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洛依丝人物及主题概述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

卢梭新爱洛伊丝读后感主体部分:绪论一《爱洛伊丝》与《新爱洛伊丝》爱洛伊丝是生活在法国12世纪的人物,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遭到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
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互相依恋,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
爱洛伊丝和阿贝拉相爱的故事,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
根据此,卢梭把自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为《新爱洛伊丝》,用醒日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12世纪的爱洛伊丝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
全书的故事令人悲切: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城克拉朗,贵族小姐朱莉和她的表妹请到了平民圣普乐做她们的家庭教师。
不久,朱莉爱上了圣普乐,但遭到她父亲的反对。
德丹治男爵的封建意识极深,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平民。
于是,圣普乐离开朱莉,从瑞士到法国,之后又随一支英国舰队别海外远游,以期忘掉他和朱莉的感情。
而朱莉在父亲的恳求下结了婚,嫁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成为贤妻良母,她把自己与圣普乐的关系坦诚地告诉了丈夫,得到了沃尔玛的谅解,他对两个青年人之间过去的爱也表示充分的理解,并对他们的美德完全信任,邀请圣普乐回到克拉朗。
后来,朱莉因跳人湖中救她跌落水中的孩子,染病不起.她在临终前希望圣普乐做孩子的家庭教师,并与克莱尔结婚。
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和12世纪的爱洛伊丝不同:12世纪的爱洛伊丝最后以断绝婚姻的方式进入了女修道院。
而他的“新爱洛伊丝”和一个俄国贵族结了婚;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是纯洁和真诚的。
他们虽被迫分离,不能结合在一起,但他们时有书信往还,倾诉真挚的情谊;朱莉则虔诚地尊重婚姻的神圣,在沃尔玛的理解和信任中,做一个贤良的妻子和母亲。
二对爱情的讴歌,对封建门第观念的控诉1.对爱情的颂扬(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2.等级观念酿成爱情悲剧3. 封建道德虚伪性的揭露三颂扬善良风尚、匡正民风民俗,建立有秩序的社会(达到“社会的协调与社会的和平”。
人们都知道,在1757到1758年间。
告诉人们如何生活和相爱,是贯穿《新爱洛伊丝》全书的思想脉络。
让-雅克·卢梭及其代表作《新爱洛依丝》讲述

研究卢梭思想的参考书目
梁启超:《卢梭学案》 李平沤:《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解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复旦大学出版社。 赵 林:《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武汉大学出版社。 尚 杰:《社会契约论》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 于凤梧:《卢梭思想概论》,北京师范大学1986年出版。 钱弘道:《为卢梭辩护——卢梭政治法律思想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学者的评价是: 受虐狂,暴露狂,神经 衰弱者,疑病症患者,手淫者,隐性同性恋, 缺乏父母人情,早期妄想狂患者,孤芳自赏, 满腹内疚,病态的胆怯,盗窃癖,幼稚病,易 怒而且贪财。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尊敬卢梭及其作品。 在卢梭的一生中,无论他与多少朋友反目成 仇,他总能找到新的朋友,招募到新的崇拜 者、信徒、显贵,为他提供住宅、晚宴和奉 承。
卢梭是浪漫主义之父,他推崇自然、情感,主 张人与自然融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启蒙 运动的理性主义,但不抛弃理性,启蒙运动所 盛产的知识只是鼓励人性中的邪恶,为了适合 公众舆论而研究无用的信息、纸上谈兵的阅读、 久坐不起的案牍生活,会使个体无聊和虚弱。 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他拒绝君主政体的 武断统治,憎恶因财产导致的人间不平等。
康德的评价: 卢梭有一个无比完美的敏感的 心灵。
雪莱的评价:卢梭是卓越的天才。
席勒的评价:只有天堂中的安琪尔才与他的 基督一般的灵魂相匹配。
艾略特、雨果、福楼拜对卢梭表示敬意。
托尔斯泰认为:卢梭和福音书,两者对我的 一生起过重大和有益的影响。
列维-施特劳斯说:我们的大师,我们的兄弟, 如果把书的每一页都献给他,并非是同他的 伟大不相称的纪念。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在日内瓦,父亲艾萨克·卢梭, 钟表匠;母亲苏珊娜·伯纳德(还有一位离家出走不知 下落的哥哥)。卢梭的母亲死于难产,这是其人生的
新爱洛伊丝简介

新爱洛伊丝简介1. 为什么说《新爱洛伊丝》是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艺术特色卢梭(本书作者)曾指出《新爱洛伊丝》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题材的简单和中心思想的连贯。
