁士省给波兰、捷克和立陶宛;(3)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
特里亚农条约

于1678年建成的凡尔赛宫内的大特里亚农宫:条约签署之地
匈牙利王国(粉红色)与独立后的匈牙利边界之比较。
1918年11月16日,匈牙利宣布脱离奥匈帝国独立,与奥地利分离。10月31日时,巴纳特共和国在蒂米什瓦拉(Timişoara;今罗马尼亚西部城市)成立。匈牙利政府确认它的独立。匈牙利的边界在11月至12月初步确立。与匈牙利王国比较,新匈牙利的领土不包括:
[编辑]参看
凡尔赛条约
匈牙利历史
罗马尼亚历史
斯洛伐克历史
特里亚农条约是1920年一项制定匈牙利边界的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奥匈帝国灭亡,奥地利帝国的伙伴匈牙利王国宣布独立。由于奥匈帝国包含数个不同种族,故此需要重新划定匈牙利、奥地利及其他刚刚独立之新国家的边界。条约在6月4日于法国凡尔赛的大特里亚农宫由数个国家签署,分别是战胜国美国、英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战败国就是代表奥匈帝国的匈牙利。
部分特兰西瓦尼亚—成为罗马尼亚领土;
斯洛伐克—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
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Slavonia)、伏伊伏丁那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正式独立,与匈牙利城市佩奇(Pécs)、莫哈奇(Mohács)、包姚(Baja)与锡盖特堡(Szigetvár)组成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
根据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失去以下的领土:
特兰西瓦尼亚其余部分,作为罗马尼亚的西北部;
喀尔巴阡山脉罗塞尼亚作为捷克斯洛伐克东部,与1919年的圣日耳曼条约之条款配合。
布尔根兰的大部分归于奥地利,也与圣日耳曼条约配合;当中的索普朗区域则根据1921年12月公投结果归于匈牙利;这也是唯一一次有关匈牙利领土问题的公投。
条约把原本归于南斯拉夫的匈牙利城市佩奇、莫哈奇、包姚及锡盖特堡重新拨归匈牙利。
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景色描写

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是罗马尼亚的一个地区,有一些非常美丽的风景。
喀尔巴阡山脉在地貌上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其崎岖的山峰,深峡谷,以及茂密的森林。
再加上整个气氛,还有大量的中世纪城堡和堡垒散布在周围。
浸泡这些自然美的最好方式是徒步旅行登山自行车或者只是检查所有的野生动物这个地方绝对有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所以如果你进入自然界,这就是你的位置。
特兰西瓦尼亚就像踏入一个童话之地,村落从故事书中直接出来。
房子非常可爱,有尖顶,街道上都是颠簸和迷人的。
乡村就像一块拼凑的毛毯,每绿色的阴影中都有山丘和草地。
春时如彩虹吐满田野,野花随处涌起,秋时如树上火,皆红,橘,黄。
有一些牧羊人到处游荡,他们的绒毛羊裙,就像中世纪画里的东西。
这就像一个生活,呼吸明信片从过去!
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心脏大自然的美貌与丰富的文化遗产交织在一起在这里,历史的悄悄声通过中世纪的城镇西比乌和布拉索夫回响,在那里,时间仍然停留在保存良好的建筑和教堂中,这些建筑和教堂见证了几百年的历史。
当太阳向坚固的教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遗址——投下金色的光芒时,人们不能不感受到这片土地及其人民的复原力。
这是一个传统像常春藤一样相互交织的地方空气充满了过去时代的精髓特兰西瓦尼亚恳请旅行者沉浸在它的诱惑中,漫游于看起来是从画中摘取的景观中,并在一个文化丰富和自然美貌汇合的世界中失去自我,以创造难忘的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 Vol. 31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9 ──────── 收稿日期:2009-03-02作者简介:徐军良(1982-),女,甘肃武威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109-特兰西瓦尼亚命运的归属(1919-1947)徐军良(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摘 要:特兰西瓦尼亚原为匈牙利的领土,匈牙利在一战中战败后,罗马尼亚借助协约国利用其对抗布尔什维克和德国的优势,通过国联对它的偏袒夺得了这块富庶之地。
1940年德国和意大利通过第二次维也纳仲裁,将特兰西瓦尼亚的北部划给了匈牙利。
二战结束后,英、法、苏同盟国又将北部特兰西瓦尼亚归还罗马尼亚。
表面上争夺特兰西瓦尼亚的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但它的命运实际上却被各大国从他们各自国家的利益出发来决定。
