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道德观念等。
②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社会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 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 _纽__带__。
3.明确其作用。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就 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 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尊重 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5.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 史积淀中形成 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 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 国的社会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地 位
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 之一
是展现中 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 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 已经成为中华文
烂文化的重要 化中一个非常重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之一。A 项正确。
答案:A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里的许多
做人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
师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

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No.4 128 125C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8.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幸福。

是“中国年”年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

但2013年1月由于多地雾霾天气的出现,许多地方出台政策禁止或减少燃放烟花炮竹,这就使年味淡了一些,于是很多人在“要民俗要年味”还是“要蓝天要健康”上产生了纠结心理。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人过年纠结心里的认识?(14分)9.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

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8分)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编写:赵长荣 审核:田运成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自习案---1.大约用35分钟的时间进一步巩固第一课内容,重要问题动笔写写。

2.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和学案课堂案部分巩固如下问题: (1)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是什么?(2)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课堂案---【考点梳理】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作用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 (2)传统建筑 (3)传统文艺 (4)传统建筑【特别提示】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 (2)4.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特别提示】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对现实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必须具体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 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 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问题探究| (1)材料一说明科技在文化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为什么要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 提示:(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 代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这些文化遗产的手段 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 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这是由教育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 ①特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是充分利用 教育途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唤起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全面认识、理解文化继承 1.围绕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继承与
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
2.理解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 因素两个角度,整体把握本框内容。
儒商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加以创新,片面

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解析)

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含解析)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解析版)【考情解读】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考向1 传统文化的特点【考向梳理】(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答案】D2.(2017·天津高考) 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与本题无关。

本题是围绕汉服文化作出选择:由凝固着威严和庄重、流露出飘逸和洒脱、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等信息,得出汉服文化体现出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故选②;由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等信息,得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故选④。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考点解析】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知识梳理】(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4)表现:①传统习俗(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易错易混点】1、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因此是一成不变的(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2、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典型例题】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发挥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 )①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③因时而进能够促进社会进步④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①表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关系,错误;②说法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而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生活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生活第四课_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对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 活产生持久影 响
在世界建筑 史上写下了 光辉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 史,蕴藏了 丰富的文化 内涵
包括在长期历史 积淀中形成的理 论观点、学术思 想和道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基本 展示中国传统文 中华民族灿 中华文化中一
❖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 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 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一股“信念”与“ 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 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
2、为什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采取这种态度的 原因
❖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 地创造新生活。
考点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怎么办——具体要求
❖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 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 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 以改造或剔除。
❖ (2012届济南三模)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 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 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见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 与文化发展
考点考向概览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基础复习:专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基础复习:专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基础复习:专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选择题2017年3月9日,“中国少数民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文献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14个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蒙古族长调民歌等文献300余种,以及相关音像视频,供广大观众参观、欣赏、阅读。

举办此次展览有利于()①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文化创新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发展③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推动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文献展,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发展,也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③符合题意;该展览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为体现文化创新,①排除;该展位设计文化交流,也不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排除。

所以答案是:C。

选择题自古以来,闽台关系源远流长。

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由福建流传至台湾,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人文变迁,形成了日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

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

台湾八成民众祖籍福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有着广泛影响,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同胞来闽朝拜祈福、寻根谒祖。

这一事实表明()①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发挥着决定作用②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两岸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材料描述了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影响着两岸同胞,是闽台两地共同的文化根源,因此这体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连看筋的同胞兄弟,④正确;材料描述了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同胞来闽朝拜祈福、寻根谒祖,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正确;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①观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两岸文化同源,并没有体现共促中华民族复兴,③不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易错易混
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X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X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 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国家、社会)
➢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 新生活。(个人)
5.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 (P43第一段)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 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中秋节赏月、端 例子 午节吃粽子、春
节放鞭炮吃饺子
建筑,是凝固的 艺术
以古典文学、传 统戏曲、传统绘 画为代表
是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文化发展的含义: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文化,即 “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
32
2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区别
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P43-44]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
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评析这两种观点。
答案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 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 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原理) ②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看问题都存在片面性,犯了全盘 肯定或全盘否定的错误。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既有精华,像观 点二所讲;也有不少糟粕,如观点一所讲。(评析) ③正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中精华与糟粕并存,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 对待传统教育思想,分清精华和糟粕,把继承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正确做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
素养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 政治认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
影响
特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归属感,树立文化自信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科学精神: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
公共参与: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文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易错点5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点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 化发展的方向。
相对稳定性 习俗 相对稳定性
现实生活
民族性
思想 积极
消极
精华
糟粕
必然要求 继承
必要前提
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易错点1 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 )
点拨: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 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 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
易错点2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 )
点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 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要因时而变。
温馨提示: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对应训练
1.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
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
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代表作《乡愁》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
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乡愁》引起共鸣说明(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 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 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 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 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纽带
侧 重 点 不 同
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 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 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 的文化的不同之处
3.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 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对应训练
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
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
《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
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
术支撑
自身
根本变革
思想运动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不断解放思想
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对应训练
“低头族”,反映了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读者阅读 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报纸、刊物和书籍等 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日渐萎缩。这意味着(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变革了文化传播方式 ②手机式阅读必定会逐步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 ③要全面看待大众传媒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 ④阅读方式的变化对人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低头族”反映了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 读者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变化,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变革了 文化传播方式; ②说法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必定”会逐 步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的说法过于绝对; ③符合题意,材料分析了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读者阅读方式和获取信 息的方式的变化,但同时传统的报纸、刊物和书籍等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 养的内容日渐萎缩,表明要全面看待大众传媒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阅读方式的变化对人的思想的影响。
易错点3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 )
点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 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易错点4 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
点拨: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 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
立足实践,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文化传承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
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
正确方向
义”和封闭主义;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 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义”
5.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化自信,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继
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
网络构建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1连. 传一统连文:化的继承的表现
地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如何区分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内 涵 不 同
6.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素
阐释
发展文化的措施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
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矛
发展方向
外部 盾运动(决
定性
因素)
大力发展生产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重 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
为文化发展提供技
要因素) 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
对应训练
3.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
图形字体。如图所示,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 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B.否定传统,独树一帜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 该设计师耗时两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这些图形字体将各 地方的特色的文化融入到字体当中,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 化的继承与发展,故A选项入选。B选项“否定传统”的表述错误。C、D选项与题意 不符。答案 A
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 )。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如何理解漫画中的观点?
提示:①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②对待传统文化 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传统文 化发展。
4.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认识
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 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 措施 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 (要求)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
“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易错点拨
点拨矫正·走出误区
易错点1 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
易错点2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
易错点3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
易错点4 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易错点5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 发展方向。( )
易错点拨
点拨矫正·走出误区
创造
下列是人们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 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 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 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 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 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
化塑造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
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激发出人们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乡愁》自创作 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 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也说明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 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①③符合题意;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④颠倒了二者 的关系。
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传统文化的影响
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民族文 化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 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