”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竟将全部内容有机的糅进主人公们的故事中去,故能多侧面多层次的刻画人物,又让读者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人公的感情、心理和命运上,悬念迭出,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梭的文艺创作强调歌颂大自然和突出人的纯洁感情的特点。
在《新爱洛伊丝》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编辑本段]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次如此感人至深的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
第一次饱含深情地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
古典主义文学描写感情是为了谴责感情,而这里却是为了肯定它、抒发它、讴歌它。
要了解更多,推荐楼主去这里看一下2. 求描写丝绸的优美语句丝绸是纺织品里的“贵族”,优裕而从容,不需要涂脂抹粉。
它的品质就是它的招牌,一出生就耀眼一方。
丝绸,让人联想到湖泊,微风,轻轻的海浪,团扇,茉莉,蝴蝶,潇湘馆的竹。
丝绸应该属于古典女人,尤其应该属于东方女子。
做一件长袖衬衫,做垂地的长裙,做披巾等等,幽雅,含蓄,内敛,可以衬托出东方女性的味道。
正因为丝绸像女人,娇嫩的,不能粗暴,需要用心地服侍。
织回文之重锦,艳倾国之妖质。
鸣梭静夜,促杼春日,布叶宜疏,安花巧密。
写庭葵而不欠,拟山鸟而能悉。
绩缕嫌迟,颦蛾慕疾;乍离披而成段,或焕烂而成匹。
言濯春流,鸣环乃出。
於是近深沈,傍清;朱颜始映,珍箧方启。
其始入也,疑芳树影落涧中;少将安焉,若晴霞色照潭底。
夺五长风未散,泫百花微雨新洗。
尔乃曝林崖,出泉洞;迟日徐转,和风缓送。
稍变回鸾,全分舞凤。
戏蝶时远,娇莺欲弄。
乘春景而方收,俟王正而入贡。
懿其彩色足重,鲜明可嘉,青为禁柳,红作宫花。
丝绸,从鲜活的生命里游离出来,蚕的冰清玉洁的生命,而后因缘际会来你身边,完成另一次破茧,从此偎着你,安静之中,知你心里许多的事情,也把她自己告诉你。
卢梭《新爱洛绮丝》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卢梭《新爱洛绮丝》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卢梭《新爱洛绮丝》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新爱洛绮丝》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思想家和文学家卢梭(17211778)的书信体小说。
《新爱洛绮丝》

卢梭的理想婚姻
“我完全忘记掉了人类,我创造出了一群 既美若天仙、品德又超凡入圣的完美无 缺的人物,都是些在尘世永远也找不着 的可靠、多情的忠实朋友。我喜欢这样 翱翔于九霄之上,置身于旁边的那许多 可爱的对象之中,在那种境界里留连忘 返,不计时日。”
从11岁开始对女性就有爱慕之心的卢梭,在他 的一生中,尽管只有婚姻一次,但他却有很多 次恋爱,有时竟然能同时疯狂的爱上两个以上 的女性,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恰 恰就发生在卢梭身上。也许我们今天无法准确 揭示在卢梭身上发生的这种婚恋行为,但放在 18世纪的法国,放在主张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卢 梭身上,就不难寻求到合理的答案了。
书中语句(离别、游湖)
“我感到悲哀的时候,我的心躲在你的心里,到你那儿 寻找安慰。”
“感到有点乐趣,我也不能独自享受;我请你到我这 儿来,分享我的欢乐。”
“我所走过的路没有一步不是我们一块走的,我所看 见的景色没有一处不是和你一块儿欣赏的。我所经过 的树没有一棵不为你遮过荫,我所过的草地没有一 处不供你歇过脚。”
《新爱洛绮丝》特点
它具有反封建意义,它是一曲争取不到爱情自由、被封建门第观 念葬送的爱情理想的悲歌。
卢梭对爱情的热烈讴歌,也是以往的小说中不曾有过的。卢梭认 为爱情和道德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调和、可以相容的。两位主 人公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爱美德,这是一种崭新的道德,与违反 人性的旧道德相反,它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又爱他人, 尊重他人。
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第八节 《新爱洛伊斯》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 思想家之一,也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人推崇的思想先驱。
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 之父”[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卷, 225页,北京,商务印 书馆,1982。