关键词: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协约国 中图分类号: K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6-0109-04The Fate of Transylvania (1919-1947)XU Jun-liang(School of History and Literat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China)Abstract: Transylvania was originally the territory of Hungary. After Hungary was defeated in World War I, allies showed preference for Romania because the league of states wanted to use Romania to confront Germany and Bolsheviks. By virtue of this fact, Romania seized this rich land. In 1940, through the second Vienna arbitration, Germany and Italy designated the northern part of Transylvania to Hungary. Seemingly, the contenders of Transylvania were Hungary and Romania, but in fact, the fate of Transylvania was decided by those great powers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interests.Key words: Transylvania; Romania; Allies罗马尼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目的即是夺得特兰西瓦尼亚──这块占当时匈牙利国土面积约二分之一,并被匈牙利统治了约一千年的富庶之地,而在一战后巴黎和会中的各大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通过《特里亚农条约》顺水推舟将此地划给了罗马尼亚。
虽然二战期间德国和意大利通过第二次维也纳仲裁曾将特兰西瓦尼亚的北部判还给了匈牙利,但二战后根据1947年的《巴黎和约》罗马尼亚再次拥有了这块领土。
那么究竟是罗马尼亚还是外部大国决定了特兰西瓦尼亚的命运呢?一、罗马尼亚的野心1856年巴黎会议批准了关于罗马尼亚公国联合的问题,奥地利外交官巴龙·普罗克施·奥斯滕觉察到:“罗马尼亚渴望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包括布科维纳、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部分以及巴特纳在内的国家,它以巴尔干为界。
”1878年,带着与预期一样的目标,一个独立的罗马尼亚王国建立了,其目标是要扩大它的领土,把居住在邻近地区的罗马尼亚人都包括进去。
对于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省(其中55%是罗马尼亚人),罗马尼亚想把它纳入其中以建立大罗马尼亚[1,p61]。
由于匈牙利在世纪之交的政策目标是主权完整,所以两国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1913年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之间发生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通过同年的《布加勒斯特条约》,罗马尼亚强迫战败的保加利亚割让其南部领土多布罗加。
于是,罗马尼亚很想通过类似的战争方式得到特兰西瓦尼亚。
然而,由于罗马尼亚与匈牙利是三国同盟中的同盟,所以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复杂的。
此外,对匈牙利动武即意味着对奥匈帝国动武,这样重大的战争只有得到大国的支持才能实现。
二、罗马尼亚的战略地位按照当代最著名的地缘战略思想家、理论家哈尔福德·麦金德在1919年的著作《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中“大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110-陆心脏说”的理论:东欧是控制世界的关键[2]。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罗马尼亚的版图在凡尔赛体系秩序中获得扩大,它成为东欧、中欧和东南欧三地的交汇处。
这一地理位置虽说不上举足轻重,但也至关重要。
此外,它拥有苏联以外欧洲最大的油田。
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大国都不能轻易忽视罗马尼亚。
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对欧洲国际关系秩序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罗马尼亚是最受影响的国家之一。
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它竭力在欧洲列强和东欧中小国家之间进行周旋。
作为凡尔赛体系的得益者,它在战后的欧洲外交舞台上相当活跃。
它是小协约国和巴尔干联盟的创始国,同法国和波兰保持同盟关系,在协约国(尤其是法国)的对德“遏制”圈中占据重要的战略位置(特别是在1932-1936年底图内斯库主持罗马尼亚外交的时期),罗马尼亚支持法国外交部长巴尔都的大联盟外交,联合中小国家积极主动地介入欧洲事务,以对付纳粹德国的挑战[3]。
