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八 说明文

特色分
平实性
说明文
特点:直接说明所写对象,语言质朴、简洁易懂、不夸张、无描写。
举例:《中国石拱桥》运用科学数据,并列举赵州桥、卢沟桥两个具体实例,对石拱桥进行介绍
说明。
文艺性
说明文
特点:文艺笔调属于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因而写得生动活泼,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八 说明文
一、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
对象和
目的分
事物说
明文
对象:具体事物。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能等。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
目的:使读者认识该事物的特征。
事理说
明文
对象:抽象事理。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目的:使读者明白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下定义
判断标志
这就是……、……是……、……叫……(“是”字两边的话能互换)
作用
准确简明地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摹状貌
判断标志
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
作用
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描写更具体,令读者印象更深刻。
举例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标志
文中常出现方位词。
举例
《梦回繁华》中,作者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来说,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顺序依次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
用途
多用于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分类
①从概括到具体。如《中国石拱桥》,先从石拱桥的基本特点(概括)开始,说到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和主要优点(概括);然后说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接下来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进行解说(具体)。②先总说后分说。如《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加以分说。③从现象到本质。④其他: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等。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的语言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的语言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说明文阅读说明的语言二.《看云识天气》三.《大自然的文字》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主要指在说明事物、解说事理时能确切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它的语言必须确切、简洁、通俗。
如何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1. 句中的修饰语,句子的句式。
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拿说话跟吃饭、走路作类比时,以“平常”反衬下文的“极不平常”,说明了讲话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其中“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一句在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时,选用了“除了……还……”的句式,说明了人的本质特征。
2. 关键性的中心语。
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够分析、鉴别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中“谁如果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这里的“鉴赏”含义比“欣赏”“观赏”更丰富,多了一层鉴别的含义。
与前面句中的“标本”相呼应,就更加看到“鉴赏”一词用得十分准确,恰到好处。
3. 修饰限制词语,主要是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等是怎样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的。
例如《向沙漠进军》第7段中说:“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
”“最主要”这个偏正短语非常明确地指出,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
如果去掉“最主要”就不能说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本质所在了。
再如“蚕丝一般..饮..只有一英寸的二千分之一粗”“大多用活水”“极少..使用彩绘”,句中的加点词能否替换或削减,阅读时,应注意辨析、比较。
看云识天气(一)学习重点1. 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解释天象。
2. 掌握总——分——总的结构安排特点.反复品味,积累有关谚浯。
(二)整体感知这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技小品。
课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怎样看云识天气为重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比的关系、看云与识天气的关系,告诉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 中国石拱桥》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一、说明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等。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二、说明的顺序在确定了说明的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才能说得条分缕析,中心突出。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条理性的。
写说明文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
比如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块浮雕的说明,显然是首先考虑到了它所反映的历史过程,按时间先后一一说明的。
2.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是根据人民大会堂的特点和一般人参观它的规律,按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文答题技巧与阅读训练

经典说明文阅读训练说明文考点及答题技巧考点一: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如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考查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考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说明顺序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
多说明建筑物的构造(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如: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征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征);④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还有“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答题模式:本文使用了××(具体的说明顺序)的说明顺序对什么(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教学课件: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知识清单(共12张PPT)

(3)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 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连贯式结构多见于时间顺 序的说明文。
(4)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是平行式 的结构。并列式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严密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 性的词语,它 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形象/平易朴实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 传说、谜语、 诗句等。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准确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2)分类别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的内容更有 条理性。
(3)列数字 运用科学严密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里的 “数据”包括确数、约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作比较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强调被说明事物 的特征。(对比和类比)
(9)摹状貌 细致描绘事物形貌,生动准确说明事物特点。
(10)列图表 用图画、表格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直观。
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 分总式。总分式结构常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 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文 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 质的事理性说明文。
2.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结构来说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 右,从里到外,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等。例如介绍建筑 物、实体、工艺品等的文章。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 常用于事理性说明文。 逻辑顺序主要有八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 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 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⑧从整体到局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复习课