卢梭的创作历程 1742年为《百科全书》写稿; 1750年写第戎科学院设奖征文《论科学与艺术》,一举成 名; 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卜师》大获成功; 1755第二次应征论文《论不平等的根源》; 1758写了《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 1761年发表《新爱洛依丝》获得巨大成功; 1762年出版《社会契约论》; 1762年发表《爱弥儿》; 1764年发表9封《山中来信》; 1765至1767年撰写《忏悔录》; 1776至1778年写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 朱丽:出身贵族,从小受的是正规教育,认为爱情和 纯洁无邪是可以一致的。 男主人公:圣普乐。出身平民,是一名家庭教师。圣 普乐对爱情和朱丽一样强烈和坚贞不渝。圣普乐和朱丽一 样是灵纯洁、行为高尚的“新人”。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美德,这是一种崭新的道德,与 违反人性的旧道德相反,它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 又爱他人,尊重他人。
作品的情节发生在18世纪即作者生活的时代。当中世纪 的爱情悲剧再度重演,它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新爱洛依丝》(1761)被誉为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 全书共分六部分,小说情节从1732年至1745年,由163封信 组成。书名借自12世纪少女爱洛依丝和她的老师阿贝拉尔的 爱情悲剧,小说的女主人公尤丽也与她的老师圣普乐的爱情 悲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这是一部描写爱情悲剧的小 说。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描写纯洁爱情,控诉封建门 第观念和家长专制思想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卢梭所有的创作 都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返回自然”的愿望。 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操来 歌颂,第一次把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写进小说。
《新爱洛伊丝》

《新爱洛伊丝》主题的三层解读正文主体部分:绪论一《爱洛伊丝》与《新爱洛伊丝》爱洛伊丝是生活在法国12世纪的人物,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遭到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
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互相依恋,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
爱洛伊丝和阿贝拉相爱的故事,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
根据此,卢梭把自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为《新爱洛伊丝》,用醒日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12世纪的爱洛伊丝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
全书的故事令人悲切: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城克拉朗,贵族小姐朱莉和她的表妹请到了平民圣普乐做她们的家庭教师。
不久,朱莉爱上了圣普乐,但遭到她父亲的反对。
德丹治男爵的封建意识极深,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平民。
于是,圣普乐离开朱莉,从瑞士到法国,之后又随一支英国舰队别海外远游,以期忘掉他和朱莉的感情。
而朱莉在父亲的恳求下结了婚,嫁给了俄国贵族沃尔玛,成为贤妻良母,她把自己与圣普乐的关系坦诚地告诉了丈夫,得到了沃尔玛的谅解,他对两个青年人之间过去的爱也表示充分的理解,并对他们的美德完全信任,邀请圣普乐回到克拉朗。
后来,朱莉因跳人湖中救她跌落水中的孩子,染病不起.她在临终前希望圣普乐做孩子的家庭教师,并与克莱尔结婚。
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和12世纪的爱洛伊丝不同:12世纪的爱洛伊丝最后以断绝婚姻的方式进入了女修道院。
而他的“新爱洛伊丝”和一个俄国贵族结了婚;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是纯洁和真诚的。
他们虽被迫分离,不能结合在一起,但他们时有书信往还,倾诉真挚的情谊;朱莉则虔诚地尊重婚姻的神圣,在沃尔玛的理解和信任中,做一个贤良的妻子和母亲。
二对爱情的讴歌,对封建门第观念的控诉1.对爱情的颂扬(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2.等级观念酿成爱情悲剧3. 封建道德虚伪性的揭露三颂扬善良风尚、匡正民风民俗,建立有秩序的社会(达到“社会的协调与社会的和平”。
人们都知道,在1757到1758年间。
新爱洛伊丝

爱洛依丝死后葬在了阿伯拉尔的身旁。 他们的遗体被合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甫公墓。
借用了12世纪法国青年女子爱洛依丝与家庭教师阿伯拉尔的故事框架,展示 了18世纪现实生活中新的爱情悲剧。 主人公:贵族小姐朱莉、 她的家庭教师——三等公民圣普乐、 俄贵族沃尔玛
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 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 竟将全部内容有机的糅进主人公们的故事中去,故能多侧面多层次的刻画人物, 又让读者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人公的感情、心理和命运上,悬念迭出,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读书扎记
新爱洛伊丝