此外,罗马尼亚也一直自称是欧洲对抗布尔什维克的前哨,这自然使它成为欧洲令人注目的小国。
三、一战胜利后协约国使罗马尼亚第一次拥有了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曾特别强调它在战争中的贡献,提起这个事实实在让人觉得不置可否。
战争爆发时,罗马尼亚并没有立即参战而是明智地在一旁静候观望。
时任首相布拉蒂亚努对他的同僚说,他们必须等待有利的时机。
然而不够明智的是,他们表现得太明显了,用一位法国外交官的话来说,“就像东方集市上的小商贩”。
1916年夏,当协约国开始占上风时,罗马尼亚最终决定参战并要求协约国许诺:作为回报,它将得到整个巴特纳地区、特兰西瓦尼亚和布科维那。
俄国与法国私下同意等战争结束后再重新审视这个交易。
可是罗马尼亚并没有选择好时机,等其部队准备好行动时,同盟国已开始重整旗鼓了。
1916年末,该国一半以上领土被德国和奥地利占领;同年冬,600万罗马尼亚人中就有30万人因疾病和饥俄而死,其盟国却指责罗马尼亚应对此负责。
1918年,根据与同盟国签订的一项新条约,罗马尼亚退出战争。
虽然此举可以理解,但却影响了它对领土的索求权。
因为根据1916年签订的《布加勒斯特条约》,罗马尼亚答应不再另行签订合约,因此,协约国认为他们不再对罗马尼亚有任何承诺。
克雷孟梭事实上从未原谅过布拉蒂亚努的背叛。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布拉蒂亚努辞职,让其亲自挑选的继任者承担责任,从而在国会中得以推迟对新条约的批准,并于1918年11月10日重新对德宣战。
他高兴地宣布,这意味着与协约国的交易依然有效。
罗马尼亚讲和只是为了保存实力:“罗马尼亚从未真正在法律上、实际上和道德上与敌人讲和。
”然而,为了以防万一,他暗中与急于限制塞尔维亚的意大利达成一致,两国齐心协力要求坚持战时条约[4,p90-91]。
可以说,在一战后决定特兰西瓦尼亚命运的并不是罗马尼亚,而主要是英、法两国。
从以上可以看出,罗马尼亚所谓在一战中的功绩只是为其获得特兰西瓦尼亚提供了一个契机,而英法之所以将特兰西瓦尼亚划给罗马尼亚则主要是为了他们各自利益的实现。
他们也并没有任何反对匈牙利或同情罗马尼亚的动机,他们对中欧政治边界的划分是以各个相关国家的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和政治上的可信赖性为依据的[5,p17]。
他们的原则和目标是国际安全,当然包括他们自己的安全。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他们认为这是适当的──以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牺牲为代价去创造和维持一种国际体系。
1918年丧失领土的匈牙利想方设法四处寻求保护,但匈牙利的请求徒劳无功,协约国不信任它,因为它的统治者卡洛利是贵族,他与发动战争的人有关系。
所以英美对其态度冷淡,而法国则非常敌对,法国的政策取决于它的双重目标:阻止俄国布尔什维克,同时联合匈牙利邻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以遏制德国。
其实由于作为中欧协约国军队主体法国的原因,匈牙利在巴黎和会之前就已经丧失了大量领土,特别是法国允许罗马尼亚向西进入垂涎已久的特兰西瓦尼亚。
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接受调停后,英美主张按民族划分,这样的话国界将更靠东,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则坚决反对,因为他们想分给罗马尼亚一部分匈牙利的领土。
正如一位英国专家所说:“我们应当偏向我们的盟友罗马尼亚而不是敌国匈牙利。
”[4,p179]后来最高委员会制定出一份妥协报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罗马尼亚人的要求。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及布拉蒂亚努那雄辩的陈述:“至少从1918年开始,作为东欧对社会主义的防御者,罗马尼亚的立场是不用怀疑的。
”也许这真的是基于关注布尔什维克对罗马尼亚的威胁,因为罗马尼亚和苏联存在领土争端──比萨拉比亚问题。
事实上,在罗马尼亚与英、法的外交关系中,布尔什维克的威胁总是被作为一张有价值的王牌[1,p182]。
四、二战期间德、意的维也纳仲裁使罗马尼亚失去了北部特兰西瓦尼亚正如匈牙利的外交官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曾向各战胜国所警告过的,和会对匈牙利的惩罚过于苛刻,将会引起匈牙利战后极度的民族复仇主义[5,p21]。
一战不仅决定了帝国的命运,而且给匈牙利带来了民族灾难。
1920年6月4日,匈牙利代表团在巴黎签署了《特里亚农条约》。
按照这个条约,匈牙利丧失了原有领土的67.8%,战前居民的59%,从匈牙利分割出去的领土,有些是被认为历来属于匈牙利的领土,这是匈牙利无法忍受的,一战后匈牙利的各届政府,都把修正《特里亚农条约》作为基本任务之一,在国内煽动“修正”思潮,在国际上寻求对“修正”的支持,企图收回划归邻国的领土。
匈牙利政府“修正”的对外政策,使它自然把寻求支持的视线投向最大的“修正”派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6,p148]。
徐军良:特兰西瓦尼亚命运的归属(1919-1947)-111-二战期间有关特兰西瓦尼亚问题的解决涉及的主要是德国主导的第二次维也纳仲裁。
在此期间,罗马尼亚与德国的关系的主导因素则是石油和特兰西瓦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