谢谢大家
任务五:了解题型新变化
2.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 体内容。 B.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 的严谨。 C.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 要地位。 D.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 的地位。 3.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
任务五:了解题型新变化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 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 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 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 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 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 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任务二:理清说明顺序
〖拓展小练〗
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枕是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夫妇墓里一件长 3.9厘米的长方形瓷枕模型。从隋朝到唐代中期,瓷枕出现并得到了 初步的发展。唐末五代到宋初,瓷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状逐渐丰富 ,出现了束腰形枕、如意头形枕。宋金时期是瓷枕发展的全盛期,定 窑、磁州窑、耀州窑、黄冶窑、汝窑、登封窑、巩县窑、吉州窑、景 德镇窑等众多窑口都生产瓷枕,其中尤以磁州窑生产的最为多样。元 明清时期则是瓷枕的衰落期,此时的器形更大了,但形制上较为单一 ,以长方形的出檐枕居多,生产规模普遍缩小。瓷枕的盛世不再。
任务五:了解题型新变化
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 “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 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 “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小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 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说明方法ppt课件(人教版)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 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 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 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 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 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 机启动。 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 ---《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明方法?
文中画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 么共同的作用? 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有说服力地说明 书籍面临着危机。
练一练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 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茺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 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 成一条长2400千米、宽1500千米、高3千米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 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 达40吨左右,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 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列数字
打比方 3、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
4、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
5、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如《诗经》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诗句。
6、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 “生物入侵者”。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美国1934年发生的沙 尘暴这一例子、运用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沙尘暴的严重危 害。
练一练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 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 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 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有 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 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 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 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 考点十三 - 辨别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板及模板示例(共44张PPT)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 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 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 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 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 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 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 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 引起心理性脸红。
如: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 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 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千态万状惟妙肖。
说明方法:画图表 标志:图表、柱状图、箭头图 作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对比说 明,直观、明了、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
的……特点。
•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公安
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中的画线句多处提到了各种数字,可知是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而这些数字的使用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液态金属在吞食少量物质后的 某种特点,由此即可得出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案】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液 态金属在吞食少量物质后可以长时间高速运动这一特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 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 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 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 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 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段落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说明文)鲁茸拉姆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辨析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顺序和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的辨析三教学难点:说明方法的辨析,说明顺序和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你能区别下列三个句子吗?①镜子里一下子映出了一张稚气活泼的脸。
②镜子里能映出图象完全是由光的反射所致。
③我认为,镜子就是镜子,只能映出虚幻,不会给人带来真实。
第①句是描写句,第②句是说明句,第③句是议论句。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给人以知识。
二、中考说明文命题分析:近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偏重环境保护、现代科技和身边的人文环境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小品文。
比如我们这次质检的阅读题《让垃圾照亮世界》就是一篇介绍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保护环境的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考点:1、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以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2、说明顺序及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3、说明方法辨别、分析及其作用。
4、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
5、结合实际,拓展科学思维。
四、说明文的知识点的复习(一)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以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把握说明对象以及概括说明中心及其特征(技巧:可以找中心句法。
把各段的意思用中心句概括出来,再分析说明内容。
)首先要弄清这篇文章是向读者介绍某一事物还是阐明某一事理的。
然后再看介绍了这一事物的哪些特征,或阐明了哪种事理。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⑪看标题⑫抓中心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筛选关键词⑬划分层次、内容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如《苏州园林》就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在苏州园林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特征。
是总括句。
又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理解说明的内容就要抓各段中心句。
向读者阐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又如质检阅读题《让垃圾照亮世界》的第一小题: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说明顺序及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1、说明的顺序:⑪时间顺序: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⑫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⑬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要求——懂得判断,懂得分析2、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A、总(概说)——分(具体)B、总——分——总C、分——总D、并列式E、递进式(三)说明方法辨别、分析及其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引用)等10种。
要注意和论证方法在术语表达上的区别。
①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读者容易理解。
如:⑪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
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
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
(说明文中的举例)⑫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
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议论文中的举例)(说明文中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但二者在作用上又有区别。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列举了……有代表性的事例,具体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将抽象、复杂的事物具体形象化。
②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作用——将复杂的事物说明得更清楚。
注意事项: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
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格式:将……事物的特征进行分门别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③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格式: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使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
例如——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的印象。
)④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作用——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例如: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
⑤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诠释不要完整,只是揭示一部分内涵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
“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
”这句话,改成“两足直立的动物是人”,意思改变。
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⑥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格式:把……与……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对比,变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例如——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他们是十分警觉的。
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用松鼠和山鼠的生活习性作比较,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小动物,进而突出了它驯良、乖巧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⑦列数据: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注意: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格式:列举了……的具体数字,精确、科学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更有说服力例——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
(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
)⑧摹状貌:通过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说得更具体、生动⑨列图表:辅助文字说明,直观性强,易于让读者迅速地把握文章说明事物的特点。
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⑩引用:引用一些有关的资料,包括古代诗文、文献资料、谚语等。
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有说服力,也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分,可读性强。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⑪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艺术特色.)⑫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桥的形状和结构.)⑬导弹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分类别,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了导弹的种类.)⑭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举例子生动、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⑮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搬吐雨器”。
(列数字、引用、打比方,作用:引用农谚,说明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使说明的内容更具有说服力。
)(四)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说明文的表述,要符合客观实际,无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限制性词语如:更、大约、常常、估计、也许、比较、几乎、相当、当时、可能、左右、可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常见题型:A“一个句子中,某一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或者“A词语换成B词语好不好,为什么?”B“说明事物要求准确性和科学性,文中A段的内容如何体现这一要求?”答题:判断(结合实际解释)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性和严密性(加点字)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练习:⑪“绿色住宅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一句中的“一切”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
因为句子中的“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能强调植物利用的空间之广。
用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因此不能去掉)⑫“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
因为“部分”一词指的是局部.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的话不符合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