《新爱洛伊斯》(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ïse) 法国 卢梭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出版。
杨舒婷 161801310051 专一班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
外文名 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 国 籍 法国 出生日期 公元1712年6月28日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总结
对于我这个思想前卫率直大胆的女孩子来说,不喜欢圣谱乐 唯唯诺诺的性格,不喜欢朱丽柔弱的性格。不喜欢朱丽一开始 不是爱的要生要死的吗,为什么嫁给了沃尔玛为他生了孩子, 其实我觉得朱丽感情变了,随着时间的冲淡,她爱上了沃尔玛, 内心却又觉得自己还是在爱圣谱乐,而没有弄清楚两者的感情, 还想着一起生活以便更加相爱,这在现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总的来说,我不喜欢这本书,嗯 不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爱洛依丝》人物及主题概述
《新爱洛伊丝》是一部用书信体写成的爱情小说,它的故事沿用了法国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爱洛伊丝是法国12世纪的一位贵族少女,她和她的老师阿贝拉尔彼此相爱,然而却未能公开结婚,最终酿成爱情悲剧。
卢梭借用这个爱情故事,展示了18世纪现实生活中新的爱情悲剧。
贵族小姐朱莉和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相恋的故事。
由于朱莉父亲的封建观念极深,两人的爱情遭到反对,朱莉最终屈从了父亲,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20多岁的贵族沃尔玛,圣普乐被迫离开了朱莉,婚后的朱莉向丈夫坦白了此事,然而沃尔玛非但不追究,反倒将圣普乐接到自己家中做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
这对昔日的情人再次相见,心中隐藏着深深的痛苦。
一次,朱莉在搭救自己落水的孩子时,不幸落水,之后染病死去。
在临终前,朱莉终于承认自己仍然爱着圣普乐,二人演绎了一场动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在人物之间的通信中层层展开,除朱莉和圣普乐的通信以外,还有克莱尔、爱德华和沃尔玛之间的通信。
每封信的写信人都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作者不断变换叙事主体和叙事角度,一方面通过朱莉和圣普乐之间的通信表达他们之间难舍难分的爱情关系,另一方面又从克莱尔、爱德华等人的叙事角度,从侧面描写朱莉和圣普乐之间的爱情,表现了他们的美好品德,让读者从他们来往的信件中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塑造出一个个鲜活明亮的形象。
作者运用书信体的形式让主人公大量倾诉自己的感情,对于自己在爱情上的种种束缚、受压抑的痛苦、无奈、矛盾、彷徨、焦虑、失望等都作了细致的刻画和尽情的渲染。
书信体形式的运用使主人公的情绪得到真实地表露,使读者和主人公达到心灵的共鸣与契合,显得非常真实。
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软弱心灵纯洁行为高尚的“新人”形象,她是封建等级制度的牺牲品。
她的“软弱”不是惧怕父亲的暴虐,她曾勇敢反抗,她对封建家长发出了愤慨的控诉:“我的父亲把我出卖了,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商品和奴隶,野蛮的父亲,丧失人性的父亲啊!”然而她受旧道德影响较深,没有勇气对抗父亲“抱着女儿的两膝”的恳求,最终还是选择牺牲自己以尽人子的“天职”,她的“温柔”和爱美德的特点又使她成为可以协调个人,家庭朋友和社会的中心人物。
圣普乐是平民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性格英勇、坚强。
在作品前半部,他主要扮演狂热恋人的角色,他带动朱丽共同反抗贵族偏见的言行热烈动人,他的“退让”并非妥协,而是想以这种方式挽救朱丽免受专制家长的迫害。
在作品后半部,他恋情虽如初,但由于朱丽夫妻对他的真诚和友谊,他便也真诚地成为他们的朋友。
圣普乐知识渊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曾被人推荐去做军官,但他热爱独立自由,只愿作学术研究,在漫游欧洲期间通过他的见闻,批判了贵族上流社会的种种习俗风尚和小说对华莱山区人民纯朴的思想感情,道德风俗的赞美,形成鲜明的对照。
承担了社会批判者的角色。
沃尔玛也是新人中的一员,他原是俄国接近宫廷的大贵族,但他背叛了本阶级及其传统信仰,酷爱根据理性重新观察生活,性格理智、沉着、善解人意、心怀坦荡。
该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思想、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杀,小说都有多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
它也具有反封建意义,朱丽的爱情悲剧是对封建门第观念和等级观念的有力控诉。
在这部小说中,卢梭对爱情的热烈讴歌,是以往的小说中不曾有过的,他认为爱情和道德不是对立的,是可以调和、相容的。
两位主人公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爱美德,这是一种崭新的道德,与违反人行的旧道德相反,它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又爱他人,尊重他人。
对自然的赞颂是《新爱洛伊丝》得又一个重大特点,也是对文学创作的一大贡献,卢梭写出了大自然对人们心灵产生的影响。
对大自然的礼赞是对城市的烦嚣以及充满谎言和野心的现实生活的厌